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胡为民离谱的写作速度,别说张德宁懵圈,就连周艳茹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周艳茹好心相劝:“小胡,改稿不用着急的,只要月底前能交稿,我们就争取发在第三期上。”
她是不信胡为民改稿这么快,有点过于离谱了。
说话间,她还给张德宁使眼色,想让她也帮忙劝一下。
结果张德宁不仅不劝,反而神情古怪,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周主编,我确实已经按照你的要求改了稿子,要不你先看一遍,要是有什么问题我继续改。”
胡为民微微一笑,不疾不徐道。
周艳茹见状,微微眯眼,难道自己真的小看了胡为民?
可是,怎么可能。
昨天两人商讨出来需要更改的地方,明显不是一两处,即使让老作家改,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新人作家不提也罢。
新人作家的创作效率或许不同,但他们都有个毛病,那就是改稿速度奇慢无比。
让他们改稿,好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
周艳茹也不是个独断专行的人,但不合理的地方作家不愿意改,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结果就是好心给出的意见被忽视,还要胡搅蛮缠和你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呵,他们还真当自己写的是千金不易的旷世奇书了。
最可怕的是有些作者,改着改着,把尚且还能一看的小说改到面目全非,最后自己信心崩塌不说,还责怪起编辑部。
周艳茹不信邪地接过手稿,发现手稿比昨天看过的明显厚了许多。
她按照记忆,翻到一处需要更改的地方,结果那一页稿纸上还贴着便签纸,便签纸上面写的就是更改后的内容。
不过一处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她不死心,继续翻动稿纸。
结果连续好几处稿纸上都贴着便签,上面写满了需要更改的内容。
小胡怎么这么快?
半个小时后,周艳茹一脸茫然。
她有些无法理解,修改过后的内容她已经看过,完全是按照要求更改的,非常完美。
旋即,周艳茹看了眼坐在椅子上读者往期《燕京文艺》,镇定自若的胡为民。
难道我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胡为民这样才是现今青年作家该有的实力?
周艳茹忍不住问道:“小胡,不,小胡老师,你改稿的速度一直这么快吗?”
“还好吧,又不是要全部推倒重来,我觉得也不是很难。”胡为民淡淡道。
其实别说后世了,就说这个时代,也是有几个快枪手的。
就比如莫唁和于华,都是写字速度快到飞起的代表。
现在可是人均手写的时代,速度要是不快,作家怎么赚钱?
胡为民觉得自己已经算慢的,要是有电脑的话,他的创作速度还能提升两三倍。
就是这么自信!
周艳茹无语凝噎,听听,他说的是人话,对其他作家来说,改稿不说难于登天,却也会消耗大量精力。
结果到你这里,仿佛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
这要是被那些写字苦手听到,真能被气死。
想到这里,周艳茹又横了张德宁一眼,“好啊小张,你明明知道小胡老师改稿速度这么快,也不提前给我说,诚心看我笑话是不是?”
德宁也不叫了,改叫小张,哼哼,其中的意思让她自己揣摩去。
张德宁果然没有了方才稳坐钓鱼台的惬意,慌忙解释道:“周老师,冤枉啊,我之前不是说了胡老师改完稿子了嘛,可你不是不信嘛。”
周老师,我进编辑部是你带的,你要信我啊!
“哼哼,德宁,下不为例。”周艳茹小小敲打一番后,才接着道:“可惜现在已经是二月了,要是一月末,小胡老师这篇小说咱们编辑部上下努把力,完全可以放在第二期上发表。”
她是真的惋惜,《燕京文艺》是月刊,每月十号发刊,第二期发行时间是在二月十日,虽说距离刊发还有几天时间,但还要抛去定稿、校对、排版、印刷、邮递的时间,即使周艳茹想要操作插个队,也来不及了。
“也没什么可惜的,左右不过一个月时间。”
胡为民却不着急,二月份他又不缺作品问世。
“周主编,稿子我就交给贵社了,有什么问题咱们及时沟通。”
等张德宁送走胡为民返回办公室,周艳茹才回过神来。
“德宁啊,咱们这回真是捡到宝了啊!”
