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20章 留学名额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20章 留学名额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虽说满人贵族大多数对新政不满,但弘历的新政目前还未触及核心利益,这些人除了给新政使绊子外,国内形势上总体平稳。

为了稳妥起见,自十一月中旬以后,弘历便没再发布新的改革措施,转而将重心放在扎实落实已有改革措施上。

弘历每日都会传召鄂尔泰,张照等人,密切关注每一项改革的推行情况,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出指导意见。

为避免满人群体的强烈抵触,弘历可谓煞费苦心,双管齐下。

一方面,弘历采用武力镇压手段,对那些公然反抗新政、蓄意破坏社会秩序的顽固势力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以此彰显推行新政的坚定决心。

另一方面,弘历积极采取怀柔政策,力求从内部化解矛盾,赢得更多满人的支持。

对于朝中支持新政的满人官员,弘历毫不吝啬嘉奖。

不仅在朝堂之上公开表彰他们的远见卓识与积极作为,赐予丰厚的金银财宝,提升其在朝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激励更多官员投身新政推行。

对于积极参与军制改编的士兵,弘历大幅度提高每月俸禄,极大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

这一举措不仅稳定了军心,也让士兵们真切感受到新政带来的实惠,进而更愿意为新政保驾护航。

在满人家里,新政成了日常热议话题,代际间的分歧格外明显。

京城一户满人家里饭桌上。

一位鬓发斑白的老者皱着眉头,放下手中的碗筷,语气凝重地说。

“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历经数代都好好的,如今这新政说改就改,这不是忘本吗?往后怕是连老祖宗的脸都没处搁!”

旁边几位老人纷纷点头附和。

其中一位老人的孙子反驳道:“阿爷,时代早就变啦!您看看如今这世道,外面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要是还抱着老一套不放,就像被锁在了一个小圈子里,迟早要被时代狠狠甩在后面。

您知道传教士教给我们的那些新知识吗?以后我们也能像洋人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干出一番大事业!”

1736年元旦。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华”年号正式发布,宣告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这万象更新之时,弘历在恢宏庄严的朝堂举行新年第一场朝会。

弘历端坐龙椅,声音洪亮:“新政推行以来,诸位爱卿以天下为己任,不惧艰难襄助朕,朕今日论功行赏 。”

鄂尔泰率先受赏。他负责新政多个关键领域,组建国安局,建立严密国家安全体系;组建警察局,维护社会治安;带领反贪局整治**;改革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

弘历赐他黄金一万两和九龙玉佩,赞他是朝廷肱骨、众臣楷模。

鄂尔泰跪地谢恩,表示愿为新政和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接着,张廷玉上殿。他主管特勤局,保障宫廷与皇室安全,筹备京师陆军大学,广纳贤才培养新式军事人才。

弘历赏他黄金一万两和御制瓷器,赞其为新政出谋划策功不可没。

张廷玉恭敬接过赏赐,称会一如既往为新政效力。

随后,鄂尔奇受赏。他负责中华社和中华日报发行,宣扬新政理念,传播先进思想;在火器研发上招揽人才推动技术革新。

弘历赐他黄金五千两和珍贵典籍表彰功绩。

此外,张照、孙嘉淦等人也得到了弘历封赏。

朝会圆满落幕,夜幕悄然笼罩紫禁城。

华灯初上,乾清宫内灯火辉煌,一场盛大的晚宴在此隆重举行。

雕梁画栋间,鄂尔泰、张廷玉、鄂尔奇、傅鼐、杨名时、张照、孙嘉淦等新政的肱骨之臣围坐一堂,欢声笑语回荡在殿宇之中。

弘历满脸笑意,眼中透着亲切,环顾众人,和声说道:“诸位爱卿为新政殚精竭虑,功不可没。

今日特以这内造玉泉酒与诸君同饮,此酒醇厚甘冽,是我宫廷佳酿 ,聊表朕对诸位的嘉许。”

说罢,弘历率先举起酒杯。

众人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恭敬地端起酒杯。

刹那间,殿内杯盏交错,清脆声响此起彼伏。

鄂尔泰满脸笑意,率先开口:“陛下圣明,新政施行,实乃百姓之福、社稷之幸,臣等定当肝脑涂地!”

张廷玉微微颔首,接话道:“鄂公所言极是,能追随陛下推行新政,是我等毕生之幸。”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或是分享新政趣事,或是感慨过往艰辛,欢声笑语不断。

晚宴间,佳肴美馔流水般呈上,众人一边品尝,一边畅谈新政后续,在这热烈氛围中,君臣关系愈发紧密,共同为新政的未来谋划着。

元月十日,清冷的晨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落在京城西学培训班的考场之上。

屋内,学子们正全神贯注地作答,只余笔尖摩挲试卷的沙沙声。杨名时神情凝重,迈着沉稳的步伐在教室中巡回监考,目光不时扫过每一张专注的脸庞。

这场结业考试意义非凡,因为弘历钦定此次留学西方的名额仅有一百个,十选一的比例,竞争可谓是异常激烈。

考试结束的钟声终于敲响,学子们带着复杂的神情陆续交卷。

有的学子自信满满,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有的则神色忐忑,对自己的表现忧心忡忡。

杨名时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整理好试卷,进宫向弘历复命。

在养心殿中,弘历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专注地倾听杨名时对考试情况的详细汇报。

杨名时说道:“陛下,此次考试题目涵盖西洋语言、数理化、天文历法以及西方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内容。

从学子们的答题情况来看,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子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刻苦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

然而,仍有不少学子在一些关键知识点上存在明显的欠缺。”

弘历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也在朕的预料之中。

毕竟西学对我大清学子而言,大多是全新的知识体系,能在短短数月内有如此表现,已属不易。

但这一百个留学名额,必须选拔出最优秀、最具潜力的学子,他们将成为我大清开眼看世界的先锋,肩负着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推动国家变革的重任。”

随后,弘历与杨名时一同仔细审阅每一份试卷,根据成绩筛选出了成绩较为优异的一百五十名学子。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次日,这一百五十名学子被召集到一处宽敞的庭院之中。

听到弘历皇帝将要亲临现场,学子们激动万分。

他们早早地来到庭院,整齐列队,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紧张。

不多时,弘历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步入庭院,阳光洒在他身上,更显威严庄重。

学子们见状,立刻齐刷刷地跪地行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弘历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温和又不失威严地扫过每一位学子说道。

“诸位学子,今日站在这里的你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佼佼者。

但最终只有一百人能够获得留学西方的宝贵机会。

接下来,朕要亲自考察你们,不仅是对你们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对你们志向、勇气和决心的考验。”

弘历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西方科技对大清未来发展影响的问题。

学子们纷纷踊跃作答,各抒己见。有的学子见解独到,分析深入,赢得了弘历的频频点头,而有的学子则稍显局促,回答得不够全面。

紧接着,弘历又问道:“若你们身处西方,面对与大清截然不同的文化和观念,甚至可能遭受的歧视和偏见,你们将如何应对?”

一位来自江南的学子挺身而出,坚定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文化差异并不可怕,反而能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元。

面对歧视,臣定会坚守大清子民的尊严,以优异的成绩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尊重,同时努力学习西方之长,为我大清的发展贡献力量。”

弘历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经过这一轮的考察,弘历和大臣们最终确定了一百名留学学子的名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