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六十九章 改稿和快枪手

就在胡为民和龚雪之间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时,张德宁带着《孩子王》的手稿回到了杂志社。

“主编,稿子我带回来了!”

进了周艳茹办公室后,她自豪地将手稿放到了桌子上。

周艳茹没有急着看稿子,而是问道:“德宁,此行还顺利吧,胡老师有没有提什么条件?”

“没有,胡老师很好说话。”张德宁夸了一句后,又道:“我们给胡老师开出的稿酬已经是国内最高标准,再高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

周艳茹忽略了张德宁的吐槽,目光落在桌面上的手稿,接着问:“稿子你看过了吧,怎么样?”

“写得非常好,胡老师这部作品的文学性远超《甜蜜蜜》,更难的是开创了知青文学这一概念。小说发表后,影响很可能不下于《班主任》和《伤痕》等作品,就精彩程度而言,也不下于去年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张德宁是看过全文的,这一路上又回想了起故事内容,越发觉得精彩万分。这时候面对主编的询问,自然是将小说好一番夸奖。

周艳茹神情一怔,“写得真这么好?”

之前张德宁也夸过这部作品,她当时以为都是溢美之词,没想到稿子到手后,她依然是这番说辞。

这下,连她这个主编都对胡为民的新作产生了几分兴趣来。

《班主任》和《伤痕》都是前几年的优秀作品,发表后均在文坛掀起了滔天巨浪。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表后,影响力也不差,不仅文坛大佬亲自下场推荐这部作品,《红岩》更是开设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笔谈专栏”,完完全全就是大热作品的待遇。

“你先坐,我看完稿子咱们再聊。”

张德宁也不和她客气,自顾自地倒了杯茶水,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惬意地呼出一口气来。

周艳茹看了她一眼,笑着摇摇头,将精力集中在手稿上。

“年轻时的谢园是个倔小伙,他对理想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激情。”

小说的开篇和她之前看过的作品很不一样,也许是不落俗套的开篇描写,也许是主角迥异于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

反正自从78年后,她审的一些稿子,主角都给她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

别问,问就是时代对人的伤害。

好的小说总是在开篇就能让人沉迷,《孩子王》便是如此。

这部小说凭借的开头简单的介绍,就成功勾起了她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

之后的故事依旧精彩,而且对农村社会的阴暗面,消极面着墨不多。

小说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反派,所有人的所作所为,都能站得住脚。

村支书目光长远,关心最多的是村里的孩子们。

村民们一开始不支持办学,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读书的好处,实在是因为太穷了。

谢园不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他有正直的一面,也有圆滑的一面,但纵观全篇,他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也无愧于孩子们以及村民对他的爱戴。

当然,小说中也隐晦的指出了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县城里的孩子们上学有全套教材,而村子里的孩子别说书本,连教室都没有。

还有老师的问题,直到小说结尾,村子里都没有能接替谢园的老师。

为什么?

一来是村子环境不好,太穷,二来呢,在村子里当教师连个编制都没有,如何能引来人才?

除此之外,小说中批评了重男轻女思想的落后,两性知识的落后。

还有,小说中对人性的挖掘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不同于伤痕文学中,村民的麻木不仁,《孩子王》中的村民形象更鲜活,更像真实存在的人。

村支书很伟大,但他在日常生活中,更像是啰里啰嗦的老大爷。

招娣的父亲……从名字来看,招娣的父亲是重男轻女的代表。但他为了履行诺言,让女儿在生日那天有鱼吃,在河里捉鱼时溺水而死。

根叔不喜欢儿子读书,他是读书无用论的代表,可儿子在学校里得到谢园表扬,期末考了好成绩时,他都会很自豪,还会夸奖自己的儿子。

谢园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但他其实也有爱的人……

总之,这部作品真的很好,除了几处让他有些意难平。

一个是谢园家的狗被孩子们宰了吃掉,一个是谢园的学生回来的路上因车祸离世,最后就是谢园因为肝癌疼死在课堂上。

除去这几个刀人的点,这部作品不要太优秀。

“德宁。”

“主编,你看完了?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小说是不是很棒?”

