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188章 涡村日映辉,老少志齐飞。协力修通路,丰年笑语归 。

我立在茅山涡的土地上,日光毫不吝啬地倾洒,给世间万物披上一层金纱。李大伯挨着我站定,手中镰刀磨得发亮,刀刃在日光下寒芒闪烁,似在低诉往昔无数个丰收季。他脸上挂着慈祥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炽热的爱,以及对生活的满足。

“我啊,你这话说得在理。咱们这辈子,虽说没干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了好庄稼,养出了好孩子,这便是咱们最大的幸福。” 李大伯微微顿了顿,目光越过我,投向远方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似已瞧见丰收时的盛景,“咱们齐心协力,定要让这茅山涡成为人人称羡的好地方!”

我正沉浸在李大伯的话语里,小芳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她手里握着智能手机,屏幕上还留存着刚拍摄的村里美景。她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眼睛里灵动的光芒仿佛藏着无数新奇想法。“是啊,我哥,我要用镜头记录咱们村的每个美好瞬间,传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咱们村的变化。上次我拍的丰收节视频,在网上可火了,好多人留言说想来咱们村看看呢。咱们新时代的农民,不仅要会种地,还要会传播正能量!” 小芳一边兴奋地说着,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手机。

这时,奶奶迈着蹒跚的步子走来。她眼角的笑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道纹路,都在讲述她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漫长岁月。她轻轻拍了拍我沾着泥土的手背,手上的老茧摩挲得我手背发痒。“尘儿啊,你小子说得对。咱们这村子,虽说钱包不鼓,但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劲儿,比城里那些金光闪闪的玩意儿强多了。现在国家讲的共同富裕,不就是咱们老辈人常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就说去年,你张叔家儿子考上大学,学费差一大截。村里的人知道后,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没几天就凑齐了。张叔感动得眼泪都出来了,逢人就夸咱村好。”

听着奶奶的话,我思绪万千。我身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袖子高高挽起,粗壮的手臂见证了我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汗水。我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笑容里既有对奶奶的尊敬,也有对未来满满的信心。“奶奶,您说得对,咱们村这股子劲儿,比啥都硬气!现在国家政策好,咱们年轻人脑子也活,电商、直播啥的,都得跟上时代步伐,让咱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像上次咱们直播卖村里的土鸡蛋,一晚上就卖出去好几百箱,把大家高兴坏了。”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斑驳地洒在祖孙俩身上。奶奶的头发被微风轻轻吹乱,几缕银丝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她脸上沟壑纵横,却掩不住那份慈祥与坚定,恰似这片土地,虽历经风雨,却总能孕育出希望。

我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这时,李大伯手里把玩着科技感十足的电子烟,轻轻一吸,淡蓝色烟雾缭绕升起,映衬着他那布满风霜却依然坚毅的脸庞。“我记得,你还刚冒芽的时候,村里头谁家里要是遭了灾,或是有个病啊痛的,不用你多说一句,隔壁老王头家的媳妇,村东头老李家的汉子,还有村西头那王婶子,一个个跟装了弹簧似的,嗖的一下就窜到你家来了。有的帮着张罗吃的,有的忙着找医生,还有的陪着你娘说话解闷儿,那份儿情谊,比亲兄弟姐妹还亲。”

李大伯陷入回忆,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那时候,咱们手头紧,家里没啥值钱物件儿,但心里头热乎劲儿,比冬日里的暖阳还暖和。咱们聚在一起,围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啃着从自家地里摘来的玉米,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那日子,过得简单却满足。咱们说的**,它不单是书本上的大道理,它就像咱村口那棵老槐树,根深叶茂,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村里人。”

正说着,村里的几个孩子嬉笑打闹着跑了过来,他们手里拿着自制风筝,风筝上画着心中的茅山涡,有金黄的稻田、漂亮的房子,还有大家开心的笑脸。孩子们的笑声在村子里回荡,仿佛是一首充满希望的乐章。看着他们,我仿佛看到了茅山涡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然而,生活的乐章并非总是和谐的旋律。有一回,村里打算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这本是改善村里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好事。但在土地征用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有几户人家,担心自家土地被征用后,利益受损,说啥也不同意。一时间,村里的氛围变得紧张起来,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我和李大伯、奶奶等人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在王二婶家,王二婶黑着脸,双手叉腰,气冲冲地说:“这地是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凭啥说征就征?没了地,我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啊!”

奶奶走上前,拉着王二婶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二婶啊,你想想,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免受洪水之灾。咱们修这条路,也是为了让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路通了,外面的人能进来,咱们的农产品也能卖出去,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啊。”

王二婶听了,眉头皱得更紧了:“道理我都懂,可万一到时候好处没捞着,还亏了本,咋办?”

李大伯耐心地解释道:“二婶,咱们都签了协议,会给您合理补偿。而且村里也打算,等路修好了,优先安排您家孩子到村里的合作社上班。您就放心吧!”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王二婶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修路的资金缺口较大,村里的积蓄远远不够。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在外打工的村民们得知了消息,纷纷慷慨解囊。

曾经在村里调皮捣蛋的狗剩,如今在城里打拼,也汇来了一笔钱。他在电话里说:“虽然我现在在城里,但根还在茅山涡。村里有难,我怎能袖手旁观?”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公路终于顺利开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我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人心的纽带。

又一年丰收季,茅山涡热闹非凡。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小芳拿着手机,忙着记录这美好的时刻。直播镜头里,村里的农产品供不应求,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奶奶望着这一切,欣慰地说:“尘儿,你看,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咱们这茅山涡,会越来越好的!”

我点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阳光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人性的光辉在互帮互助中闪耀,社会关系在磨合中愈发紧密。茅山涡的故事,是无数中国乡村的缩影,它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