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31章 涡村谋变起 众志聚槐阴 异议齐心解 明朝梦可寻

“对,咱们得立马动起手来,细细盘算好每一步咋走,稳扎稳打,不能让脚底下空了。” 我,站在人群中央,脸上那一道道被岁月雕刻的皱纹里,藏着的是历经沧桑后的坚毅,恰似村里那座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老房子,见证过无数的变迁,却依旧坚守着这片土地。我一边说着,一边使劲卷起袖子,那袖子因常年劳作,早已硬邦邦的,每卷一下都仿佛在与往昔的艰苦岁月拉扯。露出的手臂,粗糙得如同干涸的河床,一道道青筋如同凸起的山脉,彰显着力量,诉说着多年来的艰辛与不屈,眼神中闪烁的决心,犹如寒夜中的火炬,不容置疑。

我伸出手,那双手布满老茧,摸上去糙得像村口那棵老槐树的树皮,可一旦握住别人的手,便能让人感受到从掌心传递出的温暖与力量,仿佛能紧紧握住所有人的信念。“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担子,是咱全村老少肩头的重任啊!大伙儿,咱们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咱庄稼人的智慧和汗水,一点一滴,把咱茅山涡村这块地界,浇灌成个让人眼馋的好地方!” 我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庄稼人特有的质朴与豪情。

这时,二柱子婶子风风火火地走了过来,她身材结实,脚步匆匆,一看就是常年在田间劳作练就的利落劲儿。她手里还攥着刚从地里摘下的新鲜蔬菜,菜叶上挂着的晶莹露珠,在夕阳的余晖下,如同细碎的钻石般闪烁。听到我的话,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因劳作而泛起的红润愈发明显,恰似熟透的苹果。“说得好,一尘…… 不,大兄弟!咱们女人也不含糊,织布做饭、田间地头,哪一样都能顶半边天。就说上次村里办丰收宴,咱们几个妇女从早忙到晚,杀鸡宰鱼、洗菜做饭,那宴席办得热热闹闹,大伙吃得开心,不也有咱们的功劳嘛!这次修村,咱肯定也能行!” 二柱子婶子的话语,如同她风风火火的性格,干脆利落,充满了力量。

不远处,小李娃一路小跑着凑了过来,他皮肤晒得黝黑,像被太阳亲吻过无数次,眼神里闪烁着好奇与希望,仿佛藏着无数个等待开启的宝藏。他额头上挂着汗珠,头发被汗水浸湿,一绺一绺地贴在头皮上,如同春雨后的嫩草。“对,叔伯婶子们,咱们年轻人也不能落后,学点新技术,搞点新花样,让咱村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外面的世界看看,咱们茅山涡村也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我最近一直在研究那个直播带货,好多村子的农产品都靠这个卖得火爆,咱村的特产一点不比别人差,只要咱掌握了技巧,准行!” 小李娃的话,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冲劲,仿佛一阵春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大家围在一起,有的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衣角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有的戴着斗笠,斗笠上还挂着几根刚从田边沾上的枯草,那是劳作的勋章;有的肩上还扛着锄头,锄头的刃口在夕阳下闪着光,那是与土地亲密接触的见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恰似那夕阳的余晖,温暖而明亮。

夕阳慢悠悠地撒下那软和和的金光,给咱茅山涡村披上了一层暖洋洋的纱衣。村口那棵老槐树,就像个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静地看着大伙儿,每一道年轮都仿佛在诉说着村子的过往。大伙儿呢,一个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裳,脸上刻着岁月的沟壑,那沟壑里像是藏着无数个田间劳作的故事,但眼里头亮堂堂的,跟那夕阳似的,暖人得很。

老李头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正摆弄着旱烟袋,手指熟练地装烟、点火,眯缝着眼,嘴角挂着笑,吐出的烟圈在夕阳下缓缓飘散,仿佛是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咱这村子啊,就像这夕阳,虽说不比正午日头烈,但暖和,有盼头。明儿个,我那几亩地要是再丰收些,娃儿的学费就不愁了。今年我种的麦子,那麦粒颗颗饱满,我天天守着,施肥浇水不敢有半点马虎,就盼着有个好收成。” 老李头的话,朴实得像田里的泥巴,却句句砸在人心坎上,道出了庄稼人最朴实的心愿。

