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八章 立夏的雨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八章 立夏的雨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0 19:18: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子好学,因此高泉宫内有很多的书卷,一个个巨大的书架都放满了竹简,如果这些竹简堆起来就会成为一座比高泉宫还要高的小山。

公子说因竹简存放不方便,竹简太重了,所以堆起来的这些书其实不算多。

宫里的人不太明白公子为什么还要将衣服挂在一个木架子上,那木架子上有好多个脚,说是可以挂一些外衣。

也不知道这是哪国的习俗,说不定是生活很讲究的齐人习俗。

今天公子离开的时候,宫人们发现公子最喜的那双鞋履,已穿不下了。

这说明秦国的公子又长个子了。

扶苏离开高泉宫,高泉宫的宫人们就开始默不作声的忙碌起来,有的人将公子的竹简都拿了出来晾晒,还有的将烛台与油灯都清理干净,整个高泉宫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高泉宫的诸多事都是田安在安排,至于以前那些较为懒散的宫人,都被田安赶了出去,现在留在这里的宫人都是手脚极其勤快的。

等日落时分,公子回来的时候,看到了洁净的宫殿,还有晾晒过有些余热的竹简,公子一定会很高兴的。

春季的关中,总是风很多,关中的气候就是这样,春季风多,秋季多雨,而冬夏两季又尤其漫长。

而关中平原南面是秦岭大山,北面又是高原,这种南北两边高,且中部平原稍低的关中地形,东依黄河又在兵事上形成了一种易守难攻的地形。

所以古人诚不可欺,老祖宗选地界眼光不会错,老祖宗所聚居的地方一定是一片福地,这又是一种人类文明在生活建设的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朴实的生活经验。

在气候上,关中平原又处于中温带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因此现在的关中真的是一片福地,这里既能够种北方的作物,还能种南方的作物。

扶苏看着三两个为一组的农户正在拉着耧车播种。

吕不韦留下来的遗产很多,光是这几百顷地就够折腾的。

老师很大方给了一千个战俘用来开荒,这也是一千口人,加上原本家仆家里的存粮,加之如今的消耗。

扶苏发现自己的粮食不够用了,自己竟然要养不活家仆了。

谁能想到养个家仆的成本这么大,何况算上吕不韦留下来的遗产,扶苏发现自己手中有三千多个家仆。

养活自己很简单,在宫里生活根本不用自己操持。

眼下,养在外面的三千家仆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多出来的一千口人。

田安看着公子坐在粮车边,正在算着粮食。

扶苏忽然问道:“当年吕不韦是怎么养活那三千门客的?”

田安回道:“有粮食,有家仆自然可以养活三千门客。”

扶苏搁下手中的笔,端起一碗已放凉的开水,饮下一口蹙眉道:“吕不韦要是还活着,应该好好向他请教。”

粮食还在播种,龙首渠还在开挖,也见不到粮食收成。

种的粮食也以麦子为主,其次是豆与黍。

秦国公子怎么会缺钱缺粮食呢,其实老师早就都安排好了,吕不韦的宅邸就在咸阳城,而自己这个公子只要去一趟,那些人为了攀附公子的人,就会赶着送金银,送美人,送粮食。

其实只要按照老师的安排,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扶苏拿起眼前的竹简,这是自己的账本,也是自家的产业。

翌日,李斯听说了公子缺少粮食,很快就打开了自家的库房,拉了百余车的粮食送到了商颜山下。

扶苏吃着刚煮出来的面片,看着老师让人送来的粮食。

正吃着,扶苏听到了吸溜面皮的响声,响声很大。

再一看,正是章邯吃得狼吞虎咽,他甚至还用力吸了吸鼻子,大概这是他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咸菜炖面皮。

扶苏吃罢搁下了碗筷对田安道:“余下的都给章邯吃。”

田安默不作声地又去盛面皮。

吃饭一直是人生大事,吃饭这件事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吃饭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

