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站在御史府外,等着公子出来。
而且今天阳光很不错,田安抬头看了看阳光,有了阳光就暖和了许多,前两天留下来的积雪正在融化,化开的雪在屋檐下成了水帘。
公子扶苏真的一直都在御史府内,真的在耐心看那些官吏往来的文书,而且就是一个地方小吏哪怕是县令的文书,公子都要来来回回看许多遍。
程邈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等他再睡醒时,公子已不在御史府。
他站起身,一手扶着后腰,看着天色就要入夜,打算离开这里,又想起公子的书信,这才拿起一旁的一卷竹简,再一看……原本在桌上的字帖也不见了。
“那多半也是被公子带走了。”
程邈如此想着,赶在天色入夜之前就离开了咸阳宫。
翌日,因正在休朝,廷议要在来年开春之后才会继续,可御史府不能没人看着,往来文书还是需要看管的。
为此,天才刚亮,程邈便早早来到了御史府,接着写字。
始皇帝对自己的隶书有所褒奖,他就接着写。
今天,偶尔有三两官吏前来走动,都是来递交各地文书的。
三两官吏还在低声议论,程邈手中提着笔,安静听着。
张苍为何深夜造访丞相府?公子回宫为何一夜沉默不言?
程邈又想起昨天的饼,公子的饼真的很好吃,这辈子要是能再吃一次就好了。
西渭河位于咸阳的南面,扶苏走在河边还在想着那座咸阳桥,如今这条河的两岸依旧空落落的。
从地理位置来看,若是在这里修建一座桥,渭河两地的人们往来能少走数里路。
“听闻公子昨日去了御史府?”
来人正是老师。
扶苏见老师下了车驾,上前行礼道:“老师。”
李斯走到河边,望着渭河,言道:“臣昨夜见到了公子给张苍的书信,张苍大为动容,深夜造访臣,臣给了些许指点。”
言罢,李斯拿出一卷书,双手奉上,“这是张苍的回答。”
扶苏接过竹简,没有当即打开看,而后交给了一旁的田安。
李斯站在公子边上,今天似乎话语很少。
“臣先告退了。”
扶苏望着渭河,这才回神道:“田安,送送老师。”
田安笑着道:“老奴送丞相。”
临到重新登上车驾,李斯又回头看了看公子的背影,恍惚觉得公子心事高悬,但又不肯与自己这位老师说。
坐回车驾内,李斯侧目看窗外。
车夫赶动马车,李斯又多看了一眼田安脸上的笑容。
马车渐行渐远,扶苏依旧看着渭河。
田安站在公子身后,也不知公子是不是想吃鱼了,要不要让人下河去抓鱼?
昨天,扶苏在御史府看各地往来文书,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其中就有一卷文书,所言就是恢复六国分封,并且安抚六国旧贵族,再减免田赋,如此天下可定,人心可定。
这卷文书乍一看的确是为了天下安定,但也就只是乍一看,细想之下实则充满了私心。
其一,他们要恢复分封,其二安抚六国旧贵族,再者减免田赋。
但……一旦恢复分封,大量的田地又会回到王侯与贵族手中,而黔首依旧没什么田地耕种,黔首仅有的几亩薄田如何会受田赋增减影响?
若这卷文书上的进谏真的能实施,真的减免了田赋,有用大量田地的王侯与贵族首先获益。
明明是为安定天下的举措,减免了田赋,却反而肥了少数人。
所以,昨天从御史府回来之后,扶苏就将那卷文书丢入炉子中,一把火烧了。
原来这个大秦的官吏,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张苍,程邈,章邯那样可爱,也不像蒙恬,王贲那样忠心。
大秦的官吏中还是有坏人的。
“田安……”
“老奴在。”
扶苏缓缓言道:“你说人们是不是都愿意活得更好一些。”
田安低声道:“那是一定的。”
“当年商君变法之后,那时候的秦人过得好吗?”
