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九五、能力有限

史上最强大学 二九五、能力有限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17:28 来源:小说旗

徐生洲并没有给他迎面一击,而是笑着打招呼道:“请坐、请坐,咱们有些日子没见了。你怎么突然想到来金陵?”

曾奕霖连忙解释道:“是这样的,最近几个月我结合阅读Gtm52的感悟,重写了硕士学位论文,自觉有所进步。想请您审阅一下。”

说着他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一本论文打印稿,毕恭毕敬地呈递给徐生洲。

徐生洲却没有直接打开,而是问道:“韩教授看了吗?”

韩教授?

他看得懂么!

曾奕霖暗自腹诽,面上却是恭敬地回答道:“韩教授身体不舒服,他想请您帮忙审阅。”

徐生洲掂量了一下手里的论文,大约七八十页,正常硕士学位论文的篇幅,看完它不会比看一篇ScI二区论文更难。反正九九八十一拜都拜了,也不差这最后一哆嗦。他对曾奕霖说道:“既然韩教授有托,那我就帮忙看看。但论文格式我就不管了,我只看内容有没有问题。”

“多谢徐老师。”

徐生洲朝他伸出手:“给我支笔。”

一笔在手,天下我有。

眼前只是篇稍有起色的硕士学位论文,而已。

就像数学专业大学生回过头来看初中生的数学课后作业,那是知识体系上的全面压制。哪怕是记不清某些具体的公式或定理,也能从几个公理里硬生生推导出来。

徐生洲一边在论文上写写画画、批批改改,一边随**待曾奕霖道:

“第一部分序言太啰嗦了!要尽量精简,像这段、这段、还有这段,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以直接删掉,没必要为了凑字数而凑字数。你是在写论文,不是在水网文!”

“参考文献在精不在多,有时候用一篇比你用十篇都更有价值。就比如这里,你完全可以参考math. Res. Letters期刊2003年第二期里的一篇文章。”

“咦?这个引理构造得有点意思,再往下走应该会得出一些不平凡的结论。嗯?怎么匆匆就结束了?小曾,此处要深挖一下,会让你的论文水平上个台阶,”

“这里的推导虽然很巧妙,但只有巧妙,与整篇论文的主旨毫无关联。写论文,为了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好,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也好,终归是有一个明确指向的。你不能把它当成你的收纳箱,不管有没有价值都一股脑往里面放!”

……

就这样边改边说,边说边改,不到二十分钟,徐生洲已经翻到论文的《致谢》部分。

致谢嘛,就跟各大电影电视节颁奖典礼的答谢词一样,都是有套路的。当然也有不走寻常路的家伙,比如有感谢国家的,有感谢“没他,我早就写完了”的导师的,有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还有感谢小日子的女优、硬盘里的学习资料、从未出现的女朋友等等的。

曾奕霖倒没有玩什么花活,上来就中规中矩写道: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韩成路教授。我要向韩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谢意,感谢他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为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三年来,我的进步和成长都饱含韩老师的辛劳。”

三行字之后,他就匆匆结束了对本师的感谢,开始进入下一环节:

“我更要感谢的,是京城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徐生洲教授。在我求学最迷茫困惑、最不知所措的时候,有幸遇见了徐老师。他就像暗夜中的灯塔,给我指明了成长的道路和努力的方向。由于他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使我的基础知识更为扎实,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徐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学术造诣、泰而不骄矜而不争的为人风范、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敬业精神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治学态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对我学业的教导和品行的熏陶,将使我受益终生。而他那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平易近人的品格,也将一直激励着我。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能够按照他的指点,不负他的期盼,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以祈达到他能力和成就的万分之一。”

哎?!

小伙子,《致谢》能这么写吗?

怎么感觉你玩起欺师灭祖那一套,倒像是得了邱门的真传?

信不信你的导师韩成路教授看完这段,能直接撅过去?

