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军中马前卒 > 第九章 阴晴众壑殊

抗战军中马前卒 第九章 阴晴众壑殊

作者:射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23:55: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央军事代表团作了参谋本部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介绍后,许晋申和李兴中代表西北边防军司令部,介绍了西北方面的对日作战计划:代号牧野鹰扬。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历年西北边防军司令部的例行工作。

一、 敌情判断:敌国之装备、兵员素质、指挥战术均全面压倒我友军力量,并掌握绝对的制海权,且在我华北拥有强大之根据地,故其对我之作战方针,将采取积极之攻势,而期速战速决;敌我两国如已入于正式战争中,敌将利用其强大之动员能力,迅速于半年内向我关内战场投放最多20个师团的兵力,并配合强大航空兵及特种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称炮兵、装甲兵等为特种兵)部队。敌人攻击方向判定:华北、华中,其华北将为敌人陆军首选进攻方向,但考虑到敌人陆海军间的矛盾与争功,我方判断敌海军将如一二八事件,于上海市方向挑起事端,如此,则由于京沪之一体化性质,敌人必将转而以华中方向为主要用兵方向。因之,华北部方面敌兵力投入估计将为8个师团,其他将投入华中方面。……

二、 华北方面敌情判断:敌陆军将优先夺取平津,随后沿平汉路与津浦路做两个方向的推进,保守估计日军停止线为黄河。然考虑到绥远抗战后,我中央军汤恩伯部保持于察绥方向之位置,预计开战后中央军必以重兵集团于察东长城一线对平津敌军侧后形成威胁,故敌军于向南推进前,必以有力一部夺取南口,并与察北敌伪军配合,求得驱逐我察哈尔中央军及二十九军刘汝明部。完成察哈尔作战后,预计敌必南进晋省,以攻克晋阳,清除对冀省敌军侧翼威胁为目的。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预计敌人将于开战后三个月内达成其逼近晋阳之作战目的……

三、 作战方针:西北边防军乃抗战全军之机动打击力量,重点捍卫西北之抗战大后方,确保绥西中蒙国际交通线,为民族独立战争提供国际援华物资通道。开战初期作战重点应置于经兰包、平绥铁路,协防察哈尔。从而达到捍卫晋绥,威胁平津日军,进而延缓华北日军进攻的目的。

考虑到敌强我弱的根本态势,尤其是察南位于平津日军与关东军夹击态势下,万一察哈尔不守,我军应退防集宁、丰镇一线,与大同晋军相呼应。若敌人夺取大同后,我西北边防军需置西线野战兵团于归绥区域,并在大青山区域组织强大游击兵团,于河套及大青山之间根本击灭敌军西进之企图。

东线我军需以主力出兵晋省,在晋省地区与友军协同作战,入晋初,如情况所许,则西北边防军以主力于晋阳——平定之线,保持重点于正太路方面,对经井陉之敌军,实行决战,随即北向忻州方向,反攻驱逐敌军至雁门关外;随即视中原战况,相机以主力出冀省敌后或豫省方面打击南下之华北敌军。不得已时,应逐次占领预定阵地,作韧强之抵抗,随时转移攻势,以求最后之胜利。

四、 作战要领:西北边防军对恃强凌弱轻率暴进之敌军,应有坚决抵抗之意志,必胜之信念,秉持西北边防军司令部颁布之五大军事原则,虽守势作战,而随时应发挥攻击精神,挫折敌之企图,以达成我军之目的;于不得已时,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

陆军航空兵于会战期间以主力协同正面陆军作战,掩护我之重炮及其它摩托化部队遂行作战。陆航之一部展开于后方交通要道及工业、通讯重要节点,抗击敌人重轰炸队袭击。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

五、 附:西北边防军颁布之五大军事原则:

①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②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③ 每战必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歼灭敌人,火力必须可以与敌人匹敌,兵力必须为敌人二倍以上。

④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平时对部队进行严格的攻坚战术、技术训练,在阵地攻击中必须遵循专门攻坚战术,配备足够的攻坚兵器和充分,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⑤ 发扬主动攻击、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已经是夜里了,大家用完便餐,继续讨论。西北边防军司令部的餐具引发了中央代表团的兴趣,这是全套的塑料制品,在当时的华夏国是新鲜玩意儿,由于塑料是石化产品,华夏国其他地区还真没有生产。中央代表团有些爱不释手,于是刘琨决定送他们每人一个西北产的塑料军用水壶。当时国际主流军用水壶是铝合金制品,由于铝也是飞机的制造材料,各国都尝试过用玻璃等物代替,西北石化适应市场需求,开发了各种塑料制品,其中就包括军用水壶。然而他们前期开发的塑料军用水壶有严重的问题,水有塑料味道,用地球话叫做塑化剂味道,有害身体,战士们也不愿意接受,后来经过实验室多年改良,终于发现了可以实用化的塑料水壶制作法,由于物美价廉、重量轻、坚固耐用,西北边防军大量采购,抗战前已经是制式装备。

