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禁卫军 > 第132章 光绪驾临八角台

禁卫军 第132章 光绪驾临八角台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9:52 来源:小说旗

张紫云向戈辉介绍了近三年来八角台镇的发展情况,商铺的数量,还有老百姓生活改善的情况。同时还向戈辉介绍了飞翔食品公司的禁卫军军粮生产和研发的情况。目前禁卫军总后勤部又给飞翔食品公司下了天量的订单。

戈辉告诉张紫云飞翔食品可以无限量的生产军粮,东北会打大仗,战争长期化,让张紫云心里有个底。禁卫军最快在今年末,最迟到明年五六月份,对日本和俄国开战。东北的冬天非常的冷,所以就要求飞翔食品公司多生产一些高热量的军粮。

最后张紫云才问:“戈老弟,这次回来是干什么来了。”

戈辉神情严肃地说道:“这一仗,禁卫军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有1073名战士阵亡。3月1日夜里的战斗中牺牲197名战士,3月3日的战斗中牺牲了876名战士,加起来一共1073人。我这次回八角台,主要是为牺牲的战士举办葬礼的,还要为阵亡的战士家属发放抚恤。”

听了戈辉的话,张紫云心中也是一紧,没想到有这么些战士牺牲,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吧。张紫云放下酒杯,很认真的对戈辉说:“戈老弟,大哥我一直想为禁卫军做点什么,一直没这个机会,这次葬礼的费用由老哥出,牺牲战士的棺材和墓碑都由老哥来安排,你只要负责出碑文就行了。”

戈辉淡淡一笑:“老哥的好意,兄弟心领了,但是禁卫军有自己的制度,我们的任何决定,必须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老哥愿意参加葬礼,我们禁卫军欢迎,但是其它的事情就不烦劳老哥。”

张紫云点点头,他也知道在戈辉的管理下,禁卫军军纪严明:“那好吧,葬礼我一定会参加的。”

饭后,戈辉回到八角台基地后,直接住进了军官宿舍。今天的酒没少喝,戈辉感觉十分疲惫,到了军官宿舍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戈辉早早的起来,先到食堂用军用水壶灌了三壶酒,然后骑上一匹夏尔马,策马扬鞭的跑出了基地大门。他直接去了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快三年没来了,他来看看早前牺牲的四十八名烈士。

还没到老河滩,远远的就看到一匹健硕高大的夏尔马在写着“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的巨大长石边上站着。墓地里一个熟悉的倩影站在一排石碑前,默默地看着这些墓碑。

戈辉也在巨大的长石边下了马,拎上三壶酒,向远处的墓地走去,戈辉大声的对站在墓碑前的孙婉儿说:“孙婉儿上尉,你怎么来。”

孙婉儿回眸一笑:“我就知道你一早就会来这里,所以我就先来了。看,我还带了酒。”孙婉儿指着不远处堆在一起的用军用水壶装的四壶酒。

戈辉笑了,抬手一晃自己拎的三壶酒:“我也带了。”

由于今天酒带得多,所以戈辉在每个墓碑前都多倒了一些酒,这些牺牲的战士,戈辉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最早牺牲的七名战士戈辉都认识,在倒酒的时候,戈辉还会在墓碑前多说几句,都是家长里短的话,把镇妖峰,朝阳,锦州、锦西的很多事情,一边走,一边倒酒,一边在说着。

孙婉儿就跟在戈辉的身后,背着水壶,戈辉倒没一个,她就给递上一个,看着戈辉像一个细腻的普通男人一样念叨着,完全不像是一个统领20万禁卫军的总司令。再看戈辉那高大的身材宽阔的后背,一种少有的安全感充满了孙婉儿的整个心房。

戈辉带来的三壶酒和孙婉儿带来的四壶酒全倒完了,戈辉背起空水壶对孙婉儿说:“完事儿了,我们该回去了,接下来的日子有我们忙的。”

孙婉儿点点头,跟着戈辉一起向夏尔马走去。

戈辉回到八角台军事基地后,首先在基地里走了一圈。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建设,八角台基地比原来扩大了五倍还多。当年冬天建基地时的粗糙建筑,早就没有了影子,取而代之的是青一色的砖混结构的两坡大瓦房。训练设施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完备。戈辉走了一圈,非常的满意。

看完了基地,戈辉在东北和孙婉儿的帮助下,开始着手准备葬礼的事情。1073牺牲的战士,需要1073具棺材,1073个墓碑。张紫云负责联系买棺材和墓碑,戈辉则留在八角台基地,布置葬礼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牺牲的战士被陆续送到了八角台。

