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酒话供销情 > 第76章 家乡有一块天地

酒话供销情 第76章 家乡有一块天地

作者:满洲烧刀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9 10:17:36 来源:小说旗

九十年代父亲闹失踪那会儿,家里简直是天翻地覆,乱成了一锅粥!然而,谁能料到,几年后,四弟的儿子,那个刚满十岁的小虎,竟然也玩起了失踪!这让一家人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遭遇不测。

那天,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老弟带着小虎兴高采烈地去玉珍家吃猪肉。这可是难得的美事啊!在这个物资并不十分充裕的乡村,吃一顿猪肉就像是过节一般。一路上,两人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有说有笑。小虎那清脆的笑声像喇叭一般,在乡间小路上回荡,路旁的白雪闪着银光,仿佛也在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冬日都被他的快乐所感染。

回来的时候,自行车两侧挂满了猪肉口袋,沉甸甸的,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仿佛承载着家人的口福。这些猪肉不仅是丰盛的大餐,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期待和满足。一家人已经许久没有这样好好地吃上一顿肉了,想着晚上那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万丰家里的人浑身都暖乎乎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行走的过程中,自行车的车轴却逐渐变得越来越紧,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着。每一次蹬踏板,都像是在与一股强大的阻力抗争,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就好像车轴被灌满了沉重的铅块一般,让人难以继续骑行。

老弟满脸无奈地叹了口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转头对身旁的小虎说道:“小虎啊,看样子咱们只能推着车子走了。”小虎虽然年纪尚小,但却十分懂事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尽管他的脸上流露出些许失落,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伸手帮忙,一起推动着那辆沉重的自行车。他小小的身影在自行车旁显得有些单薄,可那股认真的劲儿却让人动容。

两人艰难地前行着,每一步都显得异常吃力。地上的积雪在他们的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永久后屯,然而,就在这时,车轴竟然彻底罢工了,无论怎样用力,它都像一个倔强的牛一样,坚决不肯再转动分毫。

老弟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着该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不远处的于黑嘴子屯。略作思考后,他对小虎说:“小虎,你就留在这儿看守自行车和这些猪肉,我去于黑嘴子屯找你大爷家二姐的车。先把自行车和这些东西寄存在她家,等礼拜二万丰赶集的时候,再让她帮忙给咱们捎过去。记住,你千万不要乱跑,就在这里乖乖等着我,知道了吗?”

小虎紧紧地抓着自行车的车把,眼神里带着一丝害怕,但还是坚定地说:“叔,我知道了,你快点回来啊。”他看着老弟离去的背影,心里突然有些空落落的,周围的寂静让他感到有些害怕,他下意识地往自行车旁靠了靠,仿佛这样就能获得一些安全感。

老弟快步朝着于黑嘴子屯走去,心里还惦记着小虎。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子拄着拐杖,那老头头发乱蓬蓬的,像一堆枯草,嘴里还嘟囔着听不清的话,脚步虚浮,时不时地挥舞一下手中的拐杖。老弟心里“咯噔”一下,不免替小虎担心起来,怕这疯老头吓到孩子。他加快了脚步,希望能快点找到车,赶回去陪着小虎。

好不容易到了大哥二女儿家,说明了情况,大哥的二女婿很爽快,立马答应开车去把小虎和自行车送到万丰。等三轮机动车开来的时候,天刚好黑透了。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将整个世界笼罩起来,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可等他们到了目标地点,却发现自行车和孩子都不见了。车“吱嘎”一声停住,老弟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大哥的二女婿也着急地说:“这咋回事啊?孩子和车咋都没了呢?”

老弟心急如焚,大声说:“别愣着了,往前追!”车又发动起来,一路朝着万丰的方向突突突奔去,那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老弟的脑海里全是小虎的身影,生怕他出了什么意外。

四弟两口子知道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忙打快车去找。就在永久后屯到前屯的路上,他们发现小虎正在快步走着。四弟赶忙跳下车,一把抱住小虎,声音都带着哭腔:“儿子,你跑哪儿去了?可把爸妈急死了!”

