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23章 君贤进宫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23章 君贤进宫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40:26 来源:小说旗

吕少曦与君贤并肩沿着皇宫那宽阔而又幽静的青石大道前行,道路两旁,高大的宫墙威严耸立,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微风拂过,带来宫中花草的淡淡芬芳,却未能驱散两人心中对于新朝局势的忧虑与思索。一路上,他们的交谈不曾停歇,从民生疾苦到朝堂政务,每一个话题都关乎着新朝的根基与未来。

很快,他们来到了吕少曦批改奏折的书房。书房内,布置简洁而不失庄重,巨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和奏折,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吕少曦走到书桌前,轻轻坐下,示意君贤也入座。

君贤站定,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奏疏,双手恭敬地递向吕少曦:“陛下,这是老朽一路体察民情所记录的见闻与所思,还望陛下过目。”

吕少曦接过奏书,眼中满是期待与重视。他深知君贤的这份奏书,必定蕴含着对当下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宝贵建议。他轻轻翻开奏疏,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从各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到地方官员的施政得失,从农业生产的困境,到商业贸易的阻滞,无一遗漏。吕少曦的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过,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内心被这些真实的民生百态所触动。

“先生,您这一路,辛苦了。这些内容,对朕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朕对天下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吕少曦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

君贤微微躬身,谦逊地说道:“陛下谬赞,老朽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老朽深受陛下信任,自当为新朝的繁荣与百姓的福祉,竭尽全力。”

两人又就奏疏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如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到怎样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每一个决策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他们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交织成一曲关乎新朝命运的乐章。

待讨论告一段落,君贤微微顿了顿,神色变得有些凝重:“陛下,还有一事,老朽恳请陛下恩准。黄芪姑娘腹内怀有特殊的生命,亦是老朽未来的主人。老朽略通医术,想为她把把脉,看看她和胎儿的状况,也好让陛下和众人安心。”

吕少曦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关切:“先生所言极是。芪才人如今的状况,朕也时刻牵挂。有先生为她把脉,朕自然放心。”

说罢,吕少曦转头看向身旁的太监,吩咐道:“你即刻带先生前往芪才人住处,务必照顾周全。”

“遵旨!”太监领命,恭敬地向君贤做了个请的手势,“先生,请随我来。”

君贤向吕少曦行了一礼,便跟随太监走出书房。他们沿着曲折的回廊前行,穿过一道道宫门,一路上,宫女和太监们纷纷行礼避让。不多时,便来到了黄芪居住的宫殿前。

宫殿内,一片宁静祥和。庭院中,花草繁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太监轻轻推开殿门,轻声说道:“先生,里面请。”

君贤走进殿内,只见黄芪正坐在窗前的椅子上,手中捧着一本书,专注地阅读着。听到有人进来,她抬起头,看到君贤,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君贤先生,您来了。”

君贤立刻上前,恭敬地行了个礼:“见过芪才人。”

黄芪微微欠身,示意君贤坐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待君贤坐下后,他微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气息,神色变得专注而认真:“芪才人,老朽此次前来,是想为您把把脉,看看您和腹中胎儿的状况。”

黄芪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有劳先生了。”

说罢,她轻轻伸出手腕,放在桌子上。君贤微微向前倾身,伸出手指,轻轻搭在黄芪的脉搏上。他的眼神变得极为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微弱的脉搏跳动声。

一时间,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君贤的手指感受着脉搏的每一次跳动,他的脑海中迅速分析着脉象所传达的信息。黄芪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君贤专注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安心的感觉。她深知,君贤的医术高超,有他为自己把脉,她和腹中的孩子必定会得到最好的照顾。

过了许久,君贤缓缓收回手指,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芪才人,您和胎儿的状况都很好。胎儿的脉象沉稳有力,发育也很正常。只是您近来思虑过多,有些劳神,还需多加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黄芪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先生告知。这段时间,我也确实有些担忧腹中的孩子,听先生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君贤微微颔首,又叮嘱了一些关于饮食和休息的注意事项。黄芪认真地听着,将每一个要点都牢记在心。