在三月一日那一夜的战斗中牺牲的197名战士的遗体,也在这几天里被送到了八角台。

随着棺材的不断运到,越来越多的烈士遗体被安放在棺材里,每个棺材上都贴着烈士的重要身份信息,还附上一张黑白照片。

花岗岩材质的墓碑也不断的运到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翰林奥迪斯电梯公司的总经理,孙翰林老先生被专程请到八角台,给每一个大理石材质的墓碑,按照编号信息,书写碑文。年近六旬的孙翰林一听说是给禁卫军的烈士写碑文,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要没有禁卫军,就没有朝阳和锦州港区的太平环境,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所以这件事他义不容辞,就是累死也在所不惜。

石匠们按照孙翰林老先生写好的碑文,开始在大理石墓碑上刻字了。

3月12日,光绪皇帝在锦州港区登陆,随行的还有光绪皇帝的近身太监年荣,还有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慈禧太后的近身太监小德张,以及户部派来的代表,户部主事王廷钧。年荣是慈禧太后派到光绪皇帝身边监视光绪皇帝的太监。

王廷钧的夫人秋谨,也随王廷钧一同到达锦州港区。

虽然随光绪皇帝出行的卫队就超过千人,但戈辉还是命令第9师派兵护送,必须保证皇帝一行的绝对安全。9师长田劲命令第43团随行保护。43团王松团长,接到命令后,立即下令全团进行武装拉练,实则是保护光绪皇帝。此时的43团是不满员的一个团,因为43团在3月1日深夜一战伤亡近500人,其中197人已经阵亡,可谓伤亡惨重。

这是光绪皇帝第一次坐龙旗轿汽车,比坐轿子舒服多了,声音也不大,车里还有收音机,还能听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的节目,这简直太神奇了。

戈辉又告诉张紫云,皇上要来八角台,现在已经在锦州港区上岸了,你带领全镇老百姓做好准备,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街面商铺都要干净整洁,老百姓也要全部换上新衣服,没有新衣,你负责添制。破房子要立即翻新,至少表面要新,让皇上看着好看一点。

张紫云万万没想到皇上会来八角台,上次王爷来八角台,他就已经觉得无尚荣光了,现在连皇上都来了,那得多大的荣耀啊。张紫云鸡啄米似的不断点头,他现在脑子有点不好使了,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弄傻了。当然,戈辉还是告诉了张紫云,皇上此来是干什么来了,告诉张紫云不用太紧张,但安排一顿饭款待皇上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皇上有随行的厨师,所以只需要细心准备食材就可以了。张紫云一听,高兴得差点不知道东南西北,这么荣耀的事儿居然让自己赶上了,这多亏了戈辉啊,要是没有戈辉,自己哪有今天啊,他从心底里感激戈辉。

感激的结果,全部体现在行动上了,从此,他为禁卫军办事更卖力了,自掏腰包都再所不昔。

3月14日,所有的烈士遗体都被安放进棺材里了,老河滩上的墓碑也全部写完刻完,在大操场上临时搭建了巨大的灵堂。

能联系到的阵亡士兵的家属也全部来到八角台军事基地,士兵的家属都知道自己的儿子或弟弟阵亡了,心情都十分的悲痛,但是让他们十分意外的是,为什么要请他们来。以前当兵的死了就死了,家属可能几年后才知道消息,可是现在不但在几天内就知道消息了,还被接到了八角台,总督大人到底想干什么,有很多家属心中都在想这个问题。

3月15日,戈辉和张紫云在八角台三十里外迎接光绪皇帝驾临。第9师43团的护送任务也到此结束了,团长王松并没有直接带兵回去,他要带着全团参加完葬礼再回去。王松对这次护送光绪皇帝一点不感冒,在他看来,光绪皇帝远不如戈总司令,光绪皇帝怕洋人,但戈总司令从来就不怕洋人。

光绪皇帝第一次来到东北,来到东北的一个乡下小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镇子了。光绪不是第一次离开北京,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他跟着慈禧太后一起逃出北京,向西逃跑,一路上也路过很多的镇子,但是从来没有一个镇子向八角台这样有种完全不同的气象,老百姓的穿着,房屋的建造形式,街道等,都和他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不一样。从锦州港区上岸开始,很多就不一样了。

光绪的近身太监年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以及户部主事王廷钧,还有她的夫人秋谨,也是第一次来八角台镇。在锦州港区,他们就被一个全新的城市震撼不已。路过被大火烧毁的锦州县城,他们再次被震撼了,有些地方好像还在燃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停下来。今天来到八角台,他们看到了一个简直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没想到在戈辉的治下,连乡下的小镇都这么漂亮。

