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39章 席卷全国的军制变革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39章 席卷全国的军制变革

作者:凉拌日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19:06:28 来源:小说旗

弘历穿越以来,便把军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

自1736年九月起,京师八旗整编而来的四个师便依据全新的军事训练大纲展开训练。

这份凝聚着后世先进军事理念的大纲,涵盖了枪械训练、战术演练、体能强化、协同作战等多方面内容。

士兵们每日天未亮便集合操练,从基本的队列行进到复杂的战术配合,一招一式都力求精准到位。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训练场上始终回荡着激昂的口号声与整齐的步伐声。

与此同时,一项重大的装备升级计划也在稳步推进。

中华1736火枪随着产量提升,十月便开始装备部队。

这款火枪采用了先进的膛线技术,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且不受天气影响,能极大地提升士兵们的作战能力。

士兵们在教官的指导下,刻苦练习火枪使用技巧,从装填弹药到瞄准射击,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

经过这六个月的艰苦训练,京师八旗的实力提升显着,为后续全**制改革树立了成功典范。

然而,火枪产量增长不及预期,截至1737年二月底,仅完成第1师换装。

为解决这一难题,弘历果断下令成立“威远火枪公司”与“镇国火枪公司”。

为让两家公司高效运转,弘历广纳贤才,邀请数位在商业管理领域经验丰富的人才负责运营。

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两家公司迅速步入正轨,效率大幅提高。

威远火枪公司凭借科学管理与员工的积极创新,率先优化了生产流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镇国火枪公司则重金聘请民间机械制造高手改良设备,使零部件加工精度显着提高。两家公司暗中较劲,产量与质量在竞争中不断攀升。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

鄂尔泰匆匆赶来,入殿后跪地行礼:“陛下召见,臣惶恐。”

弘历神色庄重,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说道:“鄂尔泰,如今京师四师已训练有成,接下来地方军制改革迫在眉睫。

朕决定,先从直隶省开始,将直隶剩余3万多绿营整编为2个师,此事交由你来主理。”

鄂尔泰领命,斗志昂扬:“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在直隶省3万多绿营军制整编过程中,鄂尔泰借鉴京师八旗整编经验,同时结合直隶省士兵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标准,将那些身体素质好、军事技能过硬、纪律性强的士兵被挑选出来,编入新的编制。

在鄂尔泰有条不紊的推进下,直隶绿营的整编工作步入正轨。

到了1737年三月底,仅仅一个月时间,直隶3万多绿营士兵便成功整编为2个师,弘历亲自赐名第五师,第六师。

新整编的队伍士气高昂,营房内一片新气象。

随着直隶省新整编的2个师按照新式大纲开始训练。

经鄂尔泰与弘历商定,决定从驻守京城第一师到第四师抽调骨干,奔赴直隶助力新师训练。

接到命令后,京城各师迅速响应。

在第一师的营房里,师长傅恒亲自挑选骨干成员。他目光扫过队列中身姿挺拔的士兵们,点出了几位在历次训练和演习中表现出色的班长与老兵。

“你们肩负着重要使命,去直隶把咱们的训练方法、作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兄弟们,让他们尽快成长为能征善战的勇士。”傅恒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在直隶省新整编的第五师、第六师训练场上,来自京城第一师到第四师的骨干们,不仅倾囊相授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更将忠诚皇帝的思想深深植入士兵们的心中。

训练间隙,骨干们围坐在一起,与士兵们促膝长谈。

一位来自京师第一师的老兵,轻抚着手中的中华1736火枪,缓缓说道:“兄弟们,我手中的武器,是皇上赐下的,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守护百姓。

而皇上,就是咱们大清的天,是咱们的主心骨。”

他目光真挚,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咱们吃着朝廷的粮,拿着朝廷的饷,就得对皇上忠心耿耿,这是咱们的本分,也是咱们的荣耀。”

在日常的训练中,这种忠诚教育也无处不在。

每次集合,骨干们都会带领士兵们高呼口号:“忠诚皇上,保家卫国!”声音响彻云霄,振奋着每一个人的精神。

在讲解战术动作时,骨干们也会适时穿插对皇帝英明领导的讲述。

“你们知道为什么咱们能用上这么先进的火枪吗?”一位来自京师第一师的班长问道,不等士兵们回答,他便接着说,“这都是皇上心系咱们,为了提升咱们大清的军力,不辞辛劳地推行改革,咱们可不能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为了让忠诚皇帝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骨干们还会讲述历史上忠臣良将的故事。

从岳飞精忠报国,到戚继光抗击倭寇,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故事,让士兵们明白忠诚的意义和价值。

“咱们要像这些先辈一样,对皇上毫无保留地忠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咱们就得勇往直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位来自京师第四师的政委骨干严肃地说道。

在夜晚的营房里,灯光昏黄,骨干们还会组织士兵们学习朝廷颁布的政令和皇帝的圣谕。

他们逐字逐句地解读,让士兵们明白皇帝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为了大清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皇上日理万机,心里装的都是咱们大清的子民,咱们唯有忠诚于皇上,努力训练,奋勇杀敌,才能报答皇上的恩情。”政委的话语引起了士兵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忠诚皇帝的思想在新整编的士兵中生根发芽。

他们在训练中更加刻苦努力,心中怀着对皇帝的无限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这种忠诚不仅成为了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也让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直隶省新组建的第5 - 6师顺利融入拱卫京师的第一集团军编制后,全国范围内的军制整编工作犹如被点燃的烽火,迅速蔓延且不断加快节奏。

山东、山西、河南和江苏等省率先响应,紧接着湖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紧锣密鼓地投身于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之中。

短短半年时间,第七师至-第二十四师相继组建完成。

山东、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江苏六省积极响应,按照新式军制迅速整合各自军事力量,高效组建完成了六个师,由此诞生了大清新的第二集团军。

弘历经过审慎权衡,任命马尔塞担任此军军长。马尔塞在清朝军事领域久负盛名,他战功赫赫,曾在多场重要战役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对军队管理和训练有着独特的见解与丰富的经验。

紧随其后,湖南、江西、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地也踊跃投身于这场军事变革的洪流之中。

六地携手整合军事资源,顺利组建了六个师,大清的第三集团军应运而生,担当第三军军长重任的是胡宝瑔。

而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同样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军制改革。

三地军事力量顺利整合为六个师,构成了大清的第四集团军,任命宫兆麟为军长,宫兆麟在多次边疆战事中表现卓越,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以治军严谨着称于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