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28章 袁老道要飞升

大唐钓鱼人 第28章 袁老道要飞升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看着急切的袁老道,葛明无言以对。道家对于飞升是执着的,尤其是袁老道这样的人。

纸飞机、竹蜻蜓为何能飞?空气动力学,还是浮力来着?葛明确实回答不上来。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是难回答。比如说,为何纸能有折痕?

葛明只能吭吭唧唧,不知道如何回答。好在这时候张春来过来请他们吃饭,葛明干脆借坡下驴。

“袁先生,先吃饭,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说完匆匆跑回院子。

中午吃太多,晚上就没什么胃口,没吃过这种馒头的张春来和禄伯胃口大开,一个馒头几口就吞下去了。袁老道好像没什么食欲,总是盯着葛明欲言欲止。

葛明担心春来大哥和福伯吃太多了积食,让丁香烧水,给每人泡了一碗桑叶茶。虽然少了真正茶的香味,但是总算不用喝白水了,葛明喝的津津有味。只是看到袁老道的眼神,全身都不自在。

葛明让小猴子拿出来一张纸,卷成纸筒,出了房门到了院子。一群人比较好奇都跟在后面,尤其是袁老道紧紧跟在身后。只见葛明把纸筒放在地上,炉灶里抽出来一个点燃的木柴,把纸筒从上面点燃,当纸筒只剩下一点时,纸筒燃烧着飞了起来。众人啧啧称奇,袁老道更是眼珠子瞪得溜圆,好像若有所思。

葛明想说说空气加热之后膨胀变轻,让纸筒飞了起来,空气是有浮力的,然后再说说为何纸飞机、竹蜻蜓能够飞起来。

可还没等葛明开口,袁老道就大声喊道:“小子,你是说燃烧自己就可以飞升?”

葛明听到之后一口老血要喷出来,烧个纸筒差点把袁老道害死。葛明没有马上回答袁老道,自己也在琢磨怎么能够用尽量简单的语言,把空气有浮力解释清楚。

“袁道长可曾见过孔明灯?”葛明想到了孔明灯,据说是诸葛亮当年发明的,用于军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五代时期发明的,因为灯笼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老道自然是知道的,老道有一蜀地道友,老道前些年去蜀地时见过,当地在正月十五放灯祈福。”

袁老道说完之后,葛明伸出手轻轻的挥动了几下。

“袁先生,我们身边有无数空气,虽然看不到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我们在空气中就好像鱼儿在水中一样,比水轻的东西能够浮上来,比空气轻的东西自然也能浮起来。”

葛明不知道自己袁老道能不能听懂,也实在不知道如何解释。袁老道又低头沉思,至于福伯和禄伯等人,双眼迷茫,两眼无神。

“小子,你是说只要足够轻,就能飞上天空?”袁老道琢磨半天,问出了这么一句。

“正是如此,小子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什么东西会比空气还要轻呢?”

“袁道长可曾想过,如果孔明灯足够大,就能带着人飞上天空?”

袁老道听到这句话之后全身发抖,苦苦追寻多年的目标,居然今日有了眉目,还是被一个十岁的孩子点破的,为何这么多年自己就没有想到呢?自己明明见过孔明灯。

此时袁老道闭上眼睛苦苦冥思,如同木桩一般站着一动不动。据说学问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想要再有所突破,经常是因为突然获得一些感悟,继而苦苦冥思,结果可能豁然开朗,也可能走火入魔,跟后世武侠小说里写的一样。当然,民间俗称“失心疯”。

葛明很担心袁老道会失心疯,毕竟这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且还是自己半个老师。周围人看到这个情景也就不敢乱动,更不敢说话,生怕影响到袁老道。

院子里非常安静,没有后世的各种喧闹声。葛明轻轻的抬起头看看天,这几天都是晴天,所以才适合夏收。空气没有任何污染,银河如同玉带一般。葛明心里不禁感叹,到底有多少年没抬头看看过天上的星星了?

