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四十六章 胡为民小露一手

最终,胡为民也没有给苏主编一个准确的答复。

他只是说会优先考虑对方,毕竟现在说什么都太早。

他现在正处在高速成长期,每过一天,文学界对他的评价都会变个样。

更何况,他可是听说了,今年国家还会提高作家的稿酬标准。

拖一拖,他能拿的钱也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他造访《十月》编辑部的时候,他又火了。

这次,他火不是因为《演员》,而是他发表在《故事会》上的几个小短篇。

1980年《故事会》的第一期,是在元旦这天发行的。

发行当天,这期就火了。

只是最先火的不是燕京,而是在江浙沪和羊城等地,反响普遍集中在南方。

北方,尤其是燕京,因为铺货量和《演员》大火的关系,关注没这么多。

但是《演员》的大火,让一部分注意到了胡为民,又一部分《故事会》的忠实读者意外发现《演员》的作者和《谁是真凶》《门》等短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个人。

一传十,十传百,读者这才发现,原来胡为民这么有才,写的作品也不止《甜蜜蜜》和《演员》两部作品,还有更多。

在读者的自发传播下,购买《故事会》的人变多。

又因为《故事会》在燕京铺货量不大,造成了读者在新华书店排队买杂志的现象。

物以稀为贵,更何况是最近大火的作家胡为民的作品。

于是,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抢购,进一步加剧了《故事会》的缺货现象。

当然,胡为民发表在《故事会》上的几个短篇小说也没有让读者失望。

虽然在部分读者眼中,几个短篇“达不到”《演员》的高度,却也颇为新颖。

实际上他们还是保守了。

胡为民写的这几个短篇还真不是随便写写,每一篇拿出来,在国内都算是开创一个流派。

比如《谁是真凶》的层层推理和反转,《门》的心里悬疑和开放式结尾。剩下两部也是各有各的精彩,很难说那部更好。

这几部短篇放在胡为民魂穿前看,可能比较一般,但放到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简直就是王炸!

“胡老师,胡老师,我们火了,火了!”

查剑英和陈建公咋咋呼呼地闯进图书馆,在被赵老师严肃批评一番后,方才憋着心里的那股兴奋劲,上楼跑到胡为民跟前。

胡为民看着两人,开了个小玩笑,“哎呦喂,我说你俩,火了可记得给我签名。嗯……我先囤他个一百张,等你们成了大作家后我好高价卖。”

陈建公微黑的脸庞泛起红光,旋即又振奋道:“胡老师,是真的,我们班同学都知道我的作品在《故事会》上发表了!”

“看来只有建公一个人火了,谁让建公用真名,剑英用的是笔名呢。”胡为民思路清奇,想到了其中的华点。

“嘿,扎西多,笔名起的不错。谁能想到起这个名字的是燕大学生查剑英呢?”

查剑英本来兴奋的脸庞,瞬间僵硬住,她嘟囔道:“胡老师,你怎么这么喜欢打击人嘞。”

“哈哈。”

胡为民和陈建公尽管努力压抑着表情,最后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查剑英撇撇嘴,旋即又自豪道:“虽然同学们不知道我的笔名,但他们认为我的小说写得好可是真的。”

胡为民点点头,认可她的说法。

他们的作品受到好评,他不意外。

这期《故事会》上的佳作并不多,除了胡为民的四部短篇外,亮眼的作品也就查剑英和陈建公的作品。

相较那些民间奇谭,两人的作品最起码饱含真情实感,能让普通读者看得下去,也能得到知识分子的认同。

陈建公憨厚一笑,道:“我们也是沾了胡老师的光。”

“和我有什么关系?”胡为民不解。

“胡老师,这期《故事会》传播得非常广,功劳可都是你那几部短篇的。”

“同学们都说故事的精彩程度不下于《演员》呢!”

“别说同学了,就连不少学校老师都看了故事会,夸你写得好呢!”