小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抽抽搭搭地说:“我看见那个疯老头,害怕……等他走远了,我就把自行车推倒在沟里,用雪埋上,然后躲进树趟子里了。我想着等老叔坐机动三轮车过来,他肯定会发现我。结果车开过去了,我还等着车停下,下来人呢,可老叔没看见我,就走了,我也没敢喊。车走远了,我就想回二姑玉珍家。”

四弟的媳妇心疼地摸着小虎的头,埋怨道:“你这傻孩子,咋不喊一声呢?”

小虎委屈地说:“我以为车会停下嘛……”

老弟也走过来,一脸愧疚地说:“都怪老叔,没下来注意看。小虎,你没事就好,可把大家吓坏了。”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这场虚惊总算是过去了。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雪地上,泛着清冷的光。经过这场折腾,大家都紧紧地靠在一起,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驱散心里的恐惧和担忧。

后来大哥得知此事后感慨地说,那怎么不下来看看喊几声呢?老弟无奈地苦笑,说当时心急如焚,一门心思就想着往前追,生怕错过了小虎的踪迹,根本没想到要下车查看。他说真是奇怪,自行车怎么会不转轴?找人怎么不下车查看喊叫呢?真是活见鬼了!

回到家后,母亲已经做好了饭菜,虽然没有了那顿期待中的猪肉炖粉条,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心里却格外踏实。这场冬日失踪事件,就像一场怪梦,虽然已经过去,但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也更加懂得了生活中的意外和惊喜总是猝不及防,唯有家人之间的关爱和牵挂,才能在困境中给予彼此温暖和力量 。

八十年代,许秉公是自强一队来的关里户,三十来岁单身一个人,想女人自然是想的着急。他跟同样单身的老吕住在一起,老吕比他年龄大,从关里来的早。许秉公喜欢跟半大男孩子扯蛋,比如看电影的时候出现美女镜头,他就找半大男孩子讲色情段子,并且炫耀自己已经勃起了,但是这个人并没有其它的过分举动。人缘还不错的,跟尚继京不是一路子人。尽管他比老吕年轻,但是却不走桃花运,也许是跟他扯蛋没手艺有关系。

话说刚进入八十年代,自强一队来了一个女人,她是从田里的玉米地里走出来的,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时正是中午,社员们都收工回家吃饭去了,队长领着单身汉老吕和记工员等还在地里换班,打算把地头剩下的那点活儿干完。他们看见这个女人从玉米地里走出来,摇摇晃晃地朝他们走来。她穿着一件碎花布衫,一条黑色的裤子,头发乱蓬蓬的,脸色苍白,嘴唇干裂。

队长水长林迎上去,问她:“你是哪村的?来这儿干啥?”

她不说话,只是看着老吕,眼神里满是惊恐和迷茫。

“你是不是迷路了?”老吕又问。

她还是不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这时,旁边的一个记工员说:“看她这样子,像是饿坏了。”

老吕听了,对她说:“走,跟我去队部,先吃点东西。”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老吕去了队部。在队部,老吕让人给她端来一碗热汤面,她也不推辞,接过来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面就被她吃光了,她抹了抹嘴,看着老吕,像是想说什么,可又没说。

老吕问她:“你到底是咋回事?你要是不说清楚,我们可没法帮你。”

她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才小声说:“我和家里人吵架了,跑出来的。”

“和家里人吵架也不能乱跑啊,你家里人得多着急。你家是哪村的?我送你回去。”老吕说。

她又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突然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不回去,我死也不回去。”

老吕和记工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旁边的一个社员开玩笑说:“老吕,反正你也是个光棍,要不,就让她给你当媳妇得了。”

大伙听了,都哄堂大笑起来。谁也没想到,那个女人听了这话,突然不哭了,抬起头看着老吕,说:“行,我给你当媳妇。”

这下,大伙都愣住了,没想到她会当真。老吕也有些尴尬,红着脸说:“这……这可使不得,我就是开个玩笑。”

