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71章 袁老道的教诲

大唐钓鱼人 第71章 袁老道的教诲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这天袁老道给葛明上完了课,不经意的说到:“小子,你的小院里每天都阿啵呲嘚的声音传出来,老道听着非常有趣,难道说这是给字注音的一种法门?”

葛明先是嘿嘿一笑,然后说到:“袁先生果然好耳力,这么远都听得到。确实是一种给字注音的东西,小子称之为字母。”

袁老道又问到:“老道刚开始教你识字时,见你经常在字上写一些老道完全看不懂的东西,开始以为是你家不外传的学问,所以没多问。如今看来,这东西还是就是你小子搞出来的。”

咱上辈子上过幼儿园,后世电脑上打字全是用拼音的,想不熟悉都难啊。

“袁先生,不管什么字都是几个音组合起来而已,只要把每个音都用符号来表示,组合起来就是这个字的读音了,小子管这个叫拼音,只要知道每个字母的音,还有字的拼音,那什么字都可以读得出来。”

袁老道听完不住点头,在袁老道看来葛明的神奇手段太多了,已经免疫了,别人想破脑壳也想不到的东西,随随便便就被葛明鼓捣出来了,袁老道从没信过葛明都是书上看来的,更愿意相信是葛明梦中受到了道家始祖的点化,这样才符合袁老道的毕生追求。

不过这也有好处,袁老道想要葛明当小老道的心会逐渐变淡,因为他觉得他不配。。。。。。

袁老道又问到:“小子,可愿意教教老道?”

葛明听完挠挠头,说到:“袁先生,这东西是帮助人认字的,没有多大用处,你真的要学?”

袁老道说到:“你小子到底教不教?别那么多废话。”

“教啊,怎么敢不教。”于是葛明用鹅毛笔在纸上写了“阿啵呲嘚”几个字母,然后一个一个的教给袁老道怎么读。

“袁先生您看,得、阿组合起来就是大,其实原理就这么简单。再加上不同的音调,还可以是不同的字。”

字母这东西看起来很简单,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学,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这可是无数前辈努力的结果。

袁老道陷入了沉思,半晌过后。

“小子,你可知这东西如果传出去,会让人识字变得快了很多,说不定读书人会越来越多。如果全天下都按照这个音和调来给字注音,天下就能字同音了。”

袁老道是有见识的,葛明自己都没多想。用后世的话来说: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古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方言真的是晦涩难懂,好多地方的人出了镇就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别人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对于古代来说,皇帝是哪里的,哪里的话就是官话,官话一直都是变化的。在唐代关中口音应该很有荣耀感,北宋肯定是一口河南话,在明初的时候都以会说淮西话而得意万分。

字同音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葛明只是随便想了想,还是等李世民登基之后,随便整理整理献给皇帝陛下吧,说不定还能弄个官当当。怕就怕到时候推广陕西话作为官话,自己还要重新学,那就尴尬了,毕竟拼音都能给粤语注音。

“袁先生,小子可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出来一个快速识字的方法,让张春来、丁香和小猴子能够快点识字。”

在袁老道看来葛明很多神奇的举动,总结下来好像都是因为“懒”,或者只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方便而已。不过这已经让袁老道非常惊奇了,一个人随着本能生活,还能搞出这么多的花样来。

难道说“懒”还是优点了不成?袁老道也赶紧摇摇头,感觉自己差点进了死胡同。只有聪明人的“懒”,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一定是这样的,袁老道对自己的这个结论深信不疑。

葛明看袁老道半天没说话,就知道袁老道的老毛病又犯了,这货动不动好像就要入定,好像也不对,入定是佛教的说法。袁老道的这种行为在道教中应该怎么说呢?好像应该叫打坐,可是这家伙也没坐下呀?葛明看着袁老道也开始胡思乱想。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袁老道这才从打坐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此时葛明总算想到了,跪坐其实也是坐。

“小子,你弄出来的这个拼音的确可以让人更快识字,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今学问几乎只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上,官员也几乎都出身世家大族。让更多人能够识字的东西,你说世家大族会不会容得下你?”

