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95章 涡村燃热望 众志破艰难? 力聚驱迷雾 明朝绽丽颜

“乡亲们啊!” 我像个即将出征的将军,一步跨上那用几块大石头和木板仓促搭就的 “演讲台”,这台子在我脚下微微摇晃,恰似此刻我们这命运未卜的村庄。我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胸腔中那股翻涌的热流,清了清已然沙哑的嗓子,随后开腔,声音裹挟着无尽的力量,好似从古老地层深处迸裂而出的岩浆,在这傍晚的空气中横冲直撞,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落地生根。

我猛地抬起那布满老茧、犹如枯树枝般的手,指向天边。此时,太阳恰似一位被生活重担压垮的老农,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西沉,没了白日的精气神,周身泛着红彤彤的光,懒洋洋地将余晖洒向大地,给我们每个人都披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金色薄纱,可这暖烘烘的感觉,却驱散不了我心底的忧虑。“大伙瞅瞅这天边儿,太阳快落山了,红得像咱地里熟透的西红柿。有人瞅见这景儿,心里或许就犯嘀咕,觉得咱这公益的庄稼活儿算是到头了。我今儿个把话撂这儿,那可差得远嘞!咱这才刚把锄头插进土里,真正的丰收大戏,连个开场锣鼓都还没敲响呢!”

我迈着大步,在人群前来回走动,脚步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目光似两把火炬,带着关切与决绝,一寸一寸扫过每一位乡亲的脸。他们的面庞,或苍老、或年轻,可无一例外都刻满了生活的沧桑。“你们瞧瞧,这脚下的土地!” 我猛地蹲下,双手深深插入泥土,仿佛要与大地融为一体,“它可不只是一堆土,这里头浸透着咱们祖祖辈辈的汗水,比咱家那老黄牛还实在呐!想当年,山里路不通,为了运出山货换些生活用品,男人们用扁担挑着上百斤的担子,一走就是几十里山路,肩膀磨得皮开肉绽,鲜血染红了衣衫;女人们就在后面跟着,一步一挪,帮忙扶着担子,给大伙打气。那时候,咱们咬着牙,愣是没一个人喊过苦。好不容易盼来修路的机会,咱们又全员上阵,搬石头、填路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谁都没打过退堂鼓。咱们就像那地里的庄稼,根扎得深,心连得紧,任他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今天这日头一落,不是结束,而是一场全新征程的起点,是咱们用汗水浇灌的希望,正迫不及待地往外冒尖儿呢!”

“咱们庄稼人,手糙心热,干啥事儿都讲究个实实在在。” 我几步冲到田边,粗糙的手指先指向远处那连绵起伏、犹如巨龙横卧的山峦,又迅速移向近处那绿浪翻滚、生机勃勃的田野,“你们看那远处的山,近处的田,哪一处不是咱们用汗水泡出来的?过去遇上旱天,为了保住庄稼,咱们一桶一桶地担水浇田,从早到晚,肩膀压得生疼,脚底磨出了一层又一层水泡,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咱做公益这事儿,可不是图个啥虚名,是打心眼里想为这片土地,为咱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现在啊,咱们要干的,是更有劲儿的活儿,是要让这好日子,像这地里的庄稼一样,一年比一年旺,一年比一年红火!”

“所以说,乡亲们,别觉得累了就打退堂鼓,更别觉得事儿干完了。咱们这才刚起步,手挽手,肩并肩,继续往前冲!” 我攥紧拳头,在空中狠狠挥舞了一下,那股子劲儿仿佛要把这压抑的空气都撕裂,眼神坚定得如同寒夜中永不熄灭的北极星,“等到明儿个太阳再升起来,咱们又是一身的力气,继续在这片热土上,种出更多的希望,创造更多的奇迹!”

我顿了顿,眼睛像探照灯一般,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寻着,渴望找到那些能与我心灵相通的眼神,与他们来一场灵魂的碰撞。“咱茅山涡啊,这块地儿,以前就像个沉睡不醒的病人,病恹恹的,没一点生气,大伙心里头都憋闷得慌。可瞧瞧现在,全靠大伙一滴滴汗珠子摔八瓣儿,一串串眼泪珠子往土里渗,它这才慢慢缓过神来。” 我微微仰头,望向村子里新盖起来的房屋,那一排排整齐的房舍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可我的心头却涌起一丝隐忧,“这地儿的活过来,不光是房子一砖一瓦立起来那么简单,那是心窝子里头的火苗子又旺了,是盼头儿又亮堂了。可这火啊,要是不小心,也容易烧过头,咱得时刻警醒着。”

