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 第84章 陕甘宁工业规化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第84章 陕甘宁工业规化

作者:溪湖山村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8 05:39:49 来源:小说旗

四个人在军工局谈了一个上午,李振华接下了为陕甘宁工业发展出谋划策的任务。李振华提到他还要先到一些工矿企业调研。两位局长痛快的给他开了介绍信,并指定五位工作人员作为他的助手,还准备了三匹马,随时听候他的调遣。

于是李振华在课余、休息日开始了展开陕甘宁工业调研活动,一段时间的了解后,李振华着手撰写陕甘宁工业规划。

一、建议调集陕甘宁高级知识分子,聘请根据地外科学工作者组建科学工作委员会。制定陕甘宁科技发展计划,展开对工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对发明创造予的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当然当前还是以精神奖励为主。

三、在军事工业中展开生产标准化运动,推广流水线生产模式,推广精益生产活动。

四、对各工矿企业负责人、骨干展开培训,培训现代工矿企业管理理念。实行工矿企业单独核算制度,鼓励同行业各厂进行评比。

五、工矿企业除了公营之外,可以采取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弥补陕甘宁发展工业财政不足的问题。

六、建立专门职业技术学校、储备工业发展后备人才。

七、根据陕甘宁根据地资源发展工矿企业,以资源性工矿业为先导。

1、发展土产业,利用农牧资源,建立毛纺厂、皮革厂、皮鞋厂、纺织厂、军毯厂、毛巾厂。

2、发展粮食深加工业,建立磨坊,加工玉米、小麦、红薯。建面条、粉条厂、榨油厂等等。

3、鼓励老百姓办手工业小作坊、小加工厂。发展集市经济,补充市场,互通有无。

4、利用陕甘宁丰富煤矿、铁矿建立小型钢厂,建立小型五金加工厂,机械厂。

5、依托延长油田,进行石油深加工,生产柴油、煤油及汽油,提高产品工业附加值。

6、利用陕甘宁丰富的盐业资源,成立盐务局,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改进,提高产量、质量。利用食盐贸易为陕甘宁工业发展积累资金。

7、组建运输行业委员会,统筹根据地运输力量,加快陕甘宁工农业产品的流通。

八、建立航空学校、装甲兵学校、炮兵学校,提前储备各兵种人才。

李振华构建了一个以采矿业、盐业、轻工业、石油工业为龙头,以运输业为纽带的工业体系,期待资金、技术积累后提高陕甘宁工业技术水平,带动军事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李振华知道这个规划实施起来比较难,不要说陕甘宁,整个中国的科技人才都严重缺乏,但再难也要推行下去,我党就擅长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奇迹。李振华他在等待着一个契机。

这期间李振华从山东带来的火箭筒、火箭炮、车载火箭炮设计图运抵了苏维埃联盟首都莫斯科,其中还有一具39一1火箭筒及火箭弹实物。

苏联军工专家发现,对比他们正在研制的喀秋莎火箭炮,中国同志研制的火箭筒、火箭炮虽然火力没有他们的强,但是武器结构简单轻便,战场适应性强,火箭弹多种点火方式,甚至可以用明火来发射。且非常适合装备到营、连、甚至是单兵使用。而车载火箭炮系统的多项设计对喀秋莎火箭炮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特别是模块化设计,使火箭弹的装填更加迅速,这样又可以增强火箭炮的火力密度。苏联军专家评价这两种武器非常有价值、有思路。并准备派出军工专家与李振华进行交流。应我党所请,还有一套子弹生产线、机床、一批枪支弹药将送抵延安。

在一个休息日,李振华又去了趟军工局,腾局长、李强副局长和他见了面。两人认真研读了李振华撰写的陕甘宁工业规划,里面的一些理念让他们眼前一亮,里面提到的措施陕甘宁也有在做,一些也准备要推行。但有些建议就让他们为难了,比如建立航空学校、装甲兵学校。装甲兵学校延安还有几辆车可以开,就当培养汽车驾驶员,再讲讲装甲兵作战理论,勉强可以办下去。但航校就不行了,一架飞机没有,而且这方面的人才也一个没有,天上飞的和地下跑的可完全不同。

两位局长把航校开办的难题提出来,他们不是不想办,条件不允许。

李振华答道:\"凡事预叫立,不预则废。有些事情不能等到条件完全成熟了,那时可能就晚了。况且我们可以寻求共产国际、苏共的帮助。\"

滕局长心里想:共产国际,苏共的帮助不是无条件、不计回报的。但他不能这样说。

滕局长道:\"派人去苏维埃学习不是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李振华道:\"这也是一种途径,但派出的人毕竟有限,而且人在外面变数大。在陕甘宁开办航校,可以培训更多的人才,而且人才就在总部身边。随时可以启用。\"

我军在红军时期开始就重视空军这一新兴军种,总部来延安后就对空军的建设做了准备。李振华知道1938年总部派了一批人到新疆学习,那里有个盛世才组建的航校,航校由苏联人负责教学。后来这批人被盛世才扣押、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延安。这批人很多都成为东北航校的骨干。

李振华的想法是先把这一批人先弄回延安总部,让苏联派人、派飞机到延安来培训飞行员。难度虽然很大,但李振华也不认为完全不可能。

李振华走后,军工局就李振华的规划开了个会,军工局的各位领导对这个规划比较认可,唯独觉得办航校这件事不可能。滕局长会后把这份规划提交了总部。总部批准了规划,紧锣密鼓的组建科学工作委员会,其余的事交给边区政府,军工局负责实施。总部也就航校的问题向共产国际、苏共提出援助申请,但迟迟来得到回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