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爷这时候走过来,对葛明的两个堂哥说到:“你们两个混球,居然不相信三叔的话。”然后又对葛明说到:“明儿,今天你说寿宴你来安排,现在人齐了,还不开始等什么?”
葛明对身后的丁香说到:“丁香姐,告诉张春来,走菜。”丁香答应一声小跑着去了葛明的院子。
葛明这时候走到母亲刘氏的旁边,跪下先给母亲磕了个头,然后说到:“孩儿祝母亲大人,青春永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刘氏赶紧把葛明扶起来,说到:“明儿乖,就你嘴甜。”
“母亲大人,这是孩儿前些日子亲手给母亲做的生辰礼物。”说完把捧着的香皂递给母亲。
看得出来母亲很开心,虽然不知道葛明送的是什么礼物,接过肥皂盒,打开之后发现四四方方的一块白色物体,不解的看着葛明。
葛明说到:“母亲大人,这东西叫做香皂,是用来洁面沐浴的,比澡豆什么的好了大概一万倍,而且还有香味哦。”
刘氏果然把香皂拿到鼻子边上闻了闻,眼睛一亮的说道到:“果然很香,这个味道好像是丁香的香味。”
“明儿有心了,这个礼物为娘很满意。”说完还摸摸葛明的脑袋,被长辈摸头,葛明除了嘿嘿傻笑之外还能做什么?
看到葛明先呈上了礼物,两个堂哥自然也是有礼物要呈上的。
先是黑脸的大堂哥,也扑通一声给刘氏跪下,开口说到:“三婶,侄儿感谢您的养育之恩,祝三婶长命百岁。”说完葛粮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纸包的东西,长方形上面还印着红字。
又接着说到:“三婶,这个东西现在城里抢疯了,侄儿好不容易才买到的,叫做洗面奶,也是净面用的。”说完还瞟了葛明一眼。
葛明一看到这东西差点笑出来,旁边伺候的福伯也瞪大了眼睛。
然后就是黄白脸的二堂哥,给刘氏磕完头之后说到:“三婶,侄儿的礼物是个梳妆盒,据说也是最近才有的物件。”说完站了起来,转身在门旁边抱起一个用麻布包裹的东西,打开之后捧着递给了刘氏。
“最近城里还在卖什么状元桌椅,小侄也给明哥儿买了一套,下午就能送过来。”
“据说这状元桌椅上,还受到京城大儒的称赞,并且赋诗一首诗,这诗写的是真好。侄儿给三婶念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小侄希望将来明哥儿也能上京考状元。”
等葛仓的礼物呈上之后,葛明要不是拼命掐自己,非要笑出来不可。此时的福伯眼睛瞪得更大了,如同看两个傻子一般。
肥皂的事福伯跟刘氏汇报过了,因为盈利会被刘掌柜送到府里。至于梳妆盒的事福伯也是知道的,所以刘氏应该也知道。状元桌椅更不用多提,葛明的十贯钱被刘氏没收了。
等两个堂哥送完了礼物,刘氏表示感谢,五个人这才在落座等着饭食。虽然说是侄子,但是跟儿子差不多,两人都是很小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是葛三爷两口子把两人拉扯大的。刘氏教两人读书认字,葛三爷教两人学武。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第一道菜总算是登场了,葱爆羊肉。羊肉要里脊肉,厚实又鲜嫩,香料干炒磨成粉,用来腌制羊肉片。用生粉、葱姜水反复抓,入锅之后变色加大葱翻炒,入味就可以出锅了。
一盘极为简单的后世家常菜,上到矮几上之后浓香四溢,除了葛明之外几人都抽着鼻子。福伯赶紧打开一坛白酒,开坛之后酒香四溢,给葛三爷、葛粮、葛仓三人倒上。
葛粮不停的抽着鼻子闻,对葛三爷说到:“三叔,这就是您说的美酒吧?味道好浓,还是透明的。”
葛三爷说到:“不错不错,今天算你们两个小子有口福,这些日子忙夏收一直在县衙守着,今天一定要多喝一点,也算三叔犒劳犒劳你们。”
然后福伯再帮着几人分菜,葛明对羊肉实在不感冒,意思福伯少来点。等福伯分完了菜,葛三爷端起了小碗,开口说到:“今天都是自家人,就不要那么多客套了,先陪三叔喝一碗。”
葛明的两个堂哥都端起了碗,看起来十分豪爽。葛明心里嘀咕着,一会就知道白酒的厉害咯。葛三爷每次回家都会喝上一点,对白酒早已熟悉,这东西只能小口小口的慢慢喝。两个堂哥自然是不知道的,豪爽的一口干掉了一小碗。
只见两人脸都变成了猪肝色,想吐出来又不敢,只能拼命的把酒咽下去,第一次喝白酒的人基本都是这个样子。半晌之后两人才算正常,葛粮吐出一口酒气对着葛三爷说到:“三叔,您说是好酒,可是没说这么烈啊?”
