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酒话供销情 > 第92章 几步一回头

酒话供销情 第92章 几步一回头

作者:满洲烧刀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2 14:11:38 来源:小说旗

我说老弟不正常,老弟后来反驳说我不正常,我知道,亲属中认为我有心理疾病的大有人在。

1995年深秋的宝东,冷风如同一只无形的巨兽,在街巷间横冲直撞。枯黄的落叶被冷风裹挟着,在街道上翻卷、飞舞,发出沙沙的哀鸣,像是在为这个萧瑟的季节奏响挽歌。天空灰蒙蒙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仿佛连老天都在为即将发生的事情而叹息。

家中,一场激烈的争吵毫无征兆地爆发。我和媳妇国春玲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情绪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被引爆。那些平日里积攒的不满、误解,在这一刻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我们互相指责,声音越来越大,言辞也越来越激烈。终于,愤怒冲破了理智的防线,我摔门而出,那“砰”的一声巨响,仿佛也将我的耐心和理智一同摔得粉碎。

刚踏出屋门,我便看见强子坐在院子里的自行车上。他低着头,眼神躲躲闪闪,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又像是有什么秘密不敢让人知道。但此时的我,满心满眼都是愤怒,根本顾不上多想,气冲冲地朝着邻居家走去,一心只想找个人倾诉心中的委屈和不满。

等我在邻居家发完牢骚,心情稍稍平复,回到家时,强子已经不见了踪影。我心中涌起一丝不安,却并未太过在意,只当他是出去玩耍了。直到傍晚,暮色渐浓,强子才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缓缓归来。那辆车在昏暗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凄凉,车轱辘上沾满了厚厚的泥浆,每转动一下都发出“咯吱咯吱”的艰难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路的艰辛;他的衣服也被风吹得凌乱不堪,皱巴巴地贴在身上,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还沾着几片枯叶,整个人狼狈极了。

“你去哪儿了?”我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和担忧。

强子费力地支好自行车,低头拍打着裤腿上的泥点,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去万丰找奶奶和老叔了。”

听到这话,我先是一愣,随即一股怒火从心底腾地窜了上来,仿佛被点燃的火焰瞬间吞噬了所有的理智:“你疯了?一个人骑那么远的车去算卦?你以为这能解决问题?”我怒目圆睁,声音几乎是吼出来的,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刺耳。

强子缓缓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股倔强,那倔强中似乎还藏着一丝委屈和无助:“我就是想知道,咱们家什么时候才能太平。”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字字如锤,敲在我的心上。

算卦我自己就会,还用得着别人吗?更何况强子才十五六岁,竟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跑那么远。这让我既担心又生气,更多的是觉得丢人。我在心里暗暗埋怨强子不懂事,也埋怨自己没有管教好他。

第二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夜的我,越想越不痛快,心中的不满和疑惑如同翻滚的潮水,难以平息。于是,我决定去万丰母亲家里讨个说法。一路骑行,风依旧凛冽,吹得我脸颊生疼,却吹不散我满心的烦躁。

到了母亲家,推开门,看见老弟也在家,正坐在角落里摆弄着一个小物件,头也不抬,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看着坐在炕上的母亲,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埋怨:“强子还是个孩子,他来这儿,亲属中应该有人给他送回去,这么远的路,出了事怎么办?”我满心焦急,希望能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母亲却只是微笑着,那笑容平静而温和,仿佛这一切都不过是小事一桩:“你们那个时候也都哪都跑。”她的语气云淡风轻,让我心中的焦急更甚。

一旁的老弟突然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很清晰:“二哥,你才不正常呢。每次和嫂子吵架,你就摔东西,摔完又后悔,我像强子那么大从宝东步行回来过。”他的话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刺痛了我的心,也激起了我的怒火。

我瞪着他,觉得这简直是狡辩:“你别转移话题,你做的事才不正常!”我觉得老弟根本不理解我的处境。

老弟站起身,眼神里满是固执和不解,那眼神仿佛在说我才是那个不明白事理的人:“强子只是想让家里好起来,有错吗?你根本不知道,每次你们吵架,他有多害怕……”他的声音越来越高,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我正要反驳,却在老弟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异样,那里面似乎藏着什么秘密,可我顾不上多想,只觉得他是在狡辩。母亲依旧微笑着,仿佛这事情根本就不算什么,她的态度让我更加迷茫和困惑。

