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十章 公子的斗争与反思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十章 公子的斗争与反思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0 19:18: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由说话时一脸的真诚。

扶苏又吩咐道:“这么多人,章邯恐怕管不过来。”

李由又道:“公子放心,家父安排了不少官吏主持,少府卿带着十余人住在了商山边上。”

接过李佑递来的名册,扶苏见到了名册上少府卿的名字,这个名字叫王贲。

原来王翦老将军的儿子已是朝中九卿之一,掌管皇帝家产的少府卿。

“你与王贲走得近吗?”

李由想了片刻,又回道:“臣与王贲不相识,倒是与他的儿子王离经常走动。”

扶苏若有所思点头,又道:“有劳你了,也有劳老师了。”

李由行礼告退,离开高泉宫后,心里还想着公子正如传闻中一样谦虚又贤明。

有了朝中的帮忙,扶苏又恢复了无所事事的状态,在这个烦人又多雨的秋季,再一次成为了整个大秦最清闲的人。

闲来无事扶苏就走在咸阳宫中,一边散步一边参观着这座咸阳宫。

咸阳宫很大,如果这个占地上万亩的皇宫是家,这个家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见公子走到湖中的栈道坐下来,田安又道:“当年六国为了争天下,六国的王宫修建是一座比一座大,诸子百家也会评价哪一国的王宫最大最漂亮。”

天空依旧阴沉沉的,看起来又要下雨的模样。

扶苏问道:“咸阳宫是最好的。”

田安笑着点头。

“六国的宫殿都被毁了,那么就剩下秦国的王宫是最大的。”

田安解释道:“当年大秦历代秦王要完成一统天下的大愿,就将咸阳宫造得很大,若放在二十年前,那时候的咸阳宫也有一种雄视天下气势,早在一百年前秦国的咸阳宫就比其余六国更大,更美丽。”

扶苏重新站起身,走过栈道,听着田安唠叨。

这位老人家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架势,说多了之后,就怕这位老人家又会伤心,又会痛哭。

田安是这座咸阳宫中最年迈的内侍,他是华阳太后那个年代的人。

说起当年的事,老人家如数家珍。

有时候,扶苏还不得不向这位老人家请教。

走到咸阳宫的北面,在这里有许多女人正在打理着各种衣物以及清扫着地面,收拾杂物。

这里的女子们见到穿着一身绸衣的少年人走来,这个少年人看着十五六岁的年纪,还留着一些黑乎乎的软胡子。

但当宫女们见到了站在这个少年人身边那位一身黑衣的老内侍纷纷低下头行礼。

咸阳宫里有数不清的美人,这些美人有的是各国进献的,还有的是各国战败之后,俘获的。

总之,现在的咸阳宫是天下最富有的地方。

人嘛,总是希望自己的家越大越好,这个梦想自古以来就有之。

并且在人类的基因中,世代相传。

扶苏脚步没停,离开了这里,哼着从田地里学来的歌谣一路回到了高泉宫。

小篆的字体写起来不难,但要写得好很需要功底。

扶苏依照着老师的字,写了几个小篆字,并不能学会老师的笔法。

随后有些不服气地在一旁写下一个简体字,对照了一番之后,又用小刀将竹简上的字划去。

田安站在一旁,心中有了明悟,原来公子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发现公子讨厌写字。

扶苏搁下了竹简,侧卧着拿起一卷书看着。

春天的时候,商颜山是一片荒地,那时候开水渠浇灌荒地,还是自己的事。

现在,商颜山下的事还是自己的事?

那都快成为家国大事了。

现在,那边的事终于不用自己操心了,也不用担心那些家仆们会不会饿着,他们是不是没地方住,有没有解决如厕或者卫生问题。

原以为心中可以放下这桩心事了,完完全全交给朝中去办,那该多好。

人在心烦的时候,就该看看庄子他老人家的书。

学一学庄子他老人家的人生态度。

看了庄子他老人家一生穷困潦倒,却还能活出鱼之乐的人生态度,子非我安知鱼之乐?