“回公子,当然是好的。”田安的话语声停顿了片刻,他又道:“可是在商君来秦之前,那时候的老秦人太苦了,太难了,老秦人是从亡国之危难中一步步走过来的,老奴年少时,还记得大片大片的老秦人去祭拜秦孝公。”
“在老奴的小时候,总听爷爷们说老秦人太难了,老秦人很苦很苦,现在的大秦就是从那时候起一步步走出来的,爷爷们告诉老奴,让老奴别忘了老秦人们的苦。”
扶苏看着河边还漂浮一些薄冰,望向远处的天空,黑云压顶,又没有风。
昨天才晴朗了一天,现在的关中天气看似又要下雪了。
扶苏打算回宫了,在回去之前又顺便去商颜山看了看,见到了骑着一头驴,拿着一卷书的叔孙通。
叔孙通骑在驴背上,他一边念着书中的内容,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
他每念一句,那群孩子们也跟着念一句。
扶苏没打算让车驾停下,而是路过商演山回了咸阳,在路上还能看到勤劳挖竖井的人们。
还有那位站在要道口,恪尽职守的章邯。
看着这些景色,这才觉得自己的心情好受了很多。
扶苏回到宫中,看着张苍的解答,而后又写了一篇文章与问题,让田安派人去交给他。
这个寒冬又下起了大雪,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
程邈站在御史府门前,闲着无事的他将双手收在袖子里,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大雪。
这场雪真的很大很大,几乎是看不清前路了。
公子已有三天没有来这里了,程邈在冷风中叹息一声,心中觉得恐怕这辈子再难吃到如此美味的饼了。
正想着,程邈忽然听到脚步踩着雪的声音,他转头看去,见到了走在雪中的人影。
原以为是什么人在这个大雪天来递交文书,等对方走近了,程邈见到了高高瘦瘦的田安,与提着一个食盒的公子扶苏。
“臣,程邈,拜见公子。”
“不用多礼。”扶苏说了一句就走入了御史府中,一边道:“听闻你的字不错。”
说起写字,程邈又有了自信,他解释道:“公子若喜,臣可以多写几个字的。”
扶苏摆手道:“用饭吧。”
程邈再一次躬身行大礼,他双手接过公子递来的饼,又一次尝到了这美味,脸上带着笑容,嘴里还在咀嚼着,此生足矣。
田安将砚台上结着的碎冰渣磨开,而后研磨好墨,放在公子的案前。
程邈正吃着,扶苏坐在边上就开始书写,这一次要写的问题还是要由程邈交给张苍。
“公子,那张苍平日里也深居简出,与臣一样的。”
扶苏写了一篇文章,吩咐道:“还请交给我的老师张苍。”
程邈十分满足地将这卷竹简放入了袖子中,而后站在边上,等候着公子的吩咐。
与那一天一样,公子扶苏很专心的看着各地往来的文书,期间没有言语。
炉子烧得很旺,府内既温暖又安静,加之刚吃了温暖的食物,困意上心头,程邈又一次睡着了。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公子已不在这里,而且天色也快要入夜了。
接连几天,扶苏的生活都是这么度过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御史府,而自己与张苍这位老师都是通过书信往来,来传授学识。
虽说只与张苍见过一次,但扶苏觉得自己与张苍,从师徒关系都快成为笔友了。
而程邈就是给两人传递书信往来的重要关节。
这场大雪断断续续又下了五天,关中的冬季很漫长,往往到了来年的三月还会有雨雪。
扶苏坐在寝殿内,正执笔在竹简上书写着,所写的就是老秦人的故事,田安就是一个老秦人,他知道很多老秦人的故事。
扶苏听到这些艰苦奋斗的故事,在心底里有一种力量被唤醒了。
那是一种潜藏在灵魂深处,永远不会被抹去的记忆,这些血与战火的记忆就像是一幅幅画面出现在脑海中。
有时历史就是如此的相似,落后了就会被打,所以要富国强兵,要艰苦奋斗。
当年商鞅写下了秦人食草,那时候的秦人为了保护家园连草都能挖出来饱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他们没守护住家园,他们的妻儿就会被卖为奴隶。
扶苏手中的笔继续写着,人不能忘了那艰苦的故事,老秦人要富国要强兵,就需要变法。
哪怕这个变法过程中会有很多既得利益者受伤,哪怕会消失一个阶级,这个过程残酷又无情,可还是要咬着牙走下去。
就像是荀子他老人家说过,君者,舟也,黔首者,水也。
那么,现在的大秦似乎在进行第二次变法。
翌日,程邈如往常一样站在御史府门口等着公子扶苏。
不管是大风还是大雪,公子都会很准时的来到御史府门口。
程邈行礼道:“公子。”
扶苏诧异道:“怎么值守这里的人,一直是你?”
