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禁卫军 > 第30章 禁卫军第一战

禁卫军 第30章 禁卫军第一战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9:52 来源:小说旗

3月5日,镇妖峰军事基地大操场。

三百五十名禁卫军战士站成一个整齐划一的方队。戈辉等十四人都穿着军官服外裹着军大衣站在一个三尺高台上。

三月的东北依然寒风凛冽,但没有人觉得冷,大家都期待着他们的总司令读出整编方案。

戈辉上前一步大声道:“经过四个月的魔鬼训练,我们都变成了一名钢铁战士了。虽然还有很多后续的军事训练,但是依然到了我们应该下山,理论结合实际杀敌的时候了,在下山之前,我们要进行一次整编。我们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会第一批成为军官,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军官,成为更大的军官,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我们能在战争中不断的学习,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我也期待着我们当中能有更多的人将来成为将军。现在,我宣布整编方案:

司令:戈辉

司令副官:石焰

副司令:宁远、程天运

参谋总长:宁远

副参谋长:纪云峰

思想政治宣传:程天运

基地留守司令:王超辉

情报收集:严肃、周玉坪

基地后勤:杨双,

军训:王招辉,

军法:许明

军需:刘城

警备:鲁飞

对外联络:谭伟

禁卫军第一排排长:白起

第二排排长:连罡

第三排排长:项羽

第四排排长:李靖

第五排排长:舟自横

第六排排长:杨明修

第七排排长:聂明宇

第八排排长:管临风

第九排排长:瞿成

每排三个班,每班十二人。

余下的士兵在司令部任值。禁卫军此次出兵三百三十三人,三十一人留守基地。所有武器均为俄国水连珠步枪。每人备弹300发7.62毫米水连珠步枪弹。

3月10日,戈辉率领三百三十三人下山。

严肃和周玉坪,各带10人先后下山,这些人都换上老百姓的服装步行向奉天去了。两人要在奉天开一个饭店和一个药店,两个人主要负责获取俄国人在奉天的军事情报。两个人都不是干情报的,但在临行前的那几天,戈辉天天培训他们情报知识,虽然戈辉也不是干情报的,但美国和中国的谍战片没少看,再说,商业上的情报获取也非常重要,大同小异,所以在五天的时间里,严肃和周玉坪基本领会了如何做好一个情报员的工作。

当戈辉带兵下山的时候,东北的抗俄形式已经大变。就在1月分的时候,有三支抗俄义军已经联合成了忠义军,刘永和为忠义军的总统领。共编制40个营,拥兵已经数万人。他们利用通化、海龙一带的有利地形,时而荫蔽于深山密林之中,时而出现于交通要道之间,或声东击西,或据险设伏,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惶恐万状。忠义军英勇抗俄的行动,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斗志。辽东各地群众抗俄组织纷纷打起忠义军的旗号,进行武装斗争,以致连盛京省官员也不知虚实,认为忠义军有“二十万,只多不少。”

但这些戈辉一点也不知道,上面这一切都是戈辉下山后路上听到的。戈辉对这些人也是很佩服的,但以戈辉的见识,这些人最后肯定会失败的,如果不败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不过,有了这些人,戈辉反倒可以混水摸鱼。

禁卫军下山后直奔奉天,走到第三天遇到了情况,远远的就听到不断有打枪的声音,听声音真的是太熟悉了,就是他们装备的俄制水连珠步枪的声音,也就是7.62毫米口径,m1891式莫辛纳甘步枪。

禁卫军下山后,一直以战斗队形前进,尽量避开大路,又不远离大路,前后左右一直都分别派两名侦察兵侦察。听到枪声没多久,前面的侦察兵就回来一个,跑到戈辉面前:“报告司令,前面小路上有一支十驾马车组成的马车队正在逃难,后面有一支三百多人的老毛子部队在追马车队。”

戈辉一听战机来了,马上把禁卫军主要领导叫过来,各排排长也都来了。

戈辉严肃地说道:“同志们,战机来了。我们要在这里打一个完美的歼灭战。用来补充枪支弹药。”

宁远接口道:“司令,您就说怎么打吧。”

戈辉道:“看到前面两边的小山坡没,宁远率领一二三四五排埋伏在左边的山坡上,其余各排由我率领埋伏在右面的山坡上,全体都以我的枪声为号,记住首发命中率,注意战场纪律,全体都有,准备战斗。”

接着各排立即散开,向自己的战斗位置奔去。两边的小山坡不高,多说50米,一条乡村小路从两个小山坡中间穿过。山坡四周光秃秃的,连棵小树都没有。冬天的残雪还没有融化,趴在厚厚的雪地上,山坡下想看到山坡上的人,还真不容易。

