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十九章 我们都是荀子的弟子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十九章 我们都是荀子的弟子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51: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子的弟子有很多,或许荀子都不知道他有多少弟子,若每个看荀子典籍的人都将他老人家当作老师。

那么,再过两千多年……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一定会遍布世界各地,若世界各地都有荀子门生,的确是数不清的。

身为荀子的弟子,有这样的理想,是极其正常的吧。

自叔孙通离开之后,过了三个时辰,商颜山那边才有军报送来。

扶苏翻看着急报中的内容,叔孙通到了商颜山,一路上很顺利,并且是章邯将军亲自将人带入村子里。

章邯将军,他是一个内心装满了忠诚的人。

扶苏希望如章邯这样的人,能够感化叔孙通。

翌日,丞相李斯就带着张苍来到了高泉宫。

田安亲自前来迎接,一边笑着道:“近来公子时常看书,养育,还养了一些竹子与松树。”

李斯跟着田安走着,又道:“听闻公子让叔孙通前往商颜山了?”

“嗯……”田安点着头,又解释道:“公子为叔孙通挑选了三百个弟子,叔孙通感激不尽,为此亲赴商颜山教导。”

李斯不在意其中隐情如何,既然是公子安排,自然没什么好计较的。

起初走入宫中并不觉得这里的内侍与宫女多,而越是靠近高泉宫,这里的人就更多了。

这给了张苍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在这里的宫人多得已逾制,大抵是因这里是以前华阳太后的居所?

张苍一路上低着头,余光观察着这里,这里的宫人都是有说有笑的,每个人似乎都过得还算很好?

高泉宫内的和谐与欢笑,令张苍困惑不已,这里有如此多的宫人,为何这些人还能过得这么愉快。

跟在丞相的身后,张苍又听到了丞相与老内侍的谈话,说的都是些有关公子的话语。

殿内,扶苏正看着一卷书,边上放着两盆梅花。

在殿内的宫女看来,公子多半是觉得今年的冬天太冷了,连梅花都不开花了,这才将长得半人高的梅花抬进了殿内。

公子一定是在期待着梅花开放,那么高泉宫的所有人也都在期待梅花绽放。

只要公子高兴,高泉宫上上下下的人都会高兴。

扶苏看着孔子他老人家的书,了解他老人家的春秋笔法,直到后来的人们,看到春秋笔法下的故事,人们都会如痴如醉。

“公子丞相到了。”

扶苏抬头看去,笑道:“老师可有用饭?”

李斯作揖道:“臣至今还在想念公子的鱼汤。”

“好,今天就吃鱼汤。”

李斯还来不及介绍身边的人,就被公子拉着一起去杀鱼了,有些惶恐,但也觉得师徒间的情谊更深厚了。

留下了张苍一人站在殿内,面对两棵梅花树一阵无言。

看起来这两棵是刚被人从土中挖出来不久,张苍叹息一声,能让丞相引荐来见公子已是一桩殊荣了。

本想着心中该别无他求了,张苍却注意到了一旁的竹简,这些竹简堆放在一起,都是诸子的典籍,有孔子的,还有孟子的典籍。

张苍拿起其中一卷,站在原地看了起来。

等话语声再传来,张苍再一次抬头看去见到公子与丞相已走了回来,后方还有一个个端着陶碗的宫女。

而两棵梅花树还在眼前。

扶苏笑道:“老师,张御史快快入座。”

三人每人一碗鱼汤,一盆鱼肉,一张饼,这是今天的早食了。

扶苏道:“张御史,尝尝。”

坐在另一侧的李斯先端起了陶碗,十分享受地饮下一口鱼汤。

扶苏看着张苍有些还有犹豫,但碗已到了嘴边,张苍还是一口气将其都饮下了,他甚至连碗中的姜片也都送入了口中,正在咀嚼着。

李斯道:“今年入夏起,淳于越或周青臣几次进谏,希望能另有老师来教导公子,公子不能只听臣一家之言。”