葛三爷夹了一筷子葱爆羊肉送到嘴里,对葛粮说到:“粮儿,你也没问啊。”
“三叔,你坑侄子。”
“别那么多话,赶紧吃点菜把酒往下压一压,嘿嘿。”
听了葛三爷的话,两个堂哥赶紧把葱爆羊肉送到口中。两人眼睛一亮,羊肉对于富户来说还是经常能吃到的,只是不是烤就是煮,炒羊肉还是第一次吃。用淀粉和葱姜水抓过的羊肉,滑嫩的口感让两人欲罢不能。尤其是黑脸的大堂哥,大呼小叫的喊好吃。
先用几人熟悉的羊肉味道把味蕾唤醒,这时候就可以上第二道菜了,就是蒸鱼糕,鱼加羊正好是个鲜字。这道菜比较费功夫,而且县城里买不到什么活鱼,活鱼就只有黑鱼。
对于葛明这个钓鱼佬来说,对鱼类的习性还是比较了解的,黑鱼是淡水鱼中为数不多的离水还能存活的鱼类,也是淡水鱼中长时间在水中会淹死的鱼类。因为鱼鳃退化,需要偶尔吞食空气获得氧气,这个特点也导致黑鱼在缺氧时也能适应,只要稍稍潮湿的环境都能活很长时间。
黑鱼其实更适合做鱼糕,因为腥味更小,小刺非常少。张春来早上就把鱼糕蒸好了,就等着寿宴开始的时候用油煎一下。这个就必须用猪油了,因为鱼的脂肪比较少,用猪油煎到微微发黄,才能做到色香味俱全。
见到鱼糕被端上了矮几,葛明赶紧给母亲布菜,笑呵呵的说到:“母亲大人,这是鱼糕,里面没有一根鱼刺,您赶紧尝尝。”刘氏把鱼糕送入口中,刚入口脂香就充满了口腔,轻轻一嚼外焦里嫩,味道异常鲜美,然后就不住的点头。
葛三爷和葛明的两个堂哥,看着刘氏吃得香甜,赶紧也夹了一片送入口中。葛三爷吃完了一片鱼糕说到:“果然是顶好的美食,用来下酒再好不过了。”说完小口的喝了一口白酒,然后又夹了一片鱼竿送入口中,闭着眼睛享受以前从未吃过的美食。
第三道菜又上来了,金黄色的外皮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不过看着就食欲大增,因为这是油炸的食物。其实就是小酥肉,只是葛明没买到合适的猪肉,所以就用鸡胸肉来代替了。
葛明赶紧介绍到:“父亲、母亲、两位哥哥,这是小酥肉。”这才是葛明比较爱吃的菜,鸡肉相对来说肉腥味是最小的,所以很符合葛明的口味。至于其他人爱不爱吃,反正葛明才吃了两块就被抢光了。
金黄的的炒鸡蛋,上面还有些红褐色的虾子。为了确保鸡蛋的滑嫩口感,跟颗粒感十足的虾子有口感上的冲突,专门让张春来用的滑蛋。就是鸡蛋打散开水里烫熟,捞出来炒就可以了。如果喜欢吃炒鸡蛋,还担心油大,那滑蛋是不错的选择。
葛明给刘氏布菜,并且介绍到:“母亲大人,这是虾子滑蛋,最是鲜嫩,相信母亲肯定喜欢吃。”
刘氏吃完之后非常开心,对葛明说到:“明儿啊,这些都是你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吗?为何为娘从没看过这样的书?这些菜式在为娘看来都是家族不外传的秘方,怎么可能轻易示人呢?”
