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酒话供销情 > 第75章 老屯摩挲鬼

酒话供销情 第75章 老屯摩挲鬼

作者:满洲烧刀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9 10:17:36 来源:小说旗

在那个被岁月尘封的生产队年代,自强大队前屯的一切都围绕着集体的脉络缓缓运转。

老彭头,作为生产队里喂马喂牛的更夫,每日与牲畜为伴。晨曦微露时,他便起身走向马厩和牛棚,身影在薄雾中显得格外落寞。他话不多,却总爱嘟嘟囔囔地发牢骚,仿佛那是他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就是他跟我母亲反映情况,说老婶的当年行踪诡异,暗示我母亲她是出去跟情人幽会了。实际上那个情人就是徐木匠。

老彭头的大女儿,命运多舛。她曾嫁给于明林的哥哥,本以为能开启一段平凡幸福的生活,却不想丈夫因脑囊虫早早离世,无奈之下只能改嫁。这一变故,像是老彭头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也让他的牢骚中多了几分生活的苦涩。

而老彭头的大儿子,大家都叫他彭小子,正值十几岁的叛逆年纪。他整天被父亲训斥懒惰、读书不上进、游手好闲,心中憋着火却无处发泄,眼神里时常透着一股倔强与不甘。

那天午后,阳光暖烘烘地洒在屯子里。我三弟哼着小曲从外面回来,路过老彭头家院子时,彭小子正靠在墙边晒太阳。也不知三弟的哪句话,或者哪个不经意的动作,惹到了彭小子。

老彭头当时正在自家大门进进出出,慢悠悠地整理着门口堆放的杂物,嘴里立刻嘟囔起来:“你还念书呢,念什么了?我看你是念的是《驴马经》,你们他妈的过着火炭红的日子,一个个穿的溜光水滑,欺负上我们穷人干什么?”那声音不大不小,却带着十足的怨气。

我母亲听到声音,从屋里走出来,一脸疑惑地问三弟:“咋回事啊?和老彭头家闹啥矛盾了?”三弟挠挠头,满不在乎地说:“妈,没啥事儿,都是小孩子间瞎闹着玩,临时扯蛋,算不上欺负他们。”

可彭小子却把这事记恨在了心里。几天后的一个上午,有拖拉机停在我家门口。彭小子眼睛一亮,叫上弟弟,兴冲冲地跑过去,一抬腿就想爬上拖拉机。

这时,三妹子已经在拖拉机上坐着了,她赶紧站起来,双手叉腰,喊道:“你们别摆弄,弄坏了可咋整!”

彭小子像是有备而来,脖子一梗,大声质问道:“这是你家的车吗?你们家给驾驶员做饭就成了你家的吗?少在这儿充老大!” 说罢,气呼呼地非要登上去不可。

三妹子还以为自己占了上风,对着彭小子扯着嗓子道:“就你能,有本事你们家买起自行车我看看!”

彭小子立刻回怼道:“你们家有钱,你们家是大地主行了吧?”

三妹子一听给安个地主成分,这不是骂人话吗?回骂一句转身就往家跑。

彭小子听到骂声,怒火一下子蹿了起来,嗖的一声跳下地,弯腰在地上顺手捡起一个土块,胳膊一抡,土块飞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三妹子的脚后跟上。

本以为此事就此翻篇,可谁能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又过了几天,三妹子和彭小子的弟弟在村子的小路上相遇,不知怎么就又争执起来。

彭小子的弟弟涨红了脸,喊道:“你别仗势欺人!”

三妹子也不甘示弱:“就这样,你能咋地!”

彭小子听到争吵声,几步跑了过来,指着三妹子,恶狠狠地说:“你再嘴硬,信不信我打掉你的大牙!”