现在轮到中央军事代表团挑刺了,林蔚提出他的意见:“越石兄令既然要大家畅所欲言,那我的疑惑就直言了,第一个问题是有关华北战局预估的。在牧野鹰扬计划中,很准确地判断开战之初中央军将抢占察东长城一线以威胁平津敌人侧翼,可是仿佛西北边防军对察哈尔作战结果特别悲观,介入这个阶段的作战后,准备退往绥远,甚至估计日军将进占大同,迫使边防军退往绥远;而东进的边军是准备先应付正太线来袭敌人,也就是说平汉线日军会迅速攻克保定、石家庄一线?第二个问题是西北边防军准备把多少部队投入对日作战?如果如越石兄所料,对日作战长期化,西北的后继动员能力如何?第三个问题是西北边防军的装备及兵工供应是什么状况?”

刘琨向邓瑜点了点头,邓瑜说:“林厅长的第二个问题,由弟先行回答,不周之处,请其他诸公补充。西北边防军的介入时机和动员能力这两个问题,我一起回答,因为介入时机本身受到动员工作的影响很大。西北边防军奉行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原则,一旦开战,全军全边区将进行总动员,我军现役的四个师十二旅二十四个团,要迅速需要通过动员补充预备兵员、马匹、汽车、后勤医疗辅助人员等在三个月内扩充到十二个三步兵团制步兵师(三角师)的规模。

秉持着长期抗战全面抗战的原则,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对西北的持续动员和作战能力进行了多次的模拟运行,西北边区从民国14年开始推行二年义务兵役制度,每年征召约四万人入伍,逐步建立了一个预备役人员队伍,最新统计,目前可用的预备役人员数量达到了33万人。我们结论是如果把兵役从二年延长到六年,第一年,我军将有能力在前线投入18个步兵师,第二年,前线达到21个步兵师。

实现战时野战部队的扩充预备役兵员储备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装备、弹药生产和储备能力。这方面我们和日本差距很大,别的不谈,子弹年产日本是五亿颗以上,山野炮炮弹年产日本是500万发以上。西北边防军司令部之所以预估抗战第一年内日军最多投入关内是二十个师团以内,那是考虑到日本没有把华夏国作为真正对手,不会立刻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这样日本陆军受到预算、兵员、装备补充的限制,没法快速扩充。如果日本对我们真的重视起来,一切全力以赴进入战时体制的话,他有能力在三年内扩充到50个师团的。

而我们这些兵员和装备,每年都会有损耗,作战期间,兵器战损是会特别严重的,有时候一个战役下来,轻机枪就全损失了。我们内部预计,轻武器每年的损失将达到30%,重武器会在15%-3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投入二十一个师在前线作战,每年需要生产七个师的轻武器才能弥补战损。我们工业基础弱,兵工厂只能依靠战前建立的酒泉兵工厂的产能,开足产能补充兵器方面的战损,但是毕竟产能有限,我们不是美国苏联,有着强大的机器制造业,酒泉兵工厂想在战时扩产的话有种种困难,尤其是身管火炮受到设备能力局限很大。所以受到兵工生产限制,我们西北最多能够支持21个作战师的长期消耗,再多就要靠外界支援了。

刚刚谈了野战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动员扩充计划,下面再谈一下开战后我军完成动员可以参战的时间。这涉及部队由平时编制转入战时编制所需动员的物资数量。

单以马匹而言,战时每个步兵师需要近三千匹。我们师属炮兵及其以下都是骡马化的炮兵,每个师有12门20年式斯科达75毫米山炮,该炮作驮载状态时需要12匹驮马,作挽拽状态时需要6匹重挽马;斯科达山炮驮载状态最重的单件是83公斤,加上驮具、驮鞍等需要120公斤驮载能力,超过了国内一般骡马驮载能力太多。故此山炮的驮马和挽马只能使用西北边防军山丹军马场用河曲马与苏联顿河马杂交专门培育的重型挽马山丹马,炮兵分队需要的其它马匹就配备一般的蒙古马。山丹马培育不易,目前数量有限,而且价格昂贵,为了节约经费,和平时期只给每门山炮配备了十六匹驮马或者重挽马,炮兵运送弹药和补给的马匹可是只配了很少一部分,这缺编的马匹要等动员了再配齐。