回到宝东后,心中的疑惑和不安始终萦绕不去。我在书桌前坐下,铺开信纸,给老弟写了一封信。我不能总亲自去,便在信中让他占卜我妻子是否有道德品质的问题。然而,老弟没有回我。后来我才知道,他写完信没有寄出去,说的都是我不正常。这个答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开始怀疑,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家庭背后,是否真的隐藏着我从未察觉的问题?我是不是真的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盘旋,如同迷雾一般,始终找不到答案。

1994年, 夏日的阳光仿佛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都快被晒化,扭曲出模糊的虚影。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燥热气息,没有一丝风,连路边的柳树都蔫头耷脑,没精打采地低垂着叶子,连知了都被热得有气无力,叫声断断续续。

强子有一次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去万丰,当时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意。然后借了自行车去自强村,这次在屯子里,他不仅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亲戚,还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大哥的大女儿晓静把手表忘在了万丰奶奶家,他和老弟去送手表,连带着溜达一圈,他们把手表送到村里的学校,晓静在那里教学,正好在院里远远看见他俩,当时晓静感到很诧异,想不到这两个人这么殷勤。

强子临走的时候,他大娘从屋里拿出一双崭新的布鞋,轻轻摩挲着鞋面,又小心翼翼地塞进他的包里,嘴里还念叨着:“强子,这是大娘给你做的,纳了好几天的鞋底,夏天穿透气,别嫌弃啊。”强子挠挠头,露出一口大白牙,脸上的笑容憨厚又灿烂,他随口应下,随手就把布鞋放在包上,想着路程短,晃悠晃悠就到了,也没仔细固定,转身就和老弟说笑着上了自行车。

到了万丰,他俩要换乘客车到宝东, 客车“突突突”地发动起来,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艰难行驶,车轮碾过一个个大坑小洼,扬起阵阵遮天蔽日的尘土。强子和老弟坐在摇晃的车厢里,兴致勃勃地聊着在屯子里的趣事。强子说起在二姑家帮忙收麦子,累得腰酸背痛,结果把镰刀落在地里,找了半天才找到;老弟则笑着讲起在小河边抓鱼,不小心摔了个屁股墩,浑身湿漉漉的,逗得两人哈哈大笑。谁也没注意到,包上的布鞋在一个剧烈的颠簸后,“啪嗒”一声掉出车窗,轻飘飘地落在地上,瞬间就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等强子聊得口渴,伸手去包里拿水时,才发现少了一只鞋。他慌忙站起身,扒着车窗往后张望,可客车早已驶出老远,只看见身后蜿蜒的土路上,尘土渐渐散去,哪里还有布鞋的影子。强子懊恼地直拍脑袋,想起大娘一针一线纳鞋底的模样,心里满是愧疚。这只孤零零的鞋留着也没了用处,他只好无奈地把它带回了家里,眼神里满是失落和自责。

回忆起这些,我的心里满是感慨。那时的强子,年轻气盛又粗心大意,可那些过往,都是生活里真实又珍贵的片段,每一个细节都带着浓浓的人情味。

再想起我的那辆自行车,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它浑身泛着老旧的金属光泽,车把上缠着一圈又一圈的布条,那是我为了防止手滑缠上去的。车座的皮面已经裂开了好几道口子,用胶带粘了又粘。就是这样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在万丰住的时候,每天天还没亮,我就骑着它“咯吱咯吱”地出发,迎着清晨的薄雾,赶往安丰供销社。傍晚,又披着晚霞,疲惫却满足地骑回家。风里来雨里去,车链子的“咯吱”声,成了那段日子里独特的背景音乐,就像一位忠实的老友,一路陪伴着我。后来从万丰搬家到宝东,路途遥远,带着自行车实在诸多不便,我只好把它寄放在自强玉珍家。

1990年,老弟在家的时候,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拜托他把自行车给我骑到宝东来。没想到老弟一口答应,眼神坚定又认真,还真的把这事放在了心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出发了。先到自强玉珍家,从角落里推出落满灰尘的自行车,仔仔细细地检查车况。他拿起抹布,把车身擦得干干净净,又给车链上了油,反复调试刹车和车闸,确保没有问题后,才跨上车,从自强一路向万丰骑去。路上,遇到车胎没气了,他就推着车走好几里路,找到修车铺补胎;车链条掉了,他也不慌不忙,自己动手修好。之后,他特意选了个晴朗的好天气,迎着朝阳,向着宝东出发。一路上,他哼着小曲,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坚持着。

