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三一、名家稿本

史上最强大学 二三一、名家稿本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17:28 来源:小说旗

随着轮盘渐渐慢下来,可以看见上面有“2亿元办学经费”“名人手稿60种”“世界最先进的透射电镜1台”“高级体能强化剂1支”等等。

徐生洲最想要的是那支高级体能强化剂。

成老爷子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虚弱到令人揪心。他想过让老爷子再服用几支中级体能强化剂,调理一下身体。系统却提示,该药剂只有第一次服用时效果最好,第二次再服用,其效果不会比初级体能强化剂更好,反倒是初级体能强化剂可以多次服用。

于是徐生洲多次给老爷子送去初级体能强化剂,但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看来,最有效的就是高级体能强化剂。

初级体能强化剂,1支1000点积分。

中级体能强化剂,1支点积分。

简单推算一下就知道,高级体能强化剂1支要1000万点积分。徐生洲手上那点家当,都不得兑换的十分之一。所以想要得到高级体能强化剂,只有一种方法:

抽奖!

而现在,是距离心愿达成最近的时刻。

徐生洲紧张得闭上眼睛,默念满天神佛名号,祈求祂们能让自己如愿。

几秒钟后,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恭喜使用者,抽中特殊建设类奖品‘名家手稿60种’。名家手稿是具有手工直接性、即兴性、不可复制性等诸多特点的珍贵遗存,不仅承载着书写者的生命痕迹,也记录着众多未及刊出而散佚的着述。手稿的存在,将让学校在文化领域处于独树一帜的地位。注意,此名家手稿为学校所有,不得拍卖流失,且一经确定使用,不得再次收回。如因使用造成损伤、破坏,系统概不负责保养维修。”

听完之后,徐生洲颓然瘫坐在沙发上,心中尽是无边的失落。

过了几分钟,石新科敲门进来,兴奋地说道:“校长,听说咱们学校升本成功了?我看苏主任在群里发了消息。”

徐生洲依然提不起兴致:“是的。”

石新科反倒被整得不会了:“校长,你不高兴么?”

徐生洲道:“高兴当然高兴,但也没那么高兴。”

毕竟抽奖没抽到最想要的东西。

一人向隅,举座不欢。何况不高兴的是校长。石新科只能把高兴藏在心里,怏怏地退出办公室。

临出门的时候,徐生洲突然又叫住他:“你把陶馆长叫过来,我有些东西要交给她。”

“好的。”

这些天,陶文霞隔三差五就会来校长办公室,搬走一些看完的学位论文。所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石新科出门就给陶文霞打电话。

徐生洲觉得“名家手稿60种”应该没多少,等石新科走好,便从系统里提取出来,没想到居然满满当当摆了一地,关键各种手稿还新旧、多少不一,有的足足几十本,有的就是几十页皱巴巴的稿纸。但无一例外,都是繁体、竖排、毛笔书写的,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等石新科再进来的时候,我可怎么解释啊?

徐生洲赶紧选几十种比较便于挪动的手稿,搬进办公室里间的休息室。等陶文霞、石新科敲门,才吭哧吭哧抱着一摞书出来。

石新科赶紧上来接过那摞书。

陶文霞则好奇地打量地上那一摊东西:“校长,这是?”

徐生洲道:“这是前不久别人捐赠的名人手稿,最近比较忙,差点忘记。今天正好想起来,请你看看这些东西价值如何。”

“名人手稿?”

陶文霞有些吃不准。像古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存世的往往不止一套,造假比较困难,前人也研究的比较透,各种特征很容易辨识,上手就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但手稿不一样。

每部手稿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价格相差很大。像周大先生随便一份几十个字的手札,就能值几百万;而像民国时期名气一般的大学教授,就算一本大部头着作的手稿,可能也就几万块钱。那些没有太多书法作品传世,又或者名头很大的学者作家,都是造假重灾区。所以手稿这东西水特别深。

陶文霞蹲下来,先是拿起了那几十页皱巴巴的稿纸,才看个开头就差点跳起来:“《百合心》?钱锺书先生没写完的那部长篇小说?”

徐生洲瞪大眼睛:“嗯?钱先生还写过这种小说?真是黑历史啊!”