丞相正说着,张苍还在低着头吃着,他把陶碗递给一旁的内侍,内侍就多给他盛一碗鱼汤。

这个张苍嘴里还在不停嚼着饼,鱼汤带着鱼肉入口之后,甚至还用袖子擦了擦嘴。

田安站在一旁,这个被丞相引荐而来的御史,怎么看都像是个只会吃的老实人。

“臣带张苍来面见公子,是想请张苍来教导公子。”

闻言,正在往嘴里塞着饼的张苍忽然一愣,口中咀嚼的动作也停下了,正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李斯,眼神特别地无辜,似乎在说你李斯来之前也没说这事。

而李斯介绍道:“这位是臣的同窗张苍,少时便酷爱读书,与臣一同在荀子门下求学。”

扶苏行礼道:“往后,还望老师多多赐教。”

闻言,张苍忙将口中的食物咽下,有些仓促且慌乱地行礼道:“臣张苍不敢受公子一声老师。”

这张苍看着也就三十岁左右,扶苏道:“我常看韩非的书,虽未见过韩非其人,但私以为韩非就是我的老师了,之后丞相就成了我的老师。”

张苍还是躬身行礼的姿势,低着头十分恭敬。

“我既看韩非书籍,又有丞相教导,那么我也是荀子门下的学生。”

张苍依旧低着头,心乱如麻。

李斯道:“公子,张苍学识渊博,诸子百家之典籍,张苍都有涉猎。”

扶苏又道:“那往后,还望老师多多指教。”

“臣不敢指教公子。”

眼看天色到了下午,李斯想到家里还有不少事,也没有提李由的事,就当是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一顿早食用完,李斯这才告退带着张苍准备离开。

扶苏亲自送着两人到了殿外,又是几句寒暄。

受到丞相的眼神暗示,张苍忙行礼道:“臣敢问,公子可是在看孔子的春秋与孟子?”

扶苏了然点头道:“荀子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君者,舟也,黔首者,水也。而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张苍稍稍颔首。

“虽说我们的老师荀子与孟子相隔近一百年,可从治国治民的学识上,两位老人家的主见极为贴合。”

言至此处,扶苏又解释道:“我是秦国公子,需要学习,学习就要脚踏实地,多看多问。”

张苍再一次躬身行礼,道:“待臣回去查阅典籍之后,再给公子解答。”

如此,李斯终于有了满意地笑容,终于心满意足地带着张苍离开了。

扶苏回到殿内,整理着桌案上散乱的书籍,一碗鱼汤就换来了一个老师,真是太划算了。

田安帮着一起收拾,他低声道:“丞相是想要帮扶公子的,丞相将他的同窗引荐给公子,将来丞相也会将他的人脉,他的同窗都引荐给公子。”

李斯是一个很忠诚的人,至少他对始皇帝是极其忠诚的,这份忠诚与他毕生的理想,与他毕生的信念有关。

而现在,始皇帝长子,秦国的公子能够成为李斯的理想的延续,他自然会向公子倾其所有。

现在是引荐同窗,将来李斯也会将他的身家性命都交给公子的。

见公子不言语,田安以为说错话了,忙退后一步要行礼。

扶苏将竹简放在书架上,伸手拍了拍他的后背,道:“当年在祖奶奶的病榻前,只有你不言辛劳地收拾里里外外,现在祖奶奶过世了,这个咸阳宫……除却父皇,你老人家就是我最亲近的人了。”

“除了我,这些话……你还能对谁说?”扶苏低声道:“没关系,不用担心说错话,你在我心里是长辈。”

田安背过身,用袖子擦着他的眼泪。

直到入夜,那两棵梅花树依旧留在殿内,公子没有要搬走它们的意思,高泉宫的人们都在与公子一起期待它们开花。

深夜,当咸阳宫恢复寂静,田安来到始皇帝的寝殿内。

寝殿内,烛火明亮,始皇帝正在翻看着北方送来的奏报,蒙恬到了北方之后赶走了几个匈奴部落,一切看起来很顺利,迁民戍边的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田安走到殿内,默不作声地将掉在地上的竹简捡起来。

“李斯今天去见扶苏了?”

“丞相还带了张苍一起见公子。”

嬴政点着头,道:“扶苏近来如何?”