根据情报,日军的预备炮兵中,编有独立山炮兵联队。联队下辖3个大队,共拥有3699名官兵,马3600匹马,36门山炮。每个山炮兵大队拥有999名官兵,720匹马,12门山炮。每个山炮兵中队编有195官名兵,138匹马和4门山炮。日军与我们西北边防军一样,各师团平时仅仅保有必须的马匹,战时向民间征用。抗战第一年西北边防军光是18个步兵师的马匹可能就要从民间征用或者补充4万匹。西北马场,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绥远西部,征调这么多马匹及相应的大车,需要时间。

马匹以外,就是汽车,以卡车为例,我们的军炮兵团和独立野战重炮团是摩托化,但是同样的,榴弹炮牵引车配齐了,可是弹药运输车是要动员后征用国民经济部门用车的,西北边防军目前在筹划建立独立野战重炮兵150毫米榴弹炮团,每发150毫米榴弹炮弹加上***重达50公斤,一个基数重达二吨半,这只能用卡车运输。

军炮兵团装备的捷十榴(捷克斯科达100毫米榴弹炮)为了节约军费,和平时期每个摩托化炮兵连是只配备六辆卡车的,战时需要至少增加到十二辆卡车,这样光是为了满足六个军属炮兵团和独立野战重炮兵就要从国民经济部门动员500辆以上的卡车补充入部队,如果加上各高射炮兵部队的需求、每个步兵军后勤运输车队的需求,卡车共需动员补充1800辆以上。

野战医疗是维持战力极为重要的环节。由于西北人口才2000万,我们每年适合服役的兵员补充最多十八万。全面抗战开始后,西北兵员方面预计每年有八万人的伤亡,其中有三万人因阵亡或残疾而永久损失,这样除了正常征招新兵扩充军队外,每年至少要向前线额外及时补充三万人。如果不为我们的部队配备足够的卫生医疗设施的话,永久损失的人员会大大增加,部队战斗力急剧削弱,谈何长久抗战?因此战时每个步兵军需要配备三个以上的野战医院,需要征召大量医护人员;预计第一年要补充近1万名卫生医疗人员进部队。不仅要医治人,还要给马匹提供医疗。每个师要配备兽医所和病马院,否则你的步兵师刚到雁门关就要再征用一万匹马了;连马蹄铁都要紧急征召工匠,不然的话你就剩一堆瘸马了。

以上是转入战时编制的一些人员和物资的动员,为了作战,在这些人员物资到位的同时,野战兵团要实行重新编组。为了扩军和持久抗战补充消耗,必须按计划征召预备役,第一年的编组任务特别繁重,要扩充野战部队到18个师。

在这里必须提醒的是,动员的时机非常重要,早了的话,会损害国民经济和生活的正常运行,迟了就造成贻误战机。要做到上述这样彻底的动员,按照最快速度,动员完毕也得两个月,然后野战部队快速部署到位,又要一个月。西北边防军司令部是认为动员后至少三个月,西北边防军才能到达战位介入作战。”

他补充说:“我也想向各位汇报下,我考虑到动员过程及以后部队的快速部署,铁路调度会非常关键,列强军队的参谋部都很重视对铁路的军事运行及其管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德国总参谋部流行一句话:,从参谋学院里培养出来脑子最好的人员,都送去铁道兵学院,最后在疯人院里归天。在牧野鹰扬计划中,我们自己的铁路运力和调度计划都有充分的体现,问题是,我们预想战场在晋省,同蒲路那边的铁路是窄轨铁路,而且同蒲铁路修建进度不如预期,这样我军在晋省的战略机动和后勤保障真的很让人担心。”

许晋申也说:“我们自己的玉潼线运力按每日24对列车计算,换阎百川的同蒲线或正太线后,按每日12对列车计算,我们参谋局自己排了下班,到时候可以与同蒲铁路局对接下,粗略估计我们每个步兵军入晋省需要至少110列车运送。乐观估计,我军需要600列火车完成入晋。考虑到开战后,还会有相当数量的蜀军、中央军及其他部队会从同蒲铁路入晋,我军能在两个月内完成部署就不错了。”

邓瑜接着说:“有同蒲路因素,就有大量细节得筹划到位,比如同蒲路修到风陵渡,他们是窄轨,我们的人员装备到风陵渡要换渡船再在对岸重新装车的,那么晋省方面的装车设备和专用平台够不够用?另外战时日本航空队可能轰炸这里,我们就得部署充足的高射炮兵和驱逐机,原来计划的部署两个混合高炮营我觉得还是不够。”

