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 > 第二十六章 抚养大格格

坤宁宫内,自太医诊出喜脉后,皇上便与皇后商议,将六宫事务暂交皇太后打理。皇后欣然应允,更免了众嫔妃晨昏定省,只在寝殿静心养胎。

这日,派去照料大格格茉雅琪的翠云匆匆来报,说格格昨夜着了风寒发热,今早才刚退热,太医诊断若今夜不再反复便无大碍。

皇后闻言,心里一紧,凤眸含怒直起身来,高声后呵斥:“昨夜为何不禀报于我?”

殿内宫人霎时跪了一地,个个屏息垂首。陈嬷嬷见主子动了真怒,忙不迭跪前请罪:“娘娘,是奴才的错,是奴才拦着翠云不让惊扰娘娘的,求娘娘保重凤体,万勿因奴才气坏了身子啊。”

皇后听罢,黛眉微蹙,抬手轻揉眉心。她自然明白陈嬷嬷这番举动的良苦用心,只是行事确实有失妥当。

大格格茉雅琪身为恭亲王长女,又是皇上收养的首位宗室格格,若在自己照拂下出了差池,纵使皇上未必会因此见怪,她也不愿无端生出嫌隙。

望着跪伏在地的陈嬷嬷,皇后心中泛起怜惜。陈嬷嬷年事已高,自她有孕以来便寸步不离地贴身照料,凡事亲力亲为、不假人手。

念及自幼相伴的情分,皇后轻叹一声,连忙命她起身,和言细语解释道:“嬷嬷,大格格虽非皇上的血脉,但既养在我膝下,若因我有孕便疏于照拂,恐会招致恭亲王不满,影响皇室宗亲和睦。”

陈嬷嬷面露惭色,声音微颤:“是奴才思虑不周,让娘娘忧心了。昨夜听闻大格格发热,奴才想着娘娘如今怀着皇子,不宜劳心,便擅自命翠云传了太医。一心只记挂着娘娘,未曾顾及周全,实在是糊涂了。”

皇后温言宽慰:“嬷嬷的心意我岂会不知?只是大格格身份特殊,纵是我有孕在身,也断不能轻忽了她。”

陈嬷嬷俯首称是,连声道:“娘娘训诫极是,是奴才思虑浅薄。往后定当事事禀报周全,再不敢莽撞行事。”皇后含笑示意她无需介怀,殿内凝滞的气氛这才渐渐化开。

皇后又反复追问大格格的病情细节,待确认太医已妥善处置并无隐忧,紧绷的神色才稍缓。她当即命翠玉训诫大格格近身宫人,又着人传太医留守太医院随时听宣。诸事安排妥当,才靠在软榻上松了松僵直的脊背。

陈嬷嬷见皇后这般劳神,愧疚如蚁噬心,忽然脑海中一灵光乍现,踌躇片刻后开口:“娘娘,恕奴才多嘴,您如今身子贵重,何苦为大格格这般殚精竭虑?不如将她送去太妃宫中抚养,您也好安心养胎。”

皇后指尖轻叩扶手,眸光微动。这提议虽合情理,她近日胎动频繁,确实不宜分神,但一旦将大格格送由太妃抚养,恐怕日后便难以再回坤宁宫。她心中暗忖,腹中皇嗣不知是格格还是阿哥。

若是个格格,大格格去太妃处倒也合适;但若是个阿哥,继续抚养大格格,便能凑成个好字,皇上或许能多看重几分。

况且,大格格是皇上亲自交予她抚养的,这份信任承载着皇上对她的情意,也是他们对承祜爱意的延续。念及此,皇后满心纠结难以决断。

皇后掌心贴着隆起的小腹,眼下腹中皇嗣月份尚浅,太医还无法诊断出是格格还是阿哥。权衡再三,她终于想到个两全之策:先将大格格暂托于某位嫔妃处照料,待腹中胎儿落定,再做长远打算。

她将后宫诸妃在心底细细过筛,先是剔除有孕在身与未曾生育者,余下三人各有考量。

马佳氏膝下育有四阿哥与三格格,又正得圣宠,若再添大格格,不宜再为她增添筹码;那拉氏也不成,如今她好不容易在皇上那失了圣心,皇后不愿给她东山再起的机会。

思来想去,竟只剩董佳佳一人。皇后回想起近日董佳佳的圣眷,再琢磨她平日谨小慎微的做派,倒觉此人最是稳妥。只是这般大事,还需禀明皇上定夺。

至于董佳佳那边,皇后料她不会推辞,毕竟二格格早被皇太后抱去抚养,若能照料大格格,既能得皇上重视几分,又能慰藉她为人母的缺憾。想必如此一来,怕是要对她这皇后感恩戴德了。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到了七月二十五日。晨曦初露时,董佳佳便已候在坤宁宫外。两日前,皇后身边的翠玉奉口谕到景阳宫传话,命她今日前来坤宁宫,皇后有事相商。

这突如其来的宣召令她辗转难眠,思前想后不得要领,只能赶在天光熹微时整装前来。

翠玉将她引入殿内,董佳佳一进门,抬眼望见皇后端坐在凤纹宝座上,身姿虽因身孕略显丰腴,却仍透着母仪天下的威严。

她福身行礼,皇后抬手虚扶,温声让她落座。刚一坐定,皇后便关切询问她近来起居日常,这般看似寻常的寒暄,反倒让董佳佳愈发忐忑,只能字字斟酌着应答安好。

见气氛恰到好处,皇后不着痕迹地将话锋转向大格格。董佳佳原以为不过是闲谈育儿之道,便顺着话头说起抚育二格格的过往。

谈及女儿时,董佳佳眼底不自觉泛起温柔,那抹真情流露的慈爱,让皇后暗自颔首,随即赞道:“董佳佳,难得你如此细心周全,确实是个会养孩子的。”

