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果然没有让葛明失望,葛明最看好的自然也是烈酒和肥皂,至于粉丝确实自己欠考虑了,考虑到父亲大人怎么说也是个官,知法犯法的事自然暂时不能做。
主要还是跟葛三爷不太熟,混熟了再说,目前就是尽量不惹事。
福伯、禄伯两人听了袁老道的话之后也频频点头,福伯作为府上的管家,也算有点见识的。
“小郎君的意思是多弄些烈酒,到草原上换点牛回来?”
“小子正是这意思,上一次来就说过让庄子上明年家家都有牛,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小子听说庄子上的牛都是轮着用的,暂时没轮到的就是家里壮劳力拖着犁耕地,想想都觉得苦。”
葛明说的很真诚,当然他也是这么想的。出身农村自然知道农村的苦,后世小时候再苦,家里也是有大牲口的。所谓的苦不是吃不饱饭,是不能天天吃肉,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庄子,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苦。
人这种动物其实非常奇怪,如果后世的人不用为了房贷、车贷、吃喝发愁,肯定大部分人都会乐意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帮助人。古人常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其实挺有道理的。如果每天为了房子、车子拼命苦干,自己已经很苦了,自然也就没时间看到别人的苦。
葛明的想法是好的,摆在眼前的问题也是有的。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可以预计在草原上有不错的销路。问题就在于贩卖到哪里,什么人去,有不错的产品,但是苦无销路。
袁老道几人听过之后也有感触,袁老道突然眼睛一转,对着葛明说到:“小子,老道有个想法,这些东西最好卖到奚族去。奚族跟突厥一样是游牧民族,不擅长耕种,最擅长放牧,牛羊马匹自是不少。而且前些年就遣使入贡,依着老道看是最佳选择。”
“袁先生,奚族在什么地方?”奚族?葛明后世根本就没听过,心想着估计后来最终民族融合了吧。
“就在河北东北,顺着濡水北上往东就能到了。不用走陆路,估计还更安全一些。”
奚族是中国东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是鲜卑族后裔,有的说是匈奴族后裔,更早的说法是商朝初期,一个叫做奚的诸侯国后裔往东北迁徙。
“袁先生果然见多识广,小子实在佩服。”说完葛明还竖起大拇指,根据袁老道的资料,奚族确实是最佳的贸易对象。首先是离得近,就在河北的东北部,其次是跟唐朝关系密切,换点牛羊回来怕是问题不大。
至于自己没有通商渠道,找就是了。在任何时代商人都是最不怕死的一类人,县城里绝对有专门做草原生意的商人。葛明猜得确实没错,历史上记载自北魏时期就跟奚族有贸易交易,所以商道一直是通畅的。
葛明把想法跟众人一说,众人琢磨了下,好像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首先要做的就是蒸更多的烈酒制作更多的肥皂,至于商道上的事等福伯回了县城再找就行。
福伯作为县令家的大管家,在县城找些商人怕是问题不大。
葛明有“奇货”在身,自然不怕卖不出去。再说也不着急一时,草原上每年到了快入冬的时候才会宰杀牛羊,等入秋了再组织商队怕是都来得及。
众人商谈完毕,天色也就比较晚了,各自回去休息。葛明这一夜好梦,睡得极为踏实。
