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途大唐 > 第61章 朝会李治昏倒,武媚坐朝议事

医途大唐 第61章 朝会李治昏倒,武媚坐朝议事

作者:稻谷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05:23:37 来源:小说旗

自上次朝堂纷争勉强平息,不过短短数日,朝堂的氛围却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好似一张被拉至极限的满弦之弓,稍有不慎便会崩断。压抑的气息在每一寸空气中弥漫,令众人皆如履薄冰。

这日清晨,熹微的晨光艰难地穿透宫殿那华美却冰冷的琉璃瓦,在朝堂宽阔的青石板上洒下一片金黄,然而,这暖色调的光辉却未能驱散大臣们心头的阴霾。他们的脸上不见一丝轻松,皆是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一场足以左右国家走向的早朝,在这般压抑的氛围中,缓缓拉开了序幕。

李治拖着病弱之躯,勉力支撑着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面庞犹如白纸一般毫无血色,身形消瘦得仿佛一阵风便能将其吹倒。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那难以掩饰的疲惫,胸腔微微起伏,仿佛承载着无尽的重负。早朝一开始,大臣们便围绕着一项关乎国家财政命脉的税收改革议案,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剑。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满脸恳切,言辞之中饱含着对国家现状的深刻洞察与忧虑。他们慷慨陈词,历数当下国家财政的困窘之态,国库空虚,民生艰难,急需通过改革来增加收入,改善百姓生活,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他们的话语里,满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热忱,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他们对大唐的忠诚誓言。

而反对者们,则忧心忡忡,眉头拧成了一个个 “川” 字。他们站在一旁,语气坚定地表达着自己的担忧。在他们看来,改革虽有其必要性,但操之过急必然会触动各方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他们的反对声中,也并非毫无道理,其中饱含着对复杂局势的谨慎考量,以及对国家稳定的深切关怀。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声此起彼伏,在空旷而寂静的朝堂中不断回荡,似要冲破这高高的殿顶。李治强打起精神,努力想要掌控这场争论的节奏,他微微坐直身体,目光在大臣们之间来回扫视,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然而,随着讨论愈发激烈,局势逐渐失控,一阵强烈的眩晕感如汹涌的潮水般猛地袭来,瞬间将他淹没。头疼欲裂,仿佛有万千钢针同时攒刺,他的眼前一片模糊,双手下意识地死死抓住龙椅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仿佛要嵌入那坚硬的木质之中。额头上密密麻麻地渗出豆大的汗珠,顺着他那消瘦的脸颊滚落,滴在龙袍之上,洇出一片片深色的水渍。

“陛下,您怎么了!” 一旁侍奉的太监,眼见皇帝这般模样,惊恐地尖叫起来。这一声喊叫,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巨石,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如聚光灯般聚焦在李治身上。只见他双眼一黑,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栽倒,整个人软绵绵地瘫倒在龙椅前的台阶上。朝堂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大臣们惊慌失措,纷纷蜂拥而上。呼喊太医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声音中满是惊慌与失措,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武媚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风风火火地赶来。她一路疾行,裙摆飞扬,发丝在风中凌乱。当她看到昏迷不醒的李治时,心中满是担忧与心疼。她的眼眶微微泛红,嘴唇微微颤抖,却深知此刻稳定局势才是重中之重。她深吸一口气,极力平复着内心的慌乱,调整好情绪,瞬间,神色变得镇定自若,迈着坚定而沉稳的步伐走到龙椅前,转身面向众人。

“都安静!” 武媚的声音清脆而威严,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响,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众人被她强大的气场震慑住,嘈杂的声音瞬间戛然而止,整个朝堂变得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众人紧张的呼吸声。“陛下突发疾病,需要静心调养。但朝政不可一日荒废,今日便由本宫坐朝议事。” 她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仿佛在向众人宣告她的决心与能力。