“这条路啊,长得很,也险得很,它不单是咱们手头上的活儿,更是要咱们一辈接一辈,从日头刚冒头到天边儿挂晚霞,心里头都得装着它,得有那么一股子劲儿,就像地里头那庄稼,不管风吹雨打,心一横,根儿就扎得更深,叶子就绿得更旺。” 说着,我指了指不远处正弯腰锄地的老张头,“就像老张头,一辈子跟这土地打交道,手上的茧子厚得能当鞋底,摸上去糙得很,可你瞧他那眼神,亮堂着呢,那是对这片土地的爱,深到骨头缝儿里去了。咱们茅山涡的重生,就得靠这样一颗颗实心实意,愿意为它流血流汗流泪的心啊!可人心呐,有时候也像这天气,说变就变。”

这时,人群中传来一阵嘈杂声,我循声望去,只见村里的二柱子和三狗正争得面红耳赤。二柱子涨红了脸,大声嚷道:“我就说这公益项目,不能光听上面的,咱得为自己多想想。这地都种了一辈子了,凭啥说改就改?” 三狗也不甘示弱,脖子上青筋暴起:“你懂啥?不改,咱这穷日子啥时候是个头?上面的政策是为咱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周围的乡亲们也分成了两拨,有的支持二柱子,有的帮衬三狗,现场一片混乱。

我赶忙走过去,大声说道:“都别吵了!听我说!” 众人见我过来,渐渐安静下来。我看着二柱子和三狗,语重心长地说:“二柱子,三狗,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咱这土地,是咱们的命根子,祖祖辈辈都靠着它生活,不能轻易动。可三狗说得也没错,咱们要是一直守着老法子,不跟上时代的步子,这穷帽子就永远摘不掉。就好比那刻舟求剑的故事,船都走了,还在原来的地方找剑,能找得到吗?咱们也不能守着老黄历过日子啊。”

二柱子听了,低下了头,嗫嚅着:“我也不是不想改,就是怕改了没好结果,一家人咋活啊。” 三狗也缓和了语气:“柱子哥,我知道你担心啥,可咱不试试,咋知道不行呢?” 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是啊,乡亲们,咱们不能怕改变,也不能盲目改变。咱们得在这中间找到个平衡点。就像那拔河比赛,两边都使劲儿,绳子才能稳住,咱们得一起使劲儿,才能把这日子过好。”

周围的人都沉默了,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抬头望向远方,目光穿透了眼前的山水,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模样,眼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有憧憬、有坚定,可也有一丝迷茫。

“你们瞅瞅,” 我的声音微微颤抖,透着股子压抑不住的劲儿,像是在心里头烧着一团熊熊烈火,“等咱们再踏上这片黄土,嘿,那可不是光看着房子新了、路平了那么简单。咱们能看见的,是乡亲们脸上那花儿一样的笑,是从心底里头冒出来的乐呵,那是咱们用汗水浇出来的花儿,用爱暖热的心窝子。到时候,村里的小学扩建了,有了崭新的教室,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老师们也都是从外面请来的优秀人才,教孩子们唱歌、画画、跳舞,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村里还建了卫生所,有了专业的医生,头疼脑热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去县城看病了。想想那光景,多美啊!就像是春天里,满地的庄稼苗儿绿油油的,风一吹,那波浪似的,直晃人眼。咱们的心啊,也跟着那绿浪一块儿翻腾,热乎乎的,暖洋洋的。可这美好的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咱们一起拼出来的,还得一起守下去。”

“乡亲们啊,这就是咱们的力量,是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就像老张家那口井,一开始也就是个小水坑,可老张头一瓢一瓢地舀水,孩子们一捧一捧地添土,一滴水一滴水地攒,早晚能满。咱们的路,也是这么走出来的,不管前面是山还是河,只要咱们肩并肩,手拉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可有时候,这人心不齐,就像那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没了。咱们得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说着,我转头望向旁边的老张头,老张头直起腰,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擦汗,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此刻正洋溢着满足和希望的笑容,深深的皱纹里仿佛也填满了阳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丰收的景象。“看老张头那样儿,多实在!他心里头有咱们这片地,有咱们这群人,所以他不怕苦,不怕累。咱们也都是一样,只要心里头有光,脚下就有路,啥难事儿都不叫难!可这光,有时候也会被乌云遮住,咱们得互相提醒,互相照亮。”

这时,人群中响起一个粗粝却响亮的声音,是村里的老李头,他眼眶泛红,像是刚被风沙迷了眼,声音略带沙哑地说:“娃啊,你说得对!咱这一路走过来不容易,可看到现在的变化,值了!以后咱就跟着你,接着干!” 老李头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乡亲们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嘴里念叨着:“对,接着干!”

我看着大家,心中满是感动,眼眶也有些湿润了,像是被这傍晚的雾气染了一般:“谢谢乡亲们!有你们这句话,咱啥困难都不怕!明儿个,咱们就接着甩开膀子干,让咱茅山涡越来越好!可在这之前,咱们得把心里的疙瘩都解开,把这路走得更稳。”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我们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金边,可这光芒下,却隐藏着无数的故事与挑战。我们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怀揣着梦想,也背负着责任,未来的路还很长,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茅山涡这片土地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