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 第4章 矢志卫疆:赵充国的成长征途

随着岁月的车轮缓缓转动,赵充国如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渐渐出落成挺拔的少年。这日,阳光宛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上邽城的每一个角落。赵充国与小妹赵倩、小弟赵子声正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专注地诵读着竹简上的文字。微风拂过,带起书页的沙沙声,为这份宁静的氛围添了几分惬意。

突然,远处烽火台狼烟顿起,滚滚浓烟如狰狞的黑龙,直上云霄。凄厉的号角声紧随其后,划破天际,带着令人胆寒的紧迫。赵充国手中的竹简“啪”地滑落,心中猛地一紧,多年来对匈奴侵扰的恐惧与警惕瞬间被点燃,他知道,匈奴又来犯了。

屋内,父亲赵翁仲神色凝重,原本坚毅的脸庞此刻布满阴霾。他迅速转身,大步迈向屋内收拾行装,沉重的脚步声敲打着家人的心弦。赵充国和小妹脚步匆匆,紧跟在父亲身后,眼中满是担忧。赵翁仲停下手中动作,张开宽厚的臂膀,将孩子们紧紧拥入怀中,在他们额头一一落下深情的吻。声音略带哽咽却又无比坚定:“充儿、倩儿、声儿,要听妈妈的话,爸爸去打匈奴,很快就回来。”

赵充国双手死死抱住父亲的腰,眼中闪烁着不安与好奇,问道:“爸爸,匈奴人是什么样的人呀?”

赵翁仲神色严肃,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地说:“他们是坏人,见人便杀,逢物便抢,就像大灰狼一样。你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去打匈奴,保护百姓。”

赵充国用力地点点头,稚嫩的脸上满是坚定:“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去打匈奴人!”

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赵君真大步跨入院中,看着赵翁仲一身戎装,焦急地说道:“街上议论纷纷,匈奴人又入萧关了!看你这边正在准备,马上就要出征了,特来为你送行。可得保重呀!”

赵翁仲感激地看着弟弟,双手抱拳:“弟弟,今日见烽火再起,心急如焚。哥哥一家就靠你关照了,大恩铭记于心!”

赵君真上前一步,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有我在,不会让嫂嫂和孩子吃亏的。”

赵翁仲转身走向妻子,眼中满是愧疚与不舍,千言万语在喉间打转,最终化作一句:“多保重,照管好孩子们。”

赵翁仲的妻子眼眶泛红,强忍着泪水,伸手轻轻为丈夫整理了一下衣领,柔声道:“你在战场上也要千万小心,我们都盼着你平安归来。家里有我,你别操心。”她努力扯出一丝微笑,试图让丈夫安心。

赵翁仲翻身上马,战马一声嘶鸣,前蹄高高扬起。在妻儿不舍的泪眼中,赵翁仲一夹马腹,毅然奔赴战场,扬起的尘土渐渐模糊了他的身影。

此后,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赵充国母亲总会坐在床边,借着摇曳的烛光,轻柔地给他讲述父亲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那些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故事,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赵充国幼小的心灵,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向往英雄、渴望保家卫国的种子。

“儿啊,你父亲在战场上可英勇啦,他挥舞着长戟,杀退了一个又一个匈奴兵,保护了好多好多百姓呢!” 母亲温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眼中满是对丈夫的骄傲与思念,思绪仿佛也飘回了往昔。

“娘,我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去打坏人,保护大家!” 小赵充国握紧小小的拳头,眼神中透着坚定,稚嫩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上邽城的日光,依旧柔和地洒在青石板路上。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充国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忱,每日天刚刚放亮,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色,他便起身来到庭院,开始训练环首刀和长戟。在曾祖父赵仲况和祖父赵圣的悉心指导下,他的技艺愈发精湛。

曾祖父赵仲况,身形虽已佝偻,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闲暇时光,赵充国常与曾祖父对坐于庭院之中,下六博棋。棋盘之上,棋子相互交错,宛如一场无声的战争。

曾祖父一边落子,一边讲述着棋局中的谋略与智慧:“充儿,这一步棋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就如战场上的佯攻,能迷惑敌人,为我方创造战机。”

赵充国则全神贯注,目光紧紧盯着棋盘,认真聆听,不时点头,从中领悟着为人处世的道理,思索片刻后说道:“曾祖父,那我若像在这棋局中一样,提前设下埋伏,是不是就能像您说的,在战场上出奇制胜?”