看着老弟骑着那辆熟悉的自行车,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宝东家门前,我心里满是感动,眼眶不自觉地红了。在这个离县城中心较远的地方,交通不便,有了自行车,出行变得方便太多。我骑着它,穿梭在宝东的大街小巷,去买菜时,车筐里装满新鲜的蔬菜;去办事时,风一般地赶往目的地。隔壁的国春玲也有一台自行车,每天上下班骑着它,而我的这台,承载着过去的岁月,带着历史的痕迹,继续陪伴着我,在宝东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新的故事。

时光悠悠,那些关于布鞋的遗憾,关于自行车的温暖,都成了记忆里最柔软的角落,在岁月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每当想起,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朴实而又美好的旧时光。

后来,那辆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自行车被卖掉了,只为了能给强子凑够学费。我心里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无奈。

1996 年的下半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的时光突然开始加速流转,命运的齿轮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偏转,为我原本陷入僵局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意。

此前,关于老弟的事情一直是我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我怀疑他患上了某种癔病,可那些症状却总让我觉得哪里不对劲。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沟通了了于明林和邹金才,在与他们深入探讨后,我才知晓原来这世间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手段,而老弟所谓的“病症”,极有可能是被人用了这些隐秘手段刻意为之。那一刻,长久以来萦绕在我心头的疑惑瞬间有了方向,我终于相信了老弟的说法,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患者。

从那以后,我决定不再提及那些会让大家不愉快的问题,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之中。每当老弟来到我这里,首先看到的是我专注地伏案疾书,头也不抬。我们会就着小菜,一起喝着巴特罕白酒,那醇厚的酒香里,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无奈与期许。老弟有时还会贴心地自己买块豆腐,简单做上一道小菜,就这样,我们在这简陋的小屋里,相互鼓励,借酒消愁。

一天,我和老弟正看着我种的蔬菜,大门外传来熟悉的叫卖声:“酱油嘞,卖酱油嘞!”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汤德推着自行车从门口经过,他低着头快步走着,汤德来宝东已经多年,一直靠给酱油厂推销酱油为生。不知为何,一种莫名的尴尬涌上心头,我赶紧蹲了下来,同时示意老弟也跟着蹲下,生怕被他看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的观念总是有些奇怪,有些事情似乎成了不可言说的禁忌,即使是见面打招呼这样平常的事,也会让人觉得窘迫。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有一次,大门口来了一个算卦的。或许是长久以来压抑的好奇心作祟,又或许是想找点乐子,我决定考考他,便把他叫进了屋里。我让他给我起卦,只见他摆弄了半天,动作十分生疏,看起来起卦很是费劲。我不禁有些怀疑,便问他看了什么书来学习算卦。他回答说有《神峰通考》之类的,可那时的我,连这本书的名字都未曾听说过。我忍不住调侃道:“你就这水平还出来混,能行吗?”他却无奈地说:“像你这么研究谁会呀?那还有几个能挣钱的!”听到这话,我不禁哑然失笑,心中对这江湖术士的套路也多了几分了解。

我在这时候算卦还是出了名,有一阵想在街口开个电话亭带算卦。我策划了好几天都放弃了,因为我算出来不挣钱,我彷徨着去万丰母亲那里去说,也跟老弟探讨。

在这个充满未知与变数的 1996 年,虽然生活依旧有着诸多不如意,但那一丝转机的出现,以及与老弟相伴的日子,还有这些偶然发生的趣事,都让我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光芒,指引着我继续前行……为了了解强子的学习情况,我特意前往万丰,找到了老弟。我焦急地询问他关于强子的学业状况,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议。老弟告诉我,据他观察,强子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希望考上大学。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火,让我感到无比失落。

我不禁回想起强子以前的经历。暑假时,他曾去万丰找他的叔叔补习英语。然而,他老叔发现他心不在焉,基础也相当薄弱。这个印象一直留在老弟的脑海里,再加上强子平时的成绩也只是普普通通,远非考大学的水平。

