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酒话供销情 > 第79章 里外都有戏

酒话供销情 第79章 里外都有戏

作者:满洲烧刀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9 10:17:36 来源:小说旗

听母亲的干儿子张深松讲,蔡德财、蔡三志父子去永久买豆皮子那回,可闹出了不小的笑话。本以为这父子俩能长点记性,谁能想到,蔡三志接下来干的事儿,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咱们这儿,乡间小道上时不时流传着偷牛贼的故事。这些偷牛贼,个个像狡猾的狐狸,专挑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手。四周漆黑一片,月亮也悄悄躲进云层,他们就蹑手蹑脚地靠近牛棚,动作敏捷得像一阵风,牵着牛就消失在夜色里,神不知鬼不觉的装上车。还有些更奸诈的,不走寻常路,不搞偷偷摸摸那一套,反而装成正儿八经的卖主,专门坑骗那些贪心又粗心的人,蔡三志就不幸栽在了这种人手里。

那天,日头高高挂在天上,晒得地面发烫。蔡三志在集市上晃悠,心里正琢磨着买头牛回去,家里的农活重,有头牛帮忙,能轻松不少。正想着,一个陌生人满脸堆笑,像条滑溜溜的泥鳅似的凑了上来。

“兄弟,看你一直在这瞅牛,是想买牛吧?”陌生人的声音又尖又细,像根针。

蔡三志抬眼打量他,点了点头:“是啊,你有啥好介绍的?”

“那你可算问对人了!”陌生人一拍大腿,“我正着急搬家呢,家里有头好牛,就想便宜处理了,你有没有兴趣?”

蔡三志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便宜?哪有这等好事?可又一想,万一真是急着出手呢?他按捺不住心里的那点贪念,赶忙问:“真的?价格能有多便宜?”

骗子眼睛一转,像只狡猾的老鼠,开始天花乱坠地吹嘘起来:“我这牛,可壮实了!你看那身板,宽得像小山,耕地拉车,样样是把好手。要不是急着走,我可舍不得贱卖。”

蔡三志被说得心动不已,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牛在自家田里干活的场景,忙不迭地让骗子带他去看牛。两人七拐八拐,来到一户人家大门口。蔡三志一眼就看到院子里的牛,毛色发亮,体格健壮,心里十分满意。

骗子瞅准时机,开了个低得离谱的价格。蔡三志一听,差点没笑出声,觉得自己可捡了个大便宜,这价格,简直跟白送差不多。他想都没想,当即就把钱付了,生怕对方反悔。

骗子收了钱,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指了指院子说:“你去进院牵牛吧,这牛以后就是你的了。”

蔡三志兴高采烈地走进院子,哼着小曲,解开牛绳就要往外牵。这时,房主人听到动静,从屋里冲了出来,大声喝道:“你干啥呢?这牛是我家的!”

蔡三志一下子愣住了,手里的牛绳差点掉在地上,他结结巴巴地说:“啥?这牛不是他要卖给我的吗?”说着,他回头去找那个骗子,哪还有人啊,早就跑得没影了。蔡三志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心里那叫一个窝火,像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蔡三志气呼呼地回了家,一进屋就把自己扔在床上,越想越不甘心,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白白损失了一笔钱。这口气,他实在咽不下去。于是,一个歪念头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他瞅准机会,偷了一头牛,想着牵到常盛乡集市上去卖,把之前被骗的钱赚回来。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觉得只要动作快点,肯定能神不知鬼不觉。

到了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蔡三志扯着嗓子叫卖:“卖牛啦,卖牛啦,便宜卖啦!”他一边喊,一边紧张地四处张望,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突然,一声大喊打破了喧闹:“就是他,偷了我家的牛!”蔡三志心里“咯噔”一下,扭头一看,牛主人正气冲冲地追过来,那架势,像要把他生吞了。蔡三志哪敢停留,扔下老牛撒腿就跑。他跑得气喘吁吁,脚步慌乱,鞋子都差点跑掉。

回到家后,蔡三志累得瘫倒在地上,像一滩烂泥。他爹蔡德财知道了这件事,气得吹胡子瞪眼,拿起扫帚就要打他:“你个败家子,被骗了还去偷牛,你咋这么糊涂呢!”