许晋申接口道:“还有好多啊,比如东行列车回程怎么办?都空着?预计会有大量晋省难民在风陵渡,是否回程带上他们?这又怕难民安置麻烦,耽误列车回程后的再次装运。”

徐永昌突然笑了:“还有更麻烦的呢,阎先生这次在我去酒泉前就跟我打过招呼了,如果日本发动侵略,为了工厂安全,他有可能要大搬家,把兵工厂和一些他的坛坛罐罐弄到酒泉工业特区去。他会派晋省方面负责人员来长安和你们谈,这事儿谈定了的话,你那回程火车就满满当当了。越石兄你们就等着忙吧。”许晋申皱着眉头说:“我们听说阎先生去年想把兵工厂和钢铁厂卖给中央啊?怎么现在又要搬西北来?”林蔚咳了一声:“阎先生开价太高,这个,嗯,中央难以承受。”许晋申不肯饶人:“哦,我们也听说是中央派人评估了阎先生的工厂,认为设备陈旧,不值当购买,不如另建新厂呀。那还搬来搬去的干嘛?”刘琨瞪了许晋申一眼:“中央与晋省的协作有军委会统筹安排,你一知半解不得网易。再旧的设备也是我们民族工业,是阎先生的心血,如果晋省要作迁移,西北边区一定要配合好。晋申你别扯歪了,谈正事儿。”

林蔚见刘琨埋汰许晋申,客气地为他解围:“经许参谋长一番介绍,兄弟我茅塞顿开,西北边防军对于动员和后勤运输各方面考虑周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难怪有人云:内行谈后勤,外行谈战术,所言不虚。”刘琨说:“还好次公和林蔚公均是内行,我们的努力总算遇到知音。”这二位听了刘琨这话都笑了。华夏国近代陆军得从袁慰廷小站练兵算起,从那时候起娘胎里带出来三臭个毛病,一是参谋制度发育不良,二是无视后勤,三是马政不修。为了根治这前两个毛病,刘琨除了请苏联红军顾问会诊外,还请来了后来二战期间的美国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来西北陆军参谋学院执教过一段时间,马歇尔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参谋人员之一,也是最美国国化的,他继承了美国**界对火力和后勤的重视,这两个玩意儿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你想要强大的火力,那你就得准备足够的炮弹和汽油,对吧?

马歇尔在参谋学院任教期间,刘琨多次请他组织学员做后勤方面的专题研究,尤其许晋申这种习惯了无后方游击作战的将领,刘琨可是逼着他跟着马歇尔做课题,补齐了许晋申在后勤业务上的短板。马歇尔按照美国国陆军的严谨风格,为西北边防军从士兵的食谱和军马饲料构成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后勤保障制度。

许晋申还真投入,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他建议西北边防军士兵每天确保两个煮鸡蛋,马歇尔很赞赏他能根据人体每天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提出建议,因为美国国佬研究表明两个鸡蛋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而且多于两个鸡蛋,人体是吸收不了的,不过马歇尔请教许闯王,为什么不是炒鸡蛋或者榨菜鸡蛋汤,为啥一定是煮鸡蛋?许闯王回答说:可以防止司务长贪污。许闯王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衷心赞同,所以至今西北边防军中士兵都是每天两个煮鸡蛋,由于军队消耗大量鸡蛋,供应军需的农副产品公司通过马歇尔等美军顾问辗转介绍了美军退役的哈兰·山德士上校,他也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炸鸡:肯德基,西北的农学院专门引入了美国国新鸡种,生长快下蛋多,山德意志士上校也因此提前研制出了肯德意志基配方,并与华夏国公司合资开店,这是后话。

33年初,华夏**队与日军发生了热河和长城一线的冲突,历史上称之为长城抗战。马歇尔带着西北边防军考察团进行了长城抗战的专题研究。他在研究报告里狠批了华夏国陆军无能的后勤和医疗。中央军二十五师从南方赶来,草鞋薄衣,士兵们冻得哆哆嗦嗦的,结果得靠北平民间捐赠解决衣服鞋袜问题。地方军更离谱,庞炳勋的部队除了碘酒绷带就没有别的药品,他们的医疗队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准备是各军中最充分的,你看我们有四十付担架,别的部队连我们一半都不到。二十九军所有步枪一概没有刺刀,每人发了口大刀应急。

许晋申和陈常捷都是马歇尔的入室弟子,(他们二位从一来到西北边防军就被刘琨逼着学英文,西北边防军的高级军官都得学门外语,学费从薪水里扣,不学就降级),美国国陆军对后勤的重视深深地影响了他们这些西北陆军参谋学院的毕业生们。而对后勤的重视,也成为后来抗战中西北野战军的一大特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