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43章 刘掌柜送礼

大唐钓鱼人 第43章 刘掌柜送礼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老道果然没有让葛明失望,葛明最看好的自然也是烈酒和肥皂,至于粉丝确实自己欠考虑了,考虑到父亲大人怎么说也是个官,知法犯法的事自然暂时不能做。

主要还是跟葛三爷不太熟,混熟了再说,目前就是尽量不惹事。

福伯、禄伯两人听了袁老道的话之后也频频点头,福伯作为府上的管家,也算有点见识的。

“小郎君的意思是多弄些烈酒,到草原上换点牛回来?”

“小子正是这意思,上一次来就说过让庄子上明年家家都有牛,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小子听说庄子上的牛都是轮着用的,暂时没轮到的就是家里壮劳力拖着犁耕地,想想都觉得苦。”

葛明说的很真诚,当然他也是这么想的。出身农村自然知道农村的苦,后世小时候再苦,家里也是有大牲口的。所谓的苦不是吃不饱饭,是不能天天吃肉,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庄子,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苦。

人这种动物其实非常奇怪,如果后世的人不用为了房贷、车贷、吃喝发愁,肯定大部分人都会乐意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帮助人。古人常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其实挺有道理的。如果每天为了房子、车子拼命苦干,自己已经很苦了,自然也就没时间看到别人的苦。

葛明的想法是好的,摆在眼前的问题也是有的。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可以预计在草原上有不错的销路。问题就在于贩卖到哪里,什么人去,有不错的产品,但是苦无销路。

袁老道几人听过之后也有感触,袁老道突然眼睛一转,对着葛明说到:“小子,老道有个想法,这些东西最好卖到奚族去。奚族跟突厥一样是游牧民族,不擅长耕种,最擅长放牧,牛羊马匹自是不少。而且前些年就遣使入贡,依着老道看是最佳选择。”

“袁先生,奚族在什么地方?”奚族?葛明后世根本就没听过,心想着估计后来最终民族融合了吧。

“就在河北东北,顺着濡水北上往东就能到了。不用走陆路,估计还更安全一些。”

奚族是中国东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是鲜卑族后裔,有的说是匈奴族后裔,更早的说法是商朝初期,一个叫做奚的诸侯国后裔往东北迁徙。

“袁先生果然见多识广,小子实在佩服。”说完葛明还竖起大拇指,根据袁老道的资料,奚族确实是最佳的贸易对象。首先是离得近,就在河北的东北部,其次是跟唐朝关系密切,换点牛羊回来怕是问题不大。

至于自己没有通商渠道,找就是了。在任何时代商人都是最不怕死的一类人,县城里绝对有专门做草原生意的商人。葛明猜得确实没错,历史上记载自北魏时期就跟奚族有贸易交易,所以商道一直是通畅的。

葛明把想法跟众人一说,众人琢磨了下,好像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首先要做的就是蒸更多的烈酒制作更多的肥皂,至于商道上的事等福伯回了县城再找就行。

福伯作为县令家的大管家,在县城找些商人怕是问题不大。

葛明有“奇货”在身,自然不怕卖不出去。再说也不着急一时,草原上每年到了快入冬的时候才会宰杀牛羊,等入秋了再组织商队怕是都来得及。

众人商谈完毕,天色也就比较晚了,各自回去休息。葛明这一夜好梦,睡得极为踏实。

葛明一早起来还是锻炼、吃饭,然后读书习字。

葛明本打算让张春来把黄豆泡上,做点豆腐,要是庄子上的人愿意学自己就愿意教。不过豆腐这东西跟粉丝不同,粉丝晒干了可以放很久,这大热天的豆腐要是卖不出去全都坏了,再说庄子里面全都卖豆腐?卖给谁去?葛明只好再做其他打算。

今天的庄子热闹了不少,农忙已经差不多了,各家都在抓紧时间晾晒麦子,也只有家里的娃子去地里拾拾麦穗。

福伯没有出去,禄伯中午也到了葛家老宅,早早等着吃中饭。自从昨天吃了葛明做的炒菜,两人就有些是念念不忘,虽然不好意思让葛明在亲自下厨,不是还有张春来嘛。

张春来忙完了家里的事,没到中午也早早的来到了葛家老宅。话说昨天听到葛明说的煎、炒、烹、炸、焖、溜、熬、炖,心里好像打开了一道大门,心里就盼望着跟葛明再学做几个菜。

