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话灵山 > 第23章 拔俗飞升]

大话灵山 第23章 拔俗飞升]

作者:闲石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8:42:15 来源:小说旗

第二十三章:拔俗飞升

东晋兴宁三年,小雪节气。胡超站在棋盘峰巅,望着石人公的无头躯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石颈处的断痕已被百年风雨磨成玉色,苔藓在石肩织就的青衫上,点缀着零星的赤芝孢子——那是他早年采药时不慎遗落的,如今竟成了石人公肩头的星子。

“超儿,今日可是去幽都的黄道吉日?”胡昭的声音自云岫观方向传来,九只白鹤排成“医”字队形,掠过峰头,鹤喙间衔着的玉简泛着微光,正是当年黄帝亲授的《青囊经》残卷。

胡超轻抚腰间的七叶莲囊,莲茎上的纹路与石人公掌心的石纹暗合:“伯父,幽都业火虽烈,却烧不尽医者仁心。当年在鄱阳湖畔,您说过‘医道如剑,可斩病魔,亦可渡亡魂’,如今正是践行之时。”

山风骤起,石人公膝头的灵香草突然全部绽放,紫雾升腾,在胡超脚下聚成幽冥之路的幻象:黄泉路上,彼岸花如血河翻涌,忘川水在石缝间低吟,隐约可见奈何桥畔有怨灵徘徊,其声似哭似诉,皆是人间未了的疾苦。

一、三界试炼

(一)黄泉初涉

子时初刻,胡超足尖轻点石人公掌心,紫雾骤然收缩,化作一叶扁舟,载着他坠入幽都。黄泉路的砂砾泛着磷火,每一步落下,都惊起无数光点,那是未及转世的怨念所化。彼岸花的花香中混着铁锈味,胡超知道,这是千年来人间疫病死者的血渍所凝。

“胡氏子弟,你可知幽都非医者该来之处?”孟婆的声音从忘川雾中飘来,茶汤在陶碗里翻涌着黑白二气,“喝了这汤,可忘人间疾苦,免受热劫之苦。”

胡超摇头,取出七叶莲囊:“晚辈非来求忘,乃来超度。”莲囊打开的瞬间,灵山的云雾竟穿透幽冥,在黄泉路上形成一条玉色小径,小径所过之处,彼岸花褪去血色,转为素白,花瓣上浮现出“安康”二字。

(二)业火焚心

行至地藏王宝殿,黑焰组成的“业”字牌坊矗立眼前,火焰中隐约可见无数痛苦的面容——那是被疫病折磨而死的亡魂,因执念太深,无法往生。地藏王端坐莲花台,目若朗星,衣袂上绣着的生死簿纹路,正随着业火明灭。

“东吴胡超,你以医道入仙途,可知医病易,医心难?”地藏王抬手,业火突然化作万千血手,抓向胡超,“若能过此业火劫,方证真仙;若不能,便永留幽冥,为亡魂熬药。”

胡超不闪不避,七叶莲突然离体,在掌心化作三寸金莲。他以莲为笔,以血手为墨,在虚空写下《青囊经》中的“往生咒”,每写一字,莲瓣便多出一片,最终化作三十六瓣金莲,将业火尽数收入花心。

“善哉!”地藏王眼中闪过赞许,“当年黄帝授你医道,原是要你渡人间疾苦,却不想你能渡幽冥怨魂。”他抬手一指,业火中浮现出胡超的过往:在信州城熬药三天三夜,为百姓试丹险些丧命;在洛阳太医院拒绝黄金,只愿建药庐济世;在鄱阳湖畔以七叶莲化去孽龙戾气。

(三)金莲渡魂

胡超踏金莲而入,见业海深处蜷缩着无数怨灵,他们的身体透明如雾,心口却凝结着黑色的疫毒。“我乃灵山胡超,”他的声音如春风化雪,“当年未能救你于人间,今日来补这未了的缘。”

七叶莲瓣轻轻触碰怨灵心口,黑色疫毒竟化作药香,怨灵的面容逐渐清晰,眼中重现生的渴望。胡超取出玉瓶,将灵山松针露与冥河水调和,洒向业海:“此水名为‘回生露’,能洗去执念,重入轮回。”

当最后一滴露水落入业海,整个幽冥突然震动,忘川水变得清澈,彼岸花全部转为素白,就连孟婆的茶汤,也泛起了灵山云雾茶的清香。地藏王起身合十:“胡超,你以医心化业火,以仁念渡亡魂,当证‘拔俗真君’之位,可愿留此为幽冥医仙?”

