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 第49章 金色情报

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第49章 金色情报

作者:藤上七只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2 01:4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下午,沪城晚报编辑部,忙忙碌碌。

从农科院回来,黄显声午饭都没顾上吃,花了3个多小时,写了篇2500字的通讯:

《藏在杠杆里的革命——广大农民如何自造“生命之井”》

到底还是听从秦远的建议,黄显声写这通讯时,进行了一丢丢夸张的艺术加工。

此时,编辑部人来人往。

“小黄,这两天也不帮我们打开水、跑腿了,神神秘秘的,在忙什么呀?”

“瞎忙,瞎忙...”

黄显声撇撇嘴,敷衍两句,拍拍放在包里的通讯,悄悄去找报社张副总编。

“笃笃笃...”

“进来!”

张副总编看了黄显声一眼,对这勤恳的小子不陌生,出声问道:

“有什么事?”

黄显声从包里掏出稿件,递过去,诚恳说道:

“总编有篇稿子比较敏感,也比较急,需要您亲自过目。”

张副总编听得皱起眉头,作为报社副总编,实权领导,他一般不过问具体的稿件。

“胡闹,无组织无纪律,你一个实习记者找我看稿子?”张副总编生气说道。

黄显声对稿件有信心,硬着头皮说:

“这篇报道不一样,您花几分钟看一下,它很可能解决农村吃水难的问题。”

他找张副总编看稿,是有原因的。

这位张副总编老记者出身,60年写了一篇“抗旱打井行动”的追踪报道,引发巨大反响。

果然,一听说能解决农民吃水难的问题,张副总编马上拿起稿件,认真阅读。

不多时,看完稿件,他态度立马发生改变,正色问道:

“这上面说的都是真的?在沪城沿海地区,打一口手压井真的仅需30块?

而如果在北方或偏远山区打一口,也通常仅需200块?”

他是懂行的。

沪城沿海还好说,要是在北方或偏远山地挖一口石井,井深至少二、三十米,有的还不止,甚至可能需要打穿岩石。

造价远远高于200块。

其实,水压井在北方或偏远山地,更有优势,只需把竹水管换成铁管,多数是人力借助铁管打,极端点还可能需要机器帮忙。

但即使这样,秦远估算过,打一口井造价很少有超过50块的。

陈国文管过后勤,觉得这价格低了。

他把人工等杂七杂八都加上,大笔一挥,把3块造价,改成30块,50块的变200块。

黄显声了解这细节,重重点头,信心十足道:

“总编,是真的,今天傍晚,在临河生产队,秦远同志会继续打5口手压井。

到时您可以实地去看看。”

“一定得去看看!”

张副总编拿着稿件,目露笑意,拍拍黄显声的肩膀说道:

“小黄,这篇报道写的不错,不过下次可不许这么莽撞。

遇到问题先跟上级领导商量,越级总归不好。”

黄显声内心狂喜,谦虚说道:

“领导批评的对,我一定反省自身错误。”

傍晚,临河生产队。

寒风习习,带来SuZ河水阵阵臭味。

但社员却一片欢腾,跟过大年一样高兴。

已经打过一次手压井,这次再装,驾轻就熟。

秦远跟陈国文,搭着农科院的专车,早退翘班,来之后,简单指导一下。

而后由王根宝、陈沪生这俩,带着村民们一顿刨坑、配合,很顺利便装好一口手压井。

陈国文、张副总编带着好奇,全程看着,两眼一阵发亮。

此时,压水井已然装好、固定,这俩很有兴致,亲自上手,一个倒水引流,一个来回压着水井。

不多时,“哗啦啦”的井水缓缓流出,略带泥沙、浑浊。

俩领导眼见为实,心里有数了,顿时目露兴奋。

不远处,黄显声似狗腿般,拿出照相机,咔嚓一声,忠实拍下这一幕照片,上报纸,用得到。

在人群角落,老队长热切凑到秦远身边,面带感激,拿出一沓票子,塞过来。

“秦领导,这是6口水井的钱,总共180块,您收下。”

