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军中马前卒 > 第四章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抗战军中马前卒 第四章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作者:射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23:55: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当徐永昌体验着西北民用工业给长安市民生活带来巨变的时候,中央政府的兵工掌门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脑袋里回味的是西北军工业的惊人潜力。

金陵金陵政府的军队装备生产、研发、引进主要由兵工署负责。兵工署于1928年11月11日在金陵杨将军巷成立,隶厉于金陵政府行政院军政部。第四任署长俞大维,任职时间为1933年1月17日起。

俞大维能够超越众多的民党官僚,担当大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博福斯山炮采购案中能够一心为公,选型和谈判过程顺利,为***元帅解了燃眉之急。事情原来是这样:

一二八事变后,果脯觉得日军入侵在即,便开始到处采购兵器,其中重中之重又是山野炮。如此重视炮兵点解?战争样式和战术发展的必然。***从三十年代初开始请德意志军事顾问团为他筹划整理陆军,洋顾问大人首重炮兵。魏采尔任总顾问时,针对日军步兵在战车与飞机掩护下攻击前进的战法,他建议金陵政府置办新式武器,“唯各师需有相当之新式兵器,施以新式训练,”才能对日军“切实抵抗或击破之。”塞克特则强调:“步兵与炮兵的合作是现代化战争的灵魂”,认为在将要发生的抗日战争中,“面对日军炮兵和飞机的优势,若无相对的炮兵与之抗衡,…获胜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中央军大部分师属火炮还在用德国1904年的技术!话说大清末年,江南制造局就在自己产高碳钢基础上,成功仿制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克氏山炮克虏伯1904式14倍径75山炮,沪造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于光绪31年(1905年)仿制成功,是华夏国**工业进入20世纪后,制造出的首门管退后坐的后膛装填火炮,标志着华夏国近现代火炮生产开始赶上世界潮流。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口径:75毫米,初速:280米/秒,最大射程:4300米,高低射界:-8度至 1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度,战斗全重:386千克。机动方式是整炮由一马挽曳或者拆解后由四马驮载。这款炮及其炮弹江南厂能够完全自制,进口只是复进簧而已,同时代的两大名炮德意志克式野炮和法兰西国75野炮都是与沪造克式山炮同样的碳素钢。大清所谓的碳素钢就是二十一世纪的45号钢,45号钢经过热处理也就是淬火和回火工艺之后,是可以用作枪炮钢的,沪造克虏伯75山炮在早期的缺点是炮弹,长期就是生铁的,到了巩县兵工厂生产的炮弹才改成钢铸,威力大增啊,从130克黑火药升级到380多克***。

沪造克虏伯山炮从1905年开始陪伴华夏国陆军,1930年代金陵政府军事委员会曾经下文要求将陆军中的克式山炮退役,结果引起军中极大反弹,因为华夏国陆军除了克式山炮,就几乎没有其它的队属火炮了。

用光绪年间仿制的炮打昭和年间的鬼子,显然不行。怎么办?靠自己研发生产新炮?你想多了,根本不可能。华夏民国1931年九一八前,全国兵工厂设备老旧,重武器不能生产。由金陵政府兵工署所控制的仅有上海市、金陵、汉阳、泉城、德州、巩县等地的兵工厂,蜀省、粤省、桂省、晋省等兵工厂则由地方实力派控制。生产技术都比较落后。上文中兵工署在表格列出的这些兵工厂,由于缺乏钢铁、化工等基础工业的支持,原料都来自于国外。这些兵工厂实际是组装厂而已,只能从国外进口关键部件和各种原料后,在厂里装配。这里举个巩县兵工厂的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了:1935年1月的一份兵工署巩县兵工厂材料来源列表报告, 枪管钢17158.1公斤, 来自德意志、奥国, 枪件钢20867.3公斤, 来自德意志、奥国, 熟铁3446.1公斤, 来自德意志、英、奥国, 无烟药3922.16公斤, 来自德意志、美国、奥国。 其他金属, 包括铅铜和所有钢料, 油料及化学品, 大多进口自外国。

