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22章 涡村槐下议 新策起纷争 众志消疑虑 明朝绮梦生

随着我 —— 李伯,沉稳而富有智慧的话语缓缓落地,村头那棵老槐树,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枝叶,似在为这即将开启的新篇低语。原本紧绷如弦的气氛,恰似被一阵裹挟着希望的春风拂过,渐渐松弛开来。村民们脸上那如墨云般的愁绪,开始缓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仿若破晓时分,从地平线渐渐升起的希望之光,以及若有所思的凝重神情。

张大伯,这位被岁月的刻刀在皮肤上雕琢出无数沟壑的汉子,他的每一道皱纹,都像是历史的褶皱,藏满了往昔的故事。他刚从那片被祖辈们的汗水浇灌了无数次的土地上劳作归来,身上那件洗得近乎褪色的布褂子,星星点点地沾着泥土,宛如一幅质朴的大地画作。他那双粗糙得如同老树皮般的大手,掌心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指甲缝里也嵌着洗不净的泥垢,仿佛在诉说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此时,他微微仰头,双眼闪烁着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渴望,恰似一位守望者,望着那遥不可及却又满怀期待的远方。他用力搓了搓手上的泥土,那泥土簌簌而落,声音粗犷却带着几分温情,恰似土地对子孙的喃喃细语:“咱们得想想法子,既不能忘了老祖宗留下的根,又得让这地儿活起来,让娃娃们有奔头。咱祖祖辈辈靠这片地养活,可不能在咱手里断了传承,得让日子越过越好。” 说着,他的目光投向远方那片广袤无垠的田野,像是要穿透时光的迷雾,看到未来那片金黄的丰收景象。

王婶子,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她就像村子里的一团火,走到哪儿,哪儿就热闹起来。此刻,她迈着小碎步匆匆赶来,手里还紧紧握着刚从自家菜园摘下的新鲜蔬菜,菜叶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她笑眯眯地插话道:“对头,咱得一边守着这绿水青山,一边想着咋让它变成金山银山。就像我种菜,既要保土保水,用那天然的井水浇灌,施的也是自家沤的农家肥,种出来的菜啊,绿莹莹、水嫩嫩的,城里人可稀罕着呢!拿到集市上,一会儿工夫就能卖个精光,咱也能赚个盆满钵满。这绿水青山啊,就是咱最大的本钱。” 王婶子边说边用手轻轻抚摸着菜叶,眼中满是自豪,那神情,仿佛在抚摸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

小李子,村里的大学生,他就像从村子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带着外面世界的新鲜气息又回到了这片土地。他穿着朴素却干净利落,一件简单的白衬衫搭配深蓝色的长裤,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藏着无尽的知识宝藏。他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把咱们的传统手艺和农产品推广出去,让外面的人知道,咱们这里不仅有故事,还有好货。比如说,村里张爷爷编的竹篮,精巧又耐用,网上肯定有人喜欢;还有李大娘晒的干菜,那味道,香得能把人肚子里的馋虫勾出来。咱们拍些照片、录些小视频,传到网上,订单说不定就像雪花片一样飞来。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又带动了发展。” 小李子越说越兴奋,手里比划着操作手机的动作,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未来的繁荣景象。

旁边,李大娘,一个慈祥的老人,坐在一张有些年头的竹椅上,手里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咱们村啊,就像这老槐树,根深叶茂。老槐树打我小时候起就这么粗这么壮,年年夏天给咱遮荫,风风雨雨都扛过来了。咱村也一样,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啥难关过不去?传统和现代,就像这树的根和叶,缺一不可,得让它们和谐共生。咱可不能丢了根去追那虚头巴脑的东西,得稳稳当当走好每一步。” 李大娘的眼神透着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与淡定,她的话,如同那老槐树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

孩子们也围在一旁,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他们虽然听不懂大人们全部的话,但能感受到那份积极向上的氛围,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你追我赶,嬉笑打闹,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更加美好的未来。有的孩子手里拿着用狗尾巴草编的小兔子,互相炫耀;有的在地上画着村子的模样,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他们就像村子里的希望种子,等待着春风的吹拂,茁壮成长。