可那个女人却认真起来,说:“我没开玩笑,我愿意给你当媳妇。你要是不嫌弃我,我就跟着你。”

老吕一时不知所措,他看着那个女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时,旁边的一个社员说:“老吕,看这女人怪可怜的,你就先收留她几天呗。”

老吕想了想,觉得也只能这样了,就对那个女人说:“那好吧,你先在我这儿住下,等你想好了,再作打算。”

那个女人听了,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从那以后,那个女人就住在了老吕家。她很勤快,每天早早地就起来,帮着老吕揉面做饭,收拾屋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老吕也渐渐地习惯了她的存在,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可是,渐渐地,老吕发现这个女人的精神状态好像不太对劲。有时候,她会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一坐就是半天,叫她也不答应;有时候,她又会突然变得很兴奋,又唱又跳,像个孩子似的。老吕心里有些不安,他想,这个女人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病啊?

一天晚上,老吕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想着那个女人的事情,心里很矛盾。他觉得这个女人挺可怜的,自己不能不管她,可又担心她真的有什么病,以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先把她送到生产队队部去,让大伙一起想办法。

于是,他悄悄地起来,走到那个女人的屋子门口,敲了敲门。那个女人打开门,看着老吕,问:“你咋还没睡?”

老吕说:“我……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啥事?你说吧。”

“我觉得,你还是先到生产队队部去住几天吧。那里人多,有啥事也好照应。”

那个女人听了,脸色一下子变了,她看着老吕,说:“你是不是嫌弃我了?想赶我走?”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担心你一个人在我这儿,万一有个啥事儿,我照应不过来。”

“我不要去队部,我就想跟着你。你要是不要我,我就走,再也不回来了。”说着,那个女人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老吕看着她,心里有些不忍,他叹了口气,说:“好吧,那你就先在这儿住着吧。不过,你要是有啥不舒服的,可一定要跟我说。”

那个女人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说:“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第二天早上,老吕起来,发现那个女人已经做好了早饭。两人吃完早饭,老吕就去地里干活了。那个女人则留在家里,洗衣服,收拾屋子。

中午,老吕收工回家,发现那个女人不在家,他心里有些奇怪,就四处找她。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他正着急,突然看见村里的几个孩子跑过来,对他说:“老吕叔,快去队部,那个女人在那儿闹呢。”

老吕听了,赶紧往队部跑去。到了队部,他看见那个女人正坐在地上,大哭大闹,旁边围着一群社员,都在劝她。

老吕走上前去,问:“你这是咋了?”

那个女人看见老吕,一下子扑到他怀里,哭着说:“他们说你不要我了,要把我赶走。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你会不要我。”

老吕赶紧说:“没有的事儿,你别听他们瞎说。我咋会不要你呢?”

这时,旁边的一个社员说:“老吕,这女人怕是真有点毛病。刚才我们跟她开个玩笑,说你要把她送走,她就闹成这样。”

老吕看着那个女人,心里有些无奈,他对大伙说:“行了,都散了吧。这事儿我自己会处理。”

大伙听了,都陆续散去了。老吕扶着那个女人,回到了家里。

晚上,老吕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想着那个女人的事情,心里越来越不安。他觉得,这个女人的情况越来越不对劲,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想个办法才行。

第二天一大早,老吕就起来了。他对那个女人说:“我今天要去趟镇上,你在家好好呆着,哪儿也别去。”

那个女人点了点头,说:“你去吧,我等你回来。”

老吕到了镇上,先去了派出所,把那个女人的事情跟警察说了。警察听了,说:“这种情况我们也遇到过不少。这样吧,你先回去,我们会想办法查一查她的身份。要是找到她的家人,我们会通知你的。”

老吕谢过警察,就回到了村里。他刚进村,就看见一群孩子围在他家门口,正往里张望。他心里一惊,赶紧跑过去,问:“出啥事了?”