葛明一早起来还是锻炼、吃饭,然后读书习字。
葛明本打算让张春来把黄豆泡上,做点豆腐,要是庄子上的人愿意学自己就愿意教。不过豆腐这东西跟粉丝不同,粉丝晒干了可以放很久,这大热天的豆腐要是卖不出去全都坏了,再说庄子里面全都卖豆腐?卖给谁去?葛明只好再做其他打算。
今天的庄子热闹了不少,农忙已经差不多了,各家都在抓紧时间晾晒麦子,也只有家里的娃子去地里拾拾麦穗。
福伯没有出去,禄伯中午也到了葛家老宅,早早等着吃中饭。自从昨天吃了葛明做的炒菜,两人就有些是念念不忘,虽然不好意思让葛明在亲自下厨,不是还有张春来嘛。
张春来忙完了家里的事,没到中午也早早的来到了葛家老宅。话说昨天听到葛明说的煎、炒、烹、炸、焖、溜、熬、炖,心里好像打开了一道大门,心里就盼望着跟葛明再学做几个菜。
等葛明上完了上午的功课,出了房门才发现今天的人这么齐,连丁香和小猴子也早早在院子里守着,眼巴巴的看着葛明。
看到葛明出来,张春来赶紧迎了上来。
“小郎君,中午咱们吃点什么?”葛明心中感觉好笑,难怪今天人这么齐,原来是等着吃中饭呢。
葛明看了看院子里的菜,心里没有一点主意,什么食材都没有。看了看院子里鲜嫩的油菜,灵机一动,干脆吃炒面算了,炒面里加点青菜就好吃多了。
“春来大哥,今天咱们吃炒面,这个勉强也算炒菜。家里什么食材都没有,只能先教你一点简单的。”葛明说完张春来忙着点头。
炒面其实非常简单,关键必须是碱水面,只有碱水面才不会糊。家里没看到碱,不过没关系,弄点草木灰过滤过滤就是了。准备工作就是葛明指挥张春来做了,先弄点草木灰,加水溶解之后过滤几遍,上次葛明做肥皂的时候就弄过,张春来自然是知道的。
有了碱水就可以和面了,在张春来和面的时候葛明在旁边说到:“春来大哥,面食有这样一个说法,盐是骨,碱是筋,加了盐之后面食劲道,加了碱之后面的韧性好。”后世的拉面最初就是加蓬灰,其实就是加了碱水。
张春来听后忙着点头,别看后世会做饭的人都知道的小窍门,这个年头绝对就是秘方,足以养家糊口。
醒面的功夫让张春来摘点油菜,北方的小油菜甚是鲜嫩可口。洗好了油菜淋水备用,面也就差不多醒好了。
拉面葛明是不会的,但是切面的功夫张春来比较厉害,所以还是把面擀成片,然后切成面条。话说葛明后世吃的炒面全是圆的,这次算是吃上方的了。人比较多,但是锅又比较小,所以葛明打算先炒一份,后面让张春来试试。
炒面需要先煮面,让张春来把院子里的大锅加水烧开,然后把面条全部丢进去,快速搅散,盖上锅盖等再次开锅就可以把面条捞出来了,过冷水之后就可以炒面了。
小炒锅烧热,加点猪油,趁着油温上来的时候打了几个鸡蛋搅散,然后炒鸡蛋,放葱花,筷子挑了一点面条放进去翻炒,本来葛明好像露一手,颠颠炒勺,可惜力气不够。
炒面最好使用筷子,比铲子更好用。不过少了蚝油和酱油,炒出来的面品相差了很多,但是没关系,这些人本就没吃过炒面,哪里吃的出来是不是正宗?
面条都是半熟的,所以只需简单翻炒,加点小油菜和盐再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青菜必须是脆脆的才好吃。这一份炒面葛明端给了袁老道,众人自是没有意见。
袁老道还跟福伯、禄伯两人客气了下。
“两位兄弟,老道可先吃了,这东西冷了肯定不好吃。”说完挑起一筷子就往嘴里送,一股烫烫的、香香的热气直冲老道口腔,烫的想吐出来又舍不得,张开嘴巴呼呼几下之后才开始咀嚼。
福伯、禄伯眼巴巴的看着袁老道吃炒面,想问问味道怎么样,就见袁老道越吃越快,一大碗炒面瞬间下肚。抹了一下嘴巴,把大碗往前一递,大声喊到:“再来两大碗。”众人自是哈哈大笑,已经不用问是不是好吃了。
这年头的人都比较能吃,严格来说是比较能吃饭,因为除了饭之外没什么其他的东西吃。不像后世的人,吃点零食、水果,那饭自然吃的也就少了。