田地里三三两两坐着正吃饭的农户们,在吃饭时孩子们能够幸福地笑容,孩子笑了大人们也跟着笑了。

幸福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啊。

还有那一千个战俘,自从有了充足的粮食之后,这些战俘眼睛都发着绿光,像极了一头头饿坏了的狼。

他们双眼满是绿光地拼命嘴里塞食物,而后拼了命地去干活。

近来,扶苏喜坐在田埂边,看着农户们坐在田地里用饭,也可以活得更像一个真正的老秦人。

两月之后,扶苏见到了已抽新芽的麦苗。

今天,许久不见的蒙恬终于来了。

扶苏吃着饼,也递给他一个,道:“刚出炉的饼,趁热,好吃。”

言罢,扶苏又对田安道:“给父皇与丞相送去了吗?”

“回公子,送去了。”

几只麻雀从空中掠过,而后就停在人前,

扶苏嘴里嚼着饼,问向蒙恬,“听说你去北边了?”

蒙恬端正坐着回道:“家父说长城需要修缮了,已禀报了陛下,看陛下如何定夺。”

扶苏摇着手中的蒲扇,又递给他一只桃子,接着道:“你父亲要修缮长城了。”

蒙恬手里拿着桃子道:“家父已年迈,若家父不能主持修缮长城,末将就要带着家中妻小,带着大军去戍守长城,修缮长城。”

闻言,扶苏重重拍了拍蒙恬的肩膀。

“公子,我是秦国将军,我该去戍守长城的。”

蒙氏几代人对大秦都很忠心,蒙恬的祖父蒙骜当初是齐国人,而后深得秦昭襄王信任,其实说起蒙恬的祖父,就不得不说一个叫范雎的人。

只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蒙氏世代在秦国为将,经历了四代秦王,其家族命运早就与大秦绑在一起了。

“你家里有粮食吗?”

“啊……”

忽然被这么一问,蒙恬先前有些失落的情绪顿时不在了,而是迟疑道:“粮食……有的。”

章邯孤身一人,没有家室,也没有存粮靠着军中的钱饷过活,他的确拿不出粮食。

之后,田安拿了十石粮食出来,就连蒙恬也让人拉了一百车粮食。

养三千家仆很困难,但总要一天天过,挨过这小半年就可以了。

今年的谷雨时节,雨水并不多,这老天给关中的点雨量,简直是点到为止。

蒙恬的父亲蒙武要告老了,始皇帝给了蒙恬军职,现在蒙恬也可以参加早晨的廷议了。

早晨时分,章台宫的廷议正在进行。

扶苏离开咸阳城,又来到商颜山。

这几乎是公子每天都会做的事,看看粮食种得如何

懊恼的打量着刚挖出来的新井渠。又抬头看了看晴朗的天空,懊恼道:“马上就要立夏了吧。”

田安道:“过了四月就是立夏了。”

“立夏该下雨了吧。”

以往在宫里总是面无表情的田安,最近也开始多了笑容。

听到公子的话语,田安笑着道:“该下雨的。”

粮食刚种下不久,临近立夏,田地里已是一片郁郁葱葱,扶苏见到了在田地里忙活的章邯,他双脚踩在水田里,弯着腰正在将田地里的淤泥捧上来,用田地里淤泥来垒高田埂。

扶苏问道:“他在做什么?”

田安看了眼,低声回道:“丞相与蒙恬将军给公子带来了很多粮食,章邯说他孤身一人没什么好帮助公子的,他觉得愧疚。”

“护卫是他的本职工作,他没必要愧疚。”

田安又道:“章邯知道公子要人开辟荒田,他就帮公子种田。”

扶苏了然点头。

关中的四月过去,当五月刚来的时候,天边就传来了隆隆闷雷声。

扶苏坐在高泉宫内,看着漫天的雨水。

田安又笑了,他道:“公子说立夏会有雨水,雨水就真的来了,商颜山荒地的粮食可以种活了。”