一个孩子说:“老吕叔,那个女人又在闹呢,说你不要她了。”

老吕走进院子,看见那个女人正坐在地上,大哭大闹,手里还拿着一把剪刀,谁要是靠近她,她就挥舞着剪刀。

老吕赶紧走过去,说:“你这是干啥?快把剪刀放下。”

那个女人看见老吕,一下子扑到他怀里,哭着说:“你去哪儿了?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

老吕说:“我去镇上了,有点事儿。你别瞎想,我咋会不要你呢?”

那个女人听了,这才放下剪刀,停止了哭闹。

就在这时,村里的一个孩子跑进来,对老吕说:“老吕叔,外面来了两个人,说是找那个女人的。”

老吕听了,赶紧带着那个女人出去。到了门口,他看见两个男人站在那里,一个年纪大些,一个年纪小些,看样子像是父子关系。

年纪大些的男人看见那个女人,一下子冲过去,抓住她的胳膊,说:“丽华,可找到你了,你咋能一声不吭地就跑了呢?”

那个女人看见这两个男人,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她拼命地挣扎着,说:“我不认识你们,你们放开我。”

年纪小些的男人也走过来,说:“妈,你别闹了,跟我们回家吧。”

那个女人听了,突然尖叫起来:“我不是你们的妈,我不认识你们,你们走开,走开。”

老吕看着这情景,心里明白了几分,他对那两个男人说:“你们先别着急,这到底是咋回事?”

年纪大些的男人看了老吕一眼,说:“我们是她的丈夫和儿子。她叫赵丽华,一个月前突然失踪了,我们到处找她,都快急死了。今天听人说在这儿找到了,我们就赶紧赶来了。”

老吕说:“她在我这儿住了几天,我看她精神状态不太对劲,像是受了啥刺激。”

赵丽华的丈夫说:“唉,都是我的错。一个月前,我们俩吵了一架,我一时冲动,打了她一巴掌。她就跑出去了,一直没回来。我们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

老吕听了,说:“既然你们找到了,就带她回去吧。以后可别再打她了,有啥事儿好好说。”

赵丽华的丈夫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谢谢你这几天照顾她。”

说着,他和儿子一起,拉着赵丽华往外走。她拼命地挣扎着,嘴里喊着:“我不回去,我不回去,你们放开我。”

老吕看着这情景,心里有些不忍,他走上前去,对赵丽华说:“你跟他们回去吧,有啥事儿,好好说。要是他们再欺负你,你就来找我。”

赵丽华看着老吕,眼泪流了下来,她点了点头,说:“你答应我,要来看我。”

老吕说:“我答应你。”

赵丽华这才不再挣扎,跟着丈夫和儿子走了。

老吕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些失落。他回到家里,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从那以后,老吕一直惦记着赵丽华。他想去看看她,可又不知道她住在哪里。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吕也渐渐地淡忘了这件事情。

直到九十年代有一天,老吕去镇上赶集,在集市上,他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仔细一看,原来是赵丽华。

赵丽华也看见了老吕,她一下子跑过来,抓住老吕的胳膊,说:“你可算来了,我等你好久了。”

老吕看着赵丽华,发现她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老吕问:“你咋在这儿?你家里人呢?”

赵丽华说:“我和他们和好了。他们对我挺好的。我今天来赶集,没想到能遇见你。”

老吕听了,心里很高兴,他说:“那就好,那就好。”

两人聊了一会儿,赵丽华的丈夫和儿子也找来了。他们看见老吕,都很感激,拉着老吕非要请他去家里吃饭。

老吕推辞不过,只好跟着他们去了。在赵丽华家里,老吕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赵丽华的丈夫不停地向老吕道歉,说自己以前不懂事,不该打老婆。赵丽华也在一旁说,现在他们一家人过得很幸福,让老吕放心。

吃完饭,老吕要走了。赵丽华一家人把他送到村口,赵丽华拉着老吕的手,说:“你以后要是有空,就来家里坐坐。我们一家人都欢迎你。”

老吕点了点头,说:“我会的。”

老吕转身走了,他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他知道,赵丽华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幸福,这就足够了。