今天的夜空真美,每颗闪亮的星星都是遥远的恒星,整个银河有数万亿颗恒星,可观测宇宙中又有数万亿个银河系一般的星系,抬头看着星空时,更会感觉个人实在渺小,甚至地球不过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已。太阳十五亿年后就会变成红巨星,到时候会膨胀到吞噬地球,人类的最终命运又是什么呢?

想到这里葛明不禁想抽自己,还不能顿顿吃上肉呢,庄子里还不少光屁股娃子呢。人类的命运跟你什么关系,先让庄子上富裕起来才是正经。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葛明对此非常不认同,太远的事不用考虑,至于以后什么样子,都是现在一步步走出来的,做好现在的事就足够了,所以葛明更喜欢立个小目标,力所能及的小目标。

一声感慨,打破的平静。袁老道总算清醒了,众人皆是松了一口气,尤其是福伯、禄伯等人,刚才大气都不敢长出。福伯和禄伯见多识广,也只是听过说这种事,但是没见过,赶紧上前。

“袁道长,可有所得?”

袁老道手指了指葛明,大声说道:“小子,帮老道造个大号孔明灯,老道一定要去天上看一看。”你这冥思半天就想到了这个?这不就是作死吗?这个需要赶紧制止,不然老道非要把自己玩死不可。

“袁先生,孔明灯飞上天空不一会就以烧毁为结果,要是带着您上去,那不是一会就摔死了?”

“哈哈哈,小子你不懂,能够上天一看,死又何妨呢?”葛明突然觉得袁老道很是洒脱而且执着,虽然有些傻,但是让人佩服。

“袁先生不要心急,等找到不怕烧的布,定能让道长得偿所愿,而且不用舍生取道。”老道不能死,死了本小郎君跟谁读书去呢?哪里有这么有趣并且文武双全的人呢?

至于防火布,能想到而且唯一能用的就是火浣布,也就是石棉,也叫石棉纤维。这东西对人体伤害极大,后世制造业中被禁用。但是古人认为这东西是宝贝,丢在火里不怕烧,脏了也不用洗,烧一烧就干净了。

至于什么地方有石棉?这个葛明真的不知道,但是只要有一定的财力,应该还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再说这东西其实储量并不低。

众人此时看到天色渐晚,晚饭也已经准备妥当,众人便如同中午一般,围在一起吃着茄子炖豇豆,馒头加小米粥。葛明对于茄子炖豇豆深恶痛绝,让春来大哥切了点咸菜,用来喝粥也算是不错。

禄伯和张春来从没吃过如此蓬松的面食,听说也是葛明的手笔,禄伯不禁暗自感叹:小郎君病好之后神奇手段层出不穷,这份智慧远超老爷,就是胆子小了点,以后怕是要多多训练才行。

因为第二天就要开始夏收,福伯和禄伯都没有饮酒,这酒实在太烈,喝多了怕耽误事。袁老道就没这样的顾虑了,听过了葛明的话之后,好像依稀之中见到了一点曙光,心里高兴便多喝了一点。老道酒量本就不怎么样,果然又喝多了。

福伯和禄伯见状便扶着袁老道回去休息,刚进了正房大门,迷迷糊糊的袁老道突然转头对着葛明问道:“小、小子,竹蜻蜓、纸筒也能飞出去,又是什么道理?”说完又低头嘀嘀咕咕。

葛明抬头看天,假装没听到就是了。福伯和禄伯都是家里的老人,一看葛明这个状态就知道不想回答。再说学问是小郎君的,还是能飞的学问,哪里能轻易告诉袁老道这样的外人,两人赶紧架着袁老道进了房门。

