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91章 小小县令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91章 小小县令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08:28:59 来源:小说旗

在府衙内,九皇子身着便服,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看着堆积如山的公文和账本。他深知,在朝廷新派官员到来之前,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无比,这座城镇的秩序和百姓的生活都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殿下,这些是昨日城中商铺缴纳赋税的记录,还有一些商户反映治安虽已改善,但仍需加强巡逻。”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房间,将手中的簿册递上,同时汇报着情况。

九皇子接过簿册,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内容,微微点头:“治安一事不可懈怠,你去安排,让天神庙的弟子协助巡逻,务必保证城中百姓的安全。至于赋税,要仔细核查,切不可有疏漏。”

“是,殿下!”侍卫领命后迅速退下。

这时,一位天境前辈走了进来,看着九皇子忙碌的身影,不禁感叹:“殿下,你连日操劳,也要注意身体啊。”

九皇子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前辈放心,本皇子心中有数。如今城中局势刚稳,还有许多事等着去做,片刻也不能放松。”

前辈点了点头,道:“殿下心系百姓,实乃大尚之福。我等天神庙弟子愿听殿下差遣,协助您管理好这座城镇。”

“那就有劳前辈和各位弟子了。”九皇子说道,“如今首要之事,是恢复城中的商业和农业生产。你去告知城中百姓,对于愿意开垦荒地、种植庄稼的,朝廷会给予种子和农具的支持;对于那些经商的商户,只要合法经营,我们会全力保障他们的权益。”

之前抓了那么多人,商户都不敢开门,百姓有的都不敢出门在得知是有个皇子来到此地,整治官吏以及各种违法犯罪的犯人。也就是昨天早晨才把事情发出告示,让大家知道,下午便开始宣判后。今天才有人开始重新营业,百姓也才敢去田地里干活。

前辈领命而去,九皇子又埋头于案牍之间。他一边处理着各种事务,一边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改善城镇的状况。他想到,要让这座城镇真正繁荣起来,教育和文化也至关重要。于是,他又着手起草一份关于兴办私塾由天神庙的弟子轮流担任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计划。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九皇子日夜操劳,府衙内的灯火常常亮至深夜。天神庙的弟子们在他的安排下,各司其职,有的协助巡逻,维护治安;有的深入百姓之中,宣传朝廷的政策;还有的帮忙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逐渐恢复了生机。商铺重新开张,街道上的行人多了起来,田间地头也有了农民劳作的身影。百姓们对九皇子充满了感激,他们知道,是这位皇子的到来,让他们摆脱了黑恶势力的欺压,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终于,朝廷新派的官员抵达了城镇。九皇子将这段时间的工作交接清楚后,准备继续踏上他的最后的一段巡视。

在城镇的日子里,九皇子每日都被繁杂事务缠身,忙得不可开交。如今,朝廷新派的官员终于抵达,可交接工作千头万绪,重新招募小卒扩充人手、替换天神庙弟子的任务也绝非一蹴而就。九皇子深知,自己若急于离开,后续诸多事宜恐难顺利推进;若继续留在府衙,新官员行事难免束手束脚,事事都需请示,反倒不利于工作开展。

思索再三,九皇子决定暂且留下一段时间,待一切步入正轨再启程。恰逢,天神庙清幽宁静,且自己这几年从天神庙修炼出来,君贤都好几年没回来了,也带君贤到天神庙看看,之前天神庙的人都安排出去了人员稀少,现在也只回来了一些。于是,九皇子便与六位天境前辈,以及部分已有合适人手顶替的侍卫和天神庙弟子,一同前往天神庙顺便小住一下。

听闻要去天神庙,灵儿和珍儿既兴奋又有些担忧。这一路巡视,她们跟随九皇子风餐露宿,奔波忙碌,两人都累瘦了一圈。不过,能去天神庙调养一番,对她们而言也是难得的休息机会。

出发那天,阳光正好,微风轻拂。九皇子一行人离开了略显喧嚣的城镇,向着天神庙的方向行进。一路上,众人心情放松,与之前执行任务时的紧张氛围截然不同。灵儿和珍儿骑在马上,看着沿途的风景,偶尔轻声交谈几句,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姐姐,你说天神庙会是什么样子呢?”灵儿好奇地问道。