武媚目光如炬,冷峻地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们,随后将目光落在那些争论不休的人身上,缓缓说道:“关于税收改革议案,本宫已有了解。如今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百姓生活艰难,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稳步推进。” 她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折中方案。大臣们听着武媚的话,有的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眼中流露出认可的神色,认可她的见解独到;有的则面露思索之色,眉头轻皱,似乎在权衡利弊,心中暗自思忖着这方案的可行性。

紧接着,又有大臣神色匆匆地上前启奏边疆军备不足的问题。他的声音中带着焦急与忧虑,详细汇报着边疆的严峻形势。武媚认真倾听完汇报后,当机立断地下令:“即刻调配粮草,充实边疆储备,确保物资充足。同时,选拔精锐将领,加强军事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务必保障边疆的安稳,守护大唐子民的安宁。” 她的每一个决策都迅速而精准,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仿佛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在指挥千军万马。

在武媚雷厉风行的主持下,那原本如一盘散沙、混乱无序的朝堂,恰似被一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梳理着,一点点地恢复了往日应有的秩序。这一日的朝会,在她那沉稳且极具威慑力的掌控之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无论是关乎民生的赋税徭役,还是边疆防务的兵力调配,又或是朝堂官员的任免调动等诸多繁杂事务,都在她的明察秋毫与果断决策下,得到了最为妥善的安排,最终顺利落下帷幕。

待李治苏醒过来,夜幕已经悄然降临。皇宫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更夫打更声。他听闻武媚在朝会上的出色表现后,心中既感到欣慰,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欣慰的是,武媚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能够在关键时刻稳住朝堂局势;可复杂的是,他心中难免泛起一丝对皇权旁落的担忧。这时,一位平日里支持武媚的大臣恭敬地站出来,进言道:“陛下,皇后娘娘今日在朝堂上的决策英明果断,实乃我大唐之幸。如今陛下龙体欠安,臣斗胆提议,往后可由皇后娘娘代帝坐朝议事,遇有难以决断之事,再奏请陛下定夺。如此一来,既能确保朝政的顺利运转,又能让陛下安心养病,恢复龙体安康。”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议论纷纷。一些大臣面露犹豫之色,他们虽然认可武媚的能力和今日的表现,但对于后宫干政这一传统禁忌,依旧心存顾虑,担心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而另一些支持武媚的大臣则纷纷附和,认为这是当前形势下最好的解决办法,能够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与信心。武媚静静地站在一旁,神色平静如水,看似波澜不惊,可眼中却隐隐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坚定而明亮。李治靠在龙榻上,眉头紧锁,沉思良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纠结与挣扎,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短期内难以好转,而武媚确实有能力处理朝政,带领国家前行,可这又违背了祖宗的规矩。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钦天监监正神色匆匆地步入朝堂。他的额头上满是汗珠,神色紧张,手中捧着一本记录天象的册子。见到皇帝和众人,他急忙跪地,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陛下,臣夜观天象,近日紫微垣中帝星黯淡,却有一颗辅星大放光芒,光芒竟隐隐盖过帝星,此乃罕见之天象。臣查阅古籍,此天象预示着将有非凡之人辅佐朝政,甚至临朝称制,保我大唐昌盛。”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支持武媚的大臣们心中一喜,觉得这是上天都在示意武媚代帝坐朝,仿佛得到了上天的旨意。而反对者们则面露惊惶,他们难以接受这样的解释,却又无法反驳钦天监的奏报,毕竟在那个时代,天象被视为上天的启示。武媚心中暗喜,但依旧神色平静,只是眼中的光芒愈发坚定,仿佛在向众人宣告她的使命。李治听完,心中也是大为震动,他看着手中的奏报,又看看武媚,沉默良久后缓缓说道:“既然天象如此,此事便再从长计议,但皇后代帝坐朝议事一事,可先试行一段时间。” 随着李治的这句话落下,朝堂上虽然依旧暗流涌动,但武媚代帝坐朝议事的事情,也算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大唐的朝堂,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