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 第3章 马邑之谋:汉匈战端启幕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第3章 马邑之谋:汉匈战端启幕

作者:王浩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2:22: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元前 133 年,大汉边疆,匈奴的侵扰如浓重的阴霾,沉甸甸地笼罩着这片土地。在匈奴汗国位于草原深处的营帐内,粗犷豪迈的气息四处弥漫。

单于的营帐由厚实的毛毡搭建,整体呈穹庐状,毡帐表面绘制着奔腾的骏马、翱翔的雄鹰,尽显匈奴人对力量与自由的崇尚。踏入营帐,地面铺着柔软的兽皮,帐内四角,矗立着简易的木架,上面插着火把,跳跃的火焰将整个营帐照亮,投下斑驳的光影。帐内弥漫着烤肉的香气与马奶酒的醇厚气息,混合着匈奴人身上特有的皮革味道。

此时,匈奴军臣单于坐在营帐中央的矮凳上,那矮凳由粗壮的树干制成,未经过多雕琢,保留着原始的粗糙质感,却透着一股威严。身旁摆放着装满马奶酒的皮囊,皮囊上装饰着精美的骨雕图案。他身着一件羊皮长袍,羊皮经过精心鞣制,柔软而有光泽,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绿松石的皮带,每一颗绿松石都圆润饱满,在火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幽光,彰显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周围,匈奴的各级贵族分坐两旁,有的大口啃食着烤羊肉,油渍顺着胡须滴落;有的举着皮囊畅饮马奶酒,时不时发出畅快的大笑,喧闹声此起彼伏。

在激昂的胡笳声中,数十名身着兽皮服饰的舞女正在起舞。她们的服饰简洁质朴,兽皮上偶尔镶嵌着几枚贝壳或骨头饰品,随着身体的舞动,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舞女们的动作刚劲有力,时而高高跃起,时而急速旋转,手中的彩绸随着舞蹈的节奏飘动,似要划破空气,尽显匈奴人的奔放与热情。

军臣单于大笑着,痛饮一大口马奶酒,那马奶酒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打湿了胸前的衣襟,他却毫不在意,大声说道:“今年春祭聚会,大家定要尽情狂欢!” 他的笑声在营帐中回荡,带着几分豪迈,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左贤王凑上前去,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说道:“大王,有您的带领,咱们不愁没有汉人的财宝!上次劫掠那几个汉人的城镇,收获可真不少,这次咱们可得好好谋划谋划,再多抢些回来。” 右贤王也在一旁附和,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羊腿,一边激动地说:“没错!那些汉朝送来的公主、绸缎,还不是任由咱们挑选。如今他们居然敢扣留咱们的使节,真是不知死活!咱们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得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军臣单于听闻,脸色一沉,原本带着笑意的双眼瞬间变得锐利如鹰,猛拍桌子,那桌子发出沉闷的声响,桌上的酒杯都跟着晃动起来,他怒喝道:“这个皇帝小子,不识好歹!勇士们,准备好,给汉朝一点颜色瞧瞧!咱们的铁骑所到之处,要让汉朝人知道咱们匈奴的厉害。” 营帐内顿时一阵骚乱,匈奴将士们纷纷站起身来,手中挥舞着兵器,口中高呼着口号:“杀光汉朝人,抢光他们的财宝!”“让汉朝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磨刀霍霍,准备随时发动战争,那股子凶悍之气仿佛要将整个营帐掀翻。

与此同时,汉长安未央宫内,气氛凝重。未央宫的大殿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殿内的立柱高大粗壮,上面雕刻着精美的云纹。汉武帝刘彻高坐朝堂,他身着金黄色的龙袍,龙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他头戴冕旒,冕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更添几分威严。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当时丞相是田蚡,身着黑色的朝服,神色恭敬;御史大夫为韩安国,身形微胖,面容沉稳;与大行令王恢等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武帝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开口问道:“韩爱卿,这次扣押匈奴使节,群臣有何议论?”