这绝对是一场大喜事,这场雨来的太好了,等到修砌好的水窖蓄满了水,商颜山脚下的三千家仆就能够解决用水问题了。

扶苏感慨道:“我身为秦国公子,竟然到现在只是给自己的家仆解决了用水问题。”

田安不知道“用水问题”四个字的含义,他只知道公子需要老天给一场大雨,老天就真的给大雨了。

相较于当年六国其余公子的家境条件,一统天下的秦国公子只拥有三千家仆,实在是太俭朴。

扶苏不去看殿外的大雨,而是看着老师让人送来的政令讲解,始皇帝与老师要将天下重新划分为三十六个郡。

看完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扶苏依旧没有看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

自项燕扶持昌平君为楚王,想要恢复楚国却被王翦的大军剿灭,而项燕战死之后,项梁不知所踪,至今没有找到。

还有那位张良,至今不知道这个正在密谋反秦的张良在哪里。

有些话可以当作警示,如果秦国不好好治理天下,那就真的是亡秦必楚了。

人总是需要有一些危急感的,这些天李斯也颇有危机感,今天重新划分郡县,并且命天下文书都行小篆,因这件事又被淳于越反对了。

李斯坐在摇摇晃晃的车驾内,心中再一次升腾起了怒意,很想将淳于越以及其他的六国博士腰斩于市。

甚至,昨晚梦见了将淳于越腰斩于市的场面,梦里面血迹染红了咸阳城,睡醒的时候都是面带笑意的。

可是今天早晨廷议,淳于越又活生生地站在了面前。

马车出了咸阳城一路往东南而去,李斯身体随着车架的晃动而摇晃,好在始皇帝已下了诏命,往后文书往来都要写小篆,书同文走出了很关键的一步。

马车缓缓停下,车夫道:“丞相,到了。”

李斯从马车的窗外看去,蹙眉看着雨幕中的远方,那里是一片麦田,生机盎然的麦子长起来了。

没想到还真的让公子在这片荒地种出了粮食。

注目远望,李斯见到了在雨幕中还有一个人穿着蓑衣正在挖田埂。

李斯又看了片刻,忽然一笑道:“回去吧。”

“丞相不再多看一眼吗?听说商颜山北面还有一条井渠。”

李斯的心情好了许多,总有一天会将淳于越腰斩于市。

现在,始皇帝还需要他们来收买人心,不如暂且忍下。

看到公子的田地,李斯心情格外地好,就连个人恩怨都可以暂且放下。

他收回目光,看着手中的书卷,听着雨水不断打在马车上的响动,低声道:“公子拥有如此家仆,却不用来给自己取乐,如此公子对秦国来说是好事,回去吧。”

车夫这才赶着马车一路回了咸阳城。

在田地里披着蓑衣劳作的正是章邯,他抬头看着那驾古怪的马车,对方匆匆而来,匆匆又走了,也不知来者何人。

章邯目光带着警惕,直到对方的马车走远了,他才继续低着头要为公子将这些粮食都种好。

这场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的午时才停下。

雨后,渭河的河水很浑浊,当阳光穿破乌云,照耀在这片大地,好似几道金光穿透了乌云。

只是短短片刻,湿漉漉的关中就忽然迎来了午时的骄阳。

因今天没什么风,因此气温升得很快。

扶苏站在河边只是半个时辰,就有些许汗水,看着湍急的水流,一路朝着东南而去,问道:“蒙恬要去北方了?”

田安回道:“今天的廷议没有说起这件事。”

蒙恬什么时候去戍卫长城,不过是父皇一句话的事,长城总归是要修的,这件事对大秦来说很重要。

最近,廷议说起了书同文,这天下终究要成为皇帝集权的模样。

分封制进行了数百年的周王朝,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终于要迎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集权。

从某些方面来看,扶苏觉得老师与父皇不够冷酷,三公九卿制是为郡县制的地方班底配套的,书同文是为了保证各地文书传递有效,所以大秦的标准要高度统一。

始皇帝还是有人道关怀的,其实对付那些反对的人,扶苏觉得其实也没必要太人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