醇亲王载沣是第二次来八角台,三年前他来过一次,那时八角台还很小,但很干净整洁。三年后,他再次来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更漂亮了,街道更整洁了,街道两旁每隔一段距离栽着一棵槐树,特别的好看,老百姓的衣服穿的也很干净漂亮。

小德张是第三次来八角台,每次来都会看到变化,这次来更是让他震惊不已,八角台变大了,大了好多,起码有上次来时的三个大,看来戈辉对东北的改变不光体现在城市,乡下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的。

龙旗车队在八角台镇只是一走一过,八角台的老百姓沿着街道两侧,跪满了整个一条一街,山呼万岁。车队不得不停下来,光绪下车接见八角台的老百姓,让老百姓平身。看着这些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的老百姓,光绪不得不佩服戈辉。

光绪没有在八角台镇里做过多的停留,简单的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上车直接去了八角台军事基地。

从龙旗轿车开进基地大门口的那一刻起,光绪看到了一支完全不同的军队。所有的禁卫军士兵军官列道两旁,站得整整齐齐,但没有向他下跪磕头,而是直起腰板,昂首挺胸,抬手敬礼。他还看到了另一种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在八角台镇里有很多,窗户上不是糊的纸,而是装的玻璃。远处一个地方,还停着很多西洋人的汽车。他知道这是朝阳自己生产的汽车。

在征得光绪皇帝同意后,戈辉首先让人为光绪、太监年荣,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小德张、户部主事王廷钧夫妇等人安排了军官宿舍。随行的仪仗安排了士兵宿舍。载沣和小德张都住过军官宿舍,但还是对里面的一切感觉新鲜,这让他们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宿舍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摸得着看得见的。

晚饭也是在基地食堂吃的,他们一起在食堂门口听到了禁卫军士兵饭前唱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禁卫军人之歌》,还有《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这一点,载沣和小德张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光绪、太监年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户部主事王廷钧夫妇,却惊讶得不得了,这个可太新鲜了。不过话说回来,歌唱的一般,但歌词很好懂。

晚饭就是禁卫军食堂的平平常常的食物,并没有因为皇帝来了加个菜什么的,年荣要求按宫里的规矩,要试吃之类的要求直接被戈辉拒绝了,光绪皇帝也说不用专门让太监试吃,总之,光绪一行人吃得非常开心,虽然都是很普通的食材,但感觉比平时在宫里吃的山珍海味还要好吃。

戈辉今天睡的很晚,他亲自确认了光绪等人的安保情况之后,才回去睡觉。皇上来了,不能有丝毫的大意,这关系到以后的很多事情呢,所以,戈辉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行。

光绪皇帝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来,昨夜睡得特别好,仿佛已经好多年没有睡的这么踏实了。

光绪的近身太监年荣一大早就候在窗外,直到听到光绪发出幸福的呻吟之后才推门进去,先给光绪请安,然后开始帮助光绪起床,由于宿舍条件所限,只能简单的洗脸更衣。他们不知道以前更艰苦,现在已经好太多了。

光绪今天不穿龙袍,一身便装,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锦缎的长袍马褂,迈着方步走出了军官宿舍,太监年荣紧随其后。

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小德张、户部主事王廷钧,还有御林军卫队长,以及御前带刀护卫梅亭,此时都等候在军官宿舍门口,见光绪皇帝出来了,马上迎上来给光绪请安。

光绪四下里看了一圈,发现这么大的基地里,除了站岗的之外,就没有看到其它人,于是问道:“就你们几个吗,其他人都去哪儿了?”

载沣马上答道:“回皇上的话,今天八角台基地举行烈士遗体告别式,基地里除了站岗和负责安保的人员以外,全部在大操场上。”

“烈士遗体告别式?这是什么意思?”光绪不解地问。

载沣马上解释:“回皇上的话,东北禁卫军此次与英法联军作战,共阵亡1073人,今天上午举行的烈士遗体告别式,就是为了这1073人举办的,烈士的家属基本上都到场了。”

对于阵亡1073人,这是多,还是少,光绪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光绪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载沣、奕匡和张翼,然后说:“那……我们也去看看。”

文渊阁大学士张翼马上接口道:“皇上驾临,一定会让全体禁卫军将士和阵亡将士的家属感激涕零的。”

光绪表情严肃地说:“毕竟他们是为了朝廷而战死的,肤作为一国之君,既然来了,就有必要去看看。”说完向前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