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犁汉 > 第九百三十章 芦苇

犁汉 第九百三十章 芦苇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3:33:57 来源:小说旗

当泰山军围攻十五里亭防线时,后方的徐、扬联军没有支援吗?

支援了。

当时距离十五里亭最近的是徐州军的一部,其主将是王朗。

当太史慈的三千突骑肆虐徐州腹地的时候,陈登实际上已经与淮南地区的郡县失去了联系,所以在兵力告急的时候,他将王朗的五千兵马调动到了彭城战场。

原先王朗是率领东海兵去支援琅琊的臧霸的,而开阳的失守也主要是糜芳的责任。

其实对于糜芳的叛变,陈登是百思不解的,直到后来他拷打了糜芳的家奴终于知道了真相。

原来下邳、广陵地区的粮仓失窃大案正是糜芳做出的。

其实糜芳早就和泰山军有关系了,当年张冲还在泰山的时候,就数次让糜家帮忙求购粮食。

而当时与泰山军打交道的就是糜芳。

之后,糜芳和泰山军的关系一直没有断,还在为泰山军买粮,甚至市面没粮可卖了,还动起了粮库。

也正是这件事发了,才让糜芳不得不做出选择,然后才开了开阳门户,放太史慈进来了。

所以,尼蒙通道失守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糜芳。

但王朗不是没有责任的,要不是他在东海逡巡太久,也不会赶不到开阳,所以王朗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对于糜氏家族,陈登是下了死手的,不仅废了糜氏,还将糜氏家产全数抄没,但对于王朗,陈登却对这个老上司留情了。

而王朗也因为陈登的开恩而感激,在得到陈登的命令后,毫不犹豫向着彭城开拔。

因为属于编外,王朗军团在抵达彭城后就被布置在了泗水以东,作为机动力量。

当十五里亭告急的消息传回彭城的时候,陈登即令王朗军团过河去支援十五里亭。

王朗军团不过五千多人,就算再扫一扫附近里社的乡兵、壮勇,也不会超过万人的,这点兵力够什么?

这三日里,陈登在干嘛?

……

陈登在交代后事。

此刻的他不是能不能带兵出征那么简单了,而是生命都走到了尽头。

那一日的吐血,陈登感觉神清气爽,但不过是他的幻觉罢了。

随着这一吐,本还健朗的身体直接就垮了,陈登连下床都做不到了。

那个时候,陈登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他当然不甘心,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老天这么薄待自己,给了他超人的才情,也给他在乱世施展的机会,为何却不给他足够的命数呢?

但他更明白,自己必须在还清醒的时候将彭城的军政大权迅速移交好,不然他一死,彭城要完,徐州要完,大汉最后的机会也要完。

这些都是他陈登奋斗一生的事业,相比于他的死,他更不甘的是自己一手打造的事业就这么随风飘散了。

而继承他事业的人选其实也没有别人,就是孙坚了。

于是他将孙坚以及彭城的文武喊来榻边,悲伤道:

“天不假我命,不能与诸君看到汉室复兴的那一刻。”

见诸将悲戚,尤其是鲁肃、周泰各个泣不成声,陈登苍白的脸终于浮出笑容,他追忆道:

“我陈元龙少有壮节,人皆称我有湖海之气,我也自觉从不负于人。但在日食那天,我下令屠戮彭城百姓,这是我有愧的。”

“可虽然有愧这些民众,但我却不后悔,因为我是为了大局,是为了匡扶汉室。所以我想求诸君一件事。”

陈登说完,鲁肃带头跪了下来,一众徐州文武都伏在地上,此时唯有孙坚难受得坐在陈登的床榻边,抓住陈登的手,悲戚难过。

陈登咳嗽了两声,终于顺过了气,然后对众人道:

“所以,请诸君务必战斗到最后,不要让我的坚持成了笑话。”

然后陈登又努力举着孙坚的手,肃道:

“我死后,请诸君如我一样,忠于孙君,徐、扬两家自此就是一家,一起匡扶这汉室,可乎?”