旁边,张婶子坐在自家门口的矮凳上,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接过话茬,针线在她手中上下穿梭,如同灵动的鱼儿。她的脸上挂着温柔的皱纹,眼里满是慈爱:“是啊,老李,你家娃子争气,咱们村子的希望可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我这针线活儿,虽然不起眼,但一针一线都是给家里人添的暖。冬天的时候,我给村里的老人孩子做棉衣、棉鞋,看着他们穿上暖和和的,我这心里也高兴。就像那寒梅,在寒冬中绽放,给人带来温暖。” 张婶子的声音轻柔,却透着股子坚韧,就像她手里的针线,细密而有力,编织着村里的温暖与关怀。

不远处,小王叔刚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他皮肤晒得黑里透红,一脸憨厚。他放下手里的锄头,锄头 “哐当” 一声砸在地上,溅起一点尘土,那声音仿佛是他对土地的深情叩问。他擦了擦汗,用搭在肩上的毛巾使劲抹了一把脸,爽朗地笑道:“叔婶们,咱们这村子,有山有水有地,只要咱们心往一处使,啥难关过不去?我打算明儿个再开个网店,把咱这山里的好东西卖到山外去,让大家伙儿的钱袋子都鼓起来!我之前试着卖过几次自家种的水果,买家反馈都不错,就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要是大伙一起干,肯定能成!” 小王叔的话,带着庄稼人的实干精神,如同那坚实的土地,给人以踏实和力量。

还有那位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小刘,他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大家说话,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发言,时不时还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像是在构思着什么宏伟蓝图。他时不时抬头,眼神里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大家说的都好,咱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规划好长远的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茅山涡村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这两天收集了一些周边村子发展的成功案例,咱们可以借鉴借鉴,结合咱村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属于咱们自己的路。就像那开拓的先锋,带领大家走向新的天地。”

就在这时,村里的老学究孙大爷拄着拐杖走了过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们知道为啥咱们村子叫茅山涡村吗?传说当年,茅山道士在此地降妖除魔,那妖怪最后化作一道漩涡,消失不见,为了纪念此事,便有了这村名。咱们村子就像这故事一样,历经磨难,却总能化险为夷。如今,咱们也要像那道士降妖一般,攻克眼前的困难。” 孙大爷的话,如同古老的钟声,在人们心中回荡,唤起了大家心底深处的勇气与信念。

“哎,说干就干,咱们这地界儿,得从哪块石头先搬起嘞?” 老李头儿眯缝着眼,额头上几道深深的皱纹仿佛记录着岁月的风霜,他手里还攥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旱烟斗,轻轻在石头上磕了磕,烟灰簌簌落下,眼神里满是对实打实干活的热切期盼。他身旁,张婶儿正用围裙擦着手,围裙上沾满了刚才做饭时沾上的面粉,一脸实在样儿,嘴角挂着笑,眼里却闪着精明:“是啊,咱得合计合计,不能瞎忙活,得找那最碍事儿的田埂子先给它捋顺了!我看村头那块地,排水一直不好,每次下大雨庄稼都要淹,咱先把那排水渠修修,咋样?”

大伙听了,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气氛热烈得很。可这时,村里的老顽固赵大爷却冷哼了一声:“修啥修,咱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了,哪有那么多讲究。再说了,修渠得花多少钱,这钱从哪儿来?” 赵大爷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让气氛冷却了下来。

小李娃一听,急了:“赵大爷,时代不同了,咱们不能再守着老一套过日子了。您想想,要是不把排水渠修好,每年庄稼都被淹,咱们的收成能好吗?咱们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啊!”

赵大爷却把脸一板:“你个小毛孩懂啥,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不知道咋过日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我赶忙站出来打圆场:“赵大爷,小李娃说得也有道理。咱们村子要发展,确实得做出一些改变。修渠的钱,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发动大家捐款,再去争取一些上面的扶持资金。而且,咱们一起出力干活,也能省下不少工钱。这不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咱们村子的未来啊。”

这时,孙大爷也开口了:“赵老弟,你还记得当年咱们村子闹饥荒,要不是大伙齐心协力,互相帮扶,咱们哪能熬过那难关?现在也是一样,村子要变好,就得大家一起努力。”

赵大爷听了,沉默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唉,行吧,我听大伙的。”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大家又重新热烈地讨论起分工和筹集物资的事情。

在这夕阳下,老槐树下,一群性格迥异却又紧密相连的村民,用他们最朴实无华的语言,编织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每一个字都戳人心窝子,暖人肺腑。可未来的路还长,他们在这变革的道路上,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抉择,是携手共进,还是分道扬镳?而这茅山涡村,又能否在时代的浪潮中,实现他们的梦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