蔡三志一边躲一边嘟囔:“我这不是想把钱赚回来嘛。”

蔡德财气得直跺脚:“你这是犯法的事儿,要是被抓住了,可咋办?咱庄稼人,再穷也得守本分!”

蔡三志低着头,不敢吭声。他心里也知道自己错了,可事已至此,后悔也来不及了。从那以后,蔡三志总算是长了点教训,明白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心只会让自己吃大亏,做人啊,还是得踏踏实实的。

黄倍起的大儿子黄亚龙在天津当门卫那阵子,就没把心思放在正事儿上。平日里看着进出的车辆和人员,心里却总琢磨着些歪门邪道。终于有一天,他没忍住,干起了监守自盗的勾当,结果东窗事发,被抓了个现行。在里头待了些日子后,他灰溜溜地和老婆回了老家。本以为这次的教训能让他改邪归正,安安分分地过日子,可他骨子里那股不安分的劲儿,就像野草一样,怎么也除不掉。

这年冬天,冷得格外厉害。村子里的沟子水面早早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凌,在微弱的阳光下闪着寒光。夜幕一降临,家家户户就早早关上了门,把寒冷挡在门外。偶尔有几声狗吠,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更衬出乡村冬夜的冷清。

黄亚龙躺在自家冰冷的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的眼睛盯着黑乎乎的屋顶,心里却想着歪点子。突然,他脑海中闪过郜连山家那头壮实的老牛。那牛可是郜连山的命根子,平日里耕地拉车全靠它,还指望着它能多繁衍几头小牛犊,增加些收入呢。

后半夜,黄亚龙轻手轻脚地从炕上爬起来,披上那件破旧的棉袄,蹑手蹑脚地出了家门。外面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缩了缩脖子,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郜连山家的牛棚前。他小心翼翼地推开牛棚的门,老牛似乎察觉到了异样,不安地动了动,还“哞哞”叫了两声。黄亚龙心里“咯噔”一下,赶忙一个箭步冲上去,伸手捂住牛嘴,压低声音哄着:“老伙计,别出声,跟我走一趟,一会儿给你找个好地方。”也不知道是被他这一唬住了,还是夜里太困,老牛竟真的被他顺利地牵出了牛棚。

黄亚龙牵着牛,一路小跑。他不敢走大路,专挑那些偏僻的小道。寒风呼呼地吹着,他却跑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更远的集市,天刚蒙蒙亮,集市上已经有了些早起的商贩在摆摊。黄亚龙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扯着嗓子吆喝起来:“卖牛啦,便宜卖啦!”

不一会儿,就有个贩子模样的人凑了过来。他围着老牛转了几圈,又摸了摸牛的身子,问道:“这牛看着还行,咋卖这么便宜?不会有啥毛病吧?”黄亚龙心里一慌,连忙解释:“大哥,家里急着用钱,没办法才便宜卖的,这牛好着呢,您放心。”一番讨价还价后,黄亚龙以一个低价把牛卖了出去。

拿到钱的黄亚龙心里乐开了花,早就把偷牛的忐忑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哼着小曲,来到街里的服装店。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棉衣,他眼睛都看花了。最后,挑了件厚实的黑色棉衣,又在一旁的专卖店买了双锃亮的军勾皮鞋。穿上新衣服和新鞋,他还在镜子前得意地转了几圈,嘴里嘟囔着:“这下可像个人样了,那些平日里瞧不起我的人,这回可得另眼相看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世上就有这么巧的事。集市上有个人正好认识他,看到他在卖牛,心里犯起了嘀咕:“这牛咋看着像郜连山家的呢?他家就有这么一头老牛,模样可像了。”这人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连生意都顾不上做了,急匆匆地回到村里,跑到郜连山家报信。

正巧郜富妻子的娘家兄弟们都回来过年,一大家子人正围坐在一起聊失窃的事。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的脸色瞬间变了。郜富妻子的大哥把手里的茶杯重重地往桌上一放,“啪”的一声,茶水溅了出来,他大声吼道:“这黄亚龙也太过分了!偷谁不好,敢偷到咱头上来了!走,找他算账去!”