“什么小说?”陶文霞很快反应过来,笑着说道:“钱先生这部小说取名‘百合心’,是源自法语‘Le coeur d'artichaut’,意思是说人心就像一只百合,层层剥落后,最终就是虚无。当然,书中的主角确实是个女性,传说原型就是他的女儿阿瑗。”

石新科好奇地问道:“为什么后来他不写了呢?我看过钱先生的《围城》,写得特别好玩。”

陶文霞道:“钱先生写完《围城》之后,就对它不很满意,便开始写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即《百合心》。大约写了两三万字,全家从沪上迁居京城,在搬家过程中,手忙脚乱就把草稿给弄丢了,后来也就没有再写。”

徐生洲道:“好家伙!这烂尾烂的,比何公公都夸张。”

陶文霞接着说道:“尽管只写了两三万字,但钱先生一直认为,如果《百合心》写得成,它会比《围城》好一点。所以学界一直很好奇,《百合花》到底写的是什么。”

石新科更好奇:“莫非陶主任你手里的,就是钱先生写的小说开头?”

陶文霞低头又看了几行:“从文字的风格和俏皮劲儿,确实挺像钱先生写的。看这纸张,也像是民国时期的。但具体情况如何,我觉得需要请专门的钱学家来鉴定。如果是真的,那么现代文学史关于钱先生那部分,都要改写!”

徐生洲也惊了:“这么重要?!”

陶文霞就像捧着亲闺女,手上的动作都轻柔了几分:“当然!消息传出去,现代文学研究界都得炸。这等宝贝,说是价值连城也不过誉。不行,我现在就得把它放到图书馆特藏室里!”

徐生洲心道:这才哪儿跟哪儿!总共60种手稿,才刚开个头而已。你跑什么?

于是他说道:“且等一下。这里面还有很多古代的名人手稿,跟古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很对口,你不看看?”

陶文霞犹豫再三,才把那几十页皱巴巴的稿纸珍而重之地放在徐生洲的办公桌上,又看了好几眼,才重新蹲下来,在面前随手挑了一套看上去很糟烂的旧写本,心不在焉地翻了两三页,神色变得疑惑起来:“这套清初史学家谈迁的《国榷》,是什么时候的抄本?怎么涂改删写那么多?”

徐生洲提醒她道:“莫非就是谈迁撰写《国榷》的稿本?”

陶文霞有些不敢相信:“怎么可能!没听说《国榷》有稿本存世啊!《国榷》在清初写成以后,一直没有刊刻,到清朝末年都只有抄本流传。这应该是传抄过程中,某人根据自己读书所得,对《国榷》删改修订的一个版本吧?”

徐生洲仔细想想,系统大爷只说是名家稿本,至于“名家”是该书原作者还是后来修订者,真不一定。便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

陶文霞很有刨根问底精神,干脆掏出手机,上网查询《国榷》第一卷内容,和手里的旧写本逐字逐句校对起来。没成想,越看眉头皱得越深,最后干脆直接拨打电话:“黄校长,你好!我是图书馆的陶文霞。不好意思快中午了,还给你打电话。

“是这样的,徐校长这里有一批别人捐赠的名人手稿,其中有套谈迁的《国榷》,修改涂抹的很厉害。但我和现行本对照了一下,无论是底本还是修改后的内容,都和现行本差异非常大。

“啊?你现在过来?好的,我们在徐校长的办公室。”

然后陶文霞又给严长寿、金泽河、沈康元、方为等专家打了电话。

很快,几个人就风风火火地赶过来,严长寿更是一进门就问道:“听说发现了一套与现行本不同的《国榷》?在哪里?”

沈康元正拿着其中一本,对着灯光仔细查看纸张、纹路、墨色:“是晚明的纸墨,这作不了假。”

金泽河则在研究涂改部分的内容:“修改前的内容文顺句畅,修改后的内容也是有的放矢,绝对不是随便涂抹来作伪的!传闻谈迁写完《国榷》初稿之后,稿本在顺治四年(1647年)被人偷走,现行本是他后来重写的。该不会这套,就是被偷走的初稿本吧?”

严长寿更急:“给我一本看看!”

陶文霞连忙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到另一边又随手拿起面前的某本书,翻了几页便疾呼道:“老师、老师,《古代文学史》不是说吴敬梓的《文木山房诗文集》今存4卷本吗?这个抄本怎么有12卷?”

方为是陶文霞的硕士生导师,闻言赶紧说道:“《文木山房诗文集》最初编成时是12卷,后来散佚了,就只剩下了4卷。怎么,天壤之间还有12卷本存世?赶紧拿过来给我看看!”

陶文霞已经彻底呆住了:“这些名家手稿,难道都是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见史书记载的旷世珍本?——那会不会有《红楼梦》后四十回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