等葛明上完了上午的功课,出了房门才发现今天的人这么齐,连丁香和小猴子也早早在院子里守着,眼巴巴的看着葛明。

看到葛明出来,张春来赶紧迎了上来。

“小郎君,中午咱们吃点什么?”葛明心中感觉好笑,难怪今天人这么齐,原来是等着吃中饭呢。

葛明看了看院子里的菜,心里没有一点主意,什么食材都没有。看了看院子里鲜嫩的油菜,灵机一动,干脆吃炒面算了,炒面里加点青菜就好吃多了。

“春来大哥,今天咱们吃炒面,这个勉强也算炒菜。家里什么食材都没有,只能先教你一点简单的。”葛明说完张春来忙着点头。

炒面其实非常简单,关键必须是碱水面,只有碱水面才不会糊。家里没看到碱,不过没关系,弄点草木灰过滤过滤就是了。准备工作就是葛明指挥张春来做了,先弄点草木灰,加水溶解之后过滤几遍,上次葛明做肥皂的时候就弄过,张春来自然是知道的。

有了碱水就可以和面了,在张春来和面的时候葛明在旁边说到:“春来大哥,面食有这样一个说法,盐是骨,碱是筋,加了盐之后面食劲道,加了碱之后面的韧性好。”后世的拉面最初就是加蓬灰,其实就是加了碱水。

张春来听后忙着点头,别看后世会做饭的人都知道的小窍门,这个年头绝对就是秘方,足以养家糊口。

醒面的功夫让张春来摘点油菜,北方的小油菜甚是鲜嫩可口。洗好了油菜淋水备用,面也就差不多醒好了。

拉面葛明是不会的,但是切面的功夫张春来比较厉害,所以还是把面擀成片,然后切成面条。话说葛明后世吃的炒面全是圆的,这次算是吃上方的了。人比较多,但是锅又比较小,所以葛明打算先炒一份,后面让张春来试试。

炒面需要先煮面,让张春来把院子里的大锅加水烧开,然后把面条全部丢进去,快速搅散,盖上锅盖等再次开锅就可以把面条捞出来了,过冷水之后就可以炒面了。

小炒锅烧热,加点猪油,趁着油温上来的时候打了几个鸡蛋搅散,然后炒鸡蛋,放葱花,筷子挑了一点面条放进去翻炒,本来葛明好像露一手,颠颠炒勺,可惜力气不够。

炒面最好使用筷子,比铲子更好用。不过少了蚝油和酱油,炒出来的面品相差了很多,但是没关系,这些人本就没吃过炒面,哪里吃的出来是不是正宗?

面条都是半熟的,所以只需简单翻炒,加点小油菜和盐再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青菜必须是脆脆的才好吃。这一份炒面葛明端给了袁老道,众人自是没有意见。

袁老道还跟福伯、禄伯两人客气了下。

“两位兄弟,老道可先吃了,这东西冷了肯定不好吃。”说完挑起一筷子就往嘴里送,一股烫烫的、香香的热气直冲老道口腔,烫的想吐出来又舍不得,张开嘴巴呼呼几下之后才开始咀嚼。

福伯、禄伯眼巴巴的看着袁老道吃炒面,想问问味道怎么样,就见袁老道越吃越快,一大碗炒面瞬间下肚。抹了一下嘴巴,把大碗往前一递,大声喊到:“再来两大碗。”众人自是哈哈大笑,已经不用问是不是好吃了。

这年头的人都比较能吃,严格来说是比较能吃饭,因为除了饭之外没什么其他的东西吃。不像后世的人,吃点零食、水果,那饭自然吃的也就少了。

葛明看着跃跃欲试的张春来,心里自然是懂得,示意张春来炒第二份面。炒菜这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更何况只是炒面这么简单的东西,其实就是加点油炒鸡蛋,面条放进去用筷子巴拉巴拉。。。

