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十一章 成果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十一章 成果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9 01:31: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叔孙通还在推着小磨盘,又看了看张苍带来的一堆竹简。

张苍还立在一旁,大抵是有一种你不看,就不走的架势。

叔孙通扶着受累的后腰,神色狐疑,又惊觉这个张苍与李斯一样都是荀子的弟子,什么时候这个张苍竟也如此拥护公子扶苏了。

公子扶苏,丞相李斯,御史张苍,此三人何时走在了一起?

叔孙通在入秦之前,倒是听说公子扶苏贤明,而盘算眼前的形势……

不知为何,叔孙通心中越发不安。

这种不安的感觉是与日俱增的,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

应该是从第一面见到那位公子扶苏,从那时起就隐有不安。

叔孙通走到桌案边打开了包袱,随着包袱的绳节打开,垒在一起的竹简就滚下了几卷,而后拿起其中一卷仔细看着。

屋外寒风依旧,墙角与路边还有些没有融化的积雪,张苍看着村中正在玩闹的孩童。

屋内,叔孙通看了好一会儿的书。

张苍看着窗外的景色,“公子还说了,若是你不愿教授给那些孩子,我可以来教,以后我张苍也会来教这里的孩子。”

闻言,叔孙通将手中这卷书放在桌案上,“都是以前老秦人的一些事迹。”

张苍准备离开了,他又道:“有劳了。”

叔孙通行礼道:“既然是公子吩咐,臣自当尽力。”

不过是给孩子们讲秦人的故事,叔孙通觉得不是什么难事,何况都是些很好的故事。

当新年到来的时候,人们就会想着什么时候能够迎来今年的谷雨,人们都期盼着今年的春耕可以早点开始。

扶苏坐着马车离开咸阳城,来到渭水河的南面,这里有一片林苑,叫作上林苑。

如今的上林苑面积并不大,到了汉武帝之后,上林苑的面积才会扩大。

而现在的上林苑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园林。

现在都已是二月,可寒风依旧,看不到上林苑的鸟兽,河渠也结着一层薄冰。

田安坐在车辕上,低声道:“公子,近来太官令想问询商颜山做饭食之法,还有御府令询问公子衣裳长短,还有少府令询问西渭河建设桥的人选。”

“新年伊始,看来大家都很忙。”

马车内传来了公子的话语,田安笑道:“今天恐怕要下雨了。”

“无妨,可以在上林苑躲雨。”

如今大秦的吏治还算是很清晰的,至少与以前的六国相比,秦国可以说是做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倡专业化生产。

而这种制度,在当年六国相继变法的过程中,只有秦国做得最完整。

因秦国所取用官吏,只找专业的人,如修郑国渠的郑国。

而其他六国,在这些关键位置上的人选,多少都会选择自家的宗亲或是贵胄的血亲。

从选人制度上来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极为重要的。

所谓以吏为师,秦人讲究实用性的国策就强迫官吏必须掌握相应的能力,以及应对实际政务的能力。

而今天,扶苏来这里是来见秦国的另一位水利专家,此人名叫监禄。

监禄原本奉命修缮上林苑,得知公子要见自己,他早等在上林苑外。

马车到了近前,监禄行礼道:“臣,监禄拜见公子。”

扶苏下了车驾,笑道:“不用多礼。”

监禄又道:“臣奉命修缮上林苑,听闻公子前来,便在此等候。”

扶苏抬头看了看乌云厚重的天空,又道:“进去说话。”

监禄又是行礼,跟着公子走入了上林苑。

其实上林苑以前有很多名字,这里一直都是历代秦王耕种的地方,自商鞅变法之后,也就只留了这么一片地。

其实上林苑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几亩地,一些树,还有一条小河。

监禄在这里修建河堤,以免大水到来会淹了田亩。

几人走入了田地边的一处宅邸中,这处宅邸到处都是灰尘,进来之后,田安的眉头一直都是紧皱的。

他大概是不喜这里的环境,好像每一次呼吸都会吸入一鼻子的灰尘,让他原本的好心情都消失不见了。

“拿图来。”