就在彭小子撸起袖子,准备动手的时候,我四弟正好路过,他大喝一声:“彭小子,你敢!”彭小子听到四弟的声音,动作顿住了,脸上一阵白一阵红,但还是狠狠地瞪了三妹子一眼,不甘地放下了胳膊。

从这些事不难看出,彭小子专门跟女孩子较真,与一般男孩子截然不同,完全不通大道理,也毫无气度可言。

日子依旧在生产队的节奏中缓缓流淌,可彭小子与我们家之间的矛盾,就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谁也不知道,这颗种子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开出怎样的恶果 。村庄里的宁静,似乎也在隐隐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波澜。

在自强屯,彭小子就像个格格不入的异数。除了不沾耍钱这档子事,他却走上了一条让人不齿的路,竟学起了那声名狼藉的尚继京,有事没事就往郜富家里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贪恋郜富妻子的美色,那股子心思昭然若揭。

郜家在自强屯可是老户人家了。老辈的哥俩住着东西屋,人口众多,热闹得很。郜富自己有了孩子,虽说家里的活儿也不少,但压根不缺彭小子去帮忙。可彭小子像是着了魔,依旧频繁地往郜家凑。

曾经的我老婶,实际上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她嫁给郜连山后,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当个看家护院的主母,那是相当称职。自从察觉到彭小子的不轨心思,她便暗暗留了心眼,时刻监视着彭小子的一举一动。

这天晚上,没有多少月光,郜家屋里灯火通明,几个人正热热闹闹地打着扑克,欢笑声时不时传出来。老婶却无心玩乐,她心里总觉着不踏实,眼睛时不时往门口瞟。终于,她瞅准时机,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跟了出去。

老婶轻手轻脚地来到园子里,月光微弱,只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些轮廓。她小心翼翼地摸到仓库后边的空地,那里黑漆漆的,安静得有些诡异。突然,她大喝一声:“谁呀?搁这干啥呢?” 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然而,话还没等她说完,“啪啪” 两声清脆的巴掌声,狠狠地落在了她的脸上,打得她一个踉跄。

“你个臭婆娘,少在这多管闲事!”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正是彭小子。

老婶捂着被打的脸,又惊又怒:“彭小子,你个没良心的,竟敢打我!你心里那点磕碜想法,别以为我不知道。”

彭小子冷哼一声:“知道又怎样?你能把我咋地?我就是喜欢嫂子,她哪点不比你强?”

老婶气得浑身发抖:“你个混球,郜富是你什么人?他刚有孩子,你就打起他媳妇的主意,你还有没有点廉耻?”

彭小子却满不在乎:“廉耻?在这破屯子里,谁还顾得上那玩意儿。嫂子长得好看,我就是喜欢,她要是跟了我,保准比跟着郜富强。”

老婶气得直跺脚:“你做梦!今天我就把这事说出去,让大伙都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

彭小子一听,有些慌了,他上前一步,抓住老婶的胳膊:“你敢说出去,我跟你没完!你要是识相点,就别管这事。”

老婶用力挣脱他的手:“你放开我!你这种人,就该被好好教训教训。郜家上上下下对你不薄,你就这么报答他们?”

彭小子却恶狠狠地说:“少跟我提郜家,要不是看在郜富的面子上,我早对嫂子下手了。今天你要是敢声张,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老婶看着眼前这个被欲念冲昏头脑的男人,心中满是厌恶:“你以为你这样威胁我,我就怕你了?我告诉你,今天这事,我管定了。我不能让你毁了郜家,更不能让你坏了屯子里的风气。”

彭小子还想再威胁几句,这时,屋里有人喊老婶的名字,似乎是察觉到她出去太久了。彭小子心里一紧,看了老婶一眼,低声说:“你给我等着,这事没完。” 说完,便趁着夜色匆匆跑开了。

老婶望着彭小子离去的背影,揉了揉被打的脸,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彭小子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她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一口气,朝着屋里走去。这场发生在黑暗中的冲突,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自强屯表面的宁静,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十几年的时光,就像被风轻轻一吹,那些曾经熟悉的人和事,变得有些模糊,又有些亲切。那天,我去大哥家吃猪肉,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家庭聚餐,却没想到会遇见两个许久未见的故人——曾经的老婶和郜富。