一群人扑通扑通地冲到黄亚龙家门口,“砰砰砰”地砸门,那声音在寂静的村子里格外响亮。黄亚龙正美滋滋地在家数钱呢,被这突如其来的砸门声吓了一跳,手里的钱都差点掉在地上。他慌慌张张地打开门,还没来得及看清是谁,郜富妻子的大哥就一个箭步冲上来,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眼睛瞪得像铜铃,怒喝道:“好你个黄亚龙,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偷我妹夫家的牛,你是不是活腻歪了?”

黄亚龙看见有人指认,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结结巴巴地说:“大哥,大哥,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我……我一时糊涂,鬼迷心窍了,您大人有大量,饶了我这一回吧。”

“一时糊涂?偷牛是小事吗?这牛对我妹夫家多重要你不知道?今天你必须给个说法,不然这事没完!”另一个兄弟也在一旁气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拳头喊道。

说着,几个人就冲进屋里。命令黄亚龙把新买的棉衣和军勾皮鞋脱下来,他们一把抓起来,扔到地上。然后,其中一个兄弟揪住黄亚龙的内边衣服,把他拖到院子里,不顾他的挣扎,就继续扒他身上的衣服。黄亚龙冻得瑟瑟发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额头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砰砰”的声音:“各位大爷,我错了,我真错了。钱我都还,都还……求你们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郜富妻子的大哥一把夺过黄亚龙手里紧紧攥着的卖牛钱,数了数,发现比牛的实际价值少了很多。他气得一脚踢在旁边的柴堆上,又狠狠地瞪了黄亚龙一眼,骂道:“你个混蛋,便宜卖了?这损失咋算?今天要是不把这事说清楚,你就别想好过!”

黄亚龙哭丧着脸,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说:“大哥,我……我实在没办法,卖得急,价格就压得低。我把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补上,求你们放过我这一回吧。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真的再也不敢干这种缺德事了……”

众人看着他那副可怜样,心里的气也消了些。但郜富妻子的大哥还是不依不饶,又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这事儿可没完,你给我记住了。要是你再敢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看我不打断你的腿,把你送进局子里!”说完,带着众人扬长而去。

黄亚龙瘫坐在地上,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和被扔在一旁的旧衣服,心里懊悔不已。他知道,这一回,自己不仅丢了人,还赔了个精光,以后在村里怕是抬不起头来了。从那以后,黄亚龙真的老实了不少,只是每次想起这段经历,都觉得像是一场噩梦,时刻提醒着他不能再走上歪路 。

清晨,第一缕阳光才刚探进院子,山东某地的唐国富就已经在猪圈边忙活开了。他是从自强搬过去的,扑奔的是姐姐姐夫。他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熟练地给圈里的猪添着食,一边添,一边还轻声念叨:“多吃点,都给我长得壮壮实实的!”转头看向正在院子另一头择菜的姐姐唐桂花,提高了声音说:“姐,你说这关里的日子,还真比咱关外强不少!”

唐桂花手上不停,笑着回应:“那可不,想当初咱刚搬过来的时候,谁能想到日子能越过越红火。你这猪场现在可成了咱家的摇钱树了。”

唐国富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土,脸上洋溢着得意:“谁说不是呢,当初决定搬过来,可真是做对了。听说咱原来住的那地方,还是老样子,没啥大变化。咱这一搬,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这时,唐桂花的丈夫尚继台蹬着那辆半旧的三轮车从外面回来,车把上还挂着个袋子,里面装着油条,人还没进院子,声音就传了进来:“来,尝尝我今天新炸的油条,手艺是不是又进步了?”唐国富连忙迎过去,伸手从袋子里拿了一根,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姐夫,你这手艺,开个油条铺子都没问题!每天早上准保排起长队!”