胡为民摆摆手,笑着道:“行了,别夸了,再夸下去,我真要骄傲了。”

“胡老师心态真好。”

“我要是像胡老师这么出名,肯定已经飘了。”

两人又一阵赞叹,快把胡为民钓成翘嘴了。

唉,难怪他们后世能成名呢,有能力,说话又好听,不成名才没天理呢。

“咳咳。”胡为民轻咳两声,连忙板起脸,“剑英,建公,工作时间,长时间聊天可不行,你们胡老师我,可是出了名的爱岗敬业。”

再不赶走他们,他可要飘了。

“胡老师,我们这次来,可不是为了和你聊天。”

“我们是想请您吃饭的。”

胡为民坚决不答应,“一边去,我有钱,哪能让你们两个学生请。”

“我们吃饭有国家补助,现在又有稿酬,真不缺钱。”

“就是想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分享我们的成就。”

“就是一份心意,也不是要去吃多贵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态度也十分坚决。

胡为民也十分为难,一方面不想占学生便宜,哪怕是大龄学生。另一方面,他也不想寒了两人一片赤诚之心。

想了想,他有了个主意:“这样好了,你们买菜,晚上去我家做一顿饭,怎么样?”

“啊?这好么?”

“我……我们也不会做饭啊!”

胡为民神情诡异:“你们不会做饭?”

这个年代,不会做饭的人还真少见。

两人尴尬一笑,沉默不语。

他们家庭条件好,是燕京城市户口,又没当过知青,不会做饭并不稀奇。

“算了,你们买菜我做饭吧。”胡为民摇摇头。

“胡老师会做饭?”

“多稀奇,我可是农村出来的。”

实际上,这不是主要原因。

他会做饭还是前世的功劳,唉,后世中国男人堪称十项全能,不会做饭的真是少数啊!

胡为民那时候为了追女孩,可是苦练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

可惜,他能抓住女孩子胃,就是抓不住她们的心。

还是渣女太多了!

这么一想,他回到这个民风堪称淳朴的年代也不错。

好女孩多,只要不碰那些一心向往国外生活的自由女性,找到幸福真不难。

唯一可虑的是他现在不是“单身”,以后更是要背上离异的名头,不知道有没有女生愿意接受他。

胡为民自嘲一笑,觉得现在想这些纯属多余。

还是先想办法早点和龚秀珠离婚才是正道,不能让龚家人妨碍自己找寻属于他的幸福。

胡为民想着离婚的事,查剑英和陈建公赞叹一番他的多才多艺后,又热烈讨论今天要买什么菜。

“别买太多。”

嘱咐两句,约定时间后,两人离开了图书馆。

晚上,查剑英和陈建公,一人提着菜,一人提着肉,来到了朗润园公寓。

胡为民将两人迎进来后,招呼道:“你们随便坐,喝什么自己倒。”

“胡老师,我们帮你吧?”

查剑英不好意思,想要帮点忙。

“不用不用,你们不会做饭,进厨房纯添乱。”

胡为民摆摆手,让他们安心坐下,自己一个人拎着蔬菜和肉进了厨房。

“胡老师太热情了。”

“明明是我们要请胡老师吃饭,现在搞成胡老师做饭请我们吃……”

“胡老师就是人太好了!”

“等《送货上门》在青年报刊载,胡老师总没理由拒绝我们请客了吧?”

“对,看来我们还要加油!”

两人有了《演员》的写作经验,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再加上有胡为民提供的大纲,写作进度也基本进入尾声。

算算时间,完稿差不多在三四天之内。

两人正聊着天,厨房里传来洗菜和切菜的声音。

查剑英跑到厨房外面瞧了眼,胡为民娴熟的刀工惊艳到了她。

她自己没切过菜,但见过,家里人不说,外面饭馆的大师傅都不见得有这刀工。

小说写得那么好,还有这么一手刀工,人和人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晃了晃脑袋,查剑英在门口问道:“胡老师,我能去你书房看一看吗?”

胡为民头也不回地说:“可以。”

得到允许后,查剑英跑进他的书房,留下陈建公一个人在客厅坐着。

查剑英进来后,发现书房和她第一次来又有不同。

她又看向书桌,发现桌子上摆着合上的手稿,封面还能看到几个大字。

“《孩子王》,这是胡老师说的那部作品?”

带着好奇心,查剑英翻开手稿。

她从头开始看,很快就看入迷。

客厅里,陈建公见查剑英去胡老师书房,半晌都没出来,便想着进去看一眼。

他一进书房,就见查剑英坐在胡老师的椅子上,开着台灯看着什么。

“剑英?剑英?”

陈建公喊了两声,没反应。

他走到查剑英身后,拍了拍她肩膀,问道:“剑英,你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查剑英被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陈建公,“我,我在看胡老师的新作呢。”

“哎呦喂,剑英,你怎么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