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22章 葛洪丹心]

大话灵山 第22章 葛洪丹心]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8:42:15 来源:小说旗

第二十二章:葛洪丹心

东晋太元元年,霜降前三日。信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十八岁的葛洪已背着半人高的竹篓,踏上了通往灵山的青石板路。竹篓里装着祖父葛玄遗留的《抱朴子》残卷、九节竹制的丹铲,还有从罗浮山带来的三粒赤芝——那是他在悬崖峭壁间采摘的,菌盖赤红如血,菌柄上天然生着\"太初\"二字的纹路。

行至\"望仙桥\"时,山风突然卷起雾霭,露出葛仙峰的真容。主峰岩壁上的玄色晶石在晨光中明明灭灭,如散落的星子嵌入山体,更奇的是峰顶的天然丹炉,三足鼎立如玄武昂首,炉身上的古篆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正是祖父当年以袖中息壤所化。葛洪驻足凝视,忽见一道星轨自北斗七星延伸,精准地落在丹炉的中足之上,石质炉身竟微微发烫,仿佛在呼应他怀中的赤芝。

\"葛仙翁!\"山下传来呼唤,几个背着药篓的山民正沿着石阶赶来,领头的老汉捧着陶碗,碗中盛着刚采的灵山云雾茶,\"您祖父在时,常来俺们这儿采药,如今您又带着仙术归来,灵山的灵气,怕是要更盛了。\"

葛洪接过茶碗,茶汤在晨光中泛着金圈,映出他眉间的朱砂痣——那是出生时便有的,形如丹鼎,祖父曾说这是\"丹道入命\"的征兆。茶汤入口,清冽中带着松针的清香,他忽然想起《抱朴子》中的记载:\"灵山者,天地之丹炉也,三十六峰为鼎足,云海为丹液,凡人能在此炼药,可通天地之灵。\"

一、丹炉初成

(一)青石路上的星芒

卯时初刻,葛洪行至\"百步云梯\"中段。石阶旁的古松已有千年树龄,枝干上挂着历代香客系的祈福带,褪色的红绸在风中飘动,如同未散的丹气。他解下九节竹,竹节间突然溢出微光,在石阶上投出北斗七星的光影——这是祖父当年用北斗精魄淬炼的神物,遇灵山灵气便会显形。

\"此竹名'贯斗',可通天地之气。\"葛洪轻抚竹身,想起临别时师父郑隐的叮嘱,\"当年你祖父葛玄在此升仙,留下丹炉与星轨,如今你去,当以民生为念,莫学那些追求长生的方士。\"

行至半山腰的\"炼丹坪\",葛洪忽然驻足。此处背倚葛仙峰,面朝鄱阳湖,正是祖父记载的\"地脉交汇之处\"。他以九节竹为尺,在坪中丈量七七四十九步,每一步都暗合洛书九宫,最终在中心位置画出太极图,石面竟自动裂开,露出地下三尺处的玄色丹鼎——正是传说中葛玄以九天息壤铸就的\"太初鼎\"。

(二)星斗入鼎的奇观

戌时正,夜幕四合。葛洪点燃三炷灵香草,香烟袅袅升入星空,竟将银河引向丹鼎。他盘膝坐在太极图中央,怀中的赤芝突然飞起,悬在鼎口之上,菌盖打开,露出藏在其中的\"星砂\"——这是他在罗浮山观星时,收集的陨星碎屑。

\"太初开物,鼎炉化形!\"葛洪掐诀,九节竹化作三道青光,分别抵住丹鼎三足。刹那间,北斗七星的光芒如瀑布般垂落,精准地注入鼎内,星砂遇之发出爆鸣,化作液态的星核,在鼎中旋转如太极。

丹坪周围的古松突然发出清越的龙吟,松针上的露珠纷纷飞起,融入鼎中,竟在鼎口形成微型的云海。葛洪望见鼎内幻象:信州城百姓安居乐业,瘟疫退散,孩童在药庐前嬉戏——这正是他炼药的初心。