张春来把炒好的面端给葛明,葛明自然是拒绝了,让张春来把炒面端给禄伯,倒不是葛明不饿,也不是葛明多么尊老,是葛明刚才看到张春来盐放的有点多。

禄伯端也跟袁老道一样,开始还跟大家客气客气,等吃上了更是速度惊人,比袁老道还要快。

别看炒面是后世极为平常的小吃,这东西有碳水、有油脂、有鸡蛋、有青菜,营养可谓十分全面。这年头的人肚子里都没油水,感觉好吃也是正常的。

张春来忙的满头大汗,尤其是禄伯和袁老道,每人吃了三大碗,文弱一些的福伯也吃了两大碗。

连还在厢房养伤的张二黑也吃了两大碗,话说张二黑伤情已经稳定,除了有酒精消毒之外,跟袁老道的外伤护理还是非常有关系的。

张二黑本打算回家养着,但是葛明想到庄户人家,不管是卫生条件还是伙食条件肯定不如这里,便让他等能下地了再回去,张二黑自然千人万谢,不过已经不用小猴子服侍了,张二黑又不是光混,这些日子都是他媳妇在伺候。

葛明半碗都没吃下,不是难吃而是分量实在太大。剩下的半碗给了小猴子,没想到小猴子吃完自己的一碗还能吃下半碗,看来能吃跟胖瘦好像关系不大。

连丁香都吃了一大碗,除了葛明之外众人撑得直哼哼,还看着剩下的几碗炒面觉得可惜,实在是吃不下了。袁老道就带着哼哼的众人在院子里打了几遍太极拳,总算是消食了。

饭后运动运动消消食,也就到了葛明非常喜欢的节目,那就是雷打不动的睡午觉。

众人还没散去,门外就有庄户过来通报,说是村南头有几个人,拉着一辆车来见小郎君,说是城里来的一个木匠坊掌柜。

葛明让庄户把人赶紧带过来,再次见到刘大富葛明心里很是高兴,看着刘掌柜带着几个伙计,一头小毛驴拉着一辆木板车,怕是上次说的松香送到了,看来擦屁股纸的制作终于可以开始了。

葛明站在门口的台阶上,这已经算是对刘掌柜的超规格礼仪了,毕竟身份在那里摆着呢,商人不管多富都是贱籍,更不要说刘掌柜这种最多算是小商贩。

刘掌柜看到葛明站在台阶上,赶紧带着几个伙计施礼,口称拜见小郎君。葛明赶紧虚扶一下,这套东西葛明现在已经比较熟悉了。

刘掌柜弯着腰,笑着说到:“小郎君,上次吩咐小的办的事已经办好了,这一车全是松香,要是不够小的再给小郎君买点。”

“全是松香?”这一板车,怕是数量不少,葛明的意思是没想到这么多。

刘掌柜倒是会错了意,赶紧说到:“上次小郎君的惊世骇俗的劝学诗一出,小的让活计乔装到处散播消息,最近状元桌椅的订单都排到年底了。小郎君,咱们这次要发了,收益没敢拉到您的庄子上,前几天听说周围庄子上闹流民。”

没想到刘掌柜消息还挺灵通,连庄子上的事都知道,葛明还是小看了这个胖胖的木匠坊掌柜。的确是个做生意的料,会说话会办事。

接着刘掌柜又说到:“车上还有小的给您带的一点礼物,您可千万要收下。”刘掌柜说完,亲自往从板车后面掏出了几个荷叶包,恭恭敬敬的递给了葛明。

葛明自从到了唐朝还没人给送礼呢,自然喜出望外。叩开荷叶包一看,好像是什么糕点、馃子,心里大感失望。这个刘掌柜还真把自己当成孩子了,这个年头的糕点怕是难吃的要命。因为植物油比较缺乏,唐代糕点、馃子全是动物油做出来的来,不管羊油还是猪油,要么腥膻要么骚气。

脸上不能表现出来,毕竟是个孩子,孩子看到糕点、馃子也要假装开心一下。

“刘掌柜实在客气了,这些东西本小郎君收下了。”说完递给了旁边的丁香和小猴子。福伯、禄伯两人,看着葛明接待刘掌柜游刃有余,也就没插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