听到公子的吩咐,田安将一卷布递上。

监禄用他的袖子擦了擦桌子,这下他的袖子上都是灰白色的灰尘,他神色轻松地笑着,“臣的衣裳可以换洗,无碍无碍。”

从政治立场上来说,秦国公子加上丞相弟子的身份,其本质就是一个极好的政治资源。

而大秦上下没有人敢得罪这样的公子,既是长子,又是丞相弟子,不说权势滔天,也算是背靠大权。

很多事,只要你一句话就可以让很多人为此去奔波,这是扶苏初步体验到权力的感觉。

当然,扶苏也觉得以后这种感觉会越来越明显。

看监禄笑着,扶苏铺开地图,道:“这是西渭河的图。”

监禄蹙眉看着河道图。

屋内安静了片刻,外面就传来了雨声,雨水夹杂着冰粒而下,而后冰粒越来越多,再之后雨水就没了,全是冰粒沙沙地打在屋顶上。

扶苏在地图上作了标记,“禄大匠也觉得此处建设桥梁最好?”

监禄忙行礼道:“禄,当不起公子一声大匠。”

因此人就是修建灵渠之人,至少这是自己心里的秘密,扶苏习惯地先入为主地称呼了一声,属于是见到高人且还是活的,高兴得讲话没过脑子,又改口道:“我在御史府看过你的文书,你有修建河道与桥梁的经验,还有与郑国共事的经历。”

“禄,浅薄之见,让公子见笑了。”

扶苏又将图收了起来,交到他手中,道:“我知道你在朝中没什么朋友,但我与少府交好,少府能派出人手,帮助我们修建西渭河桥。”

听到公子称了一声我们,田安注意到这个监禄的神色越发忐忑了。

扶苏道:“谷雨之后,我会安排少府的人手来见你。”

“臣领命。”

与他说定之后,扶苏就准备离开,天上依旧下着冰粒,但势头没这么大了。

“公子莫怪老奴多言,老奴只是担心他难当大任。”

“冯副相还是有识人之明的,留着监禄的文书,而且还要求他修缮上林苑……”

言罢,扶苏又觉得大秦的副相冯去疾也肯定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将监禄举荐给始皇帝。

田安戴着斗笠,任由冰粒打在身上,他赶着马车面带笑容,公子在御史府看了一个月的文书,就连程邈在那一个月都胖了许多。

看了一个月的文书之后,公子对朝政越发清楚了,做什么事找什么人,也都清清楚楚。

公子善学,别人需要学很久才能掌握的能力,公子往往就掌握得很快。

更不要说,公子前往御史台看文书那可是整整一个月风雪无阻。

而公子一个人在御史府有时一坐就是枯坐一整天,一整天不与任何人说话,安静查阅文书。

田安的眼角湿润,他感觉公子就像当年秦孝公,那位为人厚重且坚韧的秦孝公又回来了。

这场冻雨到了午时才停,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粒。

扶苏回到高泉宫之后,又给张苍去了书信。

临近夜晚的时候,就有人带来了张苍的回信。

扶苏正在给一条烤鱼挑着鱼刺,以此来消磨时间,等田安将老师的书信递上来,这才打开竹简看着。

田安道:“公子,这鱼凉了可就腥了。”

扶苏的目光看着竹简,道:“喂鱼。”