“这篇《孩子王》写得很不错。有文笔、有思想、有故事,从外在到内核完成了高度统一。”

放下手稿后,周艳茹给出了小说正面评价。

闻言,张德宁非常高兴。

她就知道,这么好的小说,要是主编不认可才是怪事。

周艳茹道:“你先别太开心,小说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主编你说吧,究竟哪里需要更改,我记下来告诉胡老师。”张德宁干脆地说。

“有几个点,小说的对话过多,心理描写太少。虽然故事都是由对话推动,但必要的心理描写就是给读者的上帝视角。没有了上帝视角,有些内容就要靠读者去猜,这点不太好。”

“再者……”

周艳茹停顿片刻,继续道:“小说里面没有传统的坏人角色,会弱化矛盾。还有,小说中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都有私心,可这个私心却都显得无伤大雅,这和主流明显不同。我担心的是小说发表后,有人会针对这几个点提出批评,继而影响到小说的评价。”

当她说完后,张德宁也停下了笔。

“主编,还有吗?”

“就这些吧,剩下都是一些无伤大雅之处。有些点可改可不改,留下反而会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

“那我明天就邀请胡老师来咱们杂志社改稿?”

“能行,你去了别忘了告诉胡老师,让他不要有顾虑,也不要有压力。”

最后,周艳茹又叮嘱道。

……

第二天,胡为民受到张德宁邀请,来到《燕京文艺》杂志社的编辑部。

“你就是胡为民同志吧,真是年轻有为!”

周艳茹见到胡为民后,赞叹道。

她之前听过张德宁对胡为民的描述,嗯,普遍是夸奖。但旁人的描述,哪里比得上亲眼所见。

直到今天见过这位胡作家,她才发觉张德宁对他的夸奖还是保守了。

当编辑这些年,她也见过不少作家,但全方位比胡为民强的,一个都没有。

比胡为民年轻的,没有他小说写的好。比他小说写的好的,没有他年轻,更没有他的英俊和才气。

“您好,周主编。”

“小胡老师,我可以这样叫你吧?”

“周主编客气,叫我小胡就行。”

胡为民对前辈一向尊重。

“小胡,你的小说总体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几个点,我觉得还有待斟酌。如果能做出更改,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闻言,胡为民面色平静,来之前,他就知道要改稿。

周艳茹也一直盯着他,见他面色如常,也不禁暗暗点头。

实际上,对于改稿的要求,胡为民并没有感觉受到羞辱。

他还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的写的小说已经到了一字不易的地步。

只要是人写的作品,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不例外。

更何况,周艳茹是谁?

当了几十年编辑的人,自己也是知名作家,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待问题的深度不下于国内着名评论家。

周艳茹提出修改的地方,他也了解了,有认可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的坚持。

他当面就周艳茹提出的意见,和对方进行了讨论。

讨论的结果是,有些问题胡为民认可周艳茹的意见,但有的地方,胡为民则会坚持自己的看法。

最终,两人互相达成妥协。

周艳茹道:“小胡,这部作品非常棒,发表后很可能引起不错的反响。”

“谢谢周主编夸奖,需要更改的地方,我已经记下来。”胡为民道。

“改稿子要花不少时间,小胡也不用太着急,这些天就安心住在我们杂志社的招待所,除了住宿外,我们还管饭,每天还有额外补助。”

“还有补助?”

“嗯,一天一块钱。”

“这也算是杂志社给作家的福利,只要能在一两个月内改完稿子,都能享受到。”

“可惜,我应该享受不了多久。”

胡为民小声嘀咕道。

他对自己的写作速度颇为自傲,这部小说需要修改的地方着实不多,他就是想赚补贴也赚不了几个钱。

既然如此,还不如快点写完,他还想找雪姐多多联络感情呢。

……

第二天,胡为民一脸憔悴相,来到编辑部。

“胡老师,你这是怎么了?”

张德宁见到他的样子,吓了一跳。

“嘿嘿,张编辑,稿子改完了,你看看。”

“这么快,你熬夜了?不对啊,熬夜也不可能写那么快。”

“请叫我快枪手。”

胡为民心里自嘲,唉,为了雪姐,真的付出太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