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21章 烈酒出炉

大唐钓鱼人 第21章 烈酒出炉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人生就是如此,有的人出生就衣食无忧,有的人累死累活不过为了一顿饱饭。

罗二狗一家人本已经到崩溃的边缘,大着胆子去求县令家的小郎君,没想到事情居然成了。如果此事不成,怕是全家就要活不下去了,如果不是生死相关,罗二狗怕是也不会有这种胆子。

县令家小郎君身份高贵,虽然年幼但是让人亲切。

罗二狗这些天都在努力干活,想要早点把小郎君需要的东西打造出来。一连几天都没怎么合眼,看着旁边已经十岁的大儿子罗铁蛋睡得正香,铁匠家的孩子不叫这个名字还能叫什么?

自己在忙活的时候铁蛋也跟着忙活,跟自己当年一样,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做一名铁匠,这些天自己累,铁蛋也累。

闺女罗铁花别看只有七岁,已经会帮着烧火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自古都是。

“爹爹,爹爹,又有人来定铁环了。”罗铁花很开心,爹爹说有人来打造东西就意味着有钱,有了钱母亲有药吃,自己也有饭吃。

“要先给贵人做个东西,马上就要好了,然后咱们再做铁环。”铁花懂事的点点头。

葛明想做的不过是铁皮的锅盖而已,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制作起来应该很快才对。在唐代难度就非常大了,这时候还没掌握把铁融化成水的方法,那铁皮就不那么容易弄出来,所以需要把铁锭慢慢打成铁皮。

虽然罗二狗不懂什么几何,但手上大剪子慢慢剪出一个扇形,卷起来用铆钉卯上就是一个木盆边框。再剪出来一个大圆圈,卯在边框上就成了一个大铁盆。

虽然把铁锭打成铁皮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有了铁皮不过半个时辰,一个大锅盖就做成了,再用錾子慢慢在旁边凿出一个大洞,也就算了制作完成了。

罗二狗也是个急性子,抱着锅盖就想送去葛府。奈何这东西有点大,而且铁皮很重,没出门就知道吃不消。

罗二狗赶紧把铁蛋叫醒,让铁蛋去邻居家借了一个板车,父子两人推着板车往葛府方向走。

福伯那天被忽悠,葛明说弄点好酒孝敬父亲和袁老道,于是福伯的办事效率高了很多,当天就弄了十坛浊酒摆在了厨房。

早就万事俱备,只等葛明一声令下开始蒸酒,奈何蒸酒的家伙事还没送到。葛明也想明白了,打造一根铁条都要挺长时间,弄个铁锅盖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

福伯来报说铁匠送东西来了,葛明赶紧放下鹅毛笔,让福伯把铁匠带到厨房,自己带着小猴子也直奔厨房。

上次见罗二狗才几天之前,再见罗二狗居然感觉罗二狗老了不少,满眼都是血丝。

“小郎君,小人把东西打出来了,您看看是不是要这样的东西?”

“不错不错,就是这东西,这些天累坏了吧?”

“小人不累,只要小郎君满意就行。”

“这是你儿子?”葛明早就看到罗二狗旁边,有个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娃子,黝黑瘦弱。

罗二狗对罗铁蛋说到:“快来拜见小郎君。”

罗铁蛋扑通给葛明跪下,嘴巴里说着拜见小郎君。葛明也不嫌这娃子脏兮兮的,赶紧把罗铁蛋扶了起来。

葛明的举动让罗铁蛋非常局促,生怕自己的弄脏了葛明的漂亮衣服,一直往后躲。这就是盛唐?穷的都没尊严了。

“福伯,帮我给他们父子二十个铜钱。”

福伯听后从怀里掏铜钱,罗二狗急忙说到:“小郎君,小人不能要。这几天不少人来定铁环,这已经是小郎君的大恩了。”

福伯给,罗二狗推,两人居然打起了太极。

最后没办法,葛明对福伯说到:“福伯,算了,以后家里要打造什么东西,找罗二狗吧。”

福伯口称是,罗二狗已经感激的流泪了。

让荣婶从厨房拿了不少蒸饼出来,葛明笑着说到:“钱不要就算了,这点吃食就不能推脱了,不然本小郎君要生气了。”