许秉公包产到户后回了关里,黑龙江女人看不上他,不知后续结果。老吕仍旧留下来,他经插队蹲点的小杨介绍去了宝东当厨师。虽说年纪大了些,但是老实肯干,竟然再次走上正桃花运,说上了年轻的媳妇,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

老吕老来得女,欢喜得不行,整天把女儿抱在怀里。孩子满月那天,小杨赶来贺喜。

“老吕,恭喜啊!这闺女长得可真俊,跟你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杨一进门,就笑着打趣。

老吕咧着嘴,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嘿嘿笑着说:“可拉倒吧,我这老模样,能跟这小宝贝比?她呀,像她妈,水灵着呢。”

媳妇在一旁娇嗔道:“就会贫嘴,也不招呼客人坐下。小杨,快坐,一路上累坏了吧?”

“不累不累,嫂子,你太客气了。”小杨边说边坐下,眼睛打量着屋子里简单却温馨的布置。

老吕给小杨倒了杯茶,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小杨啊,多亏了你,要不是你介绍我去宝东来当厨师,我哪能有今天这好日子。”

小杨摆了摆手,“老吕,你可别这么说。你自己有手艺,又踏实肯干,走到哪儿都能过上好日子。再说了,这也是你应得的。”

老吕叹了口气,感慨道:“想想刚到这儿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啥都难。那时候,就想着能有口饭吃就行,哪敢想还能成家生孩子。”

“是啊,那些年不容易。”小杨喝了口茶,接着说,“不过现在好了,政策也放开了,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老吕,你对以后有啥打算?”

老吕挠了挠头,“打算?我就想着把这厨师干好,多挣点钱,供闺女上学。以后啊,让她别像咱一样吃苦。”

媳妇抱着孩子走过来,坐在老吕身边,“我也盼着闺女能有出息,将来能走出去,到关内的世界看看。”

小杨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眼中满是欣慰,“肯定行!你们这么用心,孩子将来指定错不了。对了,老吕,宝东这边生意咋样?”

“还行,附近的人都爱来吃我做的菜。”老吕一提到自己的手艺,脸上就洋溢着自豪,“我就想着,把每道菜都做好,不辜负人家来吃一顿。”

“那就好。”小杨说,“不过你也别太累着自己,身体要紧。”

老吕拍了拍胸脯,“放心吧,我身子骨硬朗着呢。现在有了这小家,干啥都有劲儿。”

这时,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媳妇连忙哄着。老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看,这孩子,净捣乱。”

小杨笑着说:“这有啥,孩子哭很正常。以后啊,有的是热闹呢。等孩子再大点儿,就更有意思了。”

老吕看着媳妇哄孩子的样子,眼神里满是温柔,“是啊,我现在就盼着她能快点长大,叫我一声爸。”

媳妇白了他一眼,“瞧你这点出息,孩子才多大啊。不过说真的,老吕,咱以后可得给孩子创造好条件。”

“那肯定的!”老吕坚定地说,“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她读书。”

小杨看着这对夫妻,心中感慨万千。曾经那个落魄的老吕,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生活虽然平凡,但充满了希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小杨起身告辞。老吕和媳妇把他送到门口,再三叮嘱他路上小心。

“小杨,有空常来啊!”老吕喊道。

“一定一定,你们也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小杨挥了挥手,消失在夜色中。

老吕回到屋里,看着床上熟睡的女儿,轻轻摸了摸她的脸。媳妇靠在他身边,轻声说:“咱们以后可得好好过日子。”

老吕点了点头,“嗯,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这个宁静的县城小院子。老吕知道,他的生活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他们。

玉珍她家搬到宝东县城后,我听说了自强前屯西头的刘星火学会算卦了。

我:“哎,你听说了吗?前屯二队刘队长的弟弟刘星火,跑去宝东混了,还混得有模有样。真没想到他能干上抽贴算卦这行。”

纪万林:“可不是嘛,以前只当洪吉平是因为眼睛看不见,干这个混口饭吃。你身体不好,做这个补贴家用也能理解。但刘星火,他怎么就突然学起这个了呢?”