得知一口水井只要30块,老头又是惊讶,又是欢喜,钱给的相当痛快。

一沓钱全是大面额,印着炼钢工人的5块钱,当下市面没10块钱面额,秦远瞥了一眼,想了想,还是把钱收下。

还没完,老队长观察细致,更不小气,瞧着秦远面色略显苍白,又塞来一个布包,感激说道:

“10斤鱼晒一两胶,里面包了一斤花胶,黄唇鱼的,很补身体。

感谢秦领导在我们村试验打水井,这是村里的一点心意,您拿回去拿回去补补。”

秦远对花胶不太了解,但他知道黄唇鱼,听说这鱼比大黄鱼还贵。

想来这黄唇鱼鳔晒的花胶,也是极品珍馐。

“老队长客气,那我就却之不恭。”

秦远点点头,收好布包,又指了指王根宝、陈沪生,继续说道:

“如果还想要打水井,直接找他俩,我回头跟他们打个招呼。”

秦领导收礼是真给办事啊...晓得打水井如此便宜,又刚试验,竞争小,老队长正有此意,乐呵点头。

“阿远,这手压井挺好用的,干的不错。”

忽地,陈国文试了会儿手压井后,甩了甩发酸的手腕,走过来,打断两人的谈话。

老队长很有眼力见,赶忙迈步离开。

秦远跟着陈国文,来到僻静之处,接着他拿出刚才那一沓钱 花胶。

陈国文毫不在意地摆摆手,笑道:

“安心拿着吧,你为了给这村里打六口手压井,忙前跑后,村民们感激你,给你送礼物,你收下,没问题的。

花胶是个不错的补品,你也确实该补补。”

这位虽官迷,但待下属是真不错,秦远没再矫情,轻笑着点点头,收起钱跟花胶。

而后,陈国文目露笑意,略感兴奋道:

“阿远,你这手压井简单、便宜,容易推广。

刚刚跟那位张副总编聊了下,他说会把这事放在头版报道,到时估计会造成很大轰动影响。

农科院这次要出大风头。

嗯...我也得赶紧向市里领导报告这好消息,连夜就去...”

等到夜幕降临,秦远又搭车回了农科院,吃了晚饭。

而后便蹬着自行车,去找刘大成,通知恢复刘全有工作,并获得刘大成说的野山参消息。

这货信誓旦旦说,那野山参得有8两重。

野山参,七两为参,八两为宝,那这参的确是好参,得百年以上。

这参原来是毛子带来的,可惜却让绰号“老扒手”的贼王偷了,后来杳无音讯。

刘大成还说,老扒手民国时,就喜欢偷洋鬼子东西,得手过好多次,还杀过洋鬼子。

有关老扒手,秦远还听马卫平提起过。

10年前,小瘪三吴三宝在城北的劳改农场,跟老扒手学过几手开锁技术。

这发生在老扒手偷参之前。

线索还是太少呀...秦远一阵叹气。

早上,晨光熹微。

秦远生物钟良好,睁开朦胧睡眼,从睡梦中醒来。

过了零点,情报面板又签到一条白色情报。

目光投向面板。

【白色情报剩余:28】

昨晚琢磨八两参的事,想的有点脑袋疼,秦远捏捏眉心,决定来点简单的。

他期待地把25白换成1金,接着选择刷新。

【金色情报: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交界处,武康大楼,5楼508房间。

某处墙壁藏有夹层,里面藏有价值高昂的财物,来历不明,包括美刀、金条、百年野山参,位置图如下...

此外,房屋的主人叫郑言光,他曾最后一次见过老扒手。

此外,你身上刚获得的进补原药方,是他渴望获得之物,正在追踪。】

看着情报面板,秦远不由皱眉沉思。

衡山路公寓,公寓洋房,能住在那里的,可不是一般人。

要么是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要么有很厉害的海外关系,需境外汇款高达5000美元。

还有这叫郑言光的家伙,可能把老扒手黑吃黑了。

这该不会是特务吧?

“笃笃笃...”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断秦远的思绪。

秦远起身去开门,发现来人,笑着说道:

“卫平哥,快请进,什么时候回来的?”

