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94章 涡村燃众志 情厚守家园? 共克艰难路 明朝绮梦圆

我站在那儿,望着这群怀揣着滚烫梦想的乡亲们,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恰似儿时喝了娘亲手熬的米汤,暖彻心扉。抬眼望去,摇曳的火光映照着他们质朴的面庞,岁月与劳作在这些脸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可此刻,每一双眼睛里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我深知,有了这帮乡亲们的热忱与陪伴,茅山涡这片土地的未来,定比夏日饱满的稻穗更加丰盈,比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还要璀璨。

“瞧瞧咱们这些兄弟姐妹,一个个都像那田地里坚韧的庄稼,任它风吹雨打,心中的信念比磐石还坚硬!茅山涡有你们在,就有了根,有了魂!往后的日子,怎能不红火?” 我微微抬起下巴,眼中满是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深情,每一个字都仿佛从灵魂深处迸发而出,既暖人心扉,又催人奋进。

乡亲们听了,脸上纷纷绽放出笑容。那笑容里,有对过往艰辛的释怀,有对未来生活的热切期盼,更有对彼此间那份不离不弃情谊的珍视。大壮叔咧开嘴,露出一口黑黄的牙齿,高声喊道:“那可不,只要大伙齐心协力,啥困难能挡住咱们?” 旁边的二婶也连忙点头,眼角的鱼尾纹里都藏着笑意:“没错,往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他们心里明白,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茅山涡的明天,定会像那丰收的季节,遍地金黄,处处洋溢着希望。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唯有这份淳朴而真挚的情感,在茅山涡的每一寸土地上缓缓流淌,滋养着这片大地,也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窝。

茅山涡的夜,被星星点点的火光和熊熊燃烧的篝火照得通明,宛如老天爷亲手铺展开的一幅绚丽画卷。在咱们这地方,一到夜晚,就宛如翻开了一本故事书,每个人都是书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缺了谁,这故事都难以完整。

老少爷们儿围坐在火堆旁,脸上的笑容比那跳跃的火苗还要温暖。李大爷吧嗒着旱烟袋,烟袋锅子一明一灭,慢悠悠地讲起祖上传下来的老故事:“想当年啊,咱村闹饥荒,那日子苦得没法说。可大伙谁也没抛下谁,相互帮衬着,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旁边几个年轻小伙听得入神,不时追问几句。还有人哼着自家地头编的小调,那股自在与满足,就像品尝着自家地里长出的甜玉米,心里甜滋滋的。这些汉子们,看似粗犷,实则内心细腻,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让人听了,心里暖烘烘的,如同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之下。

妇人们也没闲着,手里麻利地纳着鞋底,嘴里还不忘和邻里唠家常。张婶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跟王婶念叨:“我家那小子,最近念书可上心了,老师都夸他呢。” 王婶笑着回应:“那敢情好,以后准有出息。” 她们聊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可每一句话都透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她们的眼神里,既有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日子的期许,那份坚韧与温柔,恰似茅山涡潺潺流淌的溪水,绵绵不绝,润泽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孩子们则在火光下欢快地追逐嬉戏,那清脆的笑声如同山涧的清泉,纯真无邪,让人忍不住跟着嘴角上扬。小虎子手里拿着用秸秆编的小风车,在人群中穿梭奔跑,风车呼呼地转着,他边跑边喊:“看我的风车,飞得最高啦!” 他们的小手,或是指着天上闪烁的星星,或是拉着大人的衣角,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那份童真,比夜空中的星光还要耀眼,照亮了茅山涡未来的道路。

咱们茅山涡的人啊,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每个人的故事,都如此生动、细腻,仿佛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庄稼,扎根深厚,让人看了、听了,都忍不住为之动容,想要为这片土地、为这些可爱的人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我缓缓踱步走上那用土坯搭建的讲台,眼神中既有山里清泉般的温柔,又带着岩石般的坚定,将台下的乡亲们逐一打量。他们的脸,被太阳晒得黑红,那一道道皱纹里藏着汗水与泥土的气息。可他们的眼睛,却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明亮而有神,透着干完一天活儿后的疲惫与满足,更有对明日生活的热切盼望。

我站稳脚跟,深吸一口田间的清风,那气息在胸腔里进进出出,沉稳得如同老黄牛耕地。接着,我开口说话,声音不高不低,恰似秋天熟透的玉米棒子,饱满、厚实,还带着一丝沙沙的质感,直直钻进人们的心底。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窝里掏出来的,滚烫滚烫的,能暖到人的骨头缝里去。

“乡亲们啊,” 我一开口,就如同老村长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唠家常,亲切无比,“咱们都是靠土地吃饭的人,日子确实苦了些。可看看身边的一切,哪一样不是咱们用汗水换来的?虽说累得够呛,但心里那份踏实和满足,比啥都珍贵!”

这话一出口,台下的乡亲们纷纷抬起头,眼睛里多了几分光亮,少了些许疲惫。他们知道,我讲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每一句都能戳中大家的内心,让人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干活儿的劲头也更足了。

就在这时,村头小卖部的刘大叔,这位热心肠的汉子,拎着几大袋子自家炒的瓜子和花生走了过来,笑着大声喊道:“大伙聊得这么起劲儿,来,吃点瓜子花生,边吃边唠!” 说着,他把袋子往人群中一放,大家纷纷伸出手去抓,嗑瓜子的 “咔咔” 声与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为这个温馨的夜晚增添了更多的烟火气息。而茅山涡的故事,也在这欢声笑语中,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就拿村里的土地划分来说,前阵子就起了一场不小的争执。村西头的老赵家觉得自家的地被划少了,和隔壁老钱家闹得不可开交。两家原本关系不错,可这事儿一出,见面都不打招呼了。有一回,双方差点动起手来,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这时候,村里的老支书站了出来。他把两家人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知道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吧?当年两家为了一堵墙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张家主动让出三尺地,吴家也跟着让出三尺,才有了如今传为佳话的六尺巷。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这点地伤了和气,值得吗?” 老支书的话,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两家人的心里。他们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最终,老赵家主动提出重新丈量土地,要是真少了,也不再计较。老钱家也觉得自己之前太计较,两家握手言和,关系又恢复如初。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邻里之间,和为贵。

还有一次,村里决定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可涉及到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一开始,有些村民不太乐意,觉得自家的地被占了,损失太大。这时候,村里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给大家讲修路带来的好处。他们说:“就像那《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讲的,要是只看眼前利益,过度砍伐树木,最后村庄被洪水冲走,什么都没了。咱们现在修路,虽然暂时占了点地,但以后交通方便了,能把农产品卖出去,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经过一番劝说,村民们纷纷同意让出土地。

在这过程中,也有一些矛盾和争吵。比如,在确定公路路线时,有的村民希望从自家门口经过,方便出行,可这样会增加修路成本。于是,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有人说:“不能只想着自己,得顾全大局。” 也有人反驳:“那也不能不顾我们的实际需求啊。” 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考虑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尽量照顾到个别村民的需求。

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我越发觉得,茅山涡的人们就像一群在风雨中并肩前行的行者,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互理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而茅山涡,也会在这种不断解决矛盾、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