珍儿微笑着回答:“我虽未去过,但听殿下提起过,那里清幽雅致,是个修炼和静思的好地方。这次去,咱们也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骑马到山脚下,再经过一段山路,他们终于抵达了天神庙。天神庙坐落在一片山林之中,周围绿树环绕,静谧祥和。山门古朴厚重,上面刻着苍劲有力的“天神庙”三个大字。

九皇子等人刚到山门前,便有值守的弟子迎了出来。弟子见到九皇子,连忙行礼:“见过殿下,殿下是不是要来住些时日啊。”

九皇子温和地说道:“不必多礼,此次前来,确实想在庙中借住一段时间。”

弟子连忙应道:“殿下客气了,天神庙随时欢迎殿下。只是庙中如今人的在下山了,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殿下海涵。”

众人走进天神庙,九皇子环顾四周,熟悉的景象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他带着众人来到客房,安排大家住下。

在天神庙的日子里,九皇子过得十分惬意。每日清晨,他会早起在庙中的庭院里修炼,吸收天地灵气,感悟自然之道。闲暇时,他会与天境前辈们探讨武学以及这段时间的感悟之道,从不同的角度汲取智慧。

灵儿和珍儿也在天神庙中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她们跟着庙中的女弟子学习一些简单的法术和养生之道,身体逐渐恢复了元气,脸上的疲惫也慢慢消散。

而在城镇那边,新官员在没有九皇子的“监督”下,得以放开手脚去做事。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交接工作,招募新的小卒,重新整顿衙门秩序。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也会派人前往天神庙向九皇子请教,但九皇子总是耐心地给予指导,让他们自行尝试解决,锻炼他们的能力。

就这样,在天神庙小住的这段时间里,九皇子不仅调养了身心,还为城镇的后续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等到新官员将各项事务处理得差不多,人员替换也顺利完成时,九皇子知道,自己也该再次踏上新的旅程,去守护大尚国的更多地方 。

晨光熹微,天边泛起一抹瑰丽的朝霞,为大地镀上一层暖金色的光辉。九皇子站在天神庙的山门前,与天境前辈们一一告别。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他的衣袂,他的眼神中满是感激与不舍:“此次多亏诸位前辈相助,大尚国能有你们,实乃幸事。如今此地局势已稳,前辈们也可在这天神庙中好好休憩。”

前辈们纷纷抱拳还礼,为首的一位白发老者语重心长地说道:“殿下一路保重,日后若有需要,尽管传讯,我等定会义不容辞。”

告别了天境前辈,九皇子转身,看向灵儿和珍儿,眼中满是关切:“此次行程,又要辛苦你们二人了。”灵儿和珍儿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能追随殿下,是我们的荣幸。”

于是,九皇子带着灵儿、珍儿以及一众侍卫,再次踏上了漫长的旅程。他们沿着蜿蜒的官道前行,马蹄声哒哒作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路上,风景如画,青山绿水相伴,但九皇子却无心欣赏,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大尚国的百姓,思索着下一处需要他去守护的地方。

不知行了多久,一座古朴的县城映入眼帘。城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九皇子一行人缓缓走进县城,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

“殿下,我们在此处稍作休息吧,大家也都有些疲惫了。”侍卫统领上前建议道。

九皇子微微点头:“也好,就找一家客栈,包下整个客栈,让大家好好休整一番。”

众人来到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门前,客栈规模不大,但看起来干净整洁。九皇子走进客栈,掌柜的连忙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客官,您里边请,小店有上好的酒菜和舒适的客房。”

九皇子说道:“将客栈包下,我们要在此休息一晚。”掌柜的一听,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好嘞,客官您放心,小店一定把最好的都给您安排上。”

很快,侍卫们便将客栈的其他客人妥善安置到别处,客栈内只留下九皇子一行人。灵儿和珍儿被安排到相邻的房间休息,她们一进屋,便瘫倒在床上,连日的奔波让她们疲惫不堪。

九皇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简单洗漱后,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却在思索着县城的情况。他唤来侍卫统领:“去打听一下这县城的情况,包括县令的为人、百姓的生活状况,还有是否存在什么隐患。”

侍卫统领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来汇报:“殿下,这县城的县令倒是个清廉之人,百姓们生活也算安稳,就是有点固执不知变通。

九皇子听闻,缓缓睁开双眼,神色中透露出几分好奇与思索,他抬眸看向侍卫统领,问道:“哦?这县令如何个固执、不知变通法?可曾打听清楚?”