不过,我也明白,初中阶段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如果强子能够付出巨大的努力,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但问题是,要想让他有所改观,需要付出特别的代价,而我的经济状况却十分堪忧,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费用。

最终,尽管我心有不甘,但由于学费的问题,强子还是不得不辍学了。这个决定对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我也深感愧疚和无奈。

八月的阳光依旧炽热,晒得万丰镇里的土路泛起腾腾热浪。我刚回母亲家没几天,就赶上了妹妹玉珍家杀猪的日子。

那天头午,老弟脸上满是兴奋:“二哥,我二姐家今儿个杀猪呢,我想去吃猪肉,你也一块儿去呗!”我坐在院子里的椅子,手里翻着那本已经有些破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我写的一些文字。“我就不去了,你多带点回来,我就借光了。”我笑着对老弟说。

老弟一拍胸脯:“放心吧,肯定让你吃上!”说完,他骑上那辆跟他同龄自行车,朝着玉珍家的方向去了。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笔记本,心里想着,要是能靠写作挣点钱该多好,也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傍晚时分,老弟回来了,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编织袋子,老远就闻到了肉香。“二哥,快尝尝,这五花肉炖得可烂乎了,血肠也贼好吃!”老弟一边说着,一边把袋子拎进屋里。我赶紧帮忙盛饭,满心期待地等着这顿美味。

饭桌上,五花肉油汪汪的,入口即化;血肠鲜嫩爽滑,配上蒜酱,那味道简直绝了。我和母亲、老弟吃得满嘴流油,好不痛快。可等吃完了,我才发现,竟然没有一块生肉专门送给我。我原本还想着带点生肉回去,给家里的那母子俩做顿好吃的,让他们也解解馋。

“老弟,咋没给我带点生肉回来呢?”我忍不住问道。老弟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二哥,家里人多,把你那份忘了。”我心里一阵失落,强笑着说:“没事儿,能吃上熟肉就不错了。”

可回家躺在床上,我却怎么也睡不着。黑暗中,那些文字仿佛都变成了嘲笑我的符号。这些年,我一心扑在写作上,幻想着有一天能靠文字出人头地,却忽略了现实的残酷。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我却还在做着不切实际的写作梦。而那些出去打工的人,虽然辛苦,但至少能挣到钱,能让家人吃上肉,穿上新衣服。

窗外,月光洒在院子里,树影婆娑。我望着窗外,心里渐渐有了决定。想吃好的,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不能再这样沉迷于写作梦了。明天,我也要收拾行囊,出去打工,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1997年的某一天,我宝东的家里到了万丰镇。推开门,熟悉的场景映入眼帘。

父亲正站在窗前,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个老相框。相框里的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但照片上的一家人却笑得格外灿烂。

“听说要往后院搬家?”我看着父亲,随口向坐在一旁的老弟问道。老弟放下手中的书,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说:“也许只是个巧合吧。”

后院的砖房虽然面积不大,但它却承载着我们一家人新的希望。还记得刚刚搬进去的时候,母亲满心欢喜地抚摸着崭新的暖气片,感慨地说:“有了自家的锅炉暖气,这个冬天就再也不用守着那呛人的炉子了。”屋内暖意融融,仿佛连冬日的寒冷都被驱散了,一家人的心也因此贴得更近了。

这一年,对于我们家来说,无疑是充满故事的一年。春天,老妹子身披洁白的婚纱,宛如仙子下凡一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缓缓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礼那天,鞭炮声此起彼伏,欢笑声回荡在空气中,那热闹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

而后,老姨家的双艳领着她的对象前来串门,探望她的大姨。双艳是个性格不算开朗的姑娘,自从老姨去世后,她就在母亲家吃住上学。大概是四弟结婚前她就回去了。这次她和对象在我们家小住了几日,这几日里,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着各自的生活和未来的规划。

当谈及未来的打算时,双艳和她的对象兴致勃勃地表示,他们计划前往美国生活。那个时候的美国,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谁也没有料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竟然真的会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然而,最让我心生感慨的,还是母亲搬到后院这件事。母亲这一生都在辛勤操劳,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几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她终于可以在这个温馨的小屋里,稍稍享受一些宁静的时光了。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院子时,总能看到母亲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她细心地给每一盆花浇水,仿佛那些花儿就是她的孩子一般。傍晚时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一边品尝着母亲亲手烹饪的美味佳肴,一边分享着一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

