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九二、去官本位化

史上最强大学 二九二、去官本位化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17:28 来源:小说旗

啊,西巴!

就知道你丫会乱搞事!

徐生洲忍不住在肚里骂了黑系统几句,然后问陈康彦、黄柯等人:“如果咱们学校在未来几年内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你们觉得哪几个学科比较有希望?”

陈康彦掰着指头数道:“现在审核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像以前那样精确到二级学科,都是直接授权整个一级学科。就咱们学校的情况来看,最有希望的肯定是数学!不说咱们有老牌杰青肖和平老师、新生力量简文桐老师,也不说新近获得的2项国自然项目,就凭校长你是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人,上面好意思不批么?”

徐生洲笑道:“要按照陈校长的标准,咱们学校的生物学有1位杰青(陈康彦)、1位优青(王树立)、1座省级重点实验室(省林业系统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今年又拿了4项国自然,还发过Nature、Science,不是更有希望?”

陶文霞都看不下去了:“徐校长、陈校长,央妈记者还在车上,互相表扬的话咱们还是回去关上门再说吧!”

徐生洲哈哈大笑:“陶馆长你这就不懂了吧?越是自我吹嘘的话,越要当着央妈的面说,这样才最有宣传效果!”

顾泠泠哼哼几声:“可某人教我要有白云大妈的觉悟。”

陶文霞有些犯迷糊:“啥意思?”

顾泠泠直接照抄徐生洲的答案:“就是‘小崔,把这段掐了,别播’。”

众人大笑。

徐生洲擦擦额头并不存在的冷汗:看来这小妮儿挺记仇!

陈康彦今天特别高兴,也特别有倾诉欲:“还有一个学科特别有希望,那就是中国史。虽然咱们学校今年才筹建历史系,但有3位长江学者,还有《永乐大典》正本、慕高山石窟,就这软硬件,放在整个文史学界都是很有竞争力的。”

黄柯点点头:“没错!咱们学校中国史学科确实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一个是缺乏丰厚的学术积累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另一个是缺少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国史从来不止是一部二十四史,而是包括世界史、史学史、民族史、经济史、政治史、战争史、国际关系史等等方方面面,现在更是还有女性史、微观史、口述史、阅读史、视觉史、身体史、环境史等新学科大行其道。咱们现在筹建历史系,算是搭建学科体系的第一步。”

陈康彦听明白了黄柯的意思:“黄校长所言,就像我们生物学里所说的生态系统,咱们学校现在算是有了宽广肥沃的土地、高耸入云的树木、百兽之王的老虎,但并没有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距离形成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更是有段距离。”

徐生洲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把握时代脉搏,择机成立本科专业。不仅在各个学科内,更要在整个学校内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

说着,他看向罪魁祸首苏山月:“之前‘专升本’成功,撤销了专升本工作办公室,本来我想整合一下资源,成立一个政策研究室或者高等教育学研究所,专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既然未来几年学校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学科建设、争取早日申硕,那就在学科建设办公室下面挂个‘高等教育学研究所’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进而达到充实学科建设办公室的目的。”

苏山月连忙问道:“那人员安排是?”

陶文霞马上表态:“校长,我以前是学古典文献学的,当年能当图书馆馆长,纯属‘蜀中无良将,廖化作先锋’。后来兼任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更是赶骡子上架。我没有一点教育学基础,当这个副主任真的是左支右绌,筋疲力尽。现在学校已经步入正轨,校内也有好几位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博士,我想辞去这个副主任的职务!”

苏山月没想到自己这么随口一问,竟让一位校长心腹、建校元老主动请辞,当即吓得花容失色:“陶馆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到劳新芳老师之前在专升本办公室,现在专升本办公室撤销后,工作一直还没有着落,就顺口问一句。我真没那个意思,陶馆长!”

陶文霞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没那个意思,但我是真的想辞去副主任职务。其实我就是个安静不爱操心的性格,平日里喜欢安安静静读点书,现在学校的氛围很好、发展也很快,我就想回归自己的专业,偷闲做点自己的研究,如果能在职读个博士就更好了。”

徐生洲对此颇为嘉许:“以前咱们学校人手紧张,中层力量不足,没办法只能让大家身兼多职,甚至是跨行跨专业,难免影响了各自正常的职业发展。现在学校发展进入正轨,不仅教师要专业化,管理人员也要专业化,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要逐步清理退出。包括我自己,也将辞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之职。”

苏山月不禁纠结起来。

她现在是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兼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学科建设是她的专业领域,学生工作却是她的兴趣所在。究竟该如何取舍呢?

陶文霞又接着说道:“刚才校长不是问未来几年哪几个学科比较有希望申硕吗?我主动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打个call。咱们有古典文献学方向着名学者沈康元沈老、古代文学方向的方为方老师,以及现代文学方面的刘健刘教授,馆里还有那么多——呃,那么有名的《石头记》抄本、《百合心》稿本等,如今已经成立中文系,只要学校再给咱们引进几名长江学者,何愁中文不兴?”

陈康彦眼前一亮:“好!咱们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陶馆长这样的勇气和志气!”

徐生洲也是对陶文霞刮目相看:“陶馆长确实是勇气可嘉!其实我也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咱们都是民办高校了,就别学着公办院校那样搞官本位,玩优秀人才都必须配上一定的职务,才能彰显出自己的地位和价值那一套。所以我想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提升专业、院系、研究所的自主权,降低管理部门的影响力,进一步凸显管理部门为老师、为学生、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定位。”

车内一片安静。

来接站的可不止陈康彦、黄柯等学者,也有刘广策这样从事基建的副校长,还有何兴华、赵琛这样从事管理的中层干部。

徐生洲这一刀,可是直指他们!

徐生洲轻笑着说道:“大家不要紧张。首先一点,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会主动裁人。其次,工资福利不会降低,以后还会稳步提升。第三,也不会把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等同于保安、保洁或餐饮中心工作人员。只是有点像近二十年政务大厅的改革,很多人要到大厅里为群众办事,但身份依然是公务员,却不能像以前那样当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何兴华等人才松了口气。

徐生洲又道:“与此同时,学校会进一步增加老师的薪酬,提升对优秀科研人员和优秀教学人员的奖励力度。并准备成立校务委员会,委员由热心学校事务、积极建言献策却又不愿担任行政职务的优秀人才担任,对有关本校发展、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证和决策。同时设立高等研究院,研究院内设置一定的讲席教授,授予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本学科领域做出系统性、原创性学术成就,享有崇高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的优秀学者,年薪不少于500万元!”

“不少于500万!”

不仅是陈康彦、黄柯等人倒吸一口凉气,连顾泠泠都被震住了。

就这薪酬待遇,只怕比很多上市公司高管都多!

或者说,但凡你是和别人分享的诺贝尔奖,奖金还没有神州大学高等研究院讲席教授的年薪高!

徐生洲道:“这一系列举措的最终目的,就是去官本位化,就是要告诉大家,在神州大学做学问比做管理待遇好,当教授比当官赚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