我刚迈进大哥家的门,就看到老婶和郜富坐在屋里。老婶还是那副笑眯眯的神态,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显然这些年生活得很满足。郜富也站起身来,他的眼神里透着几分热情,大步走过来拉住我的手。

“哎呀,可算见到你了!”郜富用力地握着我的手,感慨地说道,“我一直羡慕你们家族,一家人风风光光的。我在哈市卖了十年茶蛋,那日子,真是酸甜苦辣啥都有。”

我笑着回应他:“郜富兄弟,这些年你也不容易啊。听说你还去找过我?”

郜富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丝遗憾:“是啊,我去哈市找你,在那片地方大街小巷地打听,可就是没找到。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和你唠唠嗑,说说这些年的经历,该多好。你说巧不巧,今天在这儿碰上了。”

这时,大哥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猪肉走了过来,笑着说:“都别站着了,快坐下吃肉。老婶,您也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一样。”老婶笑着应道:“看你这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这么客气,我在你们家生活过的日子,我可一直记着呢。”

大家纷纷落座,我忍不住问郜富:“郜富兄弟,你卖了这么多年茶蛋,怎么想着回来开小卖店还种地了呢?”

郜富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嚼了嚼,说道:“在外面漂泊久了,就想回来安定下来。开个小卖店,再种点地,心里踏实。而且这几年,咱老家能包到地了,回来说不定能有更多机会。”

老婶在一旁接过话茬:“他呀,就是折腾够了。不过回来也好,一家人能在一起。”说着,老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哥给大家倒上酒,说道:“这些年,大家都不容易。老婶,您在我们家的时候,帮了不少忙,我们一直都记在心里。”

老婶摆了摆手:“这说的什么话,都是一家人。那些日子,我也过得很开心。看着你们一个个出息,我打心眼里高兴。”

我好奇地问郜富:“郜富兄弟,在哈市卖茶蛋的十年,肯定有不少故事吧?”

郜富喝了一口酒,脸上浮现出回忆的神情:“那十年,啥事儿都碰上过。刚开始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每天起早贪黑,就怕卖不完。有时候遇到城管,还得东躲西藏的。不过慢慢地,也结识了一些老顾客,生意才稳定下来。”

“那你后来怎么又离婚再婚了呢?”我这话一出口,就有点后悔,觉得有些唐突。

郜富倒是没在意,苦笑着说:“唉,在外面打拼,聚少离多,感情就淡了。后来离了婚,遇到现在的老婆,她人好,愿意跟我一起过日子,就又成了个家。”

老婶在一旁轻轻拍了拍郜富的肩膀:“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日子过得好就行。”

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这些年的经历和变化。我发现,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那份曾经的情谊还在,大家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因为时间和经历的不同而疏远。

郜富又拉着我的手说:“二哥,以后有啥事儿,尽管开口。咱们都是老相识,能帮的我肯定帮。”

我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好,郜富,你也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别客气。”

阳光透过干净的窗玻璃,洒进屋里,照到炕桌上。浓烈的农家气息,弥漫在我们周围。

郜富轻轻抿了一口酒,放下酒杯,神色关切地问我:“老弟怎么样了?”

我微笑着回答:“他挺好的,现在对佛学很感兴趣,一门心思地想要深入钻研呢。”

郜富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回忆的神情,说道:“老弟啊,确实是个老实人。不过小时候有一件事,我一直不太理解。你还记得不,有一次他把我侄女大艳的口哨抢跑了。当时那场面,大艳哭得那叫一个惨,嗷嗷的。”