程邈解释道:“原来是我们几个人轮流值守的,那几人家中都有变故,就在下一人无事,冯副相就让臣来值守御史府,臣家中……也无甚事的。”
扶苏将手中的食盒递给他。
田安将小半箱竹简放在桌案上,叮嘱道:“这些都是要交给张御史的,有劳了。”
程邈狼吞虎咽吃着一碗面皮汤,一边不住点头。
而扶苏又如先前一样,翻看起了这里的卷宗。
不论风雪多大,公子扶苏每天都来这里查阅文书,就这么持续一天又一天。
当今年的风雪再一次停歇的时候,这一年也就结束了。
次年一月,关中依旧是阴沉沉的,今年是秦王政二十五年,也是立国八百年多年的楚国灭亡的第二年。
张苍背着一个包袱来到了商颜山下,他抬头看着这个新建设的村子,脚步稍停,目光似在寻找,没有找到自己想见的人,便又迈步走入这个村子。
刚走两步,就有一个秦军校令快步跑来,拦住道:“什么人?”
张苍拿出自己的官身令牌,解释道:“我来寻叔孙通夫子。”
那校令见到令牌就让开路,并且又道:“随末将来。”
张苍又提了提肩膀上沉重的包袱,终于到了一间屋子前,几个孩子刚跑出来。
与此同时,章邯也来到了这里。
张苍转头看去,就见到这位将军一到此地,一群黑乎乎的小狗就朝着那位高大的将军冲锋而去,像是小狗大军冲向了目标。
一路上还有几只小狗翻倒在地,它们扭动了几下再次跑去,而后一大群小狗围着章邯,扒拉着要往上爬。
章邯用脚将这些小狗拨到一旁,听了校令禀报,沉声道:“准备一些姜汤给公子的老师驱寒。”
张苍作揖表示谢意,就走入了叔孙通的屋子。
屋内,叔孙通见到来人,道:“张苍?师从荀子,与丞相李斯是好友,现在又是公子扶苏的老师。”
张苍走入屋内,没有当即发言,而是将包袱放下。
包袱落在桌案上发出沉重的响声,以及竹简那特有的碰撞声。
“老夫入秦虽才半年,可老夫善记人,什么样的人,见过一次就不会忘。”
叔孙通又道:“公子扶苏与丞相当真是好计策,用迁民戍边之举将一些齐鲁博士发往北方,公子赐给我三百弟子,实则是为了让老夫离开廷议,这一前一后当真是好设计。”
言至此处,叔孙通又叹道:“哎呀……李斯实在是太厉害了,老夫现在才后知后觉,原来我等都进了公子扶苏与李斯圈套。”
正说着叔孙通又走到了屋内的一个角落,他坐下来开始研磨豆子,又道:“商颜山有一物,名为豆浆,此物实在美味,可要喝一口豆浆太累了,嗯……”
说着话,叔孙通转动这个磨盘,因太用力下巴的胡须还有些颤抖。
张苍道:“豆,本是充饥饱腹的粮食,何必如此。”
叔孙通有些推不动磨盘了,累得扶着腰,又道:“张御史,所来何事?”
张苍解释道:“公子让我将这些书送来,希望你能教授给这里的孩子,都是公子亲手所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