足见当时工业基础之薄弱,这种国防工业根本就是仰人鼻息,一旦与外国发生战争,这些兵工原料是根本就难以进口的,没有枪管你怎么****?没有***你怎么做子弹?甚至不仅仅是造枪用的钢件,连熟铁都要靠进口!这并非个例,规模小于巩县兵工厂的广州石井兵工厂就是:所有枪炮零件,由洋行出具材料号,洋行说去哪个厂家买几号钢,厂子里就照做,离开洋行就开不了工,甚至手榴弹的***都要买英国产品。一个连手榴弹都无法独立搞定的兵器工业,对于新炮的研发生产更是痴人说梦。

好在果脯有祖传的老方法:买买买。向谁买?果脯一向采购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炮,我果只买德意志国克虏伯的。可是德意志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被凡尔赛合约禁止研发和生产重型火炮。走投无路的克虏伯炮厂就走了邪路,他们和瑞典博福斯公司合作,以博福斯的名义搞火炮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于是俞大维奉命赴德采购欧洲有名的博福斯工厂生产的75山炮。熟知果脯官员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廉洁奉公操行的瑞典厂方告知他按照惯例将有一笔不菲的回扣,而这笔佣金足以购得3台同样规格的山炮。他轻描淡写道:“希望你们赶工,15门山炮一齐交货。”厂方惊讶于中国政府中尚有如此廉洁之官员。当被国民政府问及何以多出三门时,他依然轻描淡写道,“是送的。”

日本鬼子那是相当配合,这边俞大维还在考察谈判,那边关东军嘁哩喀喳侵略热河冀东毫不含糊,尤其是鬼子炮兵,用改三八野炮一路平推中央军和各地方军的步炮兵阵地,打得华夏国守军一再崩盘。被打得满头包的老常抓住先进的博福斯山炮作救命稻草,想拿来博福斯山炮做他炮队的万能主力火炮,也就是压制火炮伴随火炮都靠它了。他于是一口气买了一百三十二门原厂货。中央军上下也齐声称赞委座英明,有了克虏伯技术在手,抗战简直就是胜利在握。委座高兴之余,把具体办事儿的俞大维也牢牢记在了心里,这后来越级提拔,也是对他在博福斯山炮采购中尽忠职守的报答。

虽然通过博福斯山炮军购案显山露水后的俞大维高官得坐,可是中央军却发现,博福斯山炮在华夏国的实际作战环境下有着非常大的问题。中央军是攘外安内的先锋,经常进入赣南的山地作战,这就要求博福斯山炮也能伴随前进,否则叫什么万能炮?山炮在山地的行军是要采取分解后,马匹驮载的方式,博福斯山炮也确实设计来分块驮载的。问题是这货分解后的单块负荷也太重了,中央军的大骡子驮不动,人家欧罗巴洲高端货是设计用高端重驮马驮载的。这下苦了中央军的老爷兵们,他们不得不和骡子一样辛苦,手抬肩扛,每天还走不了几步路,贻误战机事小,吃苦受累事大。全军炮兵上下怨言满满,都说博福斯山炮不好用,***不懂炮兵业务,耳根子软又好面子,就悄不言声地把博福斯山炮废了。这废了博福斯山炮不要紧,中央军到底用那款炮抗日又一次搞不定了?俞大维心中大叫,苦也。这可是兵工署的本职工作呀。

平心而论,兵工署也是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一方面火炮对抗战至关重要,有炮则生,无炮则死,职责所在,无可逃避;另一方面用户单位中央军炮兵却是一帮子好逸恶劳,眼高手低的家伙。他们希望得到一款射程远(这样安全,日本人打不到中央军炮兵,中央军炮兵却能打到日本人),重量轻(这样安逸,中央军驮炮拉炮的马匹可是炮兵们捞外快的取款机,克扣这些牲口的口粮最来钱,可是吃不饱的马骡自然也就拉不动重炮),山地平原都能用,价格低产量大的火炮。可惜这几个特性根本自相矛盾,无法达成。

射程远的话,自然需要炮口初速大,那就得多装药,长炮管。多装药了后坐力大膛压大,火炮各部件就得坚固,自然重量必大。长炮管也是加重的一个主要因素。你怎么可能要求一门打十三千米的炮和一门打六千米的炮一样重?炮重了嘛,自然就难以在山地驮载机动,自然就制造成本高,工时长。

