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军中马前卒 > 第五章 何意百炼钢

抗战军中马前卒 第五章 何意百炼钢

作者:射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23:55: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俞大维很兴奋:“这次兵工署来西北收获很大呀,兵工原材料方面,酒泉的西北特钢能生产各种合金钢,技术参数都很好,适合作枪炮钢,中央在湘潭筹建的中央钢厂还要好几年才能落实,在中央钢厂投产前,兵工署可以购买西北的枪炮钢,这就改变了华夏国依靠外国提供合金钢的局面。西北各种化工品十分丰富,枪炮用***、炸药也可以提供出来给中央的兵工厂使用。西北的机械加工设备齐全,能力强,比如他们有精密车床、万吨水压机,没有大吨位水压机,连150榴弹炮弹我们都做不了,这下好了,可以委托西北加工。”

徐永昌点了点头:“你这次满载而归,委座一定对你很满意。”俞大维举起酒杯:“这次还是多亏次宸公多方指导,您与刘越石长官曾经并肩战斗,西北各方对您都礼敬有加,卑职们是沾了您的光了。”两人碰杯喝了一大口。俞大维谈兴更佳:“卑职所见之西北,工农业发达,人民富裕有礼,回想民国十七年起,西北曾经连年大旱,几乎酿成***,幸而西北军政公署应付得当。卑职还记得当年有新闻报道,西北依靠海外侨民提供救灾资金,兴修铁路、水利设施,以工代赈,硬是挽救了无数生命,同时为未来的工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次宸公民国十四年曾经与越石公同入秦省,驱逐当时的督军,对西北往事可称熟稔,可否还多请您给卑职讲一讲这刘越石征服西北的传奇?”一边说着,一边又给徐永昌倒满了啤酒。

徐永昌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光头,一边回忆一边以晋省口音的国语缓缓地将往事道来:

“刘越石与西北的缘分,那还是源远流长。这要从民国4年说起。当年的刘越石才十八岁。越石乃上海人士,其母本为盛宣怀家女佣,难产而亡,由其母之闺蜜倪氏抚养成人,这位倪氏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之母。故此越石也是孙逸仙博士和***委员长的妻弟。

话说越石从晚清年间就惊才羡艳,号称沪上神童,是善财童子那个神童。思想进步,宣统末年,为了报答养父宋嘉树的原因,也不知他用了何种方法,从盛府借出启动资金,发挥财技,上杠杆投资橡胶公司股票,据说获得暴利百万。利用这笔资金,刘越石的养父资助同盟会,购买枪械,民国元年,武昌首义,越石在上海资助陈其美组织敢死队,参与攻打浙江巡抚署,他年方十四,手持双盒子炮,护卫敢死队长蒋常清,冲锋在前,还为蒋志清也就是***挡了一枪,二人从此结为兄弟。

辛亥后,刘越石继续在商界闪光,最著名的就是从民国二年起他利用杠杆资金,从日资手中收购汉冶萍权益,达到1913年基本实控股的目标。欧战爆发后,钢价暴涨均价150美元/吨,越石当时仅仅在汉冶萍的资产就达1500万。

另一方面,国内政局在宋案后迅速败坏。宋教仁被暗杀。越石心灰意冷,二次革命失败后,,越石远走海外,暗中资助中华革命党,民国三年欧战爆发 美股停盘 主角取道东南亚,联络华侨财团,得到糖业黄家等支持,携资赴美 与其兄TV宋(宋子文)筹划构建私募基金,投资美国股市。民国四年年,越石取道日本归国,途中拜见孙逸仙,参加孙逸仙与自己二姐宋庆玲的订婚,得孙逸仙嘱托,于夏季,奔赴华山,与井勿幕、胡景翼、孙岳、邓瑜等聚义,并赠众人配枪,至今老夫尚保有孙岳配枪留作纪念。

民国四年初夏,刘越石自美国国经过日本号称回国度假,却径自来到了华山脚下,天晓得刘越石是如何选择的住在了华山脚下的共园。想那时袁世凯图谋称帝,在全国镇压民党的反抗,可以说与孙逸仙为首的民党势不两立。袁世凯委任陆建章任秦省督军,陆在秦省搜刮民财,镇压持不同政见者,屠杀平民,无恶不作。据报道陆建章最后离任秦督军职务时候,家财装五百多辆大车,价值3000万两白银。故民国四年初夏有西北正义人士井勿幕续桐溪、郭希仁、刘霭如、孙禹行(孙岳)、何遂、胡笠僧(胡景翼)、刘允臣、杨天仁、吴希真、邓瑜、史宗法、冯毓东、张义安、董振五等聚义华山共园,欲共同结盟,反袁倒陆。要说这帮人,都是此后迄今影响华夏国北方政局的大人物,其中胡笠僧和孙禹行分别是国民二军和国民三军之主帅,而邓瑜、史宗法更是现在西北边区和西北边防军的创始人之二。