董佳佳闻言,微微颔首,做出羞涩模样:“娘娘谬赞了”,皇后唇角微扬,眸光却意味深长。

见她谦逊守礼的模样,皇后愈发觉得人选妥当,轻叹了口气,眉间凝起愁绪:“董佳氏,我有件事想托付于你。”

这话一出,董佳佳面上闪过惊色,心底顿时警铃大作,却仍恭谨俯身:“娘娘折煞奴才了,若能为娘娘分忧,是奴才的福气。”

皇后笑意温婉,语气却藏着几分疲惫和无奈:“我如今身子越发沉重,整日倦怠乏力。前些日子大格格夜间着凉,病了一场,着实让我心忧。如今我实在分身乏术,底下人又难尽人意。”

“我与皇上商议后,想将大格格暂托你照看一段时日,待我诞下皇嗣,再接她回来。今日唤你来,便是想问你可愿应下此事?”

董佳佳内心腹诽,您老人家都已经和皇上商量好了,她哪有选择的余地呀。况且她刚刚那为皇后分忧是她福气的鬼话都说出口了,此刻若推辞,岂不是公然拂了皇后脸面,日后怕是难有好日子过。

只是皇后恐怕未曾料到,大格格进了景阳宫,却未必有机会再回到坤宁宫了。

思及此,她抬眼望向皇后,眸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嘴上却恭谨应道:“主子娘娘言重了,能照料大格格是奴才天大的福分,自当尽心竭力,为皇上、娘娘分忧!”

皇后露出满意的浅笑,当即赏赐了几匹当季贡缎,又细细交代大格格的饮食起居、作息习惯。待叮嘱完毕,便命乳母将大格格抱出,随董佳佳同回景阳宫。两人又寒暄了几句,皇后便命她退下。

踏出坤宁宫门,董佳佳怀中的大格格安静乖巧,不哭不闹。幼嫩的体温透过衣料传来,竟让她心头泛起几分久违的柔软。一行人沿着红墙蜿蜒而行,待回到景阳宫,董佳佳即刻全心投入照料大格格的诸事当中。

后宫众人听闻皇后将大格格交由董佳佳照看的消息,纷纷感叹皇后此举高明。马佳氏等人冷眼剖析,认定皇后此举乃是一石三鸟,既借抚育大格格之责将董佳氏牢牢牵制,断了她的争宠之路,又以雷霆手段震慑她们,昭示着即便皇后身怀六甲,中宫威仪亦不容挑战。

李佳氏等人虽被这手段惊得暗自咋舌,却也在盘算中生出几分窃喜。少了董佳氏这个劲敌分宠,纵使难与圣眷正隆的马佳氏比肩,自己所得恩宠倒也能水涨船高。这般微妙的平衡,竟让后宫暗流里泛起隐秘的欢愉。

深居景阳宫的董佳氏却浑然不觉这场围绕她展开的议论。自将大格格抱入怀中,她便全心沉浸在为人母的温情里,每日亲自照料起居,陪孩子嬉笑玩闹,将康熙的宠爱都暂且抛之脑后。而坤宁宫中,皇后专注调养胎息,对外界的风言风语充耳不闻,只盼着腹中皇子平安落地。

见两位关键人物皆无回应,后宫众人的好奇渐渐冷却。当最后一丝议论消散在穿堂风里,这场暗潮涌动的风波便悄然平息。红墙绿瓦下,嫔妃们又将心思转回争宠固恩的老路上,表面依旧维持着风平浪静的假象。

白驹过隙,转眼已至岁末。董佳氏深居景阳宫数月,一门心思照料大格格,偶尔听宫女传来些后宫八卦。而这段时日的后宫,恰似沸鼎之水,从未消停。

八月至九月间,妃嫔争宠之势愈演愈烈。马佳氏在御花园中,竟公然讥讽李佳氏等人是不下蛋的母鸡。

李佳氏等人不甘示弱,常聚于长春宫西配殿与纳喇氏闲谈,更在马佳氏面前冷嘲热讽,暗指其心胸狭隘,还对她含沙射影。

暗讽马佳氏纵使子嗣繁茂,也不过与众人平起平坐,甚至连长春宫后殿都无缘入住。这番诛心之言彻底点燃马佳氏的怒火,两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这些是非曲直,还是格兰珠为避风头,躲进景阳宫时,当做笑谈告知董佳氏。她听后不过付之一笑,依旧安心养娃,对这些纷争充耳不闻。

就在双方争得如火如荼之际,十月中旬,太医诊出马佳氏已有一月余身孕。消息一出,李佳氏等人顿时溃不成军。

纵使满心不甘,也不得不承认马佳氏的福泽深厚,心中妒意与艳羡交织。而马佳氏有孕后,李佳氏等人又为争夺余下恩宠,竟又陷入内讧,闹剧不断。

谁料风云突变,十一月下旬,平西王吴三桂因清廷撤藩之议,于云南悍然举兵反叛。此消息传入紫禁城,皇上大为震怒,后宫也随之陷入一片死寂。李佳氏等人再不敢争奇斗艳,纷纷敛去锋芒,将争宠心思暂且按捺住。

自此,皇上因平叛事务日夜操劳,再无暇眷顾后宫。纵使踏入内廷,也只为向太皇太后、皇太后问安,或是每隔几日前往坤宁宫,探视怀有身孕的皇后。往昔莺莺燕燕的宫闱,如今只剩红墙下寂寂寒风掠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