荣婶把笸箩递到罗铁蛋面前,罗铁蛋看到父亲点头,这才把衣服撩起来,示意荣婶把蒸饼倒在脏兮兮的衣服上。

荣婶笑骂到:“混账娃子,看你衣服上的一身碳灰,沾到蒸饼上还怎么吃?连笸箩都一起拿走吧。”

父子两人又是感谢了半天,把笸箩放到了板车上,这才推着板车离开了葛府。

葛明看着罗家父子走后,对福伯说到:“福伯,你说他们这么辛苦,怎么还是过得这么苦呢?”

福伯想了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荣婶也听到了,想了想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一个小插曲之后,蒸酒就开始了。为了保密,只留下了福伯、荣婶、小猴子,其他厨娘全部赶了出去。葛明还不想蒸酒的方法到处传,因为武德年间粮食还不够吃,这玩意要是流传出去,说不定朝廷来个限酒令。

让福伯找了一根粗细合适的竹竿,桶掉竹节连接在锅盖上的洞上,可惜密封条件不好,所以用潮湿的细麻布缠了几圈,好歹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准备一口大锅,大锅里面加水。再准备一个大木桶,把浊酒倒进去,把锅盖扣在木桶上面,同样用弄湿的细麻布裹上一圈,防止酒气从边缘露出来,只需加热就可以了。

荣婶开始烧火,随着大锅里的水微微沸腾,竹筒里开始一滴滴的流出白酒,清亮异常、酒香四溢。如果把竹竿通过冷水,凝结速度会更快一些,蒸酒的效率会提升不少。

看来福伯也是个好酒的,不停的吸鼻子。不过葛明在后世就不好白酒,随着蒸酒时间的加长,厨房里酒味变得更加浓郁,葛明也变得头昏脑胀,再加上年纪小,居然有醉酒的感觉。

十坛子浊酒,最终蒸出来不到两坛,度数虽然不高,已经不是这时代其的他酒能够比得上的了。

白酒弄好了,葛明被福伯惊为天人,看葛明的眼神都变得崇敬了不少。不管福伯的眼神,葛明感觉好像真的要醉了,做白酒本是为了做点酒米钓鱼用,孝敬父亲和袁老道是顺道的事。

葛明看福伯陶醉的眼神就知道,这酒要是知道自己用来钓鱼,怕是一点都不舍得给。葛明让小猴子速回到自己的小跨院,把原本就准备好的一个小坛子拿来。

小猴子行动飞快,小坛子一会功夫就被抱了过来。

葛明老早就踩过点了,先找到了小米,往小坛子里加了半坛子,看样子怕是有两三斤。上次来厨房看到过的八角,偷偷掰下来两角,同样放到坛子里,蒸好的白酒随便倒上一点,找根筷子搅拌均匀。

荣婶说这破八角价格贵的离谱,所以葛明没敢多用。

要命的是没东西密封坛口,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油布,多折叠几层,盖住坛口之后用细麻绳绑住。在福伯还在酒香中陶醉时,葛明已经完成了酒米的制作,带着小猴子抱着坛子飞快的出了厨房,直奔自己的小跨院。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葛明走后福伯才反应过来,不过为时已晚,只是福伯看不明白为何小郎君把这么好的酒加到小米里面,实在是过于浪费了,简直就是败家。浪费粮食就算了,居然浪费这等好酒。

福伯亲自封好坛子,然后跟荣婶把蒸酒的锅盖拆下来藏好。别看这东西简单,但是不懂的永远不懂,古人哪里知道蒸酒这么简单?无非是沸点不同而已,福伯看了也不懂,只是感觉很神奇。

这天的晚饭时,福伯亲自捧上来一坛蒸酒,打开之后酒香四溢,只见葛三爷喉咙滚动,福伯亲自给葛三爷倒上了一碗。

葛三爷端起小碗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酒香直冲鼻腔,非常怀疑这如同清水一般的东西,怎么会有这么浓郁的酒味?