老夫当年未曾参与华山之盟,据老夫友好续西峰、孙禹行日后之言,当日刘越石身骑一驴,带领随从数人,携行李数箱,在晚霞照耀下西行而入园。刘越石身穿白色西服套装,头戴遮阳帽,大呼曰:学生刘某奉中山先生手书,特来拜谒井文渊老师、续西峰先生。

西峰等闻声而出,刘越石果然取出孙逸仙手书相示,书中盛赞西峰“吾兄好义,努力不懈,尤为忠诚”。又云:“笠僧小友别来无恙乎?吾尝以秦省革命相托付,今为笠僧特遣吾弟越石相助,汝二人可肝胆相照,共谋西北革命大计。”

原来胡笠僧在民国元年秋,同张义安、冯毓东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经于右仁(伯徇)、井勿幕(井文渊)的介绍,胡笠僧(景翼)有幸进入孙逸仙先生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中山先生。这成了胡笠僧革命生涯中又一个新的转折点。当时年仅二十岁的少年胡笠僧对孙中山先生说:“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中山先生和胡笠僧都没有忘记当年之言,后来民国二十三年胡笠僧果然履约,推翻了曹锟政府,邀请孙逸仙北上主持国务。也是一段美谈。只可惜天不假年,孙先生第二年便病逝于北平,而胡笠僧闻讯也悲伤过度,在开封病逝。二位哲人已远,他们所为之奋斗的民国现在还在风雨飘摇中。”

说到这里,徐永昌回想先贤,有些黯然神伤,俞大维回想这段惊涛裂岸的历史和这二位献身国民革命的老少英雄,不禁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端起啤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道:“听次公言及此处,真可以浮一大白,胡笠僧真英雄也。”徐永昌也喝了一口,继续道:“井勿幕、续西峰都是辛亥元老,老同盟会员,得中山先生手书,方知来者刘越石是孙逸仙之姻亲,常年辅助孙先生,尤其仗义疏财,为民党贡献不小,此次来西北,正可以相助筹划中的反袁倒陆起义。众人如欲起兵,那是必须找赞助的,俗话说无粮不聚兵。可惜搞革命的缺的就是钱,不是穷得没办法了谁革命啊?那时候井勿幕、续西峰还算好,薄有家产,虽然不够聚兵的,个人生活还可以支撑。可是邓瑜、史宗法这些人就非常苦逼的了。那刘越石听闻众人的计划后,二话不说,打开随身皮箱,拿出厚厚一叠银票,以手掌量厚薄,取出三分之二相赠。越石道:此来西北本为寻找地方开发马场,引进俄罗斯重驮马改进我国马种,也是为了未来国防所需马政作准备。既然各位有革命资金之需要,这些钱你们先拿着用,待我搞定马场之事,再返回上海调动资金为大家后备。孙禹行后来多次绘声绘色地告诉我,刘越石又打开随带的木箱,里面居然有几支毛瑟****,居然是大镜面匣子。上刻弟刘越石敬赠。随即以枪相赠胡笠僧、孙禹行、邓瑜、史宗法等武将,各人身为军人,哪里有不爱枪的?均大喜过望,由刘越石倡议后,众人结拜为兄弟,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俞大维咋舌道:“这刘越石好漂亮的手段,文人求财革命,武将需枪保命,爱财的送钱,要命的送枪。然后占据民党西北委员会的大义,把自己塑造成西北国民革命的开创者;同时认了未来国民军两个军长为大哥,收获满满。”徐永昌笑得像个老狐狸:“难怪委座这么看中你,你能一眼看透刘越石结交文武人物之手段,也算小辈里的能人了。”俞大维急忙道:“都是委座的栽培、次公的提点。”徐永昌意味深长地说:“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把握。刘越石从此俨然成为西北革命军的财神爷和总后台。后来曾经多次以资金、武器援助西北革命军,还曾经搭救胡笠僧等人,胡、孙二位大佬简直视刘越石如救星福星。众人大喜,刘越石又建议以民党西北委员会名义作誓约,歃血为盟,共同投身西北国民革命,此志终身不渝。盟约之人以年齿排列,刘越石赫然在队尾,然而刘越石却因为有赞助之大功,算作民党西北委员会之常务委员,故民党西北之人皆尊称刘委员。”俞大维恍然大悟:“难怪曾经听吾党元老于伯循曰,刘越石是年轻的老革命呢。原来论起民党的西北革命,刘越石真正是元老。”

徐永昌点头同意“华山会后,越石入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傅宜生等同学,骑科学习两年。军校方毕业,秦省督军陈树藩为祸,越石受孙逸仙委托,前往西北发起革命军。后来民党起义军名字就是刘越石起的,胡笠僧的国民二军完全脱胎于该军,杨虎臣之小西北军也是该军的传承。

他自费购械,组建骑兵支队,联手胡景翼等屡次大破陈树藩部。民国七年底,徐树铮领参战军入陕,收编大部分西北革命军。越石却另辟蹊径,与邓宝珊等引骑兵西入宁夏,与马福祥、马洪宾组建西北民主联军。越明年趁徐树铮北去蒙古,西北民主联军联合甘肃各军,驱逐张督军。改以邓宝珊、马福祥、马鸿宾主政甘肃。据说期间,越石与马福祥女并肩作战,日久生情,得马福祥许可,跨越宗教,订立婚约。然而该女被张督军所拍刺客暗杀,不由得越石英雄气短,痛断肝肠。”