葛明看着跃跃欲试的张春来,心里自然是懂得,示意张春来炒第二份面。炒菜这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更何况只是炒面这么简单的东西,其实就是加点油炒鸡蛋,面条放进去用筷子巴拉巴拉。。。
张春来把炒好的面端给葛明,葛明自然是拒绝了,让张春来把炒面端给禄伯,倒不是葛明不饿,也不是葛明多么尊老,是葛明刚才看到张春来盐放的有点多。
禄伯端也跟袁老道一样,开始还跟大家客气客气,等吃上了更是速度惊人,比袁老道还要快。
别看炒面是后世极为平常的小吃,这东西有碳水、有油脂、有鸡蛋、有青菜,营养可谓十分全面。这年头的人肚子里都没油水,感觉好吃也是正常的。
张春来忙的满头大汗,尤其是禄伯和袁老道,每人吃了三大碗,文弱一些的福伯也吃了两大碗。
连还在厢房养伤的张二黑也吃了两大碗,话说张二黑伤情已经稳定,除了有酒精消毒之外,跟袁老道的外伤护理还是非常有关系的。
张二黑本打算回家养着,但是葛明想到庄户人家,不管是卫生条件还是伙食条件肯定不如这里,便让他等能下地了再回去,张二黑自然千人万谢,不过已经不用小猴子服侍了,张二黑又不是光混,这些日子都是他媳妇在伺候。
葛明半碗都没吃下,不是难吃而是分量实在太大。剩下的半碗给了小猴子,没想到小猴子吃完自己的一碗还能吃下半碗,看来能吃跟胖瘦好像关系不大。
连丁香都吃了一大碗,除了葛明之外众人撑得直哼哼,还看着剩下的几碗炒面觉得可惜,实在是吃不下了。袁老道就带着哼哼的众人在院子里打了几遍太极拳,总算是消食了。
饭后运动运动消消食,也就到了葛明非常喜欢的节目,那就是雷打不动的睡午觉。
众人还没散去,门外就有庄户过来通报,说是村南头有几个人,拉着一辆车来见小郎君,说是城里来的一个木匠坊掌柜。
葛明让庄户把人赶紧带过来,再次见到刘大富葛明心里很是高兴,看着刘掌柜带着几个伙计,一头小毛驴拉着一辆木板车,怕是上次说的松香送到了,看来擦屁股纸的制作终于可以开始了。
葛明站在门口的台阶上,这已经算是对刘掌柜的超规格礼仪了,毕竟身份在那里摆着呢,商人不管多富都是贱籍,更不要说刘掌柜这种最多算是小商贩。
刘掌柜看到葛明站在台阶上,赶紧带着几个伙计施礼,口称拜见小郎君。葛明赶紧虚扶一下,这套东西葛明现在已经比较熟悉了。
刘掌柜弯着腰,笑着说到:“小郎君,上次吩咐小的办的事已经办好了,这一车全是松香,要是不够小的再给小郎君买点。”
“全是松香?”这一板车,怕是数量不少,葛明的意思是没想到这么多。
刘掌柜倒是会错了意,赶紧说到:“上次小郎君的惊世骇俗的劝学诗一出,小的让活计乔装到处散播消息,最近状元桌椅的订单都排到年底了。小郎君,咱们这次要发了,收益没敢拉到您的庄子上,前几天听说周围庄子上闹流民。”
没想到刘掌柜消息还挺灵通,连庄子上的事都知道,葛明还是小看了这个胖胖的木匠坊掌柜。的确是个做生意的料,会说话会办事。
接着刘掌柜又说到:“车上还有小的给您带的一点礼物,您可千万要收下。”刘掌柜说完,亲自往从板车后面掏出了几个荷叶包,恭恭敬敬的递给了葛明。
葛明自从到了唐朝还没人给送礼呢,自然喜出望外。叩开荷叶包一看,好像是什么糕点、馃子,心里大感失望。这个刘掌柜还真把自己当成孩子了,这个年头的糕点怕是难吃的要命。因为植物油比较缺乏,唐代糕点、馃子全是动物油做出来的来,不管羊油还是猪油,要么腥膻要么骚气。
脸上不能表现出来,毕竟是个孩子,孩子看到糕点、馃子也要假装开心一下。
“刘掌柜实在客气了,这些东西本小郎君收下了。”说完递给了旁边的丁香和小猴子。福伯、禄伯两人,看着葛明接待刘掌柜游刃有余,也就没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