马卫平进门,找了个椅子坐下,笑着回道:

“昨天回来的,今早从你家这边路过,就想着过来看看,顺便和你说点事。”

见马卫平脸被寒风冻得红红的,秦远给他一瓷缸热水。

接着好奇说道:

“是关于我进调查部兼职那事?”

马卫平端着瓷缸,喝了口热茶,笑着点头回道:

“正是这事,阿远,你考虑的怎么样?”

秦远看了看刚刚刷新的金色情报,想着多个调查部的头衔,方便调查。

于是,他沉吟片刻,点头回道:

“我是愿意加入调查部的,不过这个需要严格ZH审吧,那何时能给我安排工作?”

“我没看错阿远,就猜你会加入。”

马卫平眼里露出笑意,温声说道:

“关于你的ZH审,其实在告诉你相关‘阿波丸’号的信息时,已经审查过。

阿远你履历清白,亲属没有任何海外关系,家庭面貌一连五代贫农、工人,自是符合的。

而有关你的工作,部里打算让你当侦查员,由我直接负责。

之前在滇省立了功,部里又给我加了加担子,升了副科。”

“恭喜卫平哥。”秦远笑着回道,“那我何时去调查部报道?”

马卫平又滋溜一口热茶,摇摇头说道:

“侦查员的身份有保密性,调查部那边人多眼杂,你暂时不用过去。

不过,等你今天下班以后,我带你去见一下王处。

既然你决定加入,那你这侦查员的身份,只有我跟他知道。

而关于你的任务,在滇省,那仨越猴子交代,那个叫‘眼镜’的特务,来自江南造船厂。

那儿是调查部重点监视单位。

我目前正在追查眼镜这条线,等你见过王处,可以来协助我查这个。”

秦远点头应是。

说实话,对中央调查部这个国家安全局的前身,他还蛮好奇的。

接着,马卫平又拿出纸笔,写了个地址给秦远,说道:

“金陵路,百花弄堂55号,对外宣称是‘档案整理处’,其实是我们调查部的联络点。

下午六点半,我们准时在那会合。”

“嗯,我记住了,卫平哥。”秦远点头回道。

马卫平办事利落的性子,交代好事情,便匆匆离开。

刚从滇省回来,他身上的事情不少。

等马卫平走后,秦远简单洗漱一番,又煮了碗面,对付一下。

趁着离上班时间还早,他蹬着自行车,去了趟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是外廊式公寓大楼,民国时叫诺曼底公寓。

远远看去,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

秦远赶到时,正值早上上班时间,灰褐色的砖墙被初阳镀上一层金,一则标语格外醒目。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别说,这标语还挺应景。

公寓底楼前摆个老虎灶,炸着油条,卖着豆浆。

灶前排着长龙,在装豆浆铝壶磕碰的声音里,摊主不停用报纸卷着一份份油条,卖给客人。

秦远支起车子,来到摊前。

“叮铃铃...”

忽然,一阵清脆的声响引起他的注意。

只见一个送牛奶工人,蝴蝶穿花般骑着自行车,按着铃铛,灵活地在人群中穿行。

车筐里的玻璃奶瓶轻轻碰撞,叮叮当当的声音,惹得几个脸色蜡黄的孩子看直了眼。

秦远不由一阵感叹:

果然,人与人是不同的,这年头每天早上能喝到牛奶的,估计也就这大楼里的住户了。

秦远瞄了眼送牛奶的工人一眼,那小伙子看着跟自己一般大。

等他停下车子,见他耳朵上别根烟,秦远走上前去。

接着,一边散了根烟,一边微笑说道:

“同志,能请你帮个忙吗?”

送牛奶小伙见是带滤嘴的好烟,又瞧秦远浓眉大眼,模样正派,接过烟,直接点上,美美抽了口烟。

而后热情说道:

“说罢,想让我帮什么忙?”

秦远目光闪烁了一下,又朝武康大楼的五楼瞥了一眼,轻声问道:

“你天天给这楼里送牛奶,肯定对这楼里的住户很熟悉吧,我想向你打听一人,他叫郑言光。”

“哦,你说的是住在5楼508房间,郑工吧,他是造船厂的工程师,可厉害了。”送牛奶小伙当即回道。

郑言光也是江南造船厂的?

秦远顿感一阵意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