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禁卫军 > 第31章 初临八角台

禁卫军 第31章 初临八角台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9:52 来源:小说旗

1901年3月17日,禁卫军离开大柳树村。

戈辉率领禁卫军离开大柳树村后,一直向东直奔医巫闾山。当天就进入了医巫闾山,第二天绕过广宁县城,正式进入了辽中地区。随后先后越过西沙河和绕阳河,第三天下午来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集镇外。

戈辉对这里不了解,他不想冒然把部队带进镇子,命令程天运带领部队在镇外驻扎。戈辉带着宁远和军需处处长刘城,还有五名炊事班的战士进镇,一是了解一下这个集镇,再一个就是为部队买一些粮食,炊事班快没粮食了。从镇妖峰出来的时候,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所以没带多少给养,现在不买点粮食不行了。

这个集镇很大,人口也多,街道上人来人往,相当的热闹。戈辉马上命刘城带着五名士兵去粮店买粮,还可以多买点肉,这两天行军太累了,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自己和宁远则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集镇。

戈辉等人都是穿着迷彩作训服,帽子正中还绣着黑底白字的粗体“禁”字,脑袋后面依然留着长长的辫子。这样的打扮引来的路人的注意,回头率相当高,几乎所有从他们身边过的人都要回头看一下他们,没看清楚的还要跟上几步仔细看看。戈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让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一个二十左右的乞丐,蹲坐在墙根,远远地注视着戈辉、刘城等七人。他好奇这些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却不是官军,不是官军,感觉却比印象中的官军更像官军。咕噜噜……肚子发出一连串的抗议,已经两天滴米未进了,但他要不到东西。穷人自己都吃不饱,哪会再给他,富人家,他连门口都接近不了。

他眼看着戈辉、刘城等七人从眼前经过,走路的样子,好有气势啊!我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呢?嗯?他突然吓了一跳,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那几个人是官军,肯定不会要他,如果不是官军,就凭人家比官军还更像官军,就更不会要他了。

“我这是想什么呢?”他自嘲了一句:“可是,我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我还怕什么呢?”

“对”他突然站起来,仿佛做出了一个天大的决定:“想办法成为他们。”

这个乞丐名叫季明威,上过几年私塾,因为旅顺大屠杀,他中断了学业,也家破人亡,成了流浪的乞丐,几年后,他成为禁卫军的参谋副长。

宁远拦住一个行人,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问道:“这位老哥,这个镇子叫啥名字?”

“哟,您远地方来的吧,这是八角台镇,是这一带最大的镇子的。”这个行人很热情的回答。

宁远也是东北的,但宁远也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于是又开口问道:“老哥,这里离辽阳奉天远不?”

这位行人老哥又笑了:“看来你还真是打很远的地方来的,但听你口音不像外地人,这儿离辽阳、奉天、锦州、广宁都不远,差不多都是一天一天半两天的行程,就看你怎么去了。”

“那这个八角台镇归谁管啊?”宁远又问。

“这里归商会会长张紫云管理,镇子里的事情基本上他说了算。”那个行人回答。

宁远点点头,然后又问:“那镇里的治安又有谁来管呢?”

那个行人答道:“我们镇里有一个近百人的团练,首领叫张景惠,他负责镇上的治安。”

宁远这回明白了,他说了声“谢谢老哥了。”然后和戈辉走开了。

“小排长,怎么样,你觉得这个镇子如何?”宁远问戈辉。

戈辉一边走一边低声说:“位置很好,我们可以把这里作为一个前进基地,可以随时从这里出发,打击来往于奉天和辽阳之间的俄军。”

宁远也很认可的点点头:“问题是,我们无法就这样无缘无故的留下呀。”

宁远的话,让戈辉陷入了沉思。两个人在镇子里走了一大圈,对这个镇子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算了,先回去再说。实在不行,我们找一个村子里住下也好,只要我们像在大柳树村那样对老百姓好,老百姓会容下我们的。”戈辉一边走一边对宁完说。

两个人很快回到了集镇外的临时宿营地。炊事班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全休集合,三百三十三人站成了一个方队,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亮剑》《有个道理不用讲》,然后开始吃晚饭。

这一切都被镇子里的人看在了眼里。这天下午来镇子里买东西的六个人和在镇子里走了一圈的两个人,都被如实的汇报给了八角台镇商会会长张紫云。

张紫云找到了八角台自卫团的首领张景惠:“叙五(张景惠字),镇外来的那些人你看过了吗?”