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温暖。在这个小小的后院里,母亲找到了属于她的宁静与幸福,而我们也在她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往后的日子里,后院的砖房见证了我们家无数温馨的时刻。那些烤红薯的香气,那些围炉夜话的欢声笑语,都成了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

1997年,那些看似巧合的事件,却串起了我们家一段独特的时光,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过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老弟喜欢前院的生活,那生活肯定是艰苦的。后来我渐渐知道了,在后院因为条件改善,来的人多打扰了他清净的生活,或者是看到命运变化不多,年龄增长给他造成了错觉。

在这头几年,大姐的儿子小龙就去宝东工作了。这天夜色如墨,宝东这座小城早已陷入沉睡。小龙躺在学生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耳边时不时传来室友晓刚均匀的呼吸声,还有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让他心里泛起一丝不安。

这是小龙刚到宝东上班租的房子,和玉珍的二儿子晓刚住在一家居民改的学生宿舍里。平日里,这里还算安静,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却让小龙心里直发毛。

那天晚上,晓刚起夜。迷迷糊糊中,也不知被什么绊倒,只听“咚”的一声,晓刚重重地摔在地上。小龙被惊醒,赶忙起身查看。昏暗的灯光下,晓刚疼得直咧嘴,额头上还磕出了个大包。这一摔,不仅摔得晓岗够呛,也摔得小龙心里七上八下。

更让小龙感到恐惧的是,附近另一家民宿发生了煤烟子中毒事件。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烧炉子取暖本是为了抵御严寒,却不想酿成了悲剧。一个学生中毒后被紧急送往中医院看病,而另一个情况严重的,连医院都没到,爬到半路就没了气息。这件事在宝东传得沸沸扬扬,小龙每次路过那家民宿,都忍不住加快脚步,后背直冒冷汗。

小龙实在不敢再在这住下去了,权衡再三,他决定到我家暂时住下。大姐得知后,隔三岔五就往我家拿各种吃的,说是给小龙当口粮。那些吃的里,藏着大姐满满的心疼和对我的感激。

晓刚也吓跑了,直接跑到纪柏林家住,也是住了不久就重新找了宿舍,老弟去看他的时候正赶上中午饭时间。那家主人让老弟吃饭,老弟坐在那里说不吃,后来晓刚不太好意思,就提醒老弟离开,于是老弟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龙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结婚总得有个住处,他又开始了租房的生活。没想到,这次他竟然租到了我岳母家里。兜兜转转,生活好像总有着奇妙的联系。

租了几次房后,大姐心疼儿子,想着给他买个房子安个家。我得知柳老师有套房子打算出售,觉得位置、价格都还合适,就赶忙给小龙牵线搭桥。小龙跟着我去看房,看完后他说还可以,我满心欢喜,以为这事儿十拿九稳了。

可谁知,从那之后就没了回音。等了好几天,我给小龙打电话询问,他却支支吾吾地说不想买了。柳老师那边还眼巴巴地等着消息,我一听就急了。一方面是觉得小龙做事太不靠谱,另一方面也觉得在柳老师面前失了面子,毕竟柳老师还在帮我找工作。我一气之下,放话说这房子他非要不可。可最终,柳老师还是把房子卖给了别人。

后来,小龙还是买了房子,可没过多久又卖掉了。他爱人做买卖也一直不顺,投入不少却不见挣钱。日子在柴米油盐和生活的压力中慢慢流逝,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离婚这一步。

大姐每每提起小龙的事,总是忍不住叹气。好在她的大女儿和小女儿生活平顺,没让她多操心。可小龙的经历,就像一根刺,时不时扎得大姐心里隐隐作痛。而那些关于租房、买房、婚姻的故事,也成了我们茶余饭后,带着些许无奈和感慨的谈资。

辞职后的小龙,生活似乎并没有如他所愿地一帆风顺。他尝试过开出租车,但这段经历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改变。婚姻的不顺更是让他感到沮丧和无助,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希望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外打工的日子里,小龙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都让他感到无比疲惫。尽管他努力工作,但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就在小龙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命运却给他带来了一丝转机。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认定了晓光,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晓光的出现,让小龙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与晓光在一起后,小龙渐渐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希望。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慢慢地,小龙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逐渐增加,家庭生活也变得幸福美满起来。

