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御书房。
看完陆德言门生的密信,李庆感觉气血翻涌,几乎压制不住了。
老三这是疯了?!
为了夺嫡,为了一己之私,竟连江山社稷的根本都不顾了!
刚才那一刻,他雷霆震怒,几乎当场就要下诏将李贞废为庶人!
但一念之间,他还是忍住了——
眼下大战在即,北境烽烟将起,不宜大动干戈!
况且青州之事迷雾重重,李贞必然早已销毁了证据。
没有铁证,仅凭几封书信,难以服众,如果李贞喊冤,朝廷恐怕会动荡……
这时,
萧羽干咳一声,也提醒说:
“陛下,青州之事,恐怕诸多证据文书已被篡改,人证或已灭口……实情究竟如何,仓促之间,怕是难以查清。”
“额,若雍王反咬一口,说是世家构陷,朝野上下,恐难辨真伪啊。”
哼!
安国仁性格刚烈,直接反驳:“陛下,此事骇人听闻,关乎国本!若不严惩,恐纲纪荡然无存啊!臣以为,天下大事,以此为先,必须彻查!”
这?
李庆顿感疲惫,缓缓站起来,闭目沉吟一会儿,淡淡说:
“兹事体大……查清之前,先不做定论了……”
额,
他转头看着安国仁,沉声说:
“任何人,不得再公开议论青州之事!”
“待朕让魏渊去青州彻查,到时候会给朝廷一个交代的……”
萧羽和安国仁对视一眼,同时应声:
“遵旨。”
……
次日,西苑。
李庆想先探探几个大臣的口风,然后才给这次军需大案定调。于是将萧羽、陆德言、杨忠、宇文赞召来,其他人一概不知。
“都看看吧。”
李庆故作轻松,指了指案桌上的十三道巡回奏报。
咳咳,
片刻后,老将宇文赞率先开口,声音洪亮:
“陛下,十三道合计追回赃款赃物六成。虽未竟全功,却足以解燃眉之急了……”
“如今北境战事一触即发,恳请陛下即刻下令举国备战!老臣也愿即日启程,坐镇湟州!”
嗯嗯,
话音落处,众人都松了口气——
这次彻查,本就是你宇文赞提出的,你这么一说,大家就算是过关了……
这时,
李庆紧看了看众人,见大家脸色缓和,于是亲自解下佩剑,走到宇文赞面前,沉声说:
“宇文老将军忠勇可嘉,朕心甚慰。这柄七星龙渊剑,朕今日便赐予你。”
“持此剑者,如朕亲临!可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啊?
宇文赞激动得老脸通红,双手接过宝剑,慨然应诺:“老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呼……
众人也颇有感慨,对宇文赞是真心佩服。
这时,
陆德言心思微动——
宇文赞虽说这样说,但陛下尚未给案子定调,整个朝廷可都坐卧不安呢……
于是,
他顺着宇文赞的话头,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陛下,此次彻查军需大案,能追回六成亏空,实属不易。十三道巡案人员,不畏艰险,劳苦功高,似可嘉奖?”
哦?
李庆怔了一下,随即含笑点头说:
“传旨,所有参与此案的有功人员,记录在案。待朝廷核实后,一体褒奖!”
哗!
众人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定调了!
总体还是成功的。
如此一来,这个震动大乾全国的案子,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这时,
杨忠也灵机一动——
李贞在青幽道胡作非为,冒充我的名义,老陆他们怎么想的?还不知道呢!这可不能拖延,一定要撇干净!
于是,
杨忠微微躬身,也试探说:
“陛下,此次查案虽有大功,却也并非完美无瑕……额……譬如青幽道,也曾发生两次‘民变’啊……为稳妥起见,朝廷似可遣重臣前往巡阅,以安人心?”
嘶……
这话一出,空气瞬间又凝固了。
陆德言心知肚明——
杨忠老贼这是怕我怀疑他啊……
他直接指责李贞的罪过,也算是撇干净了。
只不过,
皇上的意思呢?
一念至此,
他偷偷看向李庆。
咳咳。
李庆干咳几声,打破了沉默,淡淡说:
“既发生了‘民变’,当然不可不察。稍后,你们几个商议一下,着青幽道采访使,严查此事,据实复奏朝廷。”
哦……
陆德言和杨忠同时凛然——
陛下这是……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让地方官自查?这跟不查有什么区别?
看来,至少在眼下,陛下为了大局,是不打算深究李贞了。而这个混蛋李贞,竟然就这么蒙混过关了?
两人心中五味杂陈,既有不甘,也有无奈。
这时,
萧羽见气氛微妙,赶紧出来打圆场,含笑说:
“陛下,诸位皇子奉旨查案,乃是明诏。”
“如今三月期满,十三道奏报皆已呈上,几位殿下的功过评定,亦需早日昭告天下,以示公允。”
嗯嗯,
李庆此时也非常想知道朝臣是怎么看待李贞的,毕竟,这才是此次最大的变数。如果多数朝臣都对李贞不满,就可以顺势惩戒,趁早把这个毒瘤摘除了;如果多数朝臣竟然支持李贞,那就麻烦大了。那就说明:这个篡逆之子已经站稳脚跟了,将来必定无一日之安……
于是,
踱了几步,略加思索,李庆便下令:
“明日朝会,将此事交由群臣公开评议。”
“孰优孰劣,自有公论。”
“陛下圣明。”
众人一起行礼。
……
次日,皇极殿。
文武百官早早分列两侧。李泰、李恪、李贞、李然,也位列前排,神色平静。
没过多时,
李庆大步而来,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李贞,却见他面有得色,心头不禁一下火起——
混账!
不知死活!
但他急于想知道多数朝臣的心思,于是刚刚坐定,就开了金口:
“诸皇子奉旨巡案,如今已有结果。三月辛劳,功过如何,众卿皆可畅所欲言。”
“朕早就说了,皇嗣人选,关乎国本,一定要诉诸公论!群臣务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必顾虑!”
哗……
群臣一下凛然——看来皇上是真的想听听公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