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钓鱼人 > 第66章 三省六部制

大唐钓鱼人 第66章 三省六部制

作者:超龄奶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23:03:39 来源:小说旗

临渝葛家一片和谐,为了迎接当家主母的生辰做着准备。

长安城虽然刚经过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此时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自从魏征、王珪被赦免之后,原本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也都逐渐安分下来了。

几天之后,李建成部将冯立和谢叔方自动出来负罪,后来就连逃走的薛万彻也从深山老林出来了,李世民非常感慨,认为这些人都是忠臣,能够忠于自己所侍奉的人,于是全部都赦免了,继续为李世民所用。

李世民手中人才来源很广,也正是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思想,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贞观盛世。不得不佩服李世民一下,这人驾驭臣子的能力着实太强了。

此时李世民其实还有一个大麻烦,那就是跟李建成勾结的突厥兵马驻扎在黄河以南,突入长城边塞,已经围困乌城。其实军马本就准备好了出征,现在更换一个主帅就是了,所以命令程咬金带兵北征。

要说李世民果然好运气,李建成造反被杀的消息也传到了突厥人耳中,本就是配合李建成演戏的突厥人,听到这里消息也就撤退了,因为突厥人根本就没做好打仗的准备。再说此时正是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在北地生活喜欢冷的突厥人非常怕热,所以程咬金基本就是带兵出去溜了一圈,吃了不少粮草而已。

李世民做了太子之后,本想对这帮手下进行封赏,但是考虑到李渊此时脆弱的心理,决定暂时作罢。不过尉迟恭在玄武门中功劳实在太大,是几人中最出彩的一个。

首先是救了李世民一命,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其次是杀了李元吉,这又是一等功。第三是逼迫李渊下旨,然后解了玄武门外的困境。

李世民自然不会吝啬,小手一挥尉迟恭就彻底发达了,李元吉的全部财产赏赐给了尉迟恭。尉迟恭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本来就跟李元吉有仇,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心情十分舒畅,现在还得到他的全部财产。

任谁都知道齐王非常受宠,比李建成都有钱,这么大的一份家业,这辈子尉迟恭是不会缺钱花了。尉迟恭射死李元吉的一箭,也被称为历史上最值钱的一箭。

太极宫内的李渊这些天更是吃不下睡不着,原本有些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走起路来居然有些颤颤巍巍,此时的李渊不过六十岁而已。想想自己的长子和四子惨死,还有孙子、重孙大多年幼,每当想到这里就心如刀绞。

如今自己这个堂堂一国之君,政令已经出不了太极殿了,除了几个老臣,其他人已经唯新太子马首是瞻了,这个皇帝怕是不做也罢,太上皇这个尊号做不做已经不由自己了。

古代皇帝哪一个不是做到死为止的呢?除非死了,才会放弃手中的权利。跟前些日子下诏李建成造反一样的艰难,李渊颤颤巍巍的跟裴寂等老臣商量,自己想要上太上皇的尊号。

裴寂等人马上表示支持,这又让李渊老了几岁。不过李渊的立场已经表明了,二郎啊,为父这个皇帝不想做了,以后你爱怎么折腾这么折腾吧。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渊肯定是已经想明白了的。

于是过了不久,李世民虽然推辞给李渊上太上皇的尊号,还是开始给在玄武门中的一众人员进行了封赏。除了封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秦王府旧部快速占领朝堂,李世民其实很着急。

对于军权的掌握,这是李世民最先要做的,所以先做了三个最重要的武将封赏。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

唐代的军制就是十二卫,但是职责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秦琼等人负责的武卫、武候,这是真正的中央精锐。

掌握了军权之后,就需要把一些李建成旧部、李渊老臣踢出朝堂了,倒不至于死于非命,只是调离到远离权利中心而已,这已经算是非常仁慈了。

对于文官有这样的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杜如晦为兵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任命高士廉为侍中。

这个任命其实非常有意思,萧瑀是李渊的老臣,算是给足了李渊的面子,虽然踢走了不少人,还是给留了一个左仆射,这个就是宰相级别的高官了,但是其他重要的岗位全是秦王府旧部掌握的。

当然了,萧瑀表面上是李渊的人,其实早就是李世民的人了。萧瑀跟李家还有亲戚关系,反正辅佐李渊是帮亲戚,辅佐李世民还是帮亲戚。

到了现在,李世民已经把权利牢牢掌握在了手中,三省的长官,在唐宋年间都可以看成是宰相级别,其实三省制度本就是为了把宰相权利一分为三。

目前来看四个宰相级别的高官,有三个都是出自秦王府,还包括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和兵部。不但李世民很满意,秦王府旧部也非常满意。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李世民暂时推辞了李渊给自己上太上皇尊号的想法,李世民还是太子,不能下诏书,所以是李渊发布的诏书,对玄武门之变中有功的人进行了封赏。

尤其是拉着尉迟恭的手,亲切的慰劳尉迟恭,还说尉迟恭有安定社稷的功劳,李元吉府里的好东西也是李渊下诏赏给尉迟恭的。

同志们啊,要是你是李渊做得出来这种事吗?李建成的脑袋是尉迟恭砍下来的,李元吉是尉迟恭射死的。

三省六部制可不是唐代才有的,其实历史非常悠久,但是真正形成大概是在北朝。隋朝统一了全国之后,也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对于隋朝的诸多政治体制都是有继承的。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分别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指的是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此时李世民虽然已经是实际的皇帝了,但是还没即位,所以叫民部,等李世民即位之后就会改成户部,户部的叫法然后沿用到了宋元明清。

