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14章 村田议改途 新旧起纷殊 守本求新处 明朝富梦苏

哎!这世道,活脱脱像老天爷随手打翻的调色盘,说变就变,没个准儿。风险呢,恰似田埂上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算把它们连根拔起,没几天又能在原地冒出来。咱们庄稼人,可不能像那被圈在栏里的老牛,只知道守着眼前这几亩薄田,一成不变地过活。得像苍鹰一样,冲破云层,看看外面的世界,琢磨着怎么让地里的收成翻番,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猛地将手中磨得发亮的锄头往地上一戳,锄头稳稳地扎进土里,宛如在这片土地上立下了一道生死状。我抬手擦了擦额头豆大的汗珠,汗水顺着我这被岁月刻满故事的脸滑落,滴在脚下干裂的土地上,瞬间没了踪影。这土地,就像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无声地吞噬了无数庄稼人的汗水与心血。

我这张脸,皱纹里藏满了故事,每一道褶子都在诉说着往昔的酸甜苦辣。早年大旱时,我像个虔诚的信徒,跪在干裂的土地上求雨,那焦急的心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心头乱撞。丰收年景里,我也曾像个孩子般开怀大笑,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水,怎么也挡不住。可我的眼神里始终闪烁着不屈和好奇,就像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倔强闪烁的星辰,穿透生活的阴霾,试图探寻未知的曙光。

我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老蓝布衫,袖口因为常年挽起,已经变了形,像是被生活这双无情的大手肆意扭曲过。它露出我结实黝黑的臂膀,皮肤被日头晒得黑里透红,透着庄稼汉特有的野性与健康气息,仿佛是大地赋予我的独特勋章。胡须略显杂乱,早上出门匆忙,都没顾得上打理,每一根胡茬都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坚守着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执着。我那双布满厚茧的大手,就像两把历经岁月磨砺的铁铲,轻轻拍打着裤腿上的尘土,“噗噗” 几声,尘土飞扬,那声音仿佛是大地的叹息,又像是我内心深处的呐喊,有力而温暖。

“咱得往前奔,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得像无畏的战士,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老话儿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咱这心里头,得像春天的种子一样,揣着希望,盼着发芽,瞅着长大,冲破这土地的束缚,去拥抱广阔的蓝天。” 我边说边像巡视领地的王者,瞅了瞅周围。隔壁地里的二柱子正弓着腰薅草,听到我这话,直起身子,捶了捶酸痛的后腰,应和道:“老哥,你说得在理!咱是不能再按老一套来了。再这么下去,咱这日子就像没油的灯,越来越黯淡了。” 其他乡亲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投来赞同的目光,眼神里透着思索与期待,仿佛在这一瞬间,大家心中都燃起了对新生活渴望的火焰。

这时候,孩子他娘从田边小道走来,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给我送的晌午饭。她,就是村里典型的农家妇女,面容质朴得如同脚下的土地,眼角刻着岁月的痕迹,双手不住地在围裙上揉搓着,像是想把心中的不安都揉进那围裙里。那双历经风霜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深深的忧虑和不安,就像暴风雨来临前,鸟儿对巢穴的担忧。她的发丝被简单地挽成一个髻,几缕碎发随风轻轻飘动,添了几分乡间妇女的淳朴与坚韧,宛如田野里随风摇曳却始终扎根土地的麦穗。

“孩子他爹,这要是动了咱家地界上的那股子灵气,或是惊动了土里安息的老祖宗,可咋整哟!” 她走到我跟前,把竹篮放下,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我瞧了瞧她被日头晒得微微泛红的脸庞,额头上几道深深的皱纹,仿佛是岁月用刻刀精心雕琢的作品,讲述着无数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心里明白,她这是打心眼里敬畏这片土地,敬畏祖宗留下的规矩,就如同虔诚的教徒敬畏心中的神明。