尚继台把三轮车停好,走进院子,笑着说:“开铺子哪有那么容易,设备、店面,样样都得花钱。不过能多挣点是一点,现在这日子,不就靠这点一点的努力嘛。对了,国富,听说你猪场那边要动迁了?”唐国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说:“是啊,姐夫,这两天正谈着呢,估计能赔个一百多万。”尚继台和唐桂花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唐桂花手里的菜都差点掉了,激动地说:“这么多!国富,这下你可发达了!往后可得好好规划规划。”

一家人正说着,尚继台的小弟弟尚继民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刚从工地上回来,一身的尘土,脸上还带着疲惫,但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哥,嫂子,国富。”唐国富连忙招呼他坐下:“继民,累坏了吧,快来吃根油条。”尚继民摆了摆手:“不了,我就过来看看。我想着攒点钱,也做点小生意,总打工不是个事儿。工地的活又累又不稳定,还不如自己干。”

尚继台点了点头,认真地说:“想法不错,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你哥我虽然没啥大本事,但能帮衬的肯定帮。”就在这时,尚继京慢吞吞地走进了院子,他头发乱糟糟的,无精打采地说:“你们都混得风生水起,就我一事无成,挣那点钱还不够自己花。”尚继民皱了皱眉头:“哥,你也别总是唉声叹气的,你得找点正经事做。整天抱怨可解决不了问题。”

尚继京冷哼一声:“说得容易,我能做什么?谁都看我不顺眼,介绍那些破活儿,还不够糊口的。再说了,我之前那点积蓄,都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给败光了,现在想翻身,哪有那么容易。”唐国富忍不住说:“继京哥,你以前赌博嫖女人,把钱都败光了,现在得好好改改,重新开始。只要肯踏实干活,总能过上好日子的。”尚继京听了,脸色变得很难看,闷着头转身走了出去。

唐桂花叹了口气:“这继京,真让人操心。前儿个有人给他说媒,那妇女看着挺老实的,就要两千块彩礼,他都拿不出来。”尚继台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要是肯踏实干活,这点钱算什么。之前要是不沾那些坏习惯,现在说不定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过了几天,尚继京突然找到大家,一脸坚定地说他决定出去打工,让女方等着他。尚继台拍了拍他的肩膀:“行,只要你肯努力,肯定能行。出去了就好好干,别再像以前一样混日子。”尚继京走后,一家人都希望他能有所改变,过上正常的生活。

然而,几个月后,尚继京回来了,一脸落魄。他找到尚继台,支支吾吾地说:“哥,你能不能借我点钱,我打工的工资一直没发下来,我实在没办法了。我都已经好几天没跟对象联系了,再不把彩礼钱凑上,这事儿肯定就黄了。”尚继台皱着眉头:“我也没多少闲钱啊,你看你这……你就不能找老板去要吗?”尚继京苦着脸说:“找了,老板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让再等等。”尚继京又去找唐国富,结果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唐国富无奈地说:“继京哥,我这钱都有安排了,猪场动迁的钱还没到手呢,实在帮不了你。”

那天晚上,尚继京一个人坐在院子里,面前放着一瓶酒和几袋买来的熟食。月光洒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凄凉。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失败,越想越绝望。赌博输光了积蓄,嫖娼坏了名声,工作也没一个干长久的,如今连彩礼钱都凑不齐,人生好像已经没有了希望。

第二天早上,当大家发现尚继京的时候,他已经挂在了田野的树上。尚继台和唐国富等人急忙跑过去,看到这一幕,都愣住了,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尚继民蹲在地上,抱头痛哭:“哥,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啊!你要是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能好起来了!”