张景惠点点头:“会长,他们一到镇外,我的人就向我汇报了,不过他们只派6个人还买了粮食,还有两个只在街上走了一圈,连东西都没吃。”

张紫云又问:“你看这些人什么来头?”

张景惠摇了摇头:“看不出来呀,但他们的帽子上写着粗体“禁”字,我看他们对我们没有恶意,我问过他们买粮食的粮店,粮店里的人说,他们很客气。一个背柴的老太太摔倒了,他们还跑过去把老太太扶起来,帮老太太把柴送回家后,才背着自己的粮食回到镇外。”

张紫云点了点头:“我听说,他们吃饭前还唱了三首歌,然后才开始吃饭的。”

张景惠也点头:“是的,我也听说了,这是什么毛病?饭前还唱歌。估计他们是路过,怕打扰我们镇子,所以就在外面宿营了。”

张紫云叹道:“老弟,你听过怕打扰人的军队吗?我是没听过,我就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禁卫军,朝廷上好像也没有什么禁卫军,估计和忠义军差不多

张景惠也认可张紫云的猜测:“不过,他们可要比忠义军正规多了,起码他们有自己统一的军服,他们的枪也是统一的,清一色的水连珠步枪。忠义军在他们面前就是乌河之众。”

张紫云也感叹道:“要是能把这支所谓的禁卫军留下,我们镇子就再也不会有土匪敢来了。”

张紫云提出留下禁卫军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除了怕这三百禁卫军强行留下之外,他还真想用禁卫军来防备土匪,有这支军队在,不信哪个不知趣的土匪敢往枪口上撞。

自从甲午战争后,朝廷的统治在关外陷于瘫痪状态,关外除了主要的城镇以外,很多地区朝廷已经无力管辖了,都成了三不管地界。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官兵无能,各地枭雄遍起,匪患横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比战争前更加的水深火热。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紫云找到张景惠,由商会出钱出面,由张景惠牵头拉起大团,在八角台镇招集一百多人成立自卫团,张景惠任团练首领,负责保护本镇的安全。可这百十来人对付小股的土匪还行,如果是大股土匪,还有枪的,就没办法了,几次土匪来袭,虽然最后都被他们打跑了,可自己的人马也死了不少,现在还剩下不足百人,就这还有很多人不想干了。如果收留了这支所谓的禁卫军,那这些不想干的团练就可以解散回家,爱干嘛干嘛去,反正留着挡土匪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和白吃饭没啥区别,以前是聊胜于无,现在是可有可无了,最好是无。

所以张紫云和张景惠经常在一块商量,怎么才能很好的保护镇子。现在机会来了,张紫云觉得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多花点钱可以,只要有产业在,钱不是问题。

张景惠也感叹:“是啊,现在团练已经不足百人了,要是再来几次土匪,估计人就全跑光了。”张会长提出要留下这支禁卫军,他也觉得可行。

张景惠,出身于八角台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跟随其父卖豆腐为生。他善于结交朋友,经常出入赌博场所。甲午战争后,面对匪患不断,各地就相应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装组织,名曰大团,所以,张会长找到了行事仗义的张景惠,请他出来带头组建团练,明为保卫镇子安全,实则是为镇上商号和富户看家护院。

张紫云又道:“叙五,明天和我一起会会他们,看看他来干什么。”

“好,那么,明天一早我们就过去。”张景惠马上同意。

第二天一早张景惠就来到张紫云家里,两个人坐着马车向镇子西门外不远处的禁卫军临时宿营地去了。

而戈辉昨天晚上也和其他主要军官们商量好了,今天戈辉和宁远一起拿着孙翰林给他们的信函,去镇子里见见那个商会会长张紫云,看看能不能让他们留在镇子里。可是事情总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戈辉还没去找张紫云呢,张紫云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此时禁卫军刚吃完早饭,就在这个时候,张紫云的马车到了,被两名战士拦下。

戈辉和宁远也看到马车了,于是两个人一起走过去。马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位是五十上下的老者,另一位是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戈辉首先抱拳:“在下禁卫军总司令戈辉”,他一指宁远:“这位是禁卫军的总参谋长宁远”,然后又对从马车上下来的两个人道:“欢迎两位莅临我军。”

那位老人马上也一抱拳:“鄙人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昨日看贵军光临小镇,对小镇秋毫无犯,进镇者买卖公平,鄙人感激倍至。”

戈辉连忙客气:“张会长客气了,我禁卫军自成立以来就立下了严格的军规,对老百姓说话和气,买卖公平是必须的。”

张紫云听了戈辉的话很是满意:“敢问贵军来小镇有何贵干?”

