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九如颂 > 第二十一章 撕扯

九如颂 第二十一章 撕扯

作者:东皇龙珠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0 23:50:05 来源:小说旗

“陛下恕罪!”

孟光峰和孟光峻,扑通一声跪伏请罪,打破了大殿内群臣屏息,凝固的气氛。

“臣府中刁奴贪财妄为,听信他人之言,误把刺客当成茶商庇护上岸,危及公主殿下的性命!”孟光峰伏首道,“臣辜负了陛下的天恩,请陛下恕臣治家不严之罪!”

沉吟片刻,建元帝道:“起来回话吧!”兄弟俩脸色惨白,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这勾结外敌,行刺当朝公主,岂是跪两个时辰,一个治家不严之罪便可撇清的?”崔尚书缓过气来,昂声道,“臣以为,应当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孟光峻问他:“什么时候崔尚书的话可以代表圣意了?”

如此诛心,这个孟老三,崔尚书心里的小人再次被他气了个倒仰。

他深吸了一口气,整顿一番思绪,准备再辩。却瞥见高踞龙椅上的天子,凤目威严凛冽,嘴角微翘含着一抹嘲讽!

他们这些大臣为了反对开海禁,撕扯的连脸面都不要了,天子端坐龙椅,却当是在看戏。

思及此,顿时有些意兴阑珊,再不想多言了,拱了拱手退回了队列里。

孟光峰抓住时机,再次向建元帝陈述:“陛下容禀,依律,世家主母的陪房与陪嫁婢女,隶属主母的私人财物,倘若犯了错,应交有主母自行处置。昨个傍晚,母亲已惩治了犯错的刁奴,并把他们一家子打发回了裴府。”

“孟世子好口才,发生这么大的事,处置几个刁奴就想脱罪?”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健出列,阴测测地说道。

孟光峰看向他:“那以刘右都的意思,该如何?”

“即便真是承恩侯夫人的奴婢做事不当。”刘健迫不及待地道,“你身为侯府世子,也不能以治家不严为由而推卸罪责。”

“否则上行下效,以后诸位大人府里的奴婢只要犯了错,都以此为由,岂不没了规矩。”

刘健知晓,他此番攀咬孟家,势必又会惹得天子不高兴。但谁让孟家有错在前呢?若能撕的孟家颜面无存,也算是功德一件。

建元帝神色凝重,没作声。

孟光峻道:“那刘右都可知?裴尚书已为此事向陛下递了请罪折子。”

刘健闻言,心中一沉。

他倒忘了这茬,承恩侯夫人姓裴,她的陪房……

“陛下。”孟光峰道,“那刁奴一家乃裴家的家生子,被裴家老家主赐了姓。早年随臣的母亲陪嫁于孟家,平时仍与亲朋故旧走动频繁。臣有证据表明,他是受了裴家的二管家,也就是他嫡亲的堂兄所托,才带了那些装扮成茶商的刺客上岸。”

“若论……罪不容诛。”他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道,“不一定就是我孟家。”

裴尚书身为六部主官,不参加大朝会却上了请罪折子?这里面肯定有他不知道的事发生了,刘健向礼部侍郎林玉,递了个眼色。

见林玉摇了摇头,刘健也犹豫了起来,再咬着孟家不放,便会牵扯上裴家。

迟疑了一下,终是退回了队列。

建元帝也不想再听他们攀扯孟家,见他识趣。便起身说道:“每逢大朝会廷议,朕许众卿畅所欲言,意见相左时,可争可辩。”

“今日所议海运之事,众卿既然意见不定,那就改日再议。退朝!”

站在龙椅旁的许德连忙高喊着:“退朝。”

能站在这大殿里的哪个不是人精,天子袒护孟家,所以一大早便罚了承恩侯父子三人跪在殿外,堵住了那些借机弹劾孟家的御史。

现在退朝,便是不想再听刘右都攀咬孟家。

于是众臣连忙高呼:“恭送陛下!”然后依次有序地退出了宣政殿。

……

孟光峻朝大哥孟光峰递了个眼色,兄弟二人跟着宁王,还有太子一起去了勤政殿。

勤政殿是建元帝日常起居,处理朝政的地方,故称天子便殿。虽同是议事之所,但气氛与宣政殿不同。

他们进去的时候,建元帝正歪在榻上,凝神翻看政事堂呈上来的折子。

他把军部陈述换防弊端的折子,开国公陆元梓和吏部尚书裴烨的请罪告病折子,还有礼部侍郎林玉提议的选秀折子,全都打包甩给了宁王。

需要再次批示的折子,直接扔给了太子。

然后抬眸,笑着对孟光峻,赞道:“三郎,你这木头桩子,也学着会说话了。”

太子闻言勾了勾唇角,三舅和父皇一起长大,君臣之间非常有默契,刚才在宣政殿,三舅只是在恰当的时候说出了父皇想让他说的话。

这次,以妹妹遇刺和马坳村石桥被炸为契机,再次把开海禁的事宜提上了议程。

就算廷议通不过,父皇也有办法让他们答应。

可叹那些门阀世家与富商巨贾,只想疯狂敛财,一点也不过脑细想,海上贸易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风险和利润也是成正比的。

为什么每次商船遭遇海寇时,那艘号称‘幽灵’的影子船便会出现,帮他们击退海寇?

父皇是看在孟卢两家外戚忠心的情面上,才命大燕当年隐匿东海孤岛的水师暗中护航。

虽说事后收的保护费可比朝廷准备开海禁拟定的商税高多了,但这些脑袋被门缝夹过的人,宁愿好事‘幽灵’,也不愿意好事朝廷。

幸好,那银子转了一圈,终是落入了父皇的囊中。

“陛下,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并不是开海禁的最好时机。臣不明白,您为什么这么急迫?”施礼入座后,孟光峰想了想,还是说出了心里的疑惑。

“市舶司的建立,护航剿灭海寇的水师,这些都需要银子。”

“可眼下国库空虚,既没银子造战舰,又没银子练兵。”他提醒建元帝道,“裴尚书和江南的世家,正在集资准备远洋,这个关头,他们是不会同意开海禁的。若跟他们闹得太僵,可能会影响朝局的稳定。”

建元帝看看他,又看看孟光峻,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一母同胞的兄弟,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大舅舅的担忧,确有几分道理。”太子接过话,声音微凉道,“目前国库的盈余并不足于应付这么庞大的开支。”

“但若不开海禁……”他眉眼带着几分厉色,“任裴烨为首的门阀党,把持朝政,揽尽天下财源。国贫、民穷、世家富,大秦又岂会长治久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