侍卫统领向前一步,恭敬回道:“回殿下,据百姓所言,这县令行事一板一眼,凡事皆按旧例规矩来办。就拿去年县城修缮道路来说,本可选用更坚固耐用且工期较短的石料,可他偏要遵循祖上沿用的材料和工艺,虽说最后路是修好了,但耗费的时间和财力都远超预期,百姓们都觉得本可不必如此。”

九皇子微微颔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如此看来,他倒也算是个坚守规矩之人,只是过于刻板,不懂顺应时势做出改变。难怪上官来考察会被气走,这十余年未曾升迁,想必与此大有关联。”

“还有,殿下。”侍卫统领补充道,“几年前上官来考察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理建议,像是鼓励县城发展商业,多与周边城镇互通有无。可这县令却认为祖上传下的重农轻商理念不可更改,当场就与上官起了争执,最后不欢而散,自那以后,也就再没人来提拔他了。”

九皇子轻轻叹了口气:“重农固本没错,但如今时代不同,适当发展商业,能让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县城也能繁荣起来。这县令墨守成规,着实可惜了这一方百姓。”

说罢,九皇子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明日我去会会这位县令,看看能否点醒他。若他能转变观念,这县城或许还有更好的发展;若依旧冥顽不灵,为了百姓着想,也需另做打算。”

侍卫统领抱拳领命:“殿下英明,卑职这就去安排明日与县令会面之事。”

待侍卫统领离开后,九皇子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县城的夜景,灯火星星点点,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改变这县城看似安稳却实则因循守旧的现状 。

翌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县城的青石板路上,街边店铺陆续开张,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九皇子身着一袭简约却不失华贵的长袍,在灵儿、珍儿和侍卫们的簇拥下,向着县衙稳步走去。一路上,百姓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虽不知这位气宇轩昂的男子是何人,但从其不凡的气质和众多的随行人员便能猜出,定是位尊贵的人物。

不多时,九皇子一行人便来到了县衙门口。门口的衙役见这阵仗,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匆忙迎上前,结结巴巴地问道:“您……您是?有何事要找县令大人?”

九皇子身旁的侍卫上前一步,将自己锦衣卫的腰牌给衙役看后便说道:“这是九皇子殿下,特来与你们县令会面,速速去通报!”

衙役一听,吓得脸色煞白,双腿一软,差点跪地,忙不迭地说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这就去通报,这就去!”说罢,转身匆匆跑入县衙内。

片刻后,县令一路小跑着从县衙内出来,他身着官服,神色略显慌张,见到九皇子,“扑通”一声跪地:“下官有失远迎,望殿下恕罪!”

九皇子微微抬手,示意县令起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不必多礼,本县路过此地,听闻县令大人在此地为官多年,特来拜访,想与大人聊聊这县城的治理之道。”

县令站起身来,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恭敬地说道:“殿下大驾光临,是下官的荣幸。殿下请移步后堂,下官已备好茶水。”

众人来到后堂,分宾主落座。九皇子打量着县令,只见他面容清瘦,两鬓斑白,眼神中透着几分拘谨和谨慎。

“大人在此地任职已有十多年了吧。”九皇子率先开口。

县令连忙点头:“回殿下,下官在此地任职已有十三个年头了。”

“本皇子听闻,大人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只是行事似乎有些过于拘泥于旧规。”九皇子目光直视县令,缓缓说道,“就拿县城发展来说,如今时代变迁,商业发展乃是大势所趋,适当鼓励商业,不仅能增加百姓收入,还能繁荣县城,可大人却依旧秉持重农轻商的旧念,不知是何缘故?”