胡超摇头:“人间尚有疾苦,幽冥既有轮回,我愿做那连接两界的桥梁,而非一方的守护者。”话音未落,金莲突然发出强光,载着他穿透幽冥,重返灵山。

二、肉身成圣·金殿悬壶

(一)金銮问诊

太元九年,洛阳皇宫的铜漏声在午夜响起。胡超的青衫还沾着幽冥的雾气,便被八名金吾卫“请”入太医院。玉榻上,太子司马遹面色青紫,七窍渗出黑血,正是中了西域“尸蟞毒”,太医院的医案堆成小山,却无一人敢开方。

“先生可是灵山胡神医?”晋武帝司马炎亲自掀开帐幔,腰间的玉佩刻着“济世”二字,正是当年葛洪所赠,“此毒入髓三日,孤遍寻天下名医,唯有先生能解。”

胡超点头,目光落在太子胸前的紫斑上——那是尸蟞毒顺着任脉扩散的征兆。他取出七叶莲,叶片在灯火下竟呈现出西域雪山的倒影:“此毒需用灵山雪顶的七叶莲,以真阳之火为引,方可化解。”

(二)莲心化毒

胡超解下腰间的九节竹,竹节间溢出灵山的地脉灵气,在太医院中央形成微型的“笔架峰”。他以竹为鼎,以太子的血为引,将七叶莲放入竹节,瞬间,竹身发出青光,竟在空中显化出灵山三十六峰的虚影。

“当年在幽都,业火曾灼我莲心,”胡超低语,“今日便以毒攻毒,让这尸蟞毒,见见灵山的阳刚之气。”他掐诀,竹节中的莲心突然化作火莲,火苗呈青金色,正是丹道中的“太阳真火”。

太子的紫斑开始消退,司马炎看得目瞪口呆:“先生这是仙术?”

胡超摇头:“非仙术,乃医道。当年黄帝创医道,本就是借天地之力,调人体之衡。”他指向竹节中的火莲,“此火看似刚烈,实则含着灵山的松针露,刚柔并济,方能克这至阴之毒。”

(三)辞金归山

三日后,太子痊愈。司马炎在太极殿设宴,黄金铺地,玉杯盛酒,席间抬出的金箱里,是西域进贡的夜明珠与南海的珊瑚树。“先生救孤爱子,”皇帝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温和,“除了江山,孤无不可赐。”

胡超起身长揖,七叶莲囊在胸前泛着微光:“陛下可知,当年葛仙翁在灵山炼‘太清丹’,用的是百姓的祈愿为引?”他望向殿外的星空,“草民所求,不过是让天下医者都能有座药庐,让天下百姓都能喝上一碗救命的汤。”

司马炎动容,当场下旨:“在灵山建‘拔俗药庐’七十二所,每所配备太医院医官三名,药材由宫廷直供。”他解下腰间的“济世玉佩”,亲自挂在胡超颈间,“此玉佩可通行天下,先生若遇难处,举玉佩,天下官吏皆听调遣。”

胡超正要推辞,忽然觉得一阵心悸——灵山方向传来强烈的灵气波动。他望向掌心,七叶莲的纹路竟与石人公的断颈处产生共鸣,知道是时候了。

(四)肉身化光

“陛下厚爱,草民心领。”胡超突然抬头,眼中泛起金光,“只是灵山在唤我,人间疾苦,还需有人守护。”