撕了你的论文都是小事,信不信给你来个延毕、断经费、逐出师门三件套。

徐生洲拿起红笔把这一段全部叉掉,边写边说道:“少来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写一句话‘还要感谢京城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徐生洲教授的帮助’就行。”

曾奕霖硬着头皮说道:“徐老师,正文部分您怎么改我都认,毕竟您是行家。可致谢部分都是我的真情实感,就没必要修改了吧?”

你小子是油盐不进,是吧?

徐生洲很严肃:“不管怎么说,韩老师都是你的导师,我顶多算是个帮忙的,甚至连老师都算不上。你在致谢里面这么大张旗鼓地感谢我,以后在师门里还怎么做人?我在学界又怎么做人?”

曾奕霖委屈地说道:“可我是真心诚意感谢您的教导!”

徐生洲道:“感谢可以放在心里,不用非得落在纸面上。”

曾奕霖只能答应。

徐生洲很快看完最后一页,把论文递还给曾奕霖:“总体来看,论文写得不错,哪怕放在燕大、留美也算是中上水平。回去再认真改改,通过论文答辩应该不难。”

曾奕霖很感激地接过论文:“主要还是徐老师您教导有方。——徐老师,听说您今年招收博士生?”

徐生洲看了他一眼:“你都从哪儿听来的小道消息?”

曾奕霖笑道:“咱们国内有专门的数学论坛,里面各种消息满天飞。”

徐生洲道:“论坛里是怎么说的?”

“帖子上说,您从今年起在京城师范大学代数几何方向招收研究生,第一年是1名博士、1名硕士,以后每年可以是2名博士、2名硕士。——徐老师,您看我能跟着你读博么?”

嗯?

居然和张安平所说如出一辙!

小道消息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官宣?看来粉圈的那套把戏,张安平玩得得心应手。

徐生洲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既然网上连我每年的招生名额都泄露了出来,那有没有提到我对学生毕业要求的条件?或者提到田子良院士想推荐他的学生明年跟我读博?”

曾奕霖听到后半句,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经常在数学论坛灌水的他,可太知道田子良院士的影响力了。无论是中科院院士、燕大教授的身份,还是国内第一位Icm一小时报告人、中华数学会话事人的地位,都不是韩成路教授所能比及的。

自己有怎么跟田子良院士的学生比?

徐生洲又悠悠地说道:“即便田院士跟我推荐他的学生,我还是没有直接答应他。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告诉他,我带研究生有一条规矩,就是读我的硕士生,必须发表2篇二区以上论文才能答辩,博士生是1篇‘四大’或2篇一区论文。他说回去考虑一下。”

曾奕霖原本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死了。

无论1篇“四大”,还是2篇一区,都不是他能触碰到的目标。

甚至是硕士生毕业要求的2篇二区以上论文,他博士毕业的时候也未必能达到!

他喉咙干涩:“徐老师,你的标准也太高了吧?等于是要求每个博士生毕业都要发篇Nature、Science!”

徐生洲笑了笑:“高么?与其说是高,倒不如说是现在博士扩招的太快,很多学校、很多老师要求的太低,把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开辟全新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论文,当成读书报告、文献综述来写,硬生生降低了对博士生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总得有人坚持一下,保持对学术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曾奕霖才想起来,眼前这位,可是大四就能发“四大”的狠人!

他有些委屈地说道:“徐老师,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天赋卓绝。——不,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像你这么天赋卓绝!”

徐生洲笑意不减:“我能力有限,也教不了那么多人,只需要教极少数有天赋的人就行了。”

曾奕霖彻底沉默下来。

徐生洲接着说道:“其实你是很不错的,拿出两个月啃下Gtm52的狠劲儿来,前途不可限量。只是跟着我读博的话,我要求太高,你学得也费劲,只怕五六年也未必能毕业,白白耽误你宝贵的时间,未来的人生也充满了无数不确定性。不如跟着别的老师,早日拿到博士学位。做学问嘛,终究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曾奕霖还是沉默。

徐生洲又道:“需要我给你推荐几位博导么?”

曾奕霖断然拒绝:“谢谢徐老师,但是不用。——那我以后还能来向您请教吗?”

徐生洲笑道:“当然可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