说到这里,老徐小俞一番唏嘘,二人其实都是情种,想想自己生命中得到过和失去过的爱情,一同默默无语,不约而同饮了一大口啤酒。

徐永昌继续道:“民国九年年越石经历丧妻之痛,离开伤心地兰州,取道京津,重金贿赂当道,搞定邓瑜的甘肃督军任命后。去南洋休假,恰逢欧战结束,白糖暴涨,竟然顺手操刀与南洋糖业大王黄奕住等操作白糖,获利后资产过亿。越石的财技引来了黄奕住幼女黄晓芸的羡慕,她热烈追求越石,后二人共赴美国完婚。越石在美国组织公募基金,聚资引资五千万美元,长期潜伏美国股市。留宋子文与新婚妻子黄晓芸操作。

话说甘肃督军邓宝珊全靠越石在美接济财政,因此遵从越石安排,试行工业建设。开发了白银的金银铜矿,修建兰包轻便铁路。配合比利时公司,从民国十年开始从兰州向东修建陇海铁路。农业上,每年投资数百万兴修水利,建设小化肥厂,组织农村合作社等。

民国十年 越石游历欧洲后经俄返华,因孙逸仙就任非常大总统,越石辅佐孙博士,后在黄埔前身任教。民国12年,黄埔军校正式建立。主角为教授兼教导旅长。越明年年,孙逸仙再次发起北伐,越石的教导旅扩编为黄埔军校北方教导总队,告别了怀孕的妻子,越石乃与樊钟秀的建国豫军共同北伐。经一路奋战,二次直奉战后,在河南与胡景翼国民二军汇合,乃以教导总队与老夫的国民三军直入潼关。与甘肃邓宝珊部夹击陕西,终于1924年底统一陕甘。

说着说着就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北京政变后,冯基善、胡励生、孙禹行等国民军首领连电邀请孙逸仙先生北上参与北京新政府,但是奉系军阀却压制住了国民军,转为由段启瑞成立执政府,事情不顺利,孙先生病重。

此前北伐时候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先生就策划了在把西北作为华夏国革命新根据地的计划,并且与孙逸仙先生做了充分交流,达成了一致。当时刘越石砥定陕甘,得孙任命为西北边防区军政长官兼国民革命军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当年2月份 猪脚所做西北边区建区方略得孙文批准,并以孙文名义颁布,规定了从军政向宪政十年过渡的过程。鲍罗廷和TVSoong(苏子文)一起给孙先生起草了有关西北革命的遗嘱,直接写给刘琨和于伯循先生的:西北军政,尽以付汝,越石(刘琨的字)主军,伯循务党,革命未竟,奋斗不止。3月孙文遗嘱中,以西北歌名尽付越石,越石主政西北二十年不得改变。从此确立了西北边区的地位。

胡笠僧于民国十四年中去世,我国民三军开出潼关,集中兵力与直奉联军作战,仅留邓瑜、井岳秀等部,与黄埔北方教导总队守卫西北。

民国十四年12月 国民二军覆灭,民国十五年底,国民军溃散到绥远,越石发兵取包头,与阎军对峙,经谈判,以绥西为维和区。阎为晋绥军总司令,此为秦晋联合之开始。

西北民主联军随即开始了新式整军运动,将旧军队改造为一支思想进步的革命军队。而刘琨则汇合了西北革命领袖于伯徇老先生,并接受了苏联援助后,招揽了溃散的国民军士兵,实行了著名的改编。把溃散的国民军部分部队改编成了黄埔式的新型的革命军队。组成了西北边防军的前身。

随后,冯基善自苏联回国后,在苏联斡旋下刘越石与冯基善会盟于秦省三原,相约由刘越石主持西北军政,给冯提供财物支持,由冯主导北伐。从此以后,刘越石专注于西北根据地的建设,他带领西北纵队经过大剿匪,大抗旱、大建设开创了西北国民革命的新局面。”

西北平定仿照黄埔军校制度,成功开办了黄埔军校北方分校,培养了一批忠于国民革命理念的军官。刘越石再一次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电报广州国民政府,请***兼任黄埔军校北方分校的校长,自己退居教育长之职。委员长当时在民党内地位很低,廖公和胡汉民、汪兆铭才是把握大局的三驾马车,刘越石此时能尊崇常校长,实在让校长窝心的很。可是从长远来看,***既然担任了北方分校之校长,他日后就不得不认同西北边防军军官团乃至整个军队是黄埔嫡系,刘越石这个便宜赚大了,金陵中央政府完全是靠黄埔军校作为军事支柱,这就永远不敢和同时黄埔一脉的西北边防军作军事决裂。

冯基善在越石帮助下,出潼关参与北伐,与***、阎百川争一时之高下,而刘越石则静心建设西北,历经两个五年计划后,终于有了今日局面。“

俞大维听得目瞪口呆,窗外已是雨停风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