田安笑着端起盘子,将这条烤鱼丢入了鱼池中。

高泉宫的人们很高兴,公子所期盼的梅花终于开了,原本应该在去年入冬开放的梅花,到了今年二月才开。

晚是晚了一些,但总算开了。

公子修建西渭桥的大事,也终于有了着落。

秦国是有开春大朝会的规矩的,在漫长的寒冬时节秦国会休朝,等到来年谷雨之后才会有开春大朝会。

这个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暖春还未到来,冻雨却先至。

这天气令人担忧,切莫耽误了农时。

秦人习惯了耕与战的生活,人们都期盼着寒冬早点离开关中,让人们可以早点去田地里劳作。

今天,一队人马路过商颜山,章邯远远看到了车驾的规模就当即行礼,如此规模还会有谁,能让蒙武大将军与王贲护送,必然是始皇帝。

那车驾距离商颜山并不近,大概有三五里地。

不多时,一队骑兵驰骋而来,领队的正是蒙武大将军与副丞相冯去疾。

章邯躬身立在一旁,任由蒙武大将军与冯去疾进入村子。

大军没有拿这里的粮食,也没有过问低头行礼的叔孙通与李由,只是那位副相询问了一群孩子。

叔孙通使劲眨了眨眼,这位大秦的副相真的在询问孩子。

在公子家仆们担忧的目光下,他们的孩子十分从容地回答了副相的问题。

听了孩子们从容的回话,就连叔孙通都觉得。

他多半是真的教出了三百个不得了的弟子,可教这些孩子的人不只是自己,还有李由与张苍。

始皇帝的车驾就在商颜山的北面停着。

冯去疾策马来到了车驾边,行礼道:“臣都询问过了。”

“扶苏对那里做了什么?”

“公子让叔孙通与张苍教那些孩子。”

“教?呵呵呵……”

车驾内传来了始皇帝的笑声,“叔孙通是孔子后人的弟子,张苍是荀子的弟子,扶苏把这两人放在了一起,倒是有意思。”

冯去疾道:“臣问了那些孩子,他们都学了什么,他们说学了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

“当年商君变法,为了让黔首能够信任秦官,商君就下令谁能够将一根木头扛到城北,就能得到一百金,可那时候没有黔首相信,当有一人真的将木头扛到了城北,商君真的赏赐了对方一百金,如此,黔首们只信商君。”

车驾内安静了许多,冯去疾也相信始皇帝是知道这件事的。

因为这个故事是真事,早就在一百年前,就在秦人之间传遍了。

未等始皇帝回话,冯去疾又道:“臣问那些孩子,为何给他们讲这些故事,孩子们说秦法赏罚分明,有功必要赏,在秦为官就要取信于黔首,唯有取信于万万千的黔首,秦法才能立足。”

“官吏必有职责所系,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乃官吏执行之魄力,不取信于民何以为官?”

“唉,这天下这么大,能有几个商君?”

车驾内的始皇帝一声感慨,车驾外一众官吏与将军纷纷肃穆行礼。

“回宫,朕也想看看那些故事了。”

蒙武朗声道:“回宫!”

这支庞大的护送队伍,只是出来短短半天,又匆匆回去了。

一个故事就让始皇帝打消了出来看春景的想法。

在回去的路上,已有人将商颜山的故事送了过来。

一路上,嬴政翻看着这些故事,又问道:“那些孩子都是扶苏的家仆吗?”

冯去疾回道:“臣询问过那些孩子,他们是公子的家仆。”

“嗯……是朕赐给他的。”

嬴政才想起这件事,不过是李斯碍于齐鲁博士的纠缠,让扶苏开府招揽名仕,不过这件事在后来就不了了之。

再回想,嬴政才后知后觉,扶苏已做了这么多。

扶苏并不知道今天父皇出游的见闻。

而此刻,扶苏站在当年吕不韦的旧宅内,旧宅内的一切都很老旧,屋子年久失修有些漏雨了,地上的还有雨水,田安带着人正到处巡察,看看哪里需要修的,哪些家具需要置换的。

扶苏面前站着一个人,此人名叫毛亨,也是荀子弟子。

其人与韩非,李斯在同一时期拜在荀子门下求学。

这毛亨有个伯父,其伯父叫毛遂,毛遂自荐的毛遂。

“亨拜见公子,愿为公子效命。”毛亨声音十分响亮地讲道。

“慢着。”扶苏梳理着自己的思路,三缄其口一番,才言道:“毛遂是你伯父?”

“正是。”

“当年毛遂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联手,你伯父与楚王歃血为盟,联手抗秦。”

毛亨沉默了片刻,蹙眉不语。

扶苏低声道:“如此渊源,你还效命?你与秦应该是世仇呀。”

……

注:监禄主持修建灵渠,有人称其史禄,这里作者用监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