唐国富自责地说:“都怪我,要是当初多帮帮他就好了。我应该多督促他,不该总是指责他。”尚继台也红了眼睛:“他就是被过去的坏习惯毁了,要是能早点醒悟,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咱们都以为他出去打工能变好,没想到还是没能挺过来。”

一家人围在尚继京的棺木旁边,十分后悔。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院子,此刻被阴霾笼罩。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尚继京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他的离去,也给活着的人留下了无尽的反思。在这关里的新生活中,有人走向了富裕,有人努力奋进,却也有人在黑暗中迷失,再也没能找到光明的出口。生活的残酷与无常,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

夜幕像一块厚重的黑布,严严实实地笼罩着这个山东村落。尚家那房屋里,灯光开始摇曳不定,将屋内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白色的墙壁上晃悠。

吕秀英坐在炕沿上,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手指却不自觉地相互绞着,微微颤抖着。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声音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爹,这事儿,我想了很久了。”

明亮的灯光下,公公尚老爷子坐在那张椅子上,身形佝偻得像一棵饱经风雨的老松树。听到这话,原本平静的脸瞬间僵住,浑浊的双眼直直地望向吕秀英,嘴唇嗫嚅着,却半晌没发出声音。

“秀英啊,你这是……”尚老爷子长叹一口气,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满是无奈与不舍,尾音里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

吕秀英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没让它们落下。她微微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缓缓说道:“爹,您知道的,继同走了这么多年,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虽说日子苦,可多亏了您帮衬。春种秋收,家里家外,要不是您搭把手,我真不知道该咋熬过来。可孩子大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总得为他们的将来打算打算。”

尚老爷子沉默片刻,一只手缓缓抬起,摩挲着下巴上那稀疏的胡茬,缓缓开口:“我知道你不容易,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自从继同走后,你没日没夜地操劳,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伺候我这个老头子,村子里谁不夸你是个好媳妇。可你要是走了,这老尚家……”说到这儿,老爷子顿住了,像是被什么哽住了喉咙,眼眶也微微泛红。

吕秀英站起身,迈着细碎的步子走到老爷子身边,缓缓蹲下身子,轻轻握住老爷子那满是老茧的手。“爹,您别这么说。当年继同突然走了,我感觉天都塌了,带着孩子来投奔您,那时候,要不是您收留我们娘俩,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心里都记着呢。”

老爷子拍了拍吕秀英的手,老泪纵横,泪水顺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滴在两人交握的手上。“秀英,你是个好媳妇,是我们老尚家对不起你啊。当年我那股火上来,眼睛看不见了,这些年你忙前忙后地照顾,又是寻医问药,又是熬汤煎药,没日没夜地守着我。我这心里啊,都清楚,就是嘴笨,说不出那些感激的话。”

“爹,您快别这么说。”吕秀英忙打断老爷子的话,眼眶里的泪水终于滚落下来,“您眼睛能好,就是老天爷开眼,也是您心善积德。那时候,我每天都跟老天爷祷告,只要您眼睛能好,让我干啥都行。现在您身体好了,孩子也懂事了,我也能放心些了。”

“那你这一嫁人,孩子咋办?”老爷子忧心忡忡地问,眼神里满是对孙子的牵挂。

“孩子我肯定带着。”吕秀英连忙说道,急切得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新人家也答应了,会把孩子当亲生的一样看待。而且,孩子也大了,他也明白我的苦心,他说会常回来看您的。前几天晚上,孩子还跟我说,让我别担心他,他会照顾好自己,也会记着爷爷的好。”

老爷子默默地点点头,“秀英,只要你能过得好,我也就没啥牵挂了。你放心,这老尚家的门,永远为你和孩子敞开着。往后要是受了委屈,就回来,这儿永远是你的家。”

吕秀英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爹,谢谢您,谢谢您这么理解我。我虽然改嫁了,但在我心里,您永远是我的爹,老尚家永远是我的家。我会常回来看您的,等以后我和孩子有了出息,一定好好孝顺您。等过年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回来,给您带城里的点心,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年。”

老爷子伸手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好,好啊,只要你们都好好的,我就知足了。快去吧,去寻自己的好日子,别惦记我这个老头子。”

窗外,夜色深沉,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屋内,这对曾经的翁媳,倾诉着最后的不舍与牵挂,一段生活的落幕,也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而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岁月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

水长林搬回天津静海后,命运像是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相伴多年的老伴儿突然离世,徒留他一人在这世上,形单影只。消息传到黄倍起老伴儿耳中时,她正坐在院子里,就着暖阳纳鞋底,针在厚实的鞋底上穿梭,听闻此事,那针猛地一顿,扎在了指腹上,殷红的血珠渗了出来,她却浑然不觉,像是被抽去了魂儿,脑海里全是水长林的影子。