我:“我也纳闷呢,所以特意跑宝东山去拜访他,想看看他到底啥水平。去的时候,他正给一个黑河来的人算卦呢,那人问开茶馆咋样。”

纪万林:“那他算得准不准啊?”

我:“嘿,还真别说,他起卦的手法挺专业,不是那种信口胡诌的。说的一些事儿,还真能说到点子上。”

纪万林:“哟,看来他还真有两把刷子。不过这摆卦摊儿,城管能让吗?”

我:“他说城管一开始不让摆。后来啊,他给城管负责人免费算了一卦,而且算得特准,人家这才勉强同意他摆。”

纪万林:“哈哈,这刘卦仙儿还挺有办法。不过这毕竟不是啥正规买卖,保不准哪天又有变数。”

我:“你还真说着了。后来我再去的时候,他那卦摊儿都被取缔了。”

纪万林:“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这街头算卦,总归是不太符合规定。那刘卦仙儿后来呢,没再想办法摆了?”

我:“没见着他再摆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干啥营生呢。不过就他那算卦的本事,要是换个正规的渠道,说不定还真能发展发展。”

纪万林:“正规渠道?这算卦还能有正规渠道?”

我:“现在网上不就有很多所谓的命理师嘛,通过网络平台给人算卦、看运势。刘卦仙儿要是懂点网络,说不定也能试试。”

纪万林:“他哪懂那些啊,他一个老庄稼人,摆弄摆弄土地还行,让他弄网络,太难为他了。”

我:“也是,不过时代在变,他要是还想干这行,迟早得跟上时代。就这么放弃了,怪可惜的。”

纪万林:“说不定他也在琢磨呢。对了,你去的时候,和他聊了些啥啊?除了算卦的事儿。”

我:“就随便唠唠家常呗。他说干这行也不容易,每天来问卦的人形形色色,啥问题都有。有的人就是图个乐子,有的人是真遇到难题了,来找他寻个方向。”

纪万林:“那他给人指点迷津,真能帮上忙吗?”

我:“我看啊,更多的是给人心理上的安慰吧。不过有时候,人就是需要这么一点心理安慰,有个盼头。”

纪万林:“倒也是。那你觉得,他以后还会重操旧业吗?”

我:“这可说不准。要是他能找到合法合规又适合他的方式,说不定还会干。要是找不到,可能就彻底放弃,另谋出路了。”

纪万林:“不管他干啥,希望他能顺顺利利的吧。毕竟大家都是老熟人了。”

我:“是啊,也不知道下次再见到他,会是啥时候,又会是啥情景。”

头一次去见刘星火是跟蔡二去的。蔡二,蔡德财的儿子,小时候他家院子里有个柴禾垛,十几年了都没人敢去动。据说那柴禾垛里住着众多的黄大仙,平日里,蔡家老小对这柴禾垛都恭恭敬敬的。蔡二在他们哥几个当中,是最孝顺听话的,他爹给他找了个残疾女孩儿,他连一句反抗的话都没有。说起来,那女孩儿家庭条件还不错,人长得也漂亮,性格更是和顺。

蔡二早些年收大豆,他大舅子在铁路部门工作,靠着这层关系,大舅子给他提供运输上的便利,蔡二也挣了些钱。后来,他又当起了经理,帮着大舅子卖化肥。可等我遇到他的时候,他就只剩下卖彩票这营生了。不过,凭借着他的人脉和手段,办个低保对他来说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天,我们到了刘星火那儿,他倒是热情,主动要给我俩抽签算卦。我抽完签,刘星火瞧了瞧,没说太多。轮到蔡二的时候,刘星火眉头皱了起来,一番解说之后,很明显,蔡二的运气不佳。看这卦象,他往后是该放下些执念了。

蔡二听完,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静静地坐着。我知道,他心里肯定在想很多事儿。这些年,他起起落落,从有点小钱的小老板,到如今靠卖彩票和低保维持生活,心里的落差肯定不小。