\"原来丹道之妙,不在长生,而在观照众生。\"葛洪低语,袖中飘落祖父的残卷,上面\"悬壶济世\"四字突然发出金光,融入鼎内的星核。

(三)赤丹初成的震颤

七日七夜后,丹鼎突然发出钟鸣。葛洪睁开眼,见鼎中悬浮着一粒赤丹,表面流转着三十六道金光,正是灵山三十六峰的缩影。他伸手触碰,赤丹竟化作溪水般的液态,顺着手臂流入丹田,带来前所未有的清明——这不是长生丹,而是能治百病的\"还生丹\"。

\"仙翁!信州城出事了!\"山下传来急切的呼喊,一个青年跌跌撞撞冲上丹坪,衣袂上沾着血色的污渍,\"城里突然流行赤疫,昨日已死了十七人,连刚出生的婴儿都...都...\"

葛洪心中一紧,赤丹突然从鼎中飞出,悬在青年头顶,金光扫过他额头的黑斑,竟将其化作青烟。\"莫慌,\"葛洪的声音沉稳如松,\"你先回去,告诉大家用灵山松针煮水喝,我随后就到。\"

他望向丹鼎,发现鼎内的星核已消耗大半,却在底部留下一道淡淡的血痕——这是赤疫的征兆。\"看来此疫不简单,\"葛洪喃喃自语,\"怕是有瘟神作祟。\"

二、瘟神肆虐·赤疫围城

(一)血色笼罩的街巷

辰时二刻,葛洪踏入信州城。城门处,守军正在焚烧尸体,火苗中竟有血红色的烟雾盘旋,形成狰狞的鬼脸。城内街巷寂静如死,偶尔传来一两声压抑的哭声,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门板上贴着的桃符都泛着黑光。

\"仙翁救命!\"一个中年妇人突然从巷口冲出,怀中抱着的幼儿已浑身发紫,额头的黑斑如蛇信般游走,\"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

葛洪伸手按住幼儿额头,掌心的赤丹残光突然刺痛,他看见幼儿体内有血色的线虫在啃噬脏器,正是瘟神的\"赤疫之种\"。\"快带我去疫病最重的地方。\"他皱眉,解下腰间的九节竹,竹节间渗出微光,竟在地面画出指向城西的箭头。

城西的义庄里,停放着三十具尸体,每具尸体的七窍都渗出黑血,空气中弥漫着腐臭与硫磺混合的气味。葛洪取出银针,刺向尸体的\"至阳穴\",针身竟被染成血色,且发出\"滋滋\"的声响。

\"此乃瘟神亲自种下的疫毒,\"葛洪对随行的弟子鲍靓说,\"普通草药无用,需用丹道之术。\"他忽然想起丹坪老妪的话,\"去收集灵山松脂,越多越好,再找七口最大的铜釜。\"

(二)松脂引灵的契机

午后,义庄前的空地上,七口铜釜一字排开,松脂在釜中沸腾,散发出清新的松香。葛洪站在中央,手持九节竹,将丹鼎中剩余的星核分成七份,投入釜中。松脂遇星核,竟化作透明的胶状物,在釜中形成太极图案。

\"当年老妪用松脂驱邪,正是暗合灵山木气,\"葛洪对围观的百姓解释,\"松脂属木,能克瘟神的火毒,再以星核引动天地灵气,便可化毒为药。\"

话未说完,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道血影自云中扑下,正是瘟神的化身。他身着血色斗篷,手中握着由疫病凝成的长鞭,所过之处,松脂釜中的药液竟开始凝固。

\"葛洪!你竟敢坏我好事!\"瘟神的声音如利刃刮擦石板,\"我乃颛顼氏之后,掌管人间疫病,你区区凡人,也敢与我作对?\"

葛洪不慌不忙,取出祖父遗留的\"太初符\",符纸遇血影突然燃烧,化作青龙虚影,缠住瘟神的长鞭。\"颛顼氏掌疫,本为平衡天地,\"他厉声喝道,\"如今你滥杀无辜,违背天道,我便以丹道代天罚你!\"