县令听后,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殿下有所不知,祖上留下的规矩,向来是以农为本,商业易使人逐利,人心浮躁,恐坏了这一方淳朴风气。下官虽见识浅薄,但也不敢轻易违背祖训。”

九皇子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大人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但时代不同了,一味守旧,反倒会限制县城的发展。商业与农业并非对立,二者相辅相成。发展商业,能让百姓有更多的生计选择,赚了钱便能更好地投入农业生产,购置更好的农具、种子。而且,商业繁荣了,县城的税收增加,便能修缮道路、兴办学校,造福更多百姓。”

县令听着九皇子的话,若有所思,却仍有些犹豫:“殿下的话,下官一时难以完全理解,容下官再好好想想。”

九皇子见此,也不着急,他知道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无妨,大人可慢慢思考。

在等待县令思索的这几日,九皇子于客栈中反复权衡,一个大胆却又充满希望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成型。这县令虽不懂变通,却有着清廉的操守和对规矩的执着坚守,这种特质在官场中实属难得,若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或许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九皇子心想,他不适合在地方主政一方,可若是担任监察御史,负责整顿全国吏治、平反冤假错案,凭借其对规则的坚守和眼里不揉沙子的性子,说不定能成为朝廷反腐倡廉的一柄利刃。

想到此处,九皇子认定此事可行。他不再耽搁,立刻起身前往县衙。此次前往,九皇子神色冷峻,步伐坚定,身旁的侍卫们也察觉到气氛的不同寻常,个个神情严肃,紧紧跟随。

一进县衙,九皇子径直走向公堂,此时县令正在公堂处理事务,见九皇子突然到来,还未及起身相迎,便被九皇子一声令下:“将他拿下!”

衙役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但见九皇子身旁侍卫气势汹汹,不敢违抗,只得战战兢兢地将县令按住。县令又惊又怒,喊道:“殿下,下官何罪之有?”

九皇子并不理会,自顾自走到审案桌前,拿起毛笔,蘸墨挥毫,开始书写奏书。与此同时,他冷冷下令:“打十板子!”

板子一下下落在县令身上,县令疼得冷汗直冒,却仍不断追问缘由。打完后,九皇子放下笔,将写好的奏书拿起,对着还趴在地上的县令说道:“起来吧。”

县令艰难起身,一脸委屈与愤懑。九皇子看着他,神色缓和了些:“打你,是要让你记住自己的心性,铭记为官的初心,往后莫要被外界的诱惑迷了心智。”

接着,九皇子将奏书递到县令面前:“看看吧。”县令颤抖着双手接过,只见上面写着对他升任正五品监察御史的举荐,职责是整顿全国吏治以及彻查全国的冤假错案。县令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这顿打之后,竟是如此大的提拔。

九皇子又从腰间解下自己那把纯黑色的唐横刀,递到县令手中:“此刀赐予你,见刀如见我。往后你巡察各地,若遇贪官污吏、冤屈之事,定要秉持公正,全力查办,莫要辜负了本皇子的信任。你即刻进京,面见陛下呈上奏书。”

县令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跪地,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下官定当肝脑涂地,不负殿下所托!”九皇子看着跪地的县令,微微点头,他希望这一次的大胆任用,能为大尚国的官场带来一股清风,让吏治得以清明 。

九皇子脸上笑意温和,目光带着期许,看向仍跪地不起的县令,和声说道:“起来吧。你先将县衙里手头的事务妥善交接、安排妥当,之后即刻启程进京述职。这一路,你也好好琢磨新职的重任,到了京城,莫要怯场,如实向陛下禀明心中所想与往后的打算。”

县令缓缓起身,双手紧紧攥着那封奏书与唐横刀,像是握住了一生的使命,眼中满是坚定:“殿下放心,下官定会尽快处理好这边的事宜,不耽搁进京的行程。承蒙殿下如此信任,委以重任,下官定在陛下面前,立下军令状,定要将全国吏治整顿一番,让冤假错案无处遁形!”

九皇子微微颔首,抬眼望向县衙外熙攘的街道,感慨道:“这县城的百姓,淳朴善良,这些年虽安稳度日,却也因循守旧、发展缓慢。你能在此坚守十多年,足见本心。如今换了新职,便是有了更大的舞台,要把这份坚守化作利剑,斩尽官场污浊,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县令重重点头,心中满是动容,暗暗发誓绝不辜负这番嘱托。九皇子又叮嘱了几句关于行程安排、进京后的注意事项,便带着侍卫转身离开县衙。

踏出县衙大门,阳光洒在九皇子身上,他回望一眼这座小小的县城,深知自己的决定或许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能影响整个大尚国的官场生态。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一丝忐忑,稳步走向客栈,准备收拾行囊,再次踏上巡视的征程,而县令的命运,也将在进京述职的那一刻,迎来全新的转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