庄子的人生态度的确值得人们去感悟,活得像个庄子,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

扶苏看庄子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像庄子一样,摆脱一切的烦恼,将那些家仆的生活困顿都抛之脑后,将家仆的喜怒哀乐全部忘记,最好连他们的死活也都忘了。

继续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秦国公子。

为什么要去烦恼那些?

是咸阳宫后宫的那些美人不好看吗?

是吃吃喝喝,拉帮结派,营私谋利不香吗?

哪怕把李斯的女儿娶了,过得利己一些,一边要挟李斯一边继承这个帝国,不好吗?

一夜过去……

扶苏睁眼的时候,天还灰蒙蒙,一夜没有睡好。

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与一夜的自我反思,扶苏到底是被那种莫名的责任感所击败了。

这或许就是从后世穿越而来时,自带的一种同理心与责任感。

这种同理心早就根生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中,从劳苦大众中来,终究还是要与他们走在一起的。

如此才能让自己有所……心安理得。

究其根本,这种同理心与责任感到底是来自于我从哪里来,我成长在一片什么样的土地上。

扶苏真的十分热爱这片土地,两辈子都是,太爱了。

这种情感与同理心已形成了一道屏障。

哪怕是看三千遍法家典籍,以及一万遍诸子百家,都不能攻破的思想武装。

那种精神就是来自心底里最强大的武器,不论自己在哪里,或者自己是谁,始终铭记。

当天完全亮的时候,扶苏就在蒙恬的护送下,再一次来到商颜山。

王贲见到是公子坐着车驾来了,忙上前行礼道:“公子。”

扶苏走下马车,见到了这位看起来四十岁上下的少府卿。

王翦老将军是秦国的大将军,他的儿子本来也是大将军,而且还有不小的军功,更是大秦的武侯。

只不过,此刻他穿着文官的朝服,王贲位列九卿之一,多半也是丞相的意思。

扶苏走在刚修砌好,用来运送物资的直道旁,询问道:“王翦大将军还未回来吗?”

王贲恭敬回道:“家中几次送去家书,家父多半会在今年的冬天回关中。”

扶苏看向远处,见到了正在组织文官安排人手的李由,以及一手扶着腰间佩剑的章邯。

章邯正在看管着一群家仆挖土。

照理说这片土地是父皇所赐,那么这里算是我这个秦国公子的私产。

扶苏检阅这些家仆与李由带来的囚犯,这些人口都是自己的私产之一。

一口人就是一张嘴,是要吃饭喝水的。

商颜山下的居住条件很简陋,在这个多雨多风的秋季,若住不好是会生病的。

殊不知,管人是一件很累的事,想要人们过得好一些,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就算是自己这么一片小地方,三万人的生活起居想要治理好都很难。

扶苏还见到有不少囚犯,只是在腰间系了一块布。

本来管三千家仆就已够麻烦了,如今三万人,要是将这三万人都装备起来,那就是一支大军。

可事已至此了,只能硬着头皮来了。

在王贲十分困惑的目光下,扶苏干脆接过了这里的所有事宜,并且亲自主持建设。

三万口人的粮食全靠自给自足,扶苏盘算了一番将多余的粮食让王贲送去给军中,余下的都是自己的。

王贲看着公子这里的诸多建设写在了一卷卷的竹简上。

每写好一卷,王贲都会看一眼,公子的小篆的确显得生涩,但所写的内容的确很有意思。

公子竟然给这些人安排了工作的时辰。

都说公子的老师是当今丞相李斯,但王贲看了公子所书的这些内容,公子将每个家仆每个时辰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得很仔细。

就比如说每个家仆每天早晨都要洗漱,并且相互监督,相互检查,如有人生病必须上报,否则连坐一起罚。

甚至就连入睡的时辰都安排好了,还有人巡夜,每个人每天都要看半个时辰的书。

王贲看罢,叹息一声。

李由跟上王贲的脚步,等到四周没有其他人,这才开口道:“王少府何故叹息?”