这时候的酒杂质较多,酿造出来的酒漂浮着略带绿色的杂质,这跟酒曲的纯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诗句。

一碗清澈如水的白酒,不说味道,品相就超过其他酒了。

葛明还没来得及阻拦,葛三爷迫不及待的一口干了,憋得满脸通红,半天不说话,打了一个酒嗝之后大喊一声:“好酒,真够劲儿!”

“刘福,这等好酒从何处而来?”葛三爷一边问,一边迫不及待的给自己又倒上了一碗,这次学聪明了,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一边喝一边吧嗒着滋味。

“回阿郎的话,这酒是小郎君亲自蒸出来的烈酒。小郎君知道阿郎好酒,这是小郎君孝敬阿郎的。”福伯其实也很馋这白酒,但是这是小郎君孝敬阿郎和袁道长的,封酒坛时都没敢偷偷喝。

看着葛三爷吧嗒着滋味大喊好酒,福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哈哈哈哈,没想到我家明儿还有这样的手段,明儿,你这手制作烈酒的法子是从哪里来的?”

“父亲大人,孩儿看书学到的,孩儿看书只看内容不看书名。”免得东问西问,随便敷衍敷衍拉到。

“我儿不错,有老子当年的风范,老子当年只看书名,哇哈哈哈哈。”

“夫君,明儿还制作出了鹅毛笔,字体纤细好看,节约纸张和墨汁,要是传出去不知道造福多少读书人呢。”旁边的刘氏看着父慈子孝也甚是安慰。

“还有此事?这几天公务繁忙顾不得家,没成想我家明儿给了如此多的惊喜,好啊好啊,真是祖宗保佑。”葛三爷转过头对刘氏说到:“夫人,用过饭后我们再给祖先上炷香,要好好感谢祖宗保佑。”刘氏听后点点头。

“刘福,你也是好酒之人,也来上一碗吧,要小口慢慢品,大口喝简直是暴殄天物。”

福伯等的就是这句话,随手拿起一个碗,给自己倒上了一碗。还没入口,先把碗端起仔细闻闻,一脸的陶醉。一小口白酒下肚,眼睛瞪的溜圆,赶紧放下酒碗对着葛明竖起大拇指。

“小郎君,真乃奇才。喝过此酒,老奴怕是再也喝不下其他酒了。”

葛三爷也深以为然,关于喝酒,斯文人好像不太喜欢喝白酒,性格豪放的更喜欢白酒。像葛三爷这种当过纨绔、当过军官、当过山贼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不喜欢烈酒的道理。

各种称赞让葛明怪不好意思,毕竟葛明最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钓鱼,说到底就是为了过钓鱼瘾。对于葛明来说也有收获,粗人喜欢喝烈酒,那就可以弄点烈酒到草原上换牛马,说不定是可行的。

白酒在后世极为流行,不管是朋友小聚,还是商务聚会,白酒都有极高的地位,但是在古代可不是。为何后世人喜欢喝白酒,其实跟草原民族占领中原有极大的关系。

中原民族其实从来都喜欢喝各种清淡的酒,比如米酒、黄酒还有各种果酒,尤其是在唐宋年间。白酒真正流行起来,其实是从元朝开始的。

蒸酒其实并不复杂,在元代之前未必没人发现,或者是感觉这东西自己都喝不惯,也就不了了之。

北方草原更加苦寒,所以更喜欢喝烈酒,当草原民族占领中原之后,白酒才算普及起来。把烈酒卖到草原,绝对非常对路子,不用想都知道要发大财。

关于喝烈酒,用后世的眼光来看,纬度越高度数越高。

前段时间葛明还拍胸脯跟庄子上的人说明年家家有耕牛,当时还没想到拿什么换。盐铁草原上缺,但是绝对不行,有资敌的嫌疑。中原民族虽然跟草原有通商,但是盐铁几乎在哪个朝代都是被限制的。

白酒可就不同了,简直是在消耗草原民族的实力,慢慢把草原掏空。

只是买酒回来蒸的成本实在太高,后世蒸酒是粮食等谷物酿酒,然后再上锅蒸,最先出来的是“酒头”,酒精含量高不说,还含有较多的更低沸点杂质,所以酒头的味道烈而杂,其实不太适合饮用。

醇香而且杂质少的是第二锅,这也是二锅头名字的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