我满脸疑惑,下意识地反驳道:“不能吧,就我对我老弟的了解,他不是那种会抢别人东西的人啊。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这时,正在一旁的四弟听到我们的对话,忍不住插了话:“我记得那件事。那个口哨本来就是我们家的,也不知道怎么就到了大艳手上。我当时就让老弟去把口哨要回来。正好大艳由她奶奶抱着站在大门口,老弟就跑过去一把夺过来,然后撒腿就跑。”

郜富听了四弟的话,一下子愣住了,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他皱着眉头,努力地回忆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难道是我捡到的给了大艳吗?这事儿过去太久了,我真不记得了。”

我看着郜富,试图从他的表情里找到一些线索:“郜富,你再好好想?这事儿可有点蹊跷。我老弟虽然小时候调皮,但抢东西这种事儿,我真觉得不太像他干的。”

郜富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也想不起来了。当时只看到大艳哭,就以为是老弟抢了她的口哨。那时候大家都小,也没把这事儿太当回事儿。”

四弟接着说:“当时我让老弟去要口哨,也是因为那是咱们家的东西。小孩子嘛,对自己的东西总是很在意的。”

我陷入了沉思,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老弟玩耍的画面。老弟一直都是个善良的孩子,虽然偶尔会有些调皮捣蛋,但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抢别人的东西。

“会不会是大艳捡到了口哨,却没说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你才以为是老弟抢了她的?”我试探性地问郜富。

郜富拍了拍脑袋:“哎呀,还真有可能。那时候大家都是邻居,小孩子之间的东西经常换来换去的,也没个准数。说不定大艳就是觉得口哨好玩,顺手拿了,我也没多问。”

四弟笑了笑:“这下好了,误会总算解开了。我就说老弟不会干那种抢别人东西的事儿。”

郜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怪我,当时没弄清楚情况,就认定是你老弟抢了大艳的口哨。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要不是说起这事儿,还不知道会误会到什么时候呢。”

我摆了摆手:“没事儿,都过去了。小孩子之间的事儿,哪能一直放在心上呢。今天把这事儿说清楚了,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我们三人又聊起了小时候的其他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屋里。阳光依旧温暖,仿佛那些曾经的误会和烦恼,都随着这温暖的阳光消散在了空气中。

这件关于口哨的小插曲,虽然只是童年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但却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回忆。

这时候老婶说话了,她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无奈又带着点宠溺的笑,跟我说:“你老弟十多岁还调皮呢,但是挺仁义的,不骂人欺负人。他往我门上拴小拉炮儿,还把我的凳子抽走,害的我一屁股坐到地下,现在这腰还疼呢!”她边说边揉了揉自己的腰,仿佛那疼痛还清晰如昨。“听说他得了什么病不能上班了,真是太可惜了。”老婶的语气里满是担忧和惋惜。

我连忙摆了摆手,笑着解释道:“老婶,他可不是因为生病不能上班,他是主动不干的。厂长决定给他开工资休息长假。而且啊,他一直在学习,准备抓机会改变命运呢。”

老婶听了,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满是疑惑:“主动不干?放着好好的班不上,这孩子在想啥呢?学习?学啥呀?”她一连串地抛出问题,眼神紧紧盯着我,似乎想从我的脸上找到答案。

我耐心地说道:“具体学啥我也不太清楚,不过老弟一直是个有想法的人,他肯定有自己的打算。您就别操心啦,他心里有数。”

老婶摇了摇头,苦笑着说:“我们开始还抬不起头来,以为他没有混好,你大哥就支支吾吾的,他就好面子,对我也不说实话。”她顿了顿,又轻轻叹了口气,“家里人都以为他工作出了问题,还在背后议论,现在想想,真是错怪他了。”

我安慰老婶道:“老婶,您别往心里去。大家也是不了解情况。老弟没有虚荣心,他很自信的。大家就是老眼光,为他着急而已。其实他自己认为比过去还要精彩。”

老婶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也是,这孩子从小就有主意。小时候调皮捣蛋,长大了心思也不在这些平凡事儿上。只是我们做长辈的,总希望他能走一条安稳的路。”