在与黄芪交谈的过程中,君贤还不时地观察着她的气色和神态。他发现,黄芪虽然身处宫廷,但身上依旧保持着那份质朴和善良。她对腹中孩子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都让君贤深感敬佩。

“芪才人,您腹中的孩子,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他出生之前,您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若有任何不适,或者心中有任何疑虑,都可随时找老朽。”君贤语重心长地说道。

黄芪眼中闪烁着泪光,她微微欠身,说道:“先生的恩情,民女铭记在心。民女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腹中的孩子。”

君贤又与黄芪聊了一些关于修行和生活的话题,便起身告辞。他深知,黄芪需要更多的休息和调养,不宜过多打扰。

离开宫殿后,君贤在太监的带领下,返回书房。他的心中,既有对黄芪和胎儿健康的欣慰,也有对新朝未来的深深思索。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辅佐吕少曦治理好国家,还要守护好黄芪腹中那个承载着天道的生命 。

在书房的烛火摇曳中,吕少曦与君贤的交谈仍在继续。吕少曦靠在椅背上,目光在君贤那年轻却沉稳的面庞上停留许久,心中暗自思量。曾经,他满心期许君贤能出任丞相一职,在朝堂之上,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谋略,为新朝的政务掌舵领航,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君贤在过往展现出的远见卓识、对局势的精准判断,都让吕少曦坚信,他是丞相的不二人选。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意外。如今的君贤,以十七八岁的青年模样出现在众人眼前,尽管他的眼神中依旧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深邃与睿智,但这年轻的外表,在等级森严、注重资历与形象的朝堂之上,出任丞相一职,难免会引发诸多争议和质疑。那些保守的大臣们,恐怕难以接受一位看似如此年轻的丞相,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反对,甚至可能引发朝堂的动荡。

吕少曦轻轻叹了口气,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君贤先生,曾经朕一心想让您担任丞相,助朕治理这新朝的万千政务。可如今,您这模样……”

君贤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理解:“陛下的心意,老朽明白。朝堂之事,错综复杂,臣这外表,确实容易引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吕少曦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说道:“先生,虽然不能让您担任丞相,但朕实在舍不得让您离开皇宫。朕想让您留在宫中,肩负起更为重要的使命。”

君贤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陛下但有所命,臣定当竭尽全力。”

“朕的几位皇子皇女,年纪尚小,正是塑造品性、汲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吕少曦缓缓说道,目光中透着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先生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朕希望您能负责教导他们。您的言传身教,定能让皇子皇女们成长为栋梁之才,为新朝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君贤微微点头,神色庄重:“陛下如此信任,臣必当倾尽全力,教导皇子皇女,不负陛下所托。”

“除此之外,”吕少曦接着说道,“朕与芪才人在修行之路上,还需先生的悉心指导。《地黄经》博大精深,朕与芪才人虽有心钻研,却时常不得要领。先生对其理解深刻,还望在朕闲暇之时,能为我们传授修行之法。”

君贤微微躬身,说道:“修行之事,贵在持之以恒。陛下与芪才人天赋异禀,只要潜心钻研,定能有所成就。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再者,”吕少曦站起身来,在书房内缓缓踱步,“朝堂之上,局势瞬息万变。朕虽有诸多想法,但仍需先生这般智者为朕出谋划策。日后,还望先生能与朕一同商讨国策,为新朝的繁荣昌盛贡献智慧。”

君贤神色坚定,说道:“陛下心怀天下,臣愿为陛下分忧解难。无论是朝堂政务,还是修行之道,臣都将全力以赴。”

吕少曦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先生相助,朕如虎添翼。如此,朕便决定,让先生留在皇宫内居住,以便随时请教。”