张德宁认同地点点头,这些年来,她接触过的作家也不少,但才气如胡为民一般者,一个都找不出来。
短短几个月,不足半年时间,胡为民写了两个中篇,外加五个短篇。这个创作速度就已经是无人能及,更别说他的小说质量非常高。
一部《甜蜜蜜》在燕京城引起轰动,几个短篇带火了《故事会》,一部儿童文学就活了《新少年报》,这份成绩放出去,不知道会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都说古之文豪写雄文时都是一蹴而就,胡老师虽然还有所不及,却也不遑多让。”
“咳咳,这个评价过了。小胡确实是才气过人,可正因为有才气,我才害怕他挥霍自己的天赋。”周艳茹道。
“德宁啊,有件事需要你去做。”
“主编,您尽管吩咐。”
“小胡之前的作品没有在主流文学杂志上发表过,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多。但我料想,等三月《孩子王》发表后,他肯定会全国闻名。到时候,咱们的对手可就不止局限于燕京,全国的知名文学杂志都会找他约稿。
我是希望你能和胡老师多多联系,继续保持友好关系,要是胡老师还有作品,能发表在我们杂志上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主编您放心,维持和作家的良好关系,本来就是我们编辑的职责。接下来,我也会多和胡老师交流,顺便探探口风。要是胡老师还有作品没发表,我肯定会争取的。”
实际上,和胡为民合作过的编辑都发现了他是块宝。
奈何他的创作比较随性,风格多变。
今天他还写的是爱情小说,后天就又变成悬疑题材。
但在是否和他维持关系这一块,大家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
这么粗的金大腿不抱紧,是对编辑部和杂志社的不负责任啊!
……
出了《燕京文艺》月刊社大楼,胡为民一身轻松。
《孩子王》的创作非常顺利,也证明了他本人可以从容完成偏现实主义题材的中篇小说。
这为他之后计划创作的大长篇,提供了坚持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同时,胡为民也为今后的创作做出了规划。
他最想创作的,就是以大秦帝国崛起为原型的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的创作肯定不容易,他对大秦的历史知识了解极为片面。也就是知道始皇帝、李斯、赵高和胡亥几个主要人物,再多就不在他的知识范畴。
等开学后,他肯定是要花费大把时间泡在图书馆,学习那个时间段的历史知识。
当这方面的知识积累足够,他才能试着写大纲。
这个时间肯定短不了,花个一年半载真不是不可能。
时间这么长,他不可能一篇小说不写。别的不说,他的钱包就撑不住。
坐吃山空可不是他的性格,更别说他还想着在一两年内买房呢。
积累知识这段时间,他准备写个中篇,然后看情况写几个短篇。
中篇嘛,就是以雪姐为原型的小说。
短篇则是看情况,类型也不确定。
至于下半年,他还没想好。
当然是优先创作那部大秦小说,如果自我感觉把握不大,也不排除换个题材写。
回到朗润园公寓后,胡为民突然感到一阵寂寞。
单身有单身的好,就是回到家没有人嘘寒问暖,就是想喝口开水都得自己烧。
他问过门卫老高,这两天龚雪都没来过。也不知道是她脸皮薄,还是有什么其他想法。
胡为民觉得自己也不能就这样干等着,他是男人,不能指望着女人去追。
想到这里,他决定去一趟北影厂,探探龚雪的口风。
到了北影厂后,胡为民轻车熟路摸到住演员的那层楼。
走到龚雪宿舍门前,轻轻敲响房门,“咚咚咚。”
“咯吱。”房门打开,龚雪那张虽然是素颜朝天,却清新脱俗的俏脸出现在他眼前。
“雪姐!”
“为民,你怎么来了?”
龚雪先是惊呼一声,然后迅速探出头去,左右张望一番。
见到没人关注这里,她才一把将胡为民拽进房间里。
胡为民打趣道:“雪姐,你要不要那么急。”
龚雪俏脸一红,娇嗔道:“不要胡思乱想,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那是怎么样?”胡为民笑道。
龚雪脸上却浮现出一抹愁容来,她叹了口气,道:“最近北影厂里渐渐流传起一个传闻……”
“雪姐,难道和你有关系不成?”胡为民皱眉问。
龚雪点点头,然后颇为自责的看了他一眼,“对不起,为民。有人传我的坏话,还把你牵连进去了。”
“传言是什么?你难道没找谢导反应吗?”胡为民关切地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