我接着说:“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机会多,年轻人想法也多。老弟肯定是看到了更好的发展方向,才决定这么做的。他学习那么努力,肯定能成功的。”

老婶笑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好,我就等着那一天。有你这话,我这心里踏实多了。”

阳光依旧温暖,我们的对话在小院里回荡,对老弟未来的期待,也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愈发浓烈 。

这顿饭,吃了很久,大家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十几年后的这次重逢,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如何变迁,那些曾经的人和事,永远都是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

万丰离老屯的距离并不远,只有二十多里地而已,但父亲却每隔三年都会回去一趟干一件事。这并不是因为路途遥远或者交通不便,而是因为那里有他割舍不下的东西——柳条。

那片柳条地,是当年队里为了解决社员们烧柴和夹篱笆的难题而特地分给大家的。虽然面积不大,但对于父亲来说,那却是他心中的一片圣地。每次去割柳条,他都像是去赴一场庄重的约会,仿佛那柳条地里隐藏着他的根,也隐藏着他往昔岁月的魂。

又到了割柳条的日子,六十多岁的父亲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他穿上那件已经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中山装,戴上那顶陪伴他多年的草帽,然后跨上那辆虽然破旧却被他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他用了多年的磨刀石,这是他每次割柳条必备的工具。

一切准备就绪后,父亲便毫不犹豫地向着老屯出发了。一路上,他迎着微风,哼着小曲,心情格外舒畅。沿途的风景在他眼中变得格外美丽,田野里的庄稼收割得差不多了,路边的野花已不再五颜六色,但依然都在为他送行。

大约一个小时后,父亲终于到达了老屯。他首先来到了玉珍家,这是他每次落脚的第一站。每次父亲来,玉珍都会热情地招待他,给他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

父亲到了玉珍家后,先是和玉珍唠上几句家常,讲讲万丰的琐事,然后便提出要借那把锋利的镰刀。玉珍每次都会笑着把镰刀递给他,还不忘叮嘱一句:“爸,悠着点,别太累着。”父亲总是呵呵一笑,回答道:“放心吧,这点活,难不倒我。”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父亲匆匆忙忙地借了一把镰刀,便快步朝着柳条地走去。玉珍静静地站在门口,目光紧随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要将他的每一个步伐都刻在心底。

父亲的身影在蜿蜒的小路上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小路的尽头。玉珍的目光却依然停留在那个方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

太阳缓缓西斜,天边渐渐被染成一片橙红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玉珍的心情却丝毫没有被这美景所影响,她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担忧愈发强烈。

“这都这么晚了,爸该不会直接回万丰了吧?可这镰刀还没送回来呢。”玉珍喃喃自语道,她越想越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于是决定去打听一下父亲的下落。

玉珍快步走到屯里,四处寻找着那些刚刚从地里回来的年轻人。她心急如焚,见到一个年轻人便急忙问道:“你们瞧见万丰来的我爸了吗?就是来割柳条的。”然而,每个年轻人都摇着头,表示没有注意到父亲的身影。

玉珍的心情愈发沉重,她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她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

玉珍来不及多想,她决定回去找纪万林。

玉珍急匆匆地跑回院子里,看到纪万林正在院子里喂鸡。纪万林看到玉珍一脸焦急地闯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鸡食盆,关切地问道:“玉珍,咋啦?这么急?””

玉珍气喘吁吁地把事情说了一遍,纪万林听后,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这可怪了,按说他不该不打招呼就走啊。”纪万林边说边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不行,得赶紧找人问问,说不定他路上出啥事儿了。”

纪万林和玉珍心急如焚,他们深知父亲独自外出的危险性,因此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屯里的人们一起帮忙寻找。大家手持手电筒,沿着父亲去柳条地的路以及回万丰的必经之路,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搜索。

