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20章 涡村商变计 众意起纷纭 守旧迎新处 齐心向晓云

夕阳的余晖宛如一袭轻薄的蝉翼,毫无顾忌地倾洒在茅山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暖金色。老槐树下,这场足以改写村子命运轨迹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置身于人群之中,望着周围神态各异的村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

村民们如同众星捧月般围坐在一起,每一张脸庞都像是一部写满故事的书。有的如同陷入泥沼的困兽,低垂着头,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手指仿若失去意识般在地上胡乱划拉着,仿佛试图从这古老的泥土里抠出应对这场翻天覆地变化的答案,那动作里满是挣扎与不甘。我看到王二蛋便是这副模样,他本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靠着几亩薄田养活一家老小。可如今,听闻村子要搞大变革,他满心忧虑,害怕这一变,便没了安稳日子。就像《守株待兔》里那个农夫,习惯了旧有的生活模式,对未知的改变充满了恐惧,不敢迈出新的一步。

有的目光如炬,眼神中跳跃着共鸣的火花,频频点头,恰似伯牙遇见了子期,与旁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心有灵犀。张铁牛便是其中之一,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咱们村一直穷,不改变咋行?就像鲤鱼跃龙门,拼一拼,说不定就能过上好日子!” 他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繁荣的景象。

还有的则抬头远眺,目光似能穿透层层叠叠的田野与山峦,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未来画卷,憧憬着村子改天换地的模样,那眼神里的炽热与向往,仿若能将现实的阴霾驱散。

大壮,那身姿仿若村口那棵历经风雨却依然挺拔的老槐树,稳稳地站在一旁。他紧紧握着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那黑炭般的脸上,嘴唇抿成了一条坚毅的直线,仿佛在向未知的未来发出挑战,决意要为村子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他就像那传说中夸父,为了心中的光明,无畏地追逐着,哪怕前方荆棘丛生,也绝不退缩。我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大壮,你就不怕这一路艰难险阻?” 他转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我,说道:“怕啥!咱们不能像《郑人买履》里的那个人,死守着旧规矩,不知变通。村子要发展,总得有人站出来!”

翠花婶原本专注于手中的针线活儿,此刻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来。她的眼神里既有对熟悉家园即将改变的不舍,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又有对新生活隐隐的期待,恰似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手中的针线在夕阳下闪烁着微光,仿佛也在犹豫着是否要跟上这变革的步伐,就如同她此刻矛盾的内心。她轻声叹息道:“这村子,是咱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一下子要变了,还真舍不得。可又想着,说不定能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豆子则像一只欢快的小雀儿,兴奋得满脸通红,围着李伯不停地转圈,脚下扬起一小圈尘土,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投身到这场变革的大潮中去。他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李伯,咱啥时候开始呀?我都等不及啦!” 那股子冲劲,就像初出茅庐的少年,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毫无畏惧。

“哎,要是这地界儿一翻新,咱还能从土里扒拉出那份子老根味儿不?” 一位年轻媳妇忍不住开了口,她眼角挂着泪花儿,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听起来心里头跟那秋后的庄稼似的,沉甸甸的,全是对这片土地变脸的忧愁。她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裳,袖口挽得高高的,露出那双因长年劳作而略显粗糙的手,掌心布满了老茧,可手指间却透着股子灵巧劲儿,一看就是能在大地上绣花的好手。她的脸上挂着几分农家人特有的质朴和坚韧,额头的汗水在阳光下闪着光,就像是她心中那份对家园不变的情愫,炽热而明亮。她的担忧,恰似那守护着老巢的鸟儿,害怕巢穴被破坏,失去那份熟悉的温暖。

站在她边上的,是她那汉子,身形魁梧,皮肤被日头晒得黑里透红,脸上沟壑纵横,每一条纹路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和风雨的洗礼。他沉默地抽着旱烟,烟袋锅子里的火星一闪一闪,伴随着他有节奏的抽吸,烟圈儿一圈圈散开,像是他对未来的忧虑,既深沉又无力。但那双眼睛,却像是不灭的星光,透露出不屈和坚持,仿佛在说:“不管地怎么变,咱的生活怎么改,咱的根,扎得深着呢!”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然后看向媳妇,低声安慰道:“别怕,有咱大伙在,丢不了根。” 媳妇微微点头,用手背抹了抹眼角的泪花。这对夫妻,就像那古老大地上的两棵连理枝,相互依偎,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

这时,村里的教书先生王秀才踱步而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我想起那塞翁失马的典故,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村子的变革,看似打破了旧秩序,可谁又能说不是新希望的开端呢?咱们既要守住根,也得拥抱变啊。” 王秀才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众人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就在这时,村里的老顽固张大爷和年轻气盛的小虎杠上了。张大爷涨红了脸,大声吼道:“这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不能破,这地就得按老法子种,改啥改,改了还是咱的地吗?” 小虎则满脸不服气,反驳道:“张大爷,都啥年代了,还守着老一套,现在外面的世界都变天了,咱再不变,只能穷一辈子!” 两人互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这冲突,恰似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在村子的上空回响。

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原来是村里的老支书李伯缓缓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离老槐树几米远的地头,蹲下身子,右手轻轻攥着把黄土,那土从他指缝间缓缓滑落,像是流逝的岁月。他眼神里透着股子不屈的坚韧,眼神凝视着手中的黄土,仿佛在与土地对话。“咱庄稼人,不兴跟老天爷对着干,风调雨顺咱欢喜,天旱水涝咱也作得想法子。咱要做的,不是拦着那变化的大水车,而是牵着它的缰绳,让它顺着咱心想的道儿走。这地儿啊,得让它既记得咱老一辈的汗水味儿,还得能滋养出娃娃们的新梦想。” 李伯的话语,如同黄钟大吕,在众人心中回荡,他就像村子里的定海神针,用智慧和经验引领着大家思考未来。

我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这场关于村子未来的讨论,不正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吗?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既不能像《刻舟求剑》里的楚人一样,拘泥于过去,也不能盲目地追求变化,而忘却了自己的根。我们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就像茅山涡村的村民们,在变革的浪潮中,既要守住对土地的那份热爱与眷恋,又要勇敢地拥抱新的机遇与挑战。

夕阳渐渐西沉,茅山涡村的这场讨论仍在继续。在这古老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人性的挣扎与坚守,都在演绎着。而村子的未来,就像那即将升起的朝阳,虽充满未知,却也满含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