“咱这地界,祖祖辈辈都讲究个风水,说是能保佑咱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要是动错了地方,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心里头那个慌啊,就跟天塌了似的。” 孩子他娘边说边不自觉地停下了手中正给我递水的动作,抬头望向远方那片金黄的麦田,眼中既有对丰收的渴望,也有对未知挑战的畏惧,恰似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对前方的光明既向往又害怕。我接过水,喝了一大口,安慰她道:“孩他娘,咱也不能因噎废食,时代变了,有些法子得跟着改改,总不能一直守着旧规矩,眼看着收成上不去吧。你想想,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让赵国变得强大起来;商鞅变法,让秦国走向繁荣。咱们不能固步自封,得顺应时势啊。”

正说着,村里的年轻后生栓子走了过来,他皮肤被晒得略显小麦色,眼神里闪烁着机灵与沉稳,仿佛能洞察世事又心怀敬畏,恰似那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依然能找准方向的灯塔。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袖子随意地挽起,露出结实的手臂,透着股子干练的劲儿,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刃,随时准备斩断生活中的荆棘。

“叔,婶子,我觉着咱得请个老把式来瞅瞅,这地界上的事儿,既要往前奔,也不能把老根儿给忘了。就像那大树,枝叶要向着天空生长,根却得深深扎在土里。” 栓子目光坚定地看着我们,言语里既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也有对传统的尊重与坚守。说话时,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自信,但更多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仿佛这片土地的命运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咱们不能光顾着往前冲,忘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和道理。得找个懂行的,既能给咱指条明路,又能让咱心里头踏实。就好比那盲人有了拐杖,才能在黑暗中稳步前行。” 他边说边环视四周,那双眼睛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心灵,激发起大家对未来的共同憧憬与信心,让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一股力量,如同春风唤醒沉睡的大地。

就在这时,村里的老顽固福伯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来,他的眼神里透着固执与不满。“哼,你们这些后生,就知道瞎折腾。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那是能随便改的吗?想当年,你爷爷那一辈,就是靠着老祖宗的规矩,才在这乱世中活了下来。你们倒好,说改就改,这不是忘本吗?” 福伯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如同夜枭的鸣叫,打破了原本和谐的氛围。

我看着福伯,心中涌起一股无奈,“福伯,时代不同了。您看那城里,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人家都在不断进步。咱要是一直守着老一套,这日子咋过?您总不想看着咱村的孩子,一辈子都被困在这几亩地里,没个出息吧?”

福伯气得直跺脚,“出息?什么是出息?守着祖宗的基业,那才是本分。你们这一折腾,怕是要把祖宗的福气都给折腾没了。” 说着,他剧烈地咳嗽起来,脸上的皱纹因为激动而更深了几分。

栓子赶忙上前扶住福伯,“福伯,您先消消气。我们不是要丢了祖宗的东西,只是想在这基础上,让日子过得更好。您想想,村里的王二,去年跟着外面来的技术员,改种了新品种的庄稼,收成比以前多了一倍呢。这说明改变不一定是坏事啊。”

福伯甩开栓子的手,“哼,那是他运气好。万一失败了呢?到时候一家人喝西北风去?” 此时,周围的乡亲们也开始议论纷纷,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福伯,认为祖宗的规矩不能破;一派支持我和栓子,觉得应该尝试新方法。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这时,村里辈分最高的五爷缓缓走来。他目光深邃,声音低沉:“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个村子靠烧制陶器为生,一直沿用老方法,产量低,质量也不稳定。有个年轻人想尝试新技法,却遭到全村人的反对。但他没有放弃,偷偷试验,最终烧制出了精美的陶器,让村子闻名遐迩。后来,大家才明白,守着旧规矩,只会固步自封。”

听完五爷的话,福伯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或许你们说得对,是我太固执了。但咱们得小心行事,不能坏了祖宗的根基。”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这场关于土地的争论,看似是种地方法的分歧,实则是传统与现代、守旧与创新之间的激烈碰撞。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既要尊重祖宗留下的传统,又要勇敢地面对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如同在汹涌的河流上驾船,既要借助水流的力量,又要掌控好方向,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接下来,请来的老把式会给出怎样的主意?我们能否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那条平衡的道路?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