不到半个小时,就见十驾马车跑进了小山坡间的小道,车上也坐了三十几个人,车上还拉着不少东西,看来是在逃跑。不多时,后面三百多米外跟上来一队俄军。正在后面猛追呢,不时开上一枪,大有不追上不拉倒的架势。

马车队很快从这个山坡间的小道过去了,后面紧追的俄军跟着也进了山坡间的小道。戈辉的步枪紧紧的瞄着俄军带队的一个军官,当所有俄军全部跑进山坡间小道的时候,戈辉的枪响了,带队的俄军军官身体骤停像一根木桩子一样倒下了,戈辉的子弹直接贯穿俄军指挥官的身体,紧接着两面的山坡上枪声响成一片。打过两千发子弹的禁卫军战士,首发命中率相当高,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居然在第一枪就放倒了三分之二的俄军士兵,紧接着拉枪栓再开第二枪,然后第三枪。当第五枪打完后,山坡下没

几分钟后,戈辉命令:“六排七排负责警戒,其余人打扫战场。记住在二十米外向每一个倒下的俄军士兵脑袋开一枪,然后再打扫战场,不得违令。”四个月来,戈辉的命令已经成为这些禁卫军战士的行动方向了,没有人不敢不执行戈辉的命令。

接着就听到山坡下断断的枪声响了一阵,然后再也没动静了。战士们完全执行了戈辉的命令,但看到那些打碎的脑袋,包括戈辉在内,所有人都恶心得狂吐不止。

戈辉命令,负责警戒的六排七排也来打扫战场,感受一下战争的惨烈。这一仗是大胜,缴获水连珠步枪三百七十支,子弹近二十多万发。几乎每人都补充了四百多发子弹。当然,这一仗打完,所有人也走不动了,肚子里的东西吐了一干二净。

戈辉命令:“把所有俄军士兵的衣服给我扒光了。”就这样,所有禁卫军战士,带着万般恶心的心情,扒光了所有俄军士兵的衣服,扒的非常干净,连裹脚布都没落下。每人背上一件,跟着戈辉走了。留下的是一丝不挂的死了的俄军士兵。

这时就见前面有人跑过来,离大老远就大声喊:“谢谢军爷们救命之恩呐。”

等戈辉他们走到这个人的近前,那个人又道:“我是管家孙来福,军爷们辛苦了,快到我们村里休息一下吧,我们一定要报答你们救命之恩。”

戈辉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因为大家都吐了,所以得找地方吃点热乎的,然后再赶路。

就这样,戈辉带领大部队跟着这个人赶上马车队,跟着马车队一起去了那个人所说的大柳树村。

这个马车队是从奉天过来的,车队的主人是奉天的一个富商,叫孙翰林。俄国人在奉天对他百般敲诈,后来俄军的一个军官还看上了孙翰林的女儿孙婉儿,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孙翰林才决定举家逃出奉天,回大柳树村的老宅躲避。可逃出没多久,就被俄军发现了,第二天就被俄军追上了,要不是遇到了戈辉带领的禁卫军,他们这些人被追上是迟早的事。

一路上孙翰林不知道说了多少个感恩的话,戈辉一再强调他救他们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是军人。孙翰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一眼就看出来戈辉率领的禁卫军和其它的军队不一样,不光是穿着,还有他们行军的样子,没有人上车,都是步行跟在车两边,还自动的排成了两队。孙翰林怎么让他们上车,他们都不上,硬是在地上走。

黄昏时分,终于赶到了大柳树村。孙家是这个村的大户,家大业大,房子也多,戈辉的三百人全住进来都没问题。

晚饭做好后,就请所有禁卫军战士吃饭,这时一件让孙翰林全家都不理解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所谓的禁卫军士兵,要先唱歌然后再吃饭,于是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亮剑》、《有个道理不用讲》各唱了两遍,才在戈辉的命令下开始吃饭。

孙翰林一家人通过这三首朴实的歌曲,对这支禁卫军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特别是孙翰林的儿子孙昌明和女儿孙婉儿,他们俩一下子被这支军队迷上了,特别是那身花花绿绿的衣服别提多帅了(戈辉等高级军官穿的也是迷彩服)。

戈辉提出希望能在孙家休整三天,因为他们是第一次上战场,战士们从来没有杀过人,今天是第一次打仗,第一次开枪杀人,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内心平复的过程。

孙翰林马上答应了,他现在很喜欢这支禁卫军,要是有这支军队保护,那他再也不怕俄国人和土匪了,所以他想把这支军队留下来。

这三天里,戈辉带领禁卫军战士不停的进行训练,希望能通过不断的体能训练来平复开枪杀人对内心的冲击。同时还派出两人一组二十批侦察兵,去各处侦察,现在戈辉两眼一抹黑,不亲自搞清楚周边的状况,行动起来会非常的被动。