“回陛下,公子一切都好,在公子小时候华阳太后就说,公子是她这辈子见过最有天分的孩子,公子这孩子不与同龄人玩闹,很孤单,却很懂事,太后过世之后公子显得更孤独,虽说孤独可公子是个极其坚强又贤明的孩子。”

嬴政稍稍抬头,目光短暂地离开了竹简,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道:“朕知道了。”

只是简单地一句话,嬴政又再一次收回目光,看着手中的军报。

田安望了一眼始皇帝,眼中还有热泪。

在这个咸阳宫,始皇帝与公子扶苏的处境是一样的,他们父子都是一样地孤独又坚强。

翌日,宫女将公子的衣物都洗好之后,挂在后殿晾晒。

扶苏正巧路过,听着她们低声讲着闲话,说的是田安昨晚深夜去面见始皇帝,回来之后他老人家又在华阳太后的灵位前哭了很久。

田安是个感情很丰富的老人家,多愁善感又待人和善。

难得是晴天,一大早田安就十分精神地号令着高泉宫上下几百个宫人,整个高泉宫开始了大扫除,将所有能搬出来的东西都搬出来洗了,再把公子的桌椅与几大箱书都拿出来晒一晒。

田安高声道:“手脚麻利些,现在不拿出来晒,过了腊月都要发霉了。”

“哗啦啦……”一堆堆竹简被搬了出来,而后铺开在地上,挂在台阶上,或者是吊在屋檐下,能晒的地方都晒着竹简。

这种时候,高泉宫是不能呆人的,宫殿外摆满了东西。

闲着无事的扶苏来到了御史府。

御史府靠近丞相府,平日里主持这里工作的都是大秦的副相冯去疾,御史府是副相的地盘。

既然自己拜张苍为师,哪怕拜师礼不隆重,那也是老师,一碗鱼汤换来的。

正是休朝期间,平日里这里没有人,张苍果然不在这里,扶苏推开门却见到了另外一人。

那人穿着一身官服,一缕阳光正从门缝照入。

其人须发还有些凌乱,眼窝深陷,似乎很长时间没有睡好。

扶苏站在门口又确认了一番,确认了御史府内真的没有别人了,这才走入府内。

那人行礼,道:“臣程邈,拜见公子。”

扶苏道:“不用多礼,可用过饭食了?”

“臣……”程邈迟疑道:“臣带了干粮。”

扶苏从袖子里拿了一张饼,递给他道:“这是今天刚做的饼,还热乎的。”

程邈又道:“臣不敢受公子……”

“一张饼而已,无足轻重。”扶苏又解释道:“本来今天是来寻我的老师张苍,可惜他今天不在,不知道程御史可与张苍有走动?”

“臣与张苍是好友。”

“我书信一封,还望程御史帮忙送去。”

“臣领命。”

扶苏随即在御史府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拿起一卷显着新的竹简,提笔书写着,将自己读书的困惑写下来,让程邈送去给张苍。

程邈接过竹简,依旧恭敬以对。

而后,扶苏这里翻看着文书,大秦的御史府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御史府更像一个案牍库,保存着各种机密卷宗。

扶苏一边看一边讲着,“父皇要在西渭河建一座桥,我需要一些造桥相关的书籍。”

“所以才会问询老师,还望程御史不要见怪。”

程邈依旧恭敬,手中拿着公子所赐的饼不敢乱动,这张饼还有些温热,正在飘着迷人的麦香,这饼实在是太香了。

眼前这些都是大秦的一线官吏们所写的文书。

地方的文书传到咸阳,再看咸阳如何往地方派去官吏。

这些文书与平时在书库所看的卷宗不同,书库中的卷宗都是经过整理与总结的。

而这里的卷宗是真正的一线官吏所写,了解这些文书的往来,就像是在看这个国家机器的运作流程。

御史府的文书,很有学习价值。

而在一旁,程邈已站到了角落,他捋了捋嘴边的胡须,一边吃着饼,一边眼神迷茫,大抵是在想他该怎么办,该说什么话,公子怎么还不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