韩安国微微躬身,动作沉稳而规范,恭敬地说道:“陛下,匈奴逐水草而居,来去迅猛,且漠北地形复杂,他们行踪飘忽。扣留使节恐惹事端,依臣之见,还是继先帝和亲,方为上策。咱们大汉如今百姓刚从多年战乱中缓过神来,国力也尚未完全恢复,不宜轻易开启战端啊。” 武帝微微皱眉,他的眉头拧成一个 “川” 字,陷入沉思,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心中思索着利弊。

此时,王恢站出来,身形挺拔,神色急切,说道:“陛下,如今陛下威名远扬,四海一统,独匈奴侵盗不已,若不痛击,国无宁日!一味和亲示弱,绝非长久之计!咱们大汉如今兵强马壮,国库也逐渐充盈,怎能再对匈奴这般忍让?” 王恢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手臂,情绪激动,满脸涨得通红。

韩安国一听,赶忙上前一步,反驳道:“臣闻高帝被困平城,七日不食。及出围返都,并未与匈奴结仇。可见圣王以天下为心,不愿因私怨而害大局。自与匈奴和亲以来,数世安宁。故臣以为还是和为上策。咱们可不能忘记高帝当年的教训啊,战争一起,受苦的还是百姓。” 韩安国说着,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着坚定,直视着武帝。

王恢却不以为然,向前跨了一步,继续争辩道:“此一时彼一时。从前高帝不报仇,是因天下初定,财力不足、兵力不济,百姓渴望安宁,故不得已而和亲。如今海内安定,国富民足,天下壮士皆欲建功立业,扫除边患,陛下应顺应民意,灭此强寇,永绝后患。若不趁此时机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日后必成大患。” 王恢的声音洪亮,在大殿内回荡,震得群臣心中都泛起波澜。

韩安国又申驳道:“臣闻兵法:以饱待饥,以逸待劳,方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今若轻举深入,臣恐道远力竭,反为敌所乘,于我不利。咱们对匈奴的地形不熟悉,贸然进攻,风险实在太大。” 韩安国一边说,一边微微摇头,脸上带着忧虑的神色,眼中满是对战争前景的担忧。

王恢摇首道:“韩御史虽读兵法,却未谙谋略。若使我兵轻进,原是可忧;今当诱彼入塞,设伏击之,使他左右受敌,进退两难,必能一举歼灭,有利而无害。只要咱们计划周全,定能给匈奴致命一击。” 王恢说着,双手抱在胸前,自信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武帝听了多时,心中已有计较。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甚喜,下令道:“御史大夫韩安国,命你为护军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大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兵马三十万,前往马邑设伏,诱敌人塞,痛击匈奴!朕要让匈奴知道,我大汉不是好惹的!” 武帝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大殿内久久回荡,群臣纷纷跪地领命。

远在陇西的赵府庭院中,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赵翁仲正带着儿子赵充国在庭院中,他神色凝重,看着忙碌的下人搬运粮草物资,转头对赵充国说道:“充国啊,如今大汉与匈奴局势紧张,前线战事一触即发,粮草便是那决定胜负的关键。”

赵充国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问道:“父亲,为何粮草如此重要?”

赵翁仲停下脚步,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将士们若没了粮草,便如无水之舟,寸步难行。咱们精心筹备的这些粮草,能让前线的将士们吃饱有力气,才能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赵充国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亲,我明白了,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为大汉效力。”

赵翁仲欣慰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好,不过这押运粮草之路也绝非坦途,一路可能遭遇匈奴的袭击,困难重重。但咱们身为大汉臣子,肩负着这重任,就绝不能退缩。”

赵充国握紧了拳头:“父亲,我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守护大汉边疆。”

赵翁仲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期许:“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先。”

三十万汉军在几位大将的率领下,悄然出塞,驻屯马邑城。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匈奴单于在进军途中,察觉到了异样,在即将进入汉军埋伏圈时,迅速率军逃归。王恢因未按计划出击,主战无功,最终被下狱,自杀身亡。

这场 “马邑之谋” 虽以劳师纵敌宣告结束,却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此后,汉朝与匈奴战争不断。尽管汉军收复了河南旧地,取得进军漠北的胜利,但长年的战争让汉朝国库空虚,人马疲惫。而匈奴的南侵骚扰也时有发生,边境百姓依旧饱受战乱之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