王贲道:“淳于越担心公子只听丞相一家之言,如今看来公子比之丞相更甚。”

李由挠了挠后脑勺,疑惑道:“当真?”

王贲神色颇为凝重,缓缓点头。

相较于秦法的严酷,公子的规矩更像是军规,而这军规之严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哪怕是如厕都要去指定的地方,不可谓不严格。

其实这些,李斯都没有教过,扶苏只是觉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放眼整个商颜山,家产其实并不多,无非就是三万口人,五百顷地,以及还未开垦那些土地。

扶苏很满意自己立下的规矩,管理若是不严格等于没管。

章邯是一个很讲规矩的人,并且他会十分坚定地执行他的权力以及规矩。

有家仆不识字,章邯就让他们背诵,将这些规矩全部背诵出来。

期间传来了好几次鞭子响声,大概是有人背错了,被章邯打了。

虽说不识字,但总会说话,会说话就能背。

扶苏偶尔还能听见他们背诵时,带着各自地方的口音。

关中的秋季,秋雨断断续续,这些天扶苏一直都在亲自督建河渠。

今天的官道上很热闹,一车车的盖着黑布的马车送去咸阳城。

盖在黑布下的都是一车车的财宝,甚至还有很多绫罗绸缎。

隐约可见,还有许多木料砖石,甚至还有一些玉器。

战争所获的财宝与战利品先送来了,又一批秦军回到关中。

说明王翦老将军也快回来了。

章邯见公子招了招手,他便快步上前,道:“公子。”

扶苏盯着几大车衣裳,问道:“这些衣裳是不是战场上收缴来的?”

章邯抬眼看去,见到一车车堆积如小山的衣裳,这些衣裳有的明显有撕裂的痕迹,布料之间缠绕在一起,还有一些血迹。

“回公子,是的。”

战争之后,士兵会打扫战场带走一切能够带走的东西。

而在将军的眼中,在秦国的利益面前,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口需要缴获,牲畜就是生产工具,需要运送或者就地再分配。

已经死了的敌人没用了,除却作人肥的作用,他的衣裳也归秦军。

公子只是这么一问,今天在用饭的时候,章邯与李由坐在一起吃饼,说起了今天公子的言语。

李由道:“公子只是这么说了一句?”

章邯道:“只是问了一句。”

吃饭时,除了军中的几百人手,王贲与李由,章邯三人坐得最近。

王贲吃得很认真,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

李由道:“家父说公子极其有天赋,公子管这三万人如同管牲畜。”

章邯吸了吸鼻子,不住点头,颇为赞同道:“对付囚犯就要用最严酷的规矩,还要用鞭子抽。”

翌日,结束了早晨的廷议之后,王贲便让人拉了满满三大车的衣服送去了商颜山。

章邯让人挖了一个池子,将这些衣裳全部泡入池子中,并且洗晒。

附近村县的人们都很好奇,商颜山下的这个新建设出来的村子,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这个村子的人衣着简陋,住的房子也都是用泥浆与草料堆起来的,甚至这里的人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

尤其是这个秋雨时节,地面泥泞多数人都还赤着脚。

午时,商颜山的河渠边,出现了一个奇景,有一大群男人就在河渠边洗衣服,他们洗了一整天的衣裳,到了夜里,一件件衣裳都被挂了起来用来晾嗮。

从山上看去,这些成排晾嗮的衣裳十分整齐。

这天夜里,有一伙囚犯想要逃跑,章邯亲自追了几里地才将人追了回来,并且就在开挖的河渠边,将人活活打死了。

到了第二天,扶苏才知道消息,这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依旧在这个野蛮又简单的时代。

如此,扶苏又学会了一个道理,有了新的收获,有了严酷的规矩,还需要严酷的执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