君贤再次行礼,说道:“谢陛下隆恩。臣定当恪守职责,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就这样,君贤的命运与皇宫紧紧相连。他的住所被安排在皇宫一处幽静的庭院内,庭院不大,却布置得精致典雅。院内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傍晚,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让人心情舒畅。

君贤很快便投入到新的职责中。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起身,来到皇子皇女们的书房。皇子皇女们早已在书房内等候,看到君贤进来,纷纷起身行礼:“先生早安。”

君贤微笑着点头示意,说道:“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论语》。”

在君贤的教导下,皇子皇女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更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君贤的教学方法独特,他不仅仅是枯燥地讲解经文,还会结合历史故事、生活实例,让皇子皇女们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

有一次,在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时,君贤讲了一个古代的故事:一位官员在治理地方时,总是以自己的喜好来要求百姓,结果引发了百姓的不满和反抗。通过这个故事,皇子皇女们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纷纷表示以后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而在教导吕少曦和黄芪修行时,君贤更是一丝不苟。他根据两人的体质和修行进度,制定了详细的修行计划。每天傍晚,在皇宫的一处幽静的花园内,君贤会与吕少曦和黄芪相聚。

“陛下,芪才人,今日我们继续修炼《地黄经》中的吐纳之法。”君贤说道,“吐纳之法,是修行的基础,通过呼吸的调节,吸纳天地灵气,滋养自身。”

吕少曦和黄芪认真地聆听着,按照君贤的指导,开始修炼吐纳之法。他们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感受着天地间的灵气缓缓流入体内。

在修行的过程中,吕少曦和黄芪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心境的波动,难以集中精力;有时候,他们会对修行的某个环节产生疑惑。每当这个时候,君贤都会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陛下,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时,切不可急躁,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君贤语重心长地说道,“只有心境平和,才能更好地领悟修行的真谛。”

除了教导皇子皇女和传授修行之法,君贤还会与吕少曦商讨国策。每当朝堂上有重大决策需要制定时,吕少曦都会召集君贤,听取他的意见。

“先生,如今沿海贸易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吕少曦说道,“一些地方官员执行不力,导致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先生有何见解?”

君贤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这说明我们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还不够严格。臣建议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地方官员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于执行不力的官员,要进行严厉的惩处。”

吕少曦微微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朕这就着手安排。”

在君贤的帮助下,吕少曦在朝堂上的决策更加明智,新朝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而君贤,也在这皇宫之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和使命。他的存在,如同明亮的灯塔,为新朝的未来照亮前行的道路,让吕少曦和黄芪在治国理政与修行之路上,有了坚实的依靠 。

在皇宫那静谧的庭院中,君贤的居所里烛火摇曳。窗外,月色如水,洒在庭院的花草树木上,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君贤坐在窗前的书桌旁,面前堆满了从古旧藏书阁中寻来的上古典籍,泛黄的书页散发着岁月的气息。这些日子,为了给新朝的稳固与发展探寻更多可行之道,君贤一头扎进这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试图从历史的长河里汲取智慧与灵感。

君贤修长的手指轻轻翻动着一本厚重的古籍,目光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间游走。突然,“锦衣卫”三个字映入眼帘,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整个人也微微坐直了身子。随着深入阅读,明朝锦衣卫那神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形象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行踪隐秘,活跃于朝野上下。其职责涵盖了监视、侦查、逮捕等诸多方面,在维护皇权、稳定朝堂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锦衣卫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其滥用职权、制造冤假错案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君贤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在新朝建立初期,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若能有一个类似锦衣卫的组织,直接受皇帝掌控,无疑能够帮助吕少曦更好地了解朝堂内外的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对巩固皇权、稳定政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想到这里,君贤的目光又落在了古籍中关于雁翎刀的记载上。雁翎刀,这一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利刃,曾是锦衣卫的专用佩刀。其刀身挺直,刀尖处微微上翘,形似大雁的翎毛,故而得名。它不仅造型优美,而且锋利无比,在冷兵器时代,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器。君贤心想,若真要成立这样一个组织,配备如此精良的武器,无疑能增强其威慑力。