天色不早了,想到明天也要早起,便让小猴子和丁香服侍着洗脸、刷牙。

一夜无梦直到天蒙蒙亮,当庄子上鸡鸣时,葛明已经醒了,先坐起来想想身在何处,原来这是大唐。

丁香和小猴子起得更早,听到葛明房里有声音就赶紧过来服侍。小猴子打来了水,洗完了脸之后丁香帮着梳头,依旧是两颗丸子头。梳完头,小猴子递上柳树枝,葛明拿过来蘸点盐随便桶了几下。心里嘀咕着:这日子,烂透了。

今天不打算跑步,不然还要别人烧水,庄子上就不如县城条件好了。不过葛明觉得自己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运动量的。葛明想起读书的时候学过太极拳,这在当时可是极为热门的选修课,虽然只有一个学分,但是平常不上课,考试的时候大家在操场上围个圈,只要挨个表演一遍就行,好不好、对不对没关系,一个学分就算到手了。

一个大西瓜,一刀切开它,你一半来他一半,给你你不要,给他他不收。。。。。。别看口诀十分搞笑,但配合步伐动作之后还是像模像样的。在后面的小猴子和丁香看来,葛明这套太极拳简直就是“垃圾”,动作迟缓不说还没力道,居然看得有些犯困。

袁老道今天起的很早,昨晚一开心就喝多了,一早醒来头痛欲裂,再也睡不着了,所以干脆起身出门走走。刚出门时清晨的凉意扑面而来,倒是清醒了不少。抬头就看到葛明在练拳,动作迟缓的如同小老太太,身为武术高手的袁老道自然嗤之以鼻。

不过等看的久了,才发现葛明的手势、步伐全都有太极的影子,这让袁老道吃惊不小。心里想到,果然祖上是道学名门,看来底蕴是不缺的,可惜了这小子好像不愿当道士,白白浪费了一个好苗子。于是袁老道也站在后面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不禁在身后比划起来。

如果葛明身后有眼睛的话,看到初学者袁老道,不得不说这是个人才,或者跟道学修养有莫大关系,太极拳打起来居然比葛明更加飘逸,天赋这东西真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

等看到葛明收式,袁老道才觉得这套拳法远超五禽戏,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绝对是道家养生的好东西。

相传太极拳是张三丰始创,自然是道家的产物。后世分支太多,每家都说自己是正宗的。最后还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葛明这套大学时候学的其实就是太极操,锻炼身体足矣,打架的话会被打成渣渣。

一套读书时候学的太极拳打完,葛明感觉身体微热,那锻炼的效果就达到了。后世老年人喜欢打太极,原因应该也在这里,强度不大,舒展筋骨足矣。收式之后看到袁老道在身后比划,便打趣到:“袁先生,可还头痛?”

“你小子搞出来的烈酒醇香异常,但喝多了头痛欲裂,刚才跟着你这套拳打下来,身子倒是舒服了不少。”袁老道揉揉额头说道。

“袁先生,其实解宿醉最好的法子是再一口酒。”

“这是什么道理?”袁老道自认为对医道也算有多了解,解酒的汤水知道的不少,从没听过用酒来解酒的。

“小子以前看杂书,当然书名是不记得的。说是人喝多了肝脏无法解酒,也就醉了。想要肝脏再次解酒,需要再喝上一口酒,让肝脏继续解酒。”后世确实有这个说法,酒精太多肝脏无法负荷,就会开始罢工,所以宿醉的人醒了再喝一口,肝脏就会继续工作。

“你小子这话毫无根据,老道才不相信你。”袁老道看到丁香和小猴子都在旁边候着,便对丁香说到:“丁香,去给老道找一碗酸汤了,那东西才是解酒的好东西。”丁香听完就去找了碗,不知道去谁家找酸汤去了。

“小子,你这套拳可有名称,老道看着比五禽戏更能强身健体,应该比较适合年长之人。这肯定不是你能够想出来的,难道又是家传不成?”家传?什么家传?

“袁先生果然慧眼如炬,这套拳叫太极拳,最适合舒展筋骨。”袁老道不住点头,自己果然看的没差,手势、步伐中确实有不少太极的影子,叫太极拳再合适不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