“袁先生多虑了,小子教他们几个只是为了识字而已,以后可能还会教庄子上的娃子,无非是让他们以后生活能够好点,仅此而已。”

袁老道说到:“你的想法是好的,而且老道也知道你对庄子上的人和身边都人都不错,你可知道怀璧其罪的典故?”

典故出自哪里葛明是不知道的,但是意思还是懂的,葛明确实没想那么多,还好有袁老道提醒。看来自己弱小的时候还是老实点的好,胡乱折腾不知道什么时候触碰到惹不起的那波人的利益。

葛明对袁老道深施一礼,诚恳的说到:“多谢袁先生指点,小子懂了。”

袁老道眉毛一挑,问到:“左传你也看过了?”

“什么左传?”葛明有些糊涂。

“怀璧其罪就是出自左传,老道还以为你已经看过。”

“小子没看过,但是其中的意思还是懂得。”

“懂得就好,一个宝物要看到了什么人手上,老道寻思着这个拼音当今陛下肯定喜欢。”虽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但是跟葛明的最终想法是一致的,这不由得让葛明佩服袁老道的眼光。

葛明是知道一些历史的,李世民登基之后热衷于推广科举制度,目的就在于削弱世家的实力,但是想要提拔非世家大族的子弟,起码这些人要读书识字吧,读书的人越多选拔出来的人自然也就越多,对于启蒙来说拼音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看到葛明不说话,袁老道这才说道:“论语也教的差不多了,看来可以教左传了。”葛明此时有个想法非常想问袁老道。

“袁先生,您是道家,为何从没想过教小子老子和庄子?”

袁老道一听来了兴趣,说到:“难道你想学老庄?”

葛明干脆的回答到:“不想。”

袁老道怒道:“滚出去。”说完还一指大门,葛明这才笑嘻嘻的逃走了,只留下院中的袁老道苦笑着摇摇头。

葛明现在主要还是为了识字,至于读什么书是不太讲究的,单纯的是因为好奇才问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老子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庄子里好多小故事,还是比较符合后世的幼教理念的。但是考试不考老庄,葛明也就懒得学了。

葛明回到了自己的小跨院,福伯正在等在院子里,庄子上有消息传来。

第一件事就是包货纸的事,在庄子上两个有为青年的推广之下,已经卖出了很多纸,据说会有一大笔收入,至于多少两兄弟还在计算。

还听说当时把红纸上印有“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的句子给一家药铺掌柜看的时候,这个掌柜泪流满面,大喊着“这就是吾辈医者所求”,所以一下就订了很多包货纸和红纸。

第二件事就是关于猪崽的事,每一只都健健康康的,没因为被弄掉子孙根出现想不开,不吃饭的情况。

第三件事就是关于肥皂的问题,油脂又收集了不少,不知道什么时候继续做洗面奶。还有庄子周围有香味的花已经被采光了,已经被禄伯安排人蒸出了精油,都已经妥善保存了。

葛明听了福伯的汇报之后嘿嘿笑,总算是有事情做成了,做点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包货纸的产量很高,不能只盯着临渝一个县城。葛明又担心原来卖荷叶的失业,所以打算以代理商的方式进行售卖,就让原来卖荷叶的部分人参与进来,这样大家都有钱赚。等收到了钱赶紧买酒蒸酒,好酒不能停啊,这东西不光是秋天去草原换牛羊,将来酒楼也是需要的。

小猪崽要大量购买,尤其是便宜的公猪崽,不光是便宜,关键是做手术更加容易,以王麻子的水平可以确保成活率。至于怎么饲养,还是葛明的所谓“农户合作”方式,免费分给庄户,还给点定钱,养大了之后根据重量再算钱,这样也算一举多得。