(三)生死四十九日

瘟神挣脱青龙,长鞭扫向铜釜,却见釜中松脂突然沸腾,化作无数细小的火雀,扑向血影。葛洪趁机将九节竹插入地面,竹身迅速生长,化作三十六根青竹,围成北斗阵,将瘟神困在中央。

\"鲍靓,守住阵眼!\"葛洪转身跑向丹坪,他需要在七七四十九日内,重新炼制能克制瘟神的\"太清丹\"。丹鼎前,他取出从罗浮山带来的五雷木,劈成柴薪,火势瞬间转为青紫色,正是丹道中的\"三昧真火\"。

每日子时,瘟神都会发出凄厉的嚎叫,震动整个信州城。葛洪的弟子们轮流守护铜釜,用九节竹搅拌药液,确保松脂与星核的灵气不被污染。到了第二十一日,葛洪的手掌已被丹火灼伤,却仍坚持掐诀,引动灵山的地脉之力,注入丹鼎。

\"师父,您歇会儿吧,\"鲍靓心疼地说,\"弟子们替您守着。\"

葛洪摇头:\"此疫与灵山地脉相连,唯有我这带着葛家丹气的血脉,才能引动星轨之力。\"他望向丹鼎,见鼎内的太清丹已初现雏形,却在核心处有一丝血色杂质,正是瘟神的精魄。

三、甘霖降世

(一)血影最后的反扑

第四十九日,月黑风高。瘟神化作千万血滴,渗入北斗阵,试图从阵眼突破。葛洪早有准备,取出祖父留下的\"斩疫剑\",剑身上刻着灵山三十六峰的图案,他以血祭剑,剑尖直指瘟神本体所在的血云。

\"太清开天,丹道灭魔!\"葛洪挥剑,三十六道峰影从剑中飞出,与瘟神的血云相撞,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响。信州城的百姓们从家中跑出,看见天空中血与光的交织,如同天地在斗争。

瘟神的血云被峰影切割,渐渐缩小,最终化作一颗血色的珠子,坠入丹鼎。葛洪趁机将最后的星核注入鼎中,太清丹终于成型,表面流转着七彩光芒,正是五行平衡的征兆。

(二)甘霖中的重生

丹成之时,天空突然放晴,一颗赤丹从鼎中飞出,悬在信州城上空。葛洪掐诀,赤丹化作甘霖,细密的雨丝中竟夹杂着松针、赤芝等灵药的虚影,每一滴雨落在百姓身上,额头的黑斑便如冰雪融化。

\"活了!孩子活了!\"义庄里传来欢呼,原本濒死的幼儿睁开眼睛,皮肤恢复了健康的血色。街巷中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对着天空跪拜,感谢葛仙翁的救命之恩。

葛洪站在丹坪,望着下方的景象,忽然看见瘟神的血色珠子从丹鼎中飘出,悬浮在他掌心:\"葛洪,你赢了,\"珠子发出虚弱的声音,\"我本是天地间的疫气所化,因人心贪婪而壮大,如今被你太清丹净化,愿永守灵山,不再为祸。\"

葛洪点头,将珠子埋入丹坪的土壤中,不久后,那里生长出一种能预警疫病的灵草,叶片遇疫气便会变红,被百姓称为\"仙翁草\"。

(三)地脉与丹道的共鸣

丹成次日,葛洪带着弟子们遍访信州城,用太清丹的药渣在各个城门处埋下\"镇疫符\",符文中融入了灵山的地脉走向,形成天然的防护网。他又在灵山脚下建立\"抱朴药庐\",广收弟子,传授丹道与医术,特别强调\"丹道不为长生,只为济世\"的宗旨。