可是中央军炮兵义正辞严地指出,我军预计的对日作战战场在华北平原,对手是日军师团队属炮兵的改三八野炮,该炮射程可以达到11千米之多。如果兵工署硬塞给中央军一款射程在九千米以内的火炮,那根本是给日军送人头。如果贵署给我们的炮太重,那么我炮兵无法山地机动,所有山地作战都将得不到炮兵掩护,那来找贵署赔人命的就不是我们炮兵而是广大步兵兄弟们了。

在这种矛盾处境下,中央军的队属火炮始终无解,一直僵持到了1936年底,俞大维才从西北边防军这里偷到了答案。西北边区在过去的十二年间,一直埋头发展经济,为了不惊动日本军方,西北边区煞费苦心,甚至连原油产量的数据都讳莫如深,更不会泄露军事和军工上的抗日准备了,为了瞒住日本,连中央他们都一起骗了,他们理直气壮地说金陵那边鬼子探子太多。一直到1937初,西北边防军的装备和编制即使对于金陵中央政府也是严格保密的,这没什么奇怪,在刘琨原来银河系地球的那个时空里,阎锡山的晋军也是不让中央军得到他们编制装备的哪怕一点点消息,直到1947年,晋军还把一个泄露部队编制给南京政府的军官给毙了,罪名嘛当然是很幽默的通共。日本唯一对西北边区有戒心的战略家石原莞尔形象地称西北边区的这种防备措施是铁幕。

打破这一切的是张杨兵变。在这个时空的张杨兵变发生在福州,***被扣押后,民党内部大乱,日本间谍趁机插手,煽动一些军人想在金陵搞亲日的政变,西北边防军军情四局及时揭发了这一阴谋,得到当时仍然被软禁的***口谕后,西北边防军调动了一个师,以与中央军联合军事演习为名,进驻金陵近郊,与中央军中爱国部队一起,平定了亲日份子的叛乱,从这次事件后,西北边防军的真面目才为人所知,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被首都各界交口称赞。***返京后,也亲自检阅了这支部队,他也对部队赞不绝口,称他们为黄埔精神之继承者。俞大维也是趁这个机会,才发现了西北兵工这个宝库。

1936年末,在福州事变(刘琨这个时空的西安事变)时候,西北边防军精锐陆军师进京救驾,俞大维派专家掺和在中央军将领里,跑到刘琨们的炮兵那里偷师学艺,才知道西北边防军以独特超前的战术思路解决了队属炮兵的难题。

西北边防军与捷克斯科达合作,许可证生产了100毫米榴弹炮、75毫米山炮,搭配轻重量曲射性能好的迫击炮及轻重量的战防炮,这样组成的队属炮兵既可以在平原地形压制日军师团野炮,又可以在山地战中以迫击炮曲射提供支援火力以战防炮直射摧毁坚固目标。更令他吃惊的是,西北边防军军官透露,西北兵工厂自产了全系列火炮:军属100毫米榴弹炮、师属75毫米野炮、37毫米战防炮、76毫米高射炮、37毫米高射炮、120重迫击炮、82迫击炮、60迫击炮等等。

西北兵工厂对外叫西北机械公司,是由西北开发总公司投资的,厂址在酒泉市附近。兵工厂的炮厂对外称西北第一机械厂。民国十八年(1929年)开始谈判引进全套的捷克斯科达制炮设备, 1931年设备到货安装,32年下半年正式生产75毫米山炮。

俞大维还得知,西北边防军引进了苏联的顿河马,在西北设立了军马场,培育成功了重型挽马山丹马。于是一等闽省危机解决,他就撺掇了中央军一些炮兵将领,吵吵着要***发话,去西北边防军和西北兵工厂参观取经。

本来,从1935年起,西北边区就开始向中央军和各地方军推销自产的步兵武器,但没有公开自己的火炮系列。恰逢西北边区与中央签订了抗战预备协议,金陵军政部和西北边防军司令部都同意开展作战计划和装备方面的交流活动,于是早在1937年初俞大维就第一时间带领兵工署专家们跟随参谋总部高层到西北来过一趟考察火炮了。

参谋总部和兵工署为西北边防军的军备情况所振奋,返回金陵后,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做了详细汇报。为西北边防军实力所震撼后,军委会全面加强了与西北的战备整合,双方从作战计划到军工生产开始了全面合作,西北边防军和西北边区成为了抗战准备的重要一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