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九如颂 > 第三十七章 侯府

九如颂 第三十七章 侯府

作者:东皇龙珠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0 23:50:05 来源:小说旗

亥初,白日的余热已散尽。

承恩侯府的外院书房里,灯火通明。

承恩侯孟檀就中秋过后选秀、开海禁的事,叫来三个儿子还有幕僚肖未明一起商议。

他刚说完自己的想法,兄弟仨面面相觑,满脸的不可思议。

老三孟光峻最先跳了起来:“让我们府里的姑娘去选秀?父亲莫不是老糊涂了?”

自从两年前,母亲以礼佛为借口避着不见父亲,父亲身边少了人提点,行事便越来越没个章法。

见父亲梗着脖子瞪他,他愈发地生气,也懒得跟这个不着调的父亲多费口舌。

转而看着对面的孟光峰,说道:“大兄,孟家乃诗礼之家,靠的是书香传世!既有皇后娘娘位居中宫,我们宗房万万不可再送女郎入宫。

否则,便是上赶着给孟家招祸。”

大概是身为长子比较劳心思的缘故,孟世子年近不惑,两鬓却已泛白,灯光之下更加的显眼。

瘦削的脸,也满是疲惫之色,唯有那双狐狸眼,不大却炯亮有神。

他睃了眼上座的父亲,心道:难怪三弟生这么大的气,孟家身为外戚,行事一向低调。父亲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还大张旗鼓地叫上他们兄弟三个商议。八成是昨天,阿烨表兄借送画之际,又对他说了些什么,煽动了他。

得打消父亲为孟氏争太子妃的想法,不然,真如三弟所说,上赶着给孟家招祸。

老二孟光嵘见大兄不吱声,便接过话说道:“三弟说得对,我们孟家有皇后位居中宫,这太子妃,就不要再去……”

‘掺和’两字还没出口,便骤然停止。

只见承恩侯拿起书案上的青瓷茶盏,朝着他和三弟坐的方向掷了过来,茶盏由远及近,慌忙间,三弟随手一挡,整杯茶全倒在了他身上。

妻子徐氏新做的绯色道袍,前摆湿了一大块。

孟光嵘郁闷的起身,抖落了前摆的茶叶,语气不满地嘀咕道:“父亲也真是的,是三弟说你老糊涂了,又不是我,你干吗往我身上招呼,坏了我的这身新袍子。”

一见老二这副没正形的样子,承恩侯黑瘦的脸上那双小而狭长的眼睛,就愈发的难看了。

“我还不是为了我们宗房,‘承恩侯’之爵乃圣上恩赐皇后母族,照例三代而终。你大兄身为侯府世子,在礼部任了三年多的五品郎中,也不见挪挪位置;你荫封得了个翰林院五经博士,除了偶尔去国子监讲讲四书五经,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说着,又狠狠地瞪了孟光嵘两眼,自以为是地说道:“倘若太子妃出自我们长房嫡系,爵位便可多传三代,再恩封,那就是世袭罔替。”

孟光嵘眉宇间闪过一丝戾气,难怪三弟说他老糊涂了。拿孟家的女儿来换爵位,还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简直是要气死个人了。

他强忍着怒气,问道:“父亲,您老人家时候变得这么爱操心了?既然觉得我这个五经博士没什么前途,烦请您老把族中的庶务接去,我保证三年之内混个六科给事中,再三年入都察院。”

语罢,人向后一靠,胳膊肘搭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晃着腿,“父亲觉得怎么样啊?”

看承恩侯气得小眼睛都快瞪圆了。

他又接着道,“孟氏长房一门两爵,这在大秦的世族门阀中可是独树一帜的。何况,三弟今年刚擢升了工部侍郎。

如今的孟氏怎么看,都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势。”

“怎么这一切,到了父亲的嘴里……都变得狗屁不是了?”

“像您老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都能当上侯爷,何必管爵位传承几代?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

“逆子,你这个逆子。”承恩侯兴冲冲的想当一回大家长,做一件有利于家族百年大计的好事。没想到,先被三儿子指着鼻子骂老糊涂了,再被二儿子毫不客气的一番挖苦讽刺,顿时气得浑身气血翻腾!

一怒之下,他掀了书案上的书籍画册,指着孟光嵘,气急败坏地道:“别怪老子没提醒你,你三弟迟早要过继给那边当儿子,他再有出息,荣耀的也是庶长房,跟我们嫡支没多大关系。”

“父亲,慎言。”孟世子差点就要给这个不着调的父亲跪下了。他见三弟眼里满满的厌憎之色,却又右手握拳,克制着自己的怒意,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比三弟年长六岁,所以很多事都记得很清楚。

母亲怀三弟时,心心念念的希望是个女儿,临产时又整整痛了两天两夜,差点失了性命。

巨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身体的伤痛,母亲认为三弟命硬,不满百日,便把三弟迁出了内院。

身为孟氏嫡子在外院,虽不至于受虐待,但有父母关爱的孩子和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在仆人的眼里,那待遇是不一样的。

孟氏嫡支子弟,都是四岁开蒙,唯有三弟长到六岁才开蒙。半年后,仍结结巴巴的背不全一篇千字文。

母亲一怒之下,命人把三弟送到了泰安东岳书院,托于伯父伯母照管。

伯父伯母无子,母亲的用意,不言而喻。

不曾想,与三弟同吃同住一起长大的师兄竟做了皇帝,堂姐做了皇后。

眼见着,三弟官运亨通,越来越有出息,精于算计的母亲,便不再提过继之事。

父亲这话说出来,不亚于在三弟的伤口上撒盐。

孟世子拧眉思索了一番,觉得就当前的时局,有必要与父亲好好的说道说道,免得他一意孤行,把孟氏陷于麻烦的漩涡。

行刺公主殿下的刺客,至今仍逍遥法外,他们孟氏必须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深吸了两口气,待心绪逐渐平静下来,他看向承恩侯,温言劝道:“父亲,孟家能够传承几百余载,靠的不是裙带关系,而是诗书礼仪!

我们孟家若真送了女郎去参选太子妃,不说其他的门阀世家,会不会忧惧孟氏风头太过,联合起来打压?便是太子殿下,也会疑心孟氏送女入宫,是不是想控制宫闱,掌控皇权?”

“身为外戚,圣眷越浓,责任与猜疑便会越大,除了谨言慎行。”他道:“我们更应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忧患意识。”

“有一日倘或真应了那句‘盛筵必散’的俗语,这也是时运如此,与孟氏女郎做不做太子妃,没多大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