\"仙翁,为何您的丹炉能引动星轨?\"年轻的弟子指着葛仙峰巅的天然丹炉问道。

葛洪望向峰顶,见星轨又开始流动,与丹鼎的三足形成呼应:\"因为灵山本就是天地的丹炉,我们炼药,不过是借天地之力,治人间之病。记住,真正的丹道,不在炉中,而在心中。\"

四、天师敕封

(一)九霄之上的呼唤

太元十年,葛洪在丹坪炼制\"辟瘟丹\"时,天空突然传来玉磬之声。九朵祥云自天而降,云中现出玉帝的龙辇,金童玉女手持玉册,宣旨道:\"葛洪听封,念你以丹道济世,救百姓于水火,今敕封为'玉帝天师',掌管天下疫病之事,钦此。\"

葛洪却跪在丹炉前,叩首道:\"陛下错爱,草民不过是借灵山灵气,行医者本分。丹道之术,当与民生相连,若受此封,恐失初心。\"他取出《抱朴子》新篇,上面记载着此次抗疫的丹方与心得,\"愿将此书留于灵山,供后世医者参考,草民只愿做个云游的郎中,哪里有疫,便去哪里。\"

玉帝闻言,龙颜大悦:\"卿本是丹道奇才,却甘守 谦逊,真乃天地间的赤子。准你所请,另赐'丹心印',印上刻'济世为本',望你传于后人。\"

(二)丹经入石的传说

葛洪将《抱朴子》新篇埋入葛仙峰的丹炉遗址,书页遇地脉灵气,竟自动刻入岩壁,形成永不磨灭的丹经石刻。百姓们在丹坪立起\"丹心碑\",碑身由玄色晶石制成,上面刻着葛洪的丹道名言:\"夫丹道者,非求长生,乃求长世;非求升仙,乃求升民。\"

每逢雷雨天气,碑身便会发出金光,与峰顶的星轨交相辉映,仿佛葛洪的丹气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信州城的百姓们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要灵山的丹炉还在,只要葛仙翁的丹经石刻还在,疫病就永远无法肆虐。

(三)青衫化云的归处

太元十五年,葛洪在罗浮山仙逝,临终前留下遗言:\"将吾骨灰撒入灵山丹坪,让我与天地丹炉,永远守护百姓。\"当弟子们遵嘱行事时,骨灰竟化作青雾,飘向葛仙峰,最终融入峰顶的星轨之中,从此,每当夜幕降临,星轨中便多了一颗明亮的星,百姓们说,那是葛仙翁的丹心所化。

百年后,一位云游的道士途经信州,在丹心碑前歇脚。他看见碑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流动,竟浮现出葛洪炼药的场景:松脂在釜中沸腾,星斗垂落鼎中,青衫道士不顾灼伤,一心只为救人。道士忽然明白,所谓\"天师\",不是天上的官爵,而是百姓心中的守望,就像灵山的丹炉,永远为济世者而燃。

五、丹气永续

宋开宝年间,信州再次遭遇疫病。一位年轻的郎中背着竹篓,沿着当年葛洪的足迹,登上灵山。他在丹坪的石刻前停留,看见石壁上的丹方竟自动补全,加入了新的草药——那是葛洪的丹气,在千百年后,仍在回应着人间的苦难。

郎中取出陶碗,接取丹坪石缝中渗出的泉水,水色金黄如丹,入口时竟带着松针的清香与星砂的微甜。他望向葛仙峰,见峰顶的星轨正在重组,形成\"丹心永照\"四字,知道这是葛仙翁在指引他如何制药。

\"原来丹道的传承,从来不是典籍的抄写,而是一颗济世之心的共鸣。\"郎中喃喃自语,背起竹篓,向信州城走去。他的衣袂上,不知何时沾上了一片赤芝的孢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那是灵山对每个心怀仁念者的馈赠。

晨雾又起,丹坪的古松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葛洪的故事。而远处的鄱阳湖面上,倒映着葛仙峰的身影,丹炉的三足依然鼎立,星轨依然流转,就像葛洪的丹心,永远照耀着这片土地,让每个在苦难中挣扎的人,都能看见希望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