早年,黄倍起老伴儿和水长林在东北的村子里,那可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交情。她一门心思扑在黄家,家里地里两头忙,春种秋收,缝补浆洗,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计,日子像上了弦的钟表,一刻不得闲。

村里的老姐妹们听闻水长林成了鳏夫,都纷纷撺掇她:“你和老水那可是挺般配的,现在他一个人,你过去照应着,也算是后半生有个伴儿。”她心里不是没动过念头,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可一想到自己的儿女,心又凉了半截。孩子们还不成熟,离不开她,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人操持,她哪里走得开?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孩子们渐渐长大,可烦心事也没少。岁月不饶人,她的脸上添了一道道皱纹,头发也变得花白,可被儿女牵扯的日子依旧没个头。

好不容易,儿女们都成家立业,她也能松口气了。她想着,这下终于能为自己活一回,或许还能去找水长林,她满心欢喜地收拾行囊,买了去天津的车票,去儿女打工的地方。

可到了天津,由彭小子的大姐领着,顺便找到水长林的住处时,她却如遭雷击。院子里,一个东北口音的女人正和水长林有说有笑地晒着被子,那亲昵的模样,让她瞬间明白,一切都晚了。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手足无措地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水长林瞧见她,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愧疚,更多的是无奈。

“你咋来了?”水长林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一丝尴尬。

她张了张嘴,想说的话却哽在喉咙里,半天才憋出一句:“来看看你……”

水长林叹了口气,给她介绍身旁的女人:“这是我新老伴儿,也是东北老乡。”

她强扯出一丝笑容,点头打招呼,心里却像打了五味瓶。原来,在她被儿女琐事缠身的时候,水长林也在孤独中寻得了新的温暖。她坐了一会儿,寒暄了几句,便匆匆告辞。走在静海的的街头,阳光依旧明媚,她在想,今后日子还很漫长呢。

回到老家后,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一场。那些没能说出口的话,没能兑现的承诺,都随着泪水流走了。她知道,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阴差阳错,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往后的日子,她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偶尔和老姐妹们说起这件事,也只是苦笑着摇摇头,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彭小子有几天一直站在那间破旧的牛棚前,抬手轻轻抚着老牛那粗糙的皮毛,浑浊的牛眼静静地望着他,仿佛也知晓即将到来的离别。这些年,这老牛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唯一的伴儿,可如今,地早就不种了,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守着这老牛,也没了盼头。他长叹一口气,脑海里浮现出远在天津静海的大姐。他大姐命运坎坷,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再次改嫁给了水长林的哥们儿水同林,之后便跟着去了静海。如今,他也只能去投奔大姐,

到了静海,彭小子暂住在大姐家。这里的一切都透着陌生与繁华,和他那破旧的小村庄截然不同。街头巷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神色匆匆,他时常觉得自己像个误入陌生世界的异乡人。

一天,彭小子在集市上偶然碰到了水长林的儿子水龙宝。水龙宝还是那副活跃的性子,老远就喊着彭小子的名字。两人找了个小酒馆,点了几碟小菜,喝着酒,唠起了家常。水龙宝拍着彭小子的肩膀说:“彭小子,没想到在这儿还能碰上你,这就是缘分呐!”彭小子苦笑着点头,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

没聊几句,水龙宝就开始抱怨生活的不易,说自己养了大车,到处找活儿干,却总是碰壁。彭小子正听着,水龙宝突然话锋一转:“对了,我听说孙乐发家了,到处揽建筑活儿,都揽到咱静海来了。那家伙,早期可是混过社会的,现在见了咱们,还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彭小子听到孙乐的名字,微微一怔,记忆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孙乐在村里时不太爱出风头,没想到现在竟发迹了。

几天后,水龙宝带着彭小子去见孙乐。在一处建筑工地的临时办公室里,孙乐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穿着笔挺的西装,和记忆中那个混社会的小青年判若两人。看到彭小子和水龙宝进来,孙乐只是微微抬了下眼皮,嘴角挂着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哟,这不是彭小子和龙宝嘛,什么风把你们给吹来了?”那语气里,满满的都是优越感。