手电筒的光芒在夜晚中闪烁着,仿佛无数双焦急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人们一边大声呼喊着父亲的名字,一边仔细地搜索着每一处草丛、每一个沟渠,希望能找到父亲的踪迹。然而,尽管他们的呼喊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但始终没有得到父亲的回应。

与此同时,在万丰供销社忙碌的三弟突然接到了老屯传来的消息,得知父亲失踪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三弟的手猛地一抖,手中的账本差点就掉落在地上。他的心跳急速加快,心急如焚,完全顾不上其他事情,急忙抓住同事的小车,纵身一跃跳上车,催促司机尽快开车赶往老屯。

一路上,三弟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父亲的身影,他心急如焚,不停地催促司机:“开快点,再开快点!”他恨不得自己能够插上翅膀,立刻飞到父亲身边。

到了老屯,三弟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一个箭步冲下车去。他的目光急切地扫视着四周,终于在村口看到了纪万林和玉珍。两人站在那里,满脸的疲惫和焦虑,仿佛已经找了很久。

纪万林看到三弟,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缓缓地摇了摇头,语气低沉地说:“找了一大圈,啥都没发现。”三弟的心猛地一沉,他快步走到纪万林面前,焦急地问道:“怎么会这样?他身体一向硬朗,怎么会突然不见呢?”

三弟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恐慌,他无法理解为何一个好好的人会突然失踪。纪万林叹了口气,安慰道:“别急,老三,我们再想想办法。”然而,他的话语并未能缓解三弟的焦虑。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一辆车缓缓驶来,停在了村口。车门打开,纪万林的姐夫走下车来。他一下车,便感受到了现场紧张的气氛,连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纪万林将事情的经过简单地向姐夫讲述了一遍,姐夫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沉默片刻,突然说道:“我看呐,这多半是被摩挲鬼摩挲走了。”

他的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大家都不禁打了个寒颤。在这老屯,摩挲鬼的传说由来已久,虽然没有人真正见过这个鬼,但关于它的恐怖故事却在村民们中间流传甚广。据说,这摩挲鬼专在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出现,它会用一种神秘的力量将人引到荒郊野外,让人迷失方向,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现在咋办?”玉珍害怕地问道。

纪万林的姐夫沉思片刻,说:“按老辈子的说法,被摩挲鬼盯上的人,可能会在坟地附近出现。咱们去坟地找找看。”

三弟一听,立刻反对:“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迷信的说法!肯定是我爸在地里出了意外,说不定晕倒在哪个角落了,咱们再去地里好好找找。”

纪万林也有些犹豫:“三弟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这坟地,要不也去看看?万一呢。”

玉珍也附和道:“是啊,多一个地方找找,总是多一分希望。”

三弟虽然满心不情愿,但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也只好妥协:“行吧,那就去坟地看看,不过只能去一小会儿,完了还得去地里找。”

于是,在纪万林姐夫的引领下,众人缓缓地朝着村外那片阴森的坟地走去。这片坟地被一片荒芜的草丛所环绕,月光如轻纱般洒落在地上,映出一片片诡异的阴影,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们。

众人的脚步显得格外沉重,他们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薄冰上一般,生怕惊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时不时地,有人会轻声呼唤着父亲的名字,那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显得格外凄凉。

突然,一声尖叫划破了夜空的宁静。众人悚然一惊,纷纷看向发出尖叫的玉珍。只见她满脸惊恐,手指着前方,声音颤抖地喊道:“那……那是什么?”