我,小朱,二十郎当岁,正立在我脚底下那块又亲又热的黄土地上,脸蛋儿被日头晒得跟秋天的高粱穗子似的,红扑扑中透着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儿,脸上的沟沟坎坎,就跟这地里的垄沟一样,一条条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故事,讲着我对这方水土的痴情和汗水浇出的希望。

我那双眼睛,嘿,亮堂得跟黑夜里田埂上头的萤火虫似的,一闪一闪的,里头装满了对明天的盼头和对梦想的火辣辣追求。不怕风不怕雨,心里头有股子犟劲儿,就跟那春天里破土而出的嫩芽一样,瞅准了方向,就一个劲儿地往上窜,啥苦啥难都挡不住我那股子冲劲儿。

咱村里人都说,我这孩子,骨子里就带着咱庄稼人的实在和倔强,脸朝黄土背朝天,手上的茧子厚得能磨刀,可笑起来,比田里的花儿还灿烂,暖人心窝子。我啊,就像这地里头最结实的那棵玉米杆子,风雨里站着,霜雪里挺着,心里头揣着的,永远是那片金黄的丰收景儿,还有更远更宽的天地等我去闯哩!

我上身套着件洗得发白的 t 恤,瞅着旧,可干净利索,那是日头底下汗珠子一滴滴喂出来的故事。每次下地干活,汗水湿透衣衫,我就趁着歇晌的时候,在河边把衣服搓洗干净,晾干了再穿上,虽说旧了,却透着股子精气神。下身嘛,挂着条松快儿的牛仔裤,裤腿儿随手一挽,那股子自在劲儿,就像地里的野苗子,咋长咋有理。脚上蹬的,是一双跑遍了田埂的运动鞋,鞋面儿虽磨得见皮,走起路来却跟生了根似的,一步一个坑,踏得实诚,就像是踩着自家田里的土,直奔那心里头的美梦去。

这时候儿,我正跟几个老少爷们儿围坐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树荫子底下凉快,人心也敞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听着前辈们的想法,心里满是感触,忍不住开口道:“各位叔伯婶子,我觉得咱村潜力大着呢!就说咱村后那片果园,果子又大又甜,可不能光等着贩子来收,咱自己搞直播带货,让大伙尝尝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劲儿,城里人指定稀罕。再把果园周边拾掇拾掇,弄些桌椅,让游客能坐下歇歇脚,吃着果子,看看咱村里的风景,保准他们来了就不想走。” 我越说越激动,手在空中挥舞着,描绘着心中的蓝图。

这时,一直沉默的赵叔突然冷哼一声,打破了原本和谐的氛围:“哼,说得容易,搞直播带货,钱从哪儿来?设备呢?技术呢?就凭咱们这些泥腿子,能行吗?” 赵叔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大家热情的火焰上。

我皱了皱眉头,反驳道:“赵叔,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可以先凑钱买些简单的设备,村里不是有懂技术的人嘛,让小李子教教大家。而且,刚开始也不用太讲究,只要能把咱果子的好展示出去就行。”

赵叔却不以为然,他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说道:“你们年轻人啊,就是想得太简单。这风险太大了,万一赔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看啊,还是老老实实按老办法来,把果子卖给贩子,虽然赚得少点,但稳当。”

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李大娘放下手中的蒲扇,缓缓说道:“你们还记得‘塞翁失马’的故事吗?有时候,看似坏事,说不定是好事;看似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咱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不敢尝试新东西。就像这老槐树,经历了那么多风雨,不还是好好地站在这里吗?咱们村子也一样,得有勇气去闯一闯。”

听了李大娘的话,大家陷入了沉思。赵叔也重新坐了下来,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张大伯开口道:“我觉得小朱的想法不错,咱们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就像当年咱们的祖辈,不也是靠着一股子闯劲,才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下来的吗?咱们也得为子孙后代想想,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赵叔也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那…… 那要是真干起来,遇到困难咋办?”

我连忙说道:“赵叔,有困难咱们一起扛。只要咱们团结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而且,咱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慢慢摸索经验,等有了成果,再扩大规模。”

赵叔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许多:“好吧,那我就信你们一回。”

大伙听了,纷纷露出了笑容,眼中的光芒更亮了。老槐树下,他们的话匣子一开,那就是对咱这疙瘩明儿个的好日子,有说不完的热乎劲儿。

夜色渐浓,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若在默默关注着茅山涡村的未来。这场关乎村子兴衰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等待着下一个篇章的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