彭小子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挤出一丝笑容,说明了来意。孙乐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沉默片刻后说:“行啊,既然来了,就跟着我干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活儿可不轻松,别到时候吃不了苦又打退堂鼓。”彭小子连忙点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从那以后,彭小子就跟着孙乐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一直干到天黑,累得腰酸背痛。孙乐虽然给他安排了活儿,可在平日里,还是时常流露出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有一次,彭小子不小心做错了一点小事,孙乐就当着众人的面把他一顿臭骂,彭小子低着头,脸涨得通红,心里既委屈又无奈。

日子一天天过去,彭小子渐渐适应了工地的生活。虽然辛苦,但好歹有了稳定的收入。他开始想着,等攒够了钱,就在这静海租个小房子,把生活安定下来。而水龙宝却渐渐对孙乐的态度感到不满,他私下里对彭小子说:“彭小子,孙乐太欺负人了,你又不是他的奴隶,凭什么受他这气?”彭小子劝道:“龙宝,咱出来是挣钱的,忍一忍吧,等有了本事,再不受他的气。”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打破了暂时的平静。在一次施工中,脚手架突然坍塌,彭小子被压在了下面。等工友们把他救出来时,彭小子受了伤。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彭小子望着天花板,泪水无声地滑落。他怎么也没想到,最后竟是这样的结局。

孙乐来到医院看望彭小子。这一次,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傲慢,神色有些凝重:“彭小子,对不住,是我没把安全措施做好。你放心,医药费我会全部承担,后续也会给你相应的补偿。”彭小子看着孙乐,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出院后,彭小子没有再回到工地。他拿着孙乐给的补偿款,在静海的一个小角落里租了间房子,开了个小小的杂货铺。经历了这么多事,他的心已经平静了许多。偶尔,他会想起和水龙宝一起喝酒聊天的日子,想起孙乐那曾经居高临下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孙乐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一直自视甚高。早些年靠着一股子狠劲和运气,赚了些钱,可这两年行情不好,生意越来越难做,以前的傲气也被现实磨去了几分。

一天傍晚,孙乐拨通了彭小子的电话,语气里带着几分生疏的客气:“彭老弟,今晚有空吗?一起吃个饭,喝两杯。”彭小子倒也爽快,一口答应下来。

两人约在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酒馆里灯光昏黄,弥漫着酒菜的香气和喧闹的人声。孙乐早早到了,点了几个招牌菜,又要了一瓶好酒。彭小子来了之后,两人寒暄了几句,便开始推杯换盏。

孙乐先是说了些生意上的难处,言语间满是无奈。彭小子则耐心听着,时不时给出一些自己的见解。酒过三巡,孙乐脸上泛起红晕,对彭小子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欣赏。

就在两人聊得正酣时,彭小子突然身子一歪,一头扎进了桌子底下,没了动静。孙乐吓了一跳,赶紧起身绕过桌子去看,只见彭小子双眼紧闭,呼吸急促。孙乐慌了神,大声喊着彭小子的名字,赶紧和酒馆老板把彭小子抬上车。

医院里,孙乐在急诊室外焦急地踱步。医生检查后说彭小子是急性酒精中毒,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孙乐松了口气,可紧接着麻烦就来了。

彭小子的家人赶到医院,得知是和孙乐一起喝酒出的事,情绪激动起来,认为孙乐作为请客的人,有责任照顾好彭小子,要求他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孙乐心里叫苦不迭,自己本是想和彭小子搞好关系,没想到一顿酒喝出这么大的麻烦。他虽然觉得委屈,但看着彭小子躺在病床上,又不好推脱,只好咬咬牙,拿出钱来支付了费用。

从医院出来,孙乐驾车走在寂静的街道上,苦笑了一声,觉得这事儿还没有完。不过,经历了这件事,孙乐心里也清楚,生意场上的事谁也说不准,往后行事,还是得更加谨慎 ,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