戈辉连忙回答:“实不相瞒,我禁卫军刚刚成立不久,还没有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昨日路过贵镇,正想在贵镇休整几日,但又怕惊扰贵镇的百姓,所以只好在镇外驻扎了。”

张紫云和张景惠交流了一下眼神,然后张景惠开口道:“在下张景惠,是这个镇子团练的首领,戈兄弟,既然你还没找到合适的落脚之处,不如就在小镇落脚吧。我看贵军武器精良,有贵军在,小镇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匪帮的袭扰了。”

戈辉没想到对方居然提出要自己的部队留下,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

于是开口道:“这自然是好,我军成立之初就把保护百姓的安全作为我军建军的宗旨之一,如果能让我军留在贵镇,保卫贵镇的安全自是理当尽力。”

张紫云一听,立即笑道:“既然是这样,那就带上兄弟们随我进镇吧。”

戈辉连忙说道:“多谢谢二位的盛情,我军人数虽不多,但三百多人进镇,还是会给镇里的老百姓添很多麻烦,这和我军的军规有所违背,我们断不敢破了这个规矩。”

这下张紫云和张景惠不理解了,张景惠于是问道:“那你们想怎么样啊。难到就在外面待着吗?”

戈辉立即回答道:“我是这样想的,我想请张会长在给我批块地,允许我军在镇外驻扎。当然,那块地不能是农民的土地,禁卫军不能占用农民的土地。驻扎在镇外,即不扰民,又同样可以保卫镇子的安全。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张紫云笑了:“贵军处处为百姓着想,真是我小镇的福分啊,我同意了。不过,你们还真打算就住在镇外啊,连个房子都没有怎么住啊。”

戈辉道:“我们先期住进镇里,先在老百姓家借宿,然后我们在镇外建立军营,等军营建好了,我们再到军营里居然住,张会长您看怎么样?”

张紫云算是无语了:“好吧,这样也行,现在我们可以进镇了吧。”

戈辉马上给张紫云敬了一个后世二十一世纪解放军的军礼,现在禁卫军的军礼都是这样的,这叫一步到位,就像禁卫军的迷彩作训服一样,以后就这样了,随着条件和科技的进步,迷彩作训服的材质会改变,但设计却不会再变了。

就这样,禁卫军排成三列纵队跟着张紫云和张景惠进了八角台镇。

1901年3月21日,禁卫军进驻八角台镇。

禁卫军进驻八角台,这对八角台的老百姓来说,是特大的新鲜事儿。这支军队人数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军服也很特别,花花绿绿的,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支军队的军人都非常年轻,差不多都是二十出头的样子,就连军官也是。这也更加引起了老百姓的好奇。

八角台镇里有片很大的空地,算是镇子的广场吧,张紫云把戈辉率领的禁卫军带到这里,不多时几乎全镇的老百姓都围了过来。

这时张紫云才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八角台镇请来了一支专门保护我们镇子安全的大团。他们要在我们镇外建立一个军营,在军营建立之前,我想请乡亲们每家都收留一个,等军营建起来后,他们就会离开了。”

听了张紫云的话,围观的百姓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领人的。

戈辉这时走上前来:“乡亲们,我的士兵不会在你们家白住的,我会付钱给大家的,每人每天一文钱,吃饭我们自己解决。”

听了戈辉的话,张紫云和张景惠交流了一下眼神,各自在心中暗暗佩服,同时也相信自己把禁卫军留下是对的。

只要不白住,老百姓还是愿意收留的,就睡个觉,就得一文钱,老百姓还是很乐意的,就这样很快就有人走出来表示愿意收留。

戈辉再次命令:“禁卫军全体都有,我们要在这个八角台镇驻扎,在这里建立新的军营,在新营区建成前,我们要住到老百姓家里。请大家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军人,任何违反军纪的人,将被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现在,开始按顺序每人跟一名老百姓回家,每天早上在这里集合。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三百三十人齐声喊着回答。

这可把老百姓吓一跳,本来打算来领人的,现在都停下了。

戈辉道:“乡亲们,谢谢你们收留我的士兵。现在,大家可以过来领人了。”

很快,三百三十人都被领走了。戈辉则跟着张紫云和张景惠去了张紫云家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