话音未落,他的肉身开始透明,衣袂化作流霞,七叶莲囊中的莲子纷纷飞出,在殿内形成莲台。胡超踏莲台升空,向皇帝拱手:“玉佩留与陛下,望陛下记住,真正的济世,不在黄金玉殿,而在百姓的茅檐下。”

太白金星的玉简自云头落下,“玄坛紫桓洞真天师”七个大字在玉简洁晶上流转,这是天庭对他“医道通仙”的认可。当胡超的身影消失在殿顶时,太极殿的地砖上,竟留下了七片金莲的印记,每片花瓣上都刻着“悬壶济世”的微缩字迹。

三、真君敕封

(一)归山显圣

胡超的金光落在灵山“拔俗峰”时,山脚下的百姓正抬着石碑上山。碑材取自“碑材峰”的整石,石匠们在碑首雕刻了胡超背负竹篓的形象,竹篓上的七叶莲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会随风摆动。

“仙翁归来了!”虎娃们举着松明火把,火光映得胡超的衣袂更加绚烂,“您看,咱们给您建了‘拔俗仙祠’,以后生病就来拜您!”

胡超失笑,伸手抚摸虎娃的头,指尖掠过之处,孩子额角的热疹竟自行消退:“傻孩子,仙祠不如药庐实在。”他望向仙祠内,案几上摆着百姓们自发供奉的药草——有新采的五时草,有晒干的赤芝,还有用红绳扎好的灵山松针。

(二)丹炉传承

胡昭的白鹤从云岫观飞来,口中衔着当年黄帝所授的《青囊经》全本——原来胡超在幽都试炼时,经卷已补全了幽冥医道的部分。“超儿,”胡昭的声音带着欣慰,“你终于明白,医道的极致,是连接生死,贯通人神。”

胡超点头,将经卷放在仙祠的丹炉旁。丹炉突然发出共鸣,炉中升起的青烟竟化作幽冥黄泉与人间药庐的景象,百姓们看得目瞪口呆,却见胡超随手一指点在炉中,青烟又变成了他在太医院治病的场景。

“记住,”胡超对围过来的弟子们说,“以后炼药,要分三份:一份治人间病,一份解幽冥怨,还有一份,留给那些心怀仁念的后来者。”

(三)金莲永续

暮色降临,胡超站在仙祠前,望着石人公的方向。石颈处的露珠突然全部飞向仙祠,在七叶莲的莲台上聚成水晶球,球中映出未来千年的景象:药庐里,弟子们在研磨草药;幽冥中,怨灵们捧着莲花等待轮回;朝堂上,官吏们带着“济世玉佩”减免赋税。

“伯父,您看,”胡超指向水晶球,“灵山的灵气,终究是要落在人间的。”

胡昭的白鹤突然长鸣,声震三十六峰。石人公膝头的灵香草再次绽放,这一次,紫花中竟夹杂着金色的花蕊——那是胡超的医道与灵山的灵气融合的标志。

四、云岫传音

太元十年,胡超在“拔俗峰”顶留下《拔俗医论》,其中有云:“医道之极,不在于肉身成圣,而在于灵魂拔俗。所谓拔俗,非离人间烟火,而是在烟火中守住本心,在疾苦中看见慈悲。”

百年后,一位身患重疾的书生来到灵山,在仙祠前昏死过去。恍惚间,他梦见胡超背着竹篓走来,竹篓里的七叶莲发出微光,照亮了他胸前的“济世玉佩”。书生醒来时,病已痊愈,怀中多了一本《青囊经》残卷,页脚处有胡超的批注:“医道如莲,生于淤泥而不染,渡尽众生而不骄。”

晨雾又起,仙祠的风铃发出清越的响声,与石人公膝头的灵香草香交织。胡超的身影早已融入灵山的云雾,但每个心怀仁念的人都知道,当他们在药庐熬药时,在病榻前守护时,在幽冥中超度时,那位背着竹篓的医仙,从未真正离开,他的丹心,永远照耀着人间与幽冥,成为跨越三界的永恒守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