然而,君贤也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权力巨大的组织,若管理不善,必将后患无穷。一旦其权力失去制衡,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锦衣卫的种种恶行,便是前车之鉴。新朝刚刚建立,百姓渴望的是安宁与和平,若因为这个组织的存在而引发社会动荡,那将违背新朝建立的初衷。

君贤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利弊。他深知,这个决定关系重大,必须慎之又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君贤决定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写成奏章,呈递给吕少曦,让他来做最后的决断。

君贤重新坐回书桌前,铺开一张洁白的宣纸,拿起毛笔,蘸满浓墨,开始奋笔疾书。他先是详细地阐述了锦衣卫的起源、职责、权力范围以及在明朝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接着,他又分析了在新朝建立这样一个组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列举了其可能带来的好处,如加强皇权、维护朝堂稳定、及时获取情报等。

但同时,君贤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成立该组织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他写道:“此组织权力重大,若监管不力,易滋生**与冤假错案,引发朝野不满,动摇国之根基。”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制衡机制,如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该组织的行动进行定期审查;明确其职责范围,严禁滥用职权等。

整整一夜,君贤都沉浸在奏章的撰写之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而又疲惫的面庞。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时,君贤终于搁下了手中的毛笔。他看着眼前这份凝聚着自己心血与思考的奏章,心中五味杂陈。

“来人,将这份奏章呈递给陛下。”君贤对门外的侍卫说道。

侍卫恭敬地接过奏章,快步离去。君贤则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皇宫,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吕少曦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吕少曦收到奏章时,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他看到君贤的奏章,心中不禁一紧,他深知君贤呈上的这份奏章必定事关重大。吕少曦放下手中的奏折,缓缓展开君贤的奏章,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吕少曦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心中对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利弊也进行着激烈的权衡。他深知,君贤的建议并非无的放矢,在当前的局势下,这样一个组织确实能够为他提供许多重要的情报,帮助他更好地掌控朝堂。但他也明白,一旦这个组织失控,将会给新朝带来巨大的灾难。

吕少曦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新朝建立之初的种种艰辛,想起了百姓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新朝的兴衰荣辱,关乎着天下苍生的福祉。

“陛下,早朝的时间快到了。”太监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说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吕少曦将君贤的奏章收好,起身走向早朝的大殿。一路上,他的心中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他决定,在早朝之后,单独召见君贤,与他深入探讨此事。

早朝结束后,吕少曦回到御书房,立刻命人宣君贤觐见。不多时,君贤便来到了御书房。

“陛下,不知召见臣有何事?”君贤恭敬地问道。

吕少曦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说道:“先生请坐。朕看了你的奏章,此事事关重大,朕想听听先生的进一步见解。”

君贤微微欠身,说道:“陛下,臣认为,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有利有弊。其利在于能够加强皇权,维护朝堂稳定,及时获取情报;其弊在于若管理不善,易引发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或许能够将其弊端降到最低。”

吕少曦微微皱眉,说道:“先生所言极是。但这监管机制,该如何建立,才能确保其有效运行呢?”

君贤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建议设立一个独立于该组织之外的监督机构,由忠诚可靠、公正严明的大臣负责。这个监督机构有权对该组织的行动进行全面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陛下汇报。同时,明确该组织的职责范围和行动准则,使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行事。”

吕少曦微微点头,说道:“先生的建议,朕会认真考虑。此事关系到新朝的未来,朕必须谨慎对待。”

君贤说道:“陛下圣明。无论陛下做出何种决定,臣都将全力支持。”

吕少曦看着君贤,眼中充满了信任和感激:“有先生在朕身边,朕深感欣慰。此事,容朕再仔细思量。”

君贤告辞后,吕少曦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知道,这个决定将对新朝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必须在权力与制衡、稳定与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