这支禁卫军对村里的任何人都秋毫无犯,说话即礼貌又客气,看到有些村民在干活,他们还主动过去帮忙,有些村民房子破了,他们还主动过去帮助修房子,在基地的时候他们都变成了盖房子的好手,现在有用武之地了。还去帮孤寡老人去挑水,打扫院子。

这一切孙翰林都看在眼里,特别是禁卫军军需官刘城每天都会把昨天的住宿费和饭钱交给孙翰林,而且孙翰林不要都不行。渐渐地孙翰林也意识到了,他是留不住这些支军队的,这支军队的志向也决不在这里。

在这三天里,戈辉找到孙翰林。从孙翰林那里得知,我们现在的位置离义州不远,这和孙翰林说的一样。向东是医巫闾山,越过医巫闾山就到了辽中地区,向西是朝阳或北票,往南是锦州,往北是阜新。

戈辉还希望孙翰林能发动村里的老百姓给他们做千层底的布鞋。普能布鞋10文一双,棉鞋20文一双,做多少,他们收多少,做的时候注意做大一点,因为他们脚上都裹着裹脚布呢,做小了穿进去太挤脚。他们从俄国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洗过后,都可以作为布鞋的原料免费送给村民。

孙翰林一听马上同意了,这是好事,这是拉近他们与禁卫军关系的好事情。况且人家还是不白拿,是付钱的,还免费提供一部分原料,这样的好事儿哪找去。

另外,前两天从俄军那里缴获的水连珠步枪就先寄放在孙翰林那里,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再来取。孙翰林自是满口答应,他愿意通过各种方式和禁卫军拉近距离。多年经商的他,很少看走眼,戈辉率领的这支禁卫军,前途一定不可限量,现在自己为禁卫军所做的一切都是投资。

三天很快结束了,派出去的二十组侦察兵们也都陆续回来了,对所探察到了情况向戈辉等人一一做了汇报,最后经大家商议,禁卫军应该向东越过医巫闾山,进入辽中地区。这里离奉天和辽阳都非常的近,那里俄军特别多,回旋的余地也大,实在不行也可以再越过医巫闾山回到辽西地区。

戈辉要率禁卫军离开了。这时,孙翰林的儿子和女儿都吵着要跟着戈辉的禁卫军走,他们也要当兵。戈辉立即拒绝了,他们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经历过,跟着他们打仗,只能是送死,要不就是给他们添累赘。

戈辉的拒绝并没有让孙昌明和孙婉儿放弃,他们依然坚持,并提出来更多的理由,最后还是孙婉儿的一句话说动了戈辉,她说:“通过这三天她对禁卫军的了解,禁卫军战士识很多字的不多,一支不识字的军队是很难发展壮大的,光军官识字是不够的,应该有更多的识字的人加入到禁卫军中,禁卫军才能有希望。”

孙婉儿的话,戈辉早就意识到了,不然也不会请教书先生来基地。但是这话出自一个从来没有当过兵的富家大小姐口中,就不一样了。

最后戈辉同意了,因为禁卫军也要发展壮大,不然小打小闹永远也成不了气候,现在有人正好可以帮他招兵,这省了他很多的事情。

戈辉让孙昌明和孙婉儿在大柳树村为禁卫军招集五百名民兵。两三个月后,戈辉会把这五百人送去进行四个月的军事训练,然后他们才能正式的成为一名禁卫军战士。戈辉已经让步了,孙昌明和孙婉儿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但孙婉儿还是要求戈辉留下字据,戈辉算是彻底被这位美丽的大小姐打败了,他写下了字据,并写明了招兵的条件。也算是戈辉给孙昌明和孙婉儿的招兵令。

禁卫军虽然只在大柳树村休整了三天,但就这三天却留下了极好的名声,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行。孙翰林更是用“王师风范”来形容禁卫军。孙翰林还送给了戈辉一封推荐信,如果戈辉遇到难处的时候,可以拿出他给的推荐信,在奉天辽阳锦州这一带很多商家都能为戈辉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孙翰林的生意主要在奉天辽阳锦州这一带,所以,在这一带孙翰林的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孙翰林还为戈辉准备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戈辉再三拒绝,但孙翰林却非给不可。最后戈辉收下了。

戈辉带领全体禁卫军战士向村民们敬礼表示感谢。

后来戈辉告诉所有的禁卫军战士,你怎样对待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怎样对待你。我们是一支为老百姓打仗的军队,所以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百姓。

禁卫军离开大柳树村后,将会有更多的战斗在等待着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