三省中的中书省,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以及起草诏书,绝对是权力的核心。中书省的长官就是中书令,也就是房玄龄,这是李世民的忠实部下,而且非常有能力。

门下省其实算是个监督机构,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是有权力把诏书驳回的,门下省的长官叫做侍中,也就是高士廉,这是长孙王妃的舅舅。

尚书省,这个是执行部门,这个机构是最庞大的。尚书省的长官是左、右仆射,萧瑀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尚书省以前的长官叫尚书令,这个是李世民做过的职位,所以现在就不能叫尚书令了。而且尚书省过于庞大,从此有了两个长官,可以相互牵制。

不过封德彝这人表面上支持李世民,其实暗中支持李建成,在两人之间左右逢源。贞观元年就去世了,后来阴阳两端之事暴露,被追夺了封赠,但是这时候李世民还以为是他的人。

尚书省下面就是就是六部了,民部主管财税;礼部主管礼仪、外交、教育;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营造、军械;这些都不重要,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吏部和兵部,吏部负责官员的任免,吏部尚书就是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未来也是宰相。兵部尚书杜如晦,这未来也是宰相。

三省六部制简单来说就是三个部门一起干活,一个负责策划,一个负责监督,一个负责干活。

真的要说清楚三省六部的制度,可以从发布诏书到执行举个例子,甚至还可以用到现在的公司管理上。

比如老板李世民感觉最近业务发展的还不错,想招个分公司老总开拓突厥市场。这是高级岗位的人,于是中书令房玄龄就弄了一份业务发展预计,说明开拓突厥市场的必要性,还有招聘启事给李世民,李世民一看还行,就这样吧。

然后这个材料就到了有监督职责的高士廉这里,侍中高士廉一看业务发展计划还行,但是这个招聘启示不行。学历至少九八五,工作经验至少十五年以上,吃苦耐劳能出差。然后就把招聘启事退回给了房玄龄,房玄龄一看有道理,修改之后再给老板李世民看,李世民觉得还行,于是又到了高士廉手中。

这次总算没什么问题了,于是招聘启事就到了尚书省,也就是左仆射萧瑀手里,公司上层已经讨论过了,这里就是做执行就可以了。一看是招聘人才的事情,那就让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去处理就是了。

于是长孙无忌研究研究,看看有什么人才适合去突厥发展大唐业务,选定适合的人选之后,李世民一看还行,就他吧,于是中书省就发布认命,这个事情就算做完了。

其实唐代国家制度中并非只有三省,而是有多个省,比如内侍省,这明显就是太监扎堆的一个机构,专门伺候宫里贵人的。

还有秘书省,不过唐代的秘书跟后世的秘书完全不同,唐代的秘书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文化支撑团队,主要是写书、读书的。从里面官职的名称都可以看出来,比如着作郎、校书郎。

还有一个殿中省,这个部门就有点不为人知了,其实可以看成李世民家的“保姆”团队。里面分六个局,分别管吃饭、睡觉、穿衣、吃药、乘车、仪仗。

能够跟三省接近平级的其实还有一个机构,那就是御史台,这是级别最高的纠察机构,跟门下省是不同的。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副手是御史中丞,掌刑宪典章还有官员监督。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就是御史台的长官。

身在长安的李世民嫡系自然不用多说,全都占据了各主要部门。还有从洛阳天策府调过来的秦王府学士,也占据了朝堂上的主要位置。

李世民可怕的地方就在这里,干掉李建成之后,手下的人才马上就能撑起整个朝堂来,要说对于夺位李世民没想法才奇怪了。

虽然说李世民对于夺得皇帝之位早有打算,但是玄武门的事情闹得实在过于血腥,只能说明虽然早有准备,或许想要徐徐图之,结果发动的还是比较仓促,仓促的原因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借助北征之事,想要抽调秦王府的精锐,所以才有了这么简单直接,而且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不过不管怎么样,李世民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此时的李世民意气风发,大刀阔斧,已经无人能够阻挡,也不可能阻挡。

这时候也应该从弘义宫,也就是秦王府搬到东宫去了。名分很重要,已经身为太子自然要住到东宫去,此时东宫里血迹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阳光之下看不到一点污秽。

从弘义宫搬到东宫,如同繁华的大城市到了乡下,因为相对于弘义宫来说东宫实在太破落了。弘义宫是李渊武德五年开始给李世民建造的,穷尽天下景致,但是东宫还是隋朝修建的。

不过两者的政治地位更不能同日而语,东宫再破也是东宫,弘义宫景致再好也不过是个亲王的府邸而已。

等到李世民搬到了东宫之后,又做了这样的几项任命。当然了,李世民这时候还是太子,没有下诏书的权利,所以诏书还是李渊下的。李渊着实有些可怜啊,此时不过名义上的皇帝而已。

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张公谨为左武候将军,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到了这个时候不要说三省六部中的主要部门,全部的军权也都已经完成了交接更替,此时李世民距离皇位只剩下了最后一步,这一步也很快就要到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