此时所有人都泣不成声了,他们对于孙坚成为徐州之主是不意外的,他们只是为陈登而哭泣。

陈登也为下属们的情感而动容,努力扭头对孙坚道:

“孙君,我没有求过你,今日我就想请求孙君答应我一件事。”

此时孙坚忍耐住激动,认真回道:

“元龙你说,只要我能的,我一概应许。“

陈登脸上浮现了潮红,他指着下面的一众幕府中人,对孙坚道:

“孙君,请你如待自家部属一样待他们,可乎。”

孙坚郑重承诺:

“自此徐、扬一体,复兴汉室。”

陈登哈哈大笑,这一刻他觉得已经对兄弟们有了交代了。

在这一刻,他似乎听到了悠扬的芦笛声,那似乎是家乡小子们吹的。

孩童时,父亲总会在夏天带着他们到临海的庄园避暑气。

庄园就建在一片广袤到看不到头的滩涂边,那里长满了数不清的芦苇。

在盛夏中,翠绿的芦苇丛在海风中沙沙作响,他们这些江北的少男们赤脚奔跑在滩涂上,拾着退潮后留下的贝壳。

他们奔跑着,玩闹着,少年们的笑声总是那么的密。

只有累的时候,他们才会坐在一处处露出的礁石上,看着那海天一色的碧蓝。

这个时候,庄园里的徒隶们的孩子就会折下一片芦苇叶,用这小小的芦苇叶就吹奏出各种好听的小调。

陈登很佩服这些同龄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总是吹不出来。

少年人的世界很简单,任何优秀都能赢得崇拜。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陈登就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了,也再没有去看到那片满是芦苇的滩涂了。

他的生活充满了政治、英雄、豪杰、权力,那幼年的芦笛声也就再没听到了,甚至久到他已经遗忘了人生曾有过这样一段。

只是有一次,那会他已经成了徐州主,他带人去广陵考察盐政。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他绕道去了那片滩涂,但那里已经没有了芦苇了。

甚至家族在这里的庄园也废弃了。

后来陈登听家里的老人们说,有一年海寇们从那片芦苇荡杀出,劫掠了庄园。

之后县里发兵,驱逐了海寇,而为了防止下一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县里就将这片芦苇荡给烧了。

当时的陈登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去让人寻找幼年的玩伴们。

他们从来都不是一类人,只是命运让他们短暂的相遇。

只是在心中,陈登不免感慨:

“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我应该往前看,去洛阳,去更大的地方,那里才是未来。”

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陈登的耳边却总萦绕着少时的芦笛声。

那个夏天的嬉闹再一次出现在眼前。

陈登的眼角湿润了,也许那就是家乡,那是我来的路,也是我该回的家。

此时,陈登举起手,似乎要抓住玩伴们的手,他忍不住呢喃道:

“家,家,家……”

幻觉中,陈登看到了玩伴们嬉笑地跑了过来,他们簇拥着同是幼童的他,一起跑向了那片芦苇荡。

碧蓝色的天空下,翠绿无边的芦苇荡,笑声一直没有停息。

还有那悠扬的芦笛声,一直吹,一直吹。

……

此刻,所有人都看到陈登的手垂了下来。

鲁肃直接站起来摸了一下陈登的脖子,然后泪水一个劲的流着,他努力压抑住耸动的双肩,然后对众人道:

“主公走了。”

话落,周泰等人嚎啕大哭。

此刻,孙坚的眼角也含泪了,他想到了同样死去的儿子孙权,但可惜太迟了。

在众人哭得差不多后,孙坚安慰众人:

“刚刚我听元龙一直在喊家,看来他的遗愿还是想葬在家乡。陈氏祖籍在淮浦,如今道路断绝,我等只有先打赢这场仗,才能送元龙的遗体回去。到时候,我亲自扶棺送元龙回去。”

鲁肃听懂了孙坚的暗示,带头对孙坚喊道:

“鲁肃拜见镇东将军。”

镇东将军是陈登最重要的一个头衔,如今自然是被孙坚继承的。

果然,孙坚听到这个话后,嘴角扬起。

随后一众大将们都向孙坚拜唱了,确定了上下之分,但只有周泰一人,似乎沉浸在悲痛中,不发一声。

孙坚记在了心里。

人就是这样,他会记住第一个给自己鼓掌的,也会记住那些没鼓掌的。

只是孙坚什么都没有说,在劝勉一番后,就将扬州军的诸将们也喊到了大厅。

然后就开始布置出战的序列。

陈登的死,让孙坚毫不费力的得到了徐州,至此江东终于获得了北上中原的通道。

此刻,只要能渡过眼前的难关,孙坚的大业就真的有机会了。

只可惜,对于和泰山军的决战,孙坚也没有太大的信心,但到了如今,就算再难他也只能走下去了。

此刻合全军之力,己方依旧有七万大军,而泰山军一路南下,其间战事不断,战斗力和人员都在下降,只要自己好好打,不是没有机会的。

望着已经闭目的陈登,孙坚给自己打气:

“元龙,你也心有不甘吧,那就保佑我吧。这一战,我们不能输!”