我母亲搬到后院后,我也渐渐熟悉了她家周边的邻居,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属西院的王老二。

初见王老二时,他坐在轮椅上,手中拿着木工工具,专注地雕刻着手中的木头。他面容清瘦,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韧。听周围人说,王老二是童子命,命运对他似乎格外不公。小时候,他的母亲是一名护士,在他身上做肌肉针实验时,不慎扎到了坐骨神经,从此下肢瘫痪。这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然而,王老二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坐在轮椅上学起了木工活,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手艺,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木制品。后来,他成了家,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在外人看来,他持有残疾证,能享受生活上的照顾,父母的养老金也颇为可观,完全可以在家安享清福。

可王老二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他开起了残疾人手动出租车。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户时,他便早早地出门,穿梭在乡村的大街小巷;夜色降临,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我常常纳闷,放着安稳日子不过,为何要如此拼命?

直到有一天,在与邻居的闲聊中,我才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他父母虽有丰厚的养老金,但都在世而且生活节俭,财产的分配并不会那么快落实到位。“谁有不如自己有”,这句古训在王老二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深知,依靠父母终非长久之计,想要改变现状,只能靠自己拼搏。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王老二的生活依旧忙碌而充实。然而,命运再次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后来,王老二一家搬到了宝东,长期的劳累过度,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某一天,毫无征兆地,他突然离世。

王老二的一生,短暂而又充满力量。他坐在轮椅上,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拼搏与奋斗的道路。他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命运给予我们怎样的困境,只要心怀希望,勇于拼搏,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棂,我坐在八仙桌前,指尖抚摸过铜钱的正反面,耳边又响起小福子的笑声。那笑声曾像冬日里的暖阳,如今却似残破的风筝,消散在记忆的风里。

小福子本名福顺,在母亲东院住了十年。后来他又搬到宝东,离我的住所不远。我们因六爻八卦结缘,常聚在我家,研究《梅花易数》,《奇门遁甲》,《铁板神数》等,一起探讨卦象里的玄机。他下岗前在粮库工作,捧着铁饭碗,日子虽不富裕,倒也安稳。下岗后,生活的担子加重了,偶然间接触赌博,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那天,小福子风风火火地闯进我家,手里攥着一把铜钱,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久泰哥,我刚起了一卦,算我赌运如何!”我眉头微皱,劝道:“福子,算命讲究顺势而为,你这是本末倒置啊。”他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我不管那么多,我就想知道能赢多少!”说罢,自顾自地开始摇卦,铜钱碰撞声清脆却刺耳。

说来也巧,那段时间收大豆行情极好。小福子跟着几个朋友合伙收豆子,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狠狠赚了一笔。尝到甜头后,他野心膨胀,辞去临时工作,自己开了个收购点。生意红火时,他常常大宴宾客,席间少不了炫耀自己的“神机妙算”,说什么算准了财运,才敢放手一搏。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好景不长。大豆价格暴跌,小福子的收购点积压了大批货物,资金链断裂,生意一落千丈。面对困境,他没有想着如何挽回局面,反而重操旧业,一头扎进了网络赌博的深渊。

“老哥,这次我又算了一卦,保证能翻盘!”小福子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我叹了口气,劝他及时止损,可他根本听不进去。此后,他整天盯着电脑屏幕,红着眼眶下注,期待着一夜暴富,重温昔日的辉煌。

网络赌博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小福子投入多少,都如石沉大海。短短几个月,他不仅赔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债。债主上门讨债的那天,我远远望见小福子佝偻的身影,曾经意气风发的模样荡然无存。

后来,听说小福子变卖了收购点的设备,又四处借钱,才勉强还清债务。如今,他在一家工厂当起了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沉默寡言。偶尔在街头相遇,他总是低着头匆匆走过,再也没有了往日研究卦象时的神采飞扬。

窗外的雨还在下,我轻轻合上卦书。小福子的故事,就像一卦未卜完的残局,充满了遗憾与唏嘘。算命算得了吉凶,却算不透人心的贪婪;能预见运势,却挡不住**的洪流。人生这场赌局,从来都没有稳赢的卦象,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