“母亲大人,饭食不过讲究色香味俱全而已,孩儿只是记得好像看过这类书,主要还是张春来想到的。”
刘氏好像不知道张春来是谁,转头看向葛三爷,葛三爷这才插话说到:“张春来,就是张禄家的大小子,据说做菜的确是一把好手。不错不错,确实是有出息了。”
这时候一团烤焦的泥巴,被放在一个大木盘里端了过来,木盘里还有一把小木槌,看的几人面面相觑。
葛明又嘿嘿一笑说到:“父亲、母亲,这道菜孩儿最爱吃,叫做叫花鸡。”说完把木槌递给了刘氏,接着说到:“母亲,今天是您的寿辰,这道菜就母亲来打开吧。”说完还示意用木槌敲。
刘氏微笑着说到:“明儿啊,就你花样多,为娘倒要看看这是什么美食。”说完用木槌轻轻把泥巴撬开,浓郁的肉香瞬间四散开来,肉香中还略带酒香和清香。
葛三爷说到:“明儿,这又是什么名堂,原来泥巴里面另有乾坤。”
“父亲大人,这个叫做叫花鸡,相传一些乞儿叫花,偷了鸡之后没炊具处理,就用泥巴包起来烤熟,结果这样烤的鸡肉居然异常鲜嫩。”
葛三爷听完哈哈大笑,说到:“没想到还是贼偷弄出来的美食,要早知道这个吃法,当年就不用吃烤的焦黑的鸡肉了。”
叫花鸡的做法其实不难,处理好的鸡在肚子里面放点香料、葱姜,然后用猪网油包起来,再包上荷叶,然后才是泥巴包起来。猪网油是猪油里最香的部分,所以这个步骤就省略了,等以后有机会再做的正宗一些。
荷叶就比较容易获得了,泥巴也很有讲究,最好用封酒坛的泥巴,葛明前些日子在家里蒸酒,买的浊酒全都是泥巴封坛的,所以这东西家里有很多。
几人分食了叫花鸡,不过只有葛明最没吃相,干脆抓在手里吃,而且还吮着手指,年纪小也就这点好处了。
一个砂锅在托盘上,这道大菜才是主角,葛明把刘掌柜送的干鲍鱼贡献了出来。干鲍做法非常复杂,需要用水泡发,而且又不是后世可以放到冰箱里了,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水,现在天气太热很容易泡坏,所以张春来最是辛苦。
做法其实比较简单,鸡胸肉、鸡腿肉做了小酥肉,剩下的鸡架子和鸡油用来煲汤,放上几颗去芯儿的莲子,然后泡发好的干鲍放进去煨熟,干鲍就少了寡淡。
打开砂锅之后众人闭着眼睛抽着鼻子,葛明心里还在嘀咕,实在是材料有限啊,有些辜负了双头鲍。
福伯几乎流着口水给众人分餐,每个碗里只有一个,再加上几颗莲子,舀上一点汤水。葛明大口的嚼着鲍鱼,如同猪嚼牡丹一般,而其他人都在小口的吃着鲍鱼,闭着眼睛享受。吃完了鲍鱼,才把碗里的汤喝掉,这才发现原来这汤水比鲍鱼还要鲜美,含在嘴里几乎不舍得咽下。
房内只有吸溜声,一直到葛三爷把汤水喝完,吧嗒着嘴说到:“老夫这些年算是白活了,没想到还有这等美食。明儿啊,要是以后还想到什么美食,赶紧做给为父吃啊。”
刘氏嗔怪的看了葛三爷一眼,说到:“夫君,明儿还要好好读书呢,哪里有什么时间想这些。”刘氏认为葛明好好读书才是正道,东西弄的再好吃,也不如当官不是?
葛三爷尴尬的摸摸胡子说到:“夫人说的是,为夫孟浪了。”还对葛明说道:“明儿你要好好读书,莫要把精力放在吃食上。 ”葛明点头称是,不过心里想的是唯读书和美食不可辜负。
菜就这几道,极为家常,但都是几人从没吃过的,所以有些意犹未尽,眼巴巴的等着还有没有其他菜式。
不过总不能不让家人吃饱不是,然后就是上主食了。葛三爷昨天吩咐过,今天还要吃一碗金丝面,所以还是每人一碗金丝面,只是葛三爷的分量大一些。
下人又端上了一个不大的蒸笼,放到矮几上后打开蒸笼的盖子,当里面的美食露出真面目的时候刘氏看得有些发呆。葛明看到刘氏的样子心里就开始发笑,从三岁到八十岁没有女子能够抵挡得住这种美食的诱惑。