庄户上的人出点力也能多一分收入,再说最好不搞集中养殖,这要是猪得了病肯定会全灭。庄子上猪多了,猪粪也就多了。

葛明顺便画了一张图,就是后世北方农村的猪圈图,让福伯派人送回庄子上。猪圈挨着茅房,五谷轮回的东西还会被猪吃掉,猪圈里什么猪粪、废水、草木灰等等发酵到来年开春,弄出来就是上等的肥料,以后种粮食能够提升不少产量。

关于洗面奶的事还是先收集猪油,剩下足够两个工坊的肉食,全部做成熏肉卖到城里。

说起吃的,葛明就想起了酒楼的事,都是福伯在忙,自己根本就没参与。

“福伯,庄子上的事就这么决定了,话说酒楼和麦芽糖的事怎么弄了?”

福伯笑呵呵的说到:“小郎君,麦芽糖都已经开始做了,这东西比较简单,要是不知道秘方想破脑壳也想不到。酒楼已经选好地方了,就是阿郎和夫人说不让小郎君参与。”

“已经选好地方了?那我抽空可要去看看。父亲没说不准我参与,是不准我直接参与,出出主意总可以吧?这些美食都是我想出来的,没本小郎君你们根本玩不转。”

福伯摇摇头说到:“小郎君,老仆绝对相信小郎君,但是要夫人同意了才行。”

“好吧,本小郎君亲自找母亲大人。”

葛明陪着刘氏用过了中饭,然后陪着母亲闲聊,话题总算转到了酒楼,假装兴奋的问到:“母亲大人,孩儿听说酒楼已经找好地方了。”

刘氏突然变得警觉起来,瞟了一眼葛明说到:“那又如何?”

葛明笑嘻嘻的说到:“母亲大人,孩儿想去看看,这可是孩儿以后经常去吃饭的地方。”

刘氏说道:“明儿,你就不要胡乱掺和了,这是大人的事,你现在只需要好好读书。”

“母亲大人,孩子可不是胡乱掺和,酒店要是生意不好,您许诺的每月三十个铜钱的例钱孩儿就拿不到了。”虽然葛明看不上这点铜钱,但是好歹是个借口不是。

刘氏笑着说到:“原来我家明儿还是个小财迷,明儿啊,你又不懂开酒楼,为娘觉得你还是不要掺和了。”

“母亲大人,虽然孩子不会开酒楼,但是孩儿会吃呀,酒楼不就是吃饭的地方吗?母亲大人,可知道菜品如何搭配?不同菜品应该用什么样的碗盘?又应该如何摆盘?好看好吃缺一不可。”

刘氏诧异的问到:“酒楼还有这么多讲究?不就是找个地方,有个厨子做饭,等客人来吃饭,然后就赚钱了吗?”

葛明有些哭笑不得,要真的这么开酒楼,倒是不会亏钱,因为各种饭食都是大唐独一份的,哪怕打骂客人都能赚到钱。既然要开酒楼,那么必定是要开个高档的,否则如何引领大唐美食界?

葛明还在盘算怎么说服刘氏,此时刘氏正在揉着额头,心里想到:这孩子病好之后确实聪慧,但却不是个安分的孩子,什么事都想掺和一把。虽然每天上午老实读书,也不知道最近读书进展如何。

刘氏抬头看着葛明,于是有了主意。

“明儿,不知道你最近功课如何?好像不少日子没让为娘检查功课了。”

原来大家都会转移话题啊,从开酒楼直接变成的读书。

葛明说到:“孩儿功课从没落下,论语都已经学完了,袁先生说要开始教左传了。”

刘氏说到:“那为娘考较考较你,如果过关了,为娘就让你去看一看。”

“母亲大人,孩子只学了诗经和论语,其他的书可没读过,您可不能考较其他书里的。”

“那为娘就问问论语里的内容。”说完刘氏起身回了房间,拿了一本论语回来。打开论语随便翻了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明儿,从这里往下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