众人的目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黑影在坟包间如幽灵般一闪而过。那黑影速度极快,如同鬼魅一般,让人根本来不及看清楚它的模样。

三弟的心跳瞬间加速,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一般。他定了定神,壮起胆子对着那黑影喊道:“爸,是你吗?”然而,回应他的只有风吹过荒草的沙沙声,那声音在这诡异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刺耳。

纪万林的姐夫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的声音也因恐惧而颤抖起来:“看来……看来真的是摩挲鬼啊,大家……大家一定要小心啊。”

三弟却对纪万林姐夫的话不以为然,他心中暗想:“这世上哪有什么摩挲鬼,多半是有人在装神弄鬼罢了。”想到这里,他胆子愈发大了起来,大步流星地朝着那黑影消失的方向走去,想要一探究竟。

就在三弟快要走到那黑影消失的地方时,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像箭一样窜了出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众人又是一阵惊呼。

三弟见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笑着对众人说:“看,哪有什么摩挲鬼,不过是只野兔罢了。”

纪万林的姐夫却还是坚持:“这可说不定,野兔怎么会出现在坟地。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众人在坟地找了一圈,依旧没有发现父亲的踪迹。三弟着急地说:“走吧,别在这儿浪费时间了,还是去地里找。”众人无奈,只好又返回田野,继续那看似无望的寻找……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玉珍睁开眼睛,她太累了,刚刚睡了一会儿。

“可算有消息了!”古七子一进门就扯着嗓子喊道,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兄弟们今天可把腿跑断了,总算是打听到老爷子的下落!”

玉珍一下子从炕沿上弹起来,双眼放光:“真的?在哪呢?可把人急死了!”

“在双山那边,”古七子抹了把脸上的汗,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走的大道回来,估计再有个把时辰就能到村口。我先赶回来报信。”

玉珍一边往门外走,一边回头招呼其他人:“走,咱迎迎去!”

一路上,玉珍心急如焚,脚下步子迈得又大又急,嘴里还不停地嘟囔:“可算有消息了,可把人折腾坏了。老爷子也是,一声不吭就跑了,可把大家急坏了。”

当他们终于在村口看到那熟悉的身影时,玉珍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她几步冲上前去,大声喊道:“爸,您这是去哪了啊?可把我们急死了!”

父亲慢悠悠地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醉意,看见玉珍,咧开嘴笑了:“哎呀,我这不是去了你四弟岳父家嘛,住得挺好,就多待了一阵子。”

古七子哭笑不得:“二大爷,您倒是跟家里说一声啊,大家找您都快找疯了!”

“说啥说,”父亲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我又不是小孩子,还能丢了不成?再说了,我在你四弟岳父家吃得好睡得香,你们操什么心。”

“您还吃得好睡得香,”古七子又好气又好笑,“我们到处找您,饭都吃不下,觉都睡不着。您倒好,在人家热炕头一躺,吃饺子喝好酒。”

“那可不,”父亲兴致勃勃地说起来,“你四弟岳父和大舅哥可热情了,特意求邻居家的女人给做的饭菜,那饺子包得,皮薄馅大,香得很。”

“爸,您也真是的,”玉珍无奈地叹了口气,“麻烦人家干啥呀,您又不是没地方去。”

“这你就不懂了,”父亲白了他一眼,“你四弟岳父家就他们两个人在家,我去了正好热闹热闹。大家都是亲戚,有啥麻烦不麻烦的。”

“那您也不能不跟家里说一声啊,”玉珍还是觉得委屈,“我们还以为您出什么事了呢。”

“能出啥事儿,”父亲满不在乎地说,“我好着呢。在那跟你四弟岳父聊聊天,喝喝酒,日子过得可舒坦了。”

“您舒坦了,我们可担心死了,”古七子忍不住抱怨,“到处打听您的消息,腿都快跑断了。”

“行了行了,”父亲不耐烦地挥挥手,“不就是出去住一晚嘛,有啥好大惊小怪的。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嘛。”

古七子看着父亲,又好气又好笑,真想打他两下解解气,可又下不了手。他无奈地摇摇头:“二大爷,您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有啥事儿跟家里说一声,别让大家担心。”

“知道了知道了,”父亲敷衍地点点头,“下次不会了。”

众人簇拥着父亲往家走,一路上,父亲还在不停地说着在四弟岳父家的趣事,古七子和其他人只能无奈地听着。这场寻父风波,终于落下了帷幕,可父亲那随性的性格,怕是以后还会惹出不少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