……

徐州军众将们带着孙坚的命令,心思各异的下去了。

在廊庑边,一直沉默的周泰带着几个人拦住了外来的鲁肃,周泰赤红着眼睛,质问他:

“鲁肃,主公带你不薄,可你改换门庭是不是太急了?主公没儿子嘛?要将基业送给一个外人?”

鲁肃看着周泰这个粗坯,心中叹了一口气,但也为周泰的忠直而欣慰。

但他这会却不能惯着周泰,只见鲁肃用少有认真、严肃的语气告诫周泰:

“幼平,你如果忠于主公,那你就信我,这一仗你就呆在我身边。咱们不能再输了!”

周泰被鲁肃看得不自在,他的确是信任鲁肃的,他知道鲁肃比自己聪明,只是他胸中难受,太难受了。

看着鲁肃真诚的眼神,周泰终于松动:

“好,我信你。但这一仗我们能赢吗?”

鲁肃点头,认真回他:

“能!”

……

陈登殁于彭城的消息被孙坚封锁了,所以在外的王朗并不知道。

此刻,他带着所部五千东海兵抵达到了十五里亭,但已经不见有徐州军的旗帜了。

王朗当即意识到来晚了,忙令大军南撤。

但他也晚了。

泰山军的游奕、精骑遍布在战场四周,尤其是足以通行大军的道路上,时不时就能遇到几波游奕。

果然,这边王朗刚撤,道路前头就遇到了数十游奕。

为了避免暴露,王朗下令追杀这些游奕哨探。

在东海兵的追击中,游奕们一路撤退到了谢弼的大营。

而这也使得正在巡营的谢弼大怒,就准备亲率中护营回击。

队伍行到黄忠的帐前,黄忠直接从帐内冲出,自告奋勇领了先锋任务。

在得了谢弼的命令后,黄忠直接带领所部千人出营迎击王朗所部。

而王朗在追击中看到横亘在旷野上无边的军营,就意识到自己被引到了泰山军的主力处了,心肝剧颤,慌忙下令撤军。

而这个时候,黄忠带兵杀出,直接咬着王朗的后尾一路追杀。

因为主将王朗丝毫没有回击的意思,东海兵军心大丧,顺着道路一路奔逃。

这个时候,泰山军诸营也杀出,在人数上直接压倒了东海兵,至此,东海兵溃不成军,尸体枕藉。

而王朗也被黄忠追上,死于泗水岸边。

此战黄忠得王朗首级、印绶、节度而还,功升三级。

至此,彭城外围已再无徐、扬敢战之军,各军皆拔营南撤,收缩至彭城。

而泰山军在彻底扫荡完战场后,以徐州军留下的壁垒为营,全军南下,直趋彭城。

……

外围防线的彻底失守并没有动摇孙坚的战心,他已经选择好了决战地点。

正是彭城西北外的浮屠寺。

浮屠寺正是彭城最大的庙宇,可以说是南方浮屠教的祖庭所在了。

当年楚王就在这里建祠,后来被笮融扩建为寺,修建珈蓝佛塔。

浮屠寺这里,是汴水和泗水交汇的地方,它的南面地势较高,可以对北面出现的泰山军居高临下。

而那座佛塔又是彭城附近最高的位置,正适合孙坚作为了望台,观察全局。

而在浮屠寺的南面,有优大片密林,这是当年楚王种植的,今已亭亭如盖,蔚然成林。

他将大军布置在密林中,敌军就不能摸透他的虚实,而己方却可以将敌军的调度看得一清二楚。

此外,浮屠寺前面的旷野又没有那么大,泰山军要想将全军都摆开就非常困难,如此就能局限住泰山军的兵力。

更不用说,孙坚还喜欢这个地方的名字。

浮屠,浮屠。

谁为俘,谁为屠?就让这一战决定吧。

如此,浮屠寺,就是决战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