从刘星火那儿出来后,我们走在一条小路上。路两旁是些参差不齐的矮房子,偶尔有几只鸡在路边觅食,扑腾着翅膀,扬起一阵尘土。蔡二突然开口说:“你说,这命是不是真的就定好了?”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着走着,蔡二又说起他以前收大豆、卖化肥的事儿,语气里带着些怀念,也有几分感慨。他说那时候忙忙碌碌的,虽然辛苦,但是心里有奔头,不像现在,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听着他说,想起以前大家都年轻,对未来充满希望,谁能想到后来各自的生活会变成这样。

我们路过一个小池塘,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枯黄的荷叶,荷叶下面偶尔有小鱼游过,泛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蔡二停下脚步,望着池塘说:“也许刘星火说得对,是该放下了。以前总想着再赚大钱,再出人头地,现在看来,那些好像都没那么重要了。”

我看着他,点了点头。其实,我也明白,我们都不再是年少轻狂的时候了,生活的种种经历让我们不得不学会接受和放下。那天之后,蔡二好像真的变了一些,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而是踏踏实实地经营着他的彩票店,偶尔也会和我一起聊聊天,回忆回忆过去,聊聊那些已经远去的人和事儿。

蔡二坐在院子里那把椅子,望着天边被夕阳染得通红的云彩,重重地叹了口气。屋里的电视机里正播着新闻,说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不少人都发家致富了,可这些消息却像针一样扎在蔡二的心上。

三十年多前,蔡二还是个年轻小伙,家里并不算穷,到了该成家的年纪,媒人给他介绍了宝东县里的林霞。林霞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可她家里条件不错。

蔡二心里纠结了好些日子,最终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在那个年代,听老人话,改善生活条件成了他选择林霞的主要原因。结婚那天,蔡二看着林霞脸上羞涩又幸福的笑容,心里也反而有过一丝愧疚,但很快被对新生活的期待给压了下去。

婚后的日子,蔡二在林霞家的帮衬下,日子确实比以前好过了些。不用再为生活发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蔡二心里的不甘却越来越深。他看着村里那些身强力壮的男人,纷纷外出打工,过年回来时都衣着光鲜,还带回来大把的钞票,心里就像被猫抓一样难受。

林霞看出了蔡二的心思,有一天小心翼翼地对他说:“要不你也出去打工吧,我在家能照顾好自己。”蔡二看着林,想到她行动不便,一个人在家实在放心不下,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这些年,村子越来越破败,可村里的人变化翻天覆地,当年那些出去打工的农民,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接了全家过去;有的回乡创业,办起了工厂。蔡二每次看到他们,心里都五味杂陈。要是当初自己没因为林霞家的条件而娶她,现在和一个健康的妻子一起出去打拼,说不定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天,同村的孙乐回来探亲。孙乐当年出去的时候和蔡二一样年龄,可现在已经是一家小建筑公司的老板。孙乐来找蔡二叙旧,看着蔡二感慨地说:“蔡二啊,要是你当年也出去闯闯,凭你的力气和头脑,肯定也能混出个样儿来。”蔡二苦笑着,不知该如何作答。

夜深了,蔡二躺在床上,身旁的林霞已经熟睡,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阿珍的脸上,蔡二看着她,心里满是复杂的情绪。这些年,林霞虽然腿脚不便,可一直尽心尽力操持着这个家,对他也是温柔体贴。他知道自己不该抱怨,可命运的岔路口一旦走过,那些错过的可能性却总是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日子还在一天天过着,蔡二依旧守着这块天地和林霞。只是偶尔在农闲的时候,他还是会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望着远方,想着如果当年自己没有因为家庭条件而选择这门亲事,如今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但生活没有如果,那些未选择的路,只能永远地成为他心中的遗憾。

其实最让蔡二闹心的是儿子的亲事,三十来岁了还没个对象。当年自己忙不过来,妻子又行动不便,孩子的成长受到了影响。这孩子怎么看着也没有老一辈的打拼精神,竟然选择躺平了,出人头地就不能指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