曾祖父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笑道:“正是如此,充儿,你能举一反三,将来必成大器。”

祖父赵圣,曾任谏议大夫,是皇帝身边的谋士,博古通今,金声玉振。如今告老还乡,回到上邽,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孙子身上,充当起赵充国的启蒙老师。祖父赵圣与赵充国一同坐在书房之中,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墙壁上挂着历代名将的画像。祖父轻轻翻开泛黄的史书,讲述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充儿,你看这远古时期,炎黄与蚩尤在逐鹿之野展开激烈交锋,那战场上喊杀声震天,蚩尤部落虽凶猛,但炎黄部落凭借智慧和团结,最终取得胜利。”

从炎、黄部落反目,在阪泉展开的激战;从黄帝三战三捷,统一炎帝部落,组建华夏为主的部落联盟,到吴越之争中勾践卧薪尝胆的坚韧;从战国七雄争霸的硝烟弥漫,到秦的统一与灭亡,再到汉室的中兴。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个个英勇无畏的斗士,仿佛在赵充国眼前一一浮现,令他如痴如醉,心潮澎湃。特别是战争中纵马驰骋的场面,鸣战击鼓的英雄,成为了他心目中的偶像,他迫不及待地渴望自己能指挥千军万马,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建功立业,因此学习起来格外用功。

赵圣深知对孙子教育的重要性,对《管子・权修》中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的道理深信不疑。于是,将赵充国送到郡学,接受系统的教育。赵充国来到郡学,拜见了先生。这位先生,是一位绝学之士,道德文章堪称一绝。赵充国生得凤目蛾眉,方口大耳,鼻如悬胆,唇若涂朱,相貌堂堂,先生见了,心中顿时生出几分喜爱,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你就是赵充国吧,果然一表人才,希望你在郡学能潜心向学,有所成就。”

赵充国赶忙拱手行礼,恭敬地说道:“先生,学生定不负您所望,定当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报效国家。”

郡学的学习生活,对赵充国来说,既充满着浪漫的憧憬,也伴随着艰辛的付出。每当他踏入郡学的大门,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他天资聪颖,勤奋刻苦,那些浩繁的《六经》,他不仅能倒背如流,还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深受先生的赏识,也时常引来同学们的羡慕。

学习兵书,是赵充国最大的爱好。尤其是《孙子兵法》,他爱不释手,反复研读,对书中的妙计,如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计而后战”“不足者守有余”“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穷寇不可追”“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等,不仅能倒背如流,更有着惊人的理解。

赵充国对任何问题,都有着追根究底的精神。一日,郡学先生在课堂上诵读一段课文,赵充国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恭敬地问道:“先生,这段文字是什么含义?请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让原本喧闹的课堂瞬间鸦雀无声。先生板着脸,手持戒尺,缓缓走到赵充国面前,厉声问道:“你能背诵吗?”

赵充国镇定自若,声音洪亮地回答:“能。”

先生说:“好,那你就背诵给我听。”

赵充国朗朗地背诵起来:“子夏曰: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先生原本打算重重地处罚赵充国,打他二十戒尺。但转念一想,赵充国与众不同,他天资聪颖,有着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赋,心中不禁对他生出几分喜爱。于是,摆摆手,让赵充国坐下,耐心地解释起来:“子夏说,看重品德,不看重姿色,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不惜献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可靠。这样的人,虽说没专门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书中的道理,我原想等你们长大了再讲,没想到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求知欲,想必领会得会更多。” 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赵充国静静地听着,眼神专注,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下课了,几个同学围过来,拍着赵充国的肩膀问道:“你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

赵充国一脸认真地回答:“我爷爷说,不懂就要当场问老师,为了弄明白道理,即使挨打也值得。”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赵充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业日益精进。但他每天仍不忘前往城外,练习武技。晨曦中,弯弓搭箭,箭矢如流星般射向靶心;夕阳下,他